資源簡介 2014年中考物理專題復習知識點匯總一、實驗專題(一)15個重要探究性實驗1、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2、探究物態變化過程; 3、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4、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5、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6、探究液體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7、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8、探究力與運動的關系; 9、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0、探究動能大小與那些因素有關; 11、探究串并聯電路的電壓電流關系;12、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13、探究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14、探究磁場對通電導體力的作用等;15、探究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二)電學兩個主要實驗實驗原理器材、電路圖實驗注意點實驗結論伏安法測電阻多次測量是為了減小誤差電阻大小與電壓、電流無關,燈絲電阻隨溫度變化明顯伏安法測小燈泡電功率多次測量是要測出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若U實=U額 則P實=P額若U實>U額 則P實>P額若U實﹤U額 則P實﹤ P額(三)初中物理“控制變量法”實驗案例(1)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2)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3)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5)研究液體壓強的特點; (6)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7)影響動能 勢能大小的因素; (8)物體吸收放熱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9)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 (10)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11)電功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2)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13)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與哪些因素有關;(14)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哪些因素有關;(15)感應電流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 (16)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二、物理定律、原理等規律: 1、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2、力和運動的關系 3、物體浮沉條件?4、阿基米德原理 5、二力平衡的條件?? 6、杠桿平衡條件 7、光的反射定律???? ??8、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9、光的折射規律? 10、凸透鏡成像規律 11、做功與內能改變的規律12、分子動理論??13、串、并聯電路的分配規律 14、歐姆定律 15、焦耳定律????? 16、安培定則?????? 17、磁極間的作用規律 18、能量守恒定律三、儀器、儀表儀器名稱主要用途原理刻度尺測量長度的基本工具秒表計時工具天平測量質量杠桿平衡條件量筒量杯用于測量液體或間接測量固體體積彈簧測力計測量力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重垂線檢驗墻壁是否豎直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液體溫度計測量溫度的儀器液體的熱脹冷縮壓強計比較液體內部壓強大小氣壓計測量氣體壓強(一般用來測量大氣壓)密度計直接測量液體密度漂浮時 浮力=重力熱機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利用內能做功電流表測量電路中的電流電壓表測量電路兩端的電壓變阻器改變電壓電流,保護電路改變電阻線連入電路中的長度來改變電阻電熱器利用電來加熱利用了電流的熱效應電能表測量電功(即電路消耗的電能)測電筆判斷火線與零線小磁針檢驗磁場存在的儀器電磁繼電器利用電磁鐵控制工作電路的通斷利用了電流的磁效應發電機機械能轉化為電能電磁感應現象直流電動機電能轉化為機械能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的現象四、初中物理公式(一)有兩套單位(國際單位和常用單位)序號公式適用范圍各物理量及單位1ρ=m/v求物體的密度、質量和體積ρ密度kg/m3m質量kgV體積m3g/cm3gcm32v = s / t求物體的速度、路程和時間v速度m/ss路程mt時間Skm/hkmH3P = W / t求做功的功率、功和做功時間P功率WW功Jt時間Sk Wk W·hH(二)基本公式(只能采用國際單位)序號公式適用范圍各物理量及單位1G = m g求物體的重力和質量G——重力(N)M——質量(kg)G——重力常量9.8N/kg2F浮=ρg v求受到的浮力液體密度、體積F浮 ——浮力(N)ρ——液體密度(kg/m3)V 排開(浸在)液體體積 (m3)3P =ρg h求液體的壓強、密度和深度P——壓強(Pa)ρ——液體密度(kg/m3)h——深度(m)4P = F / S求物體的壓強壓力、受力面積P——壓強(Pa)F——壓力(N)S——受力面積(m2)5W = F S求機械做功的多少、力和距離W——功(J)F——做功的力(N)S——做功距離(m)6η=W有/W總求機械效率和有用功、總功η——機械效率W有 ——有用功(J)W總 ——總功(J)7I = U / R求電路中的電流、電壓和電阻I——電流(A)U——電壓(V)R——電阻(Ω)8P = U I求電功率、電壓和電流P——電功率(W)U——電壓(V)I——電流(A)9Q=I2Rt求電路產生的電熱Q—電熱(J)I—電流(A)R—電阻(Ω)t—時間(s)10Q = m q求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燃料質量、熱值Q——熱量(J)M——質量(kg)Q——熱值【J/kg (J/ m3)】11Q = cmΔt求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比熱容和溫度變化量Q—熱量(J)c—比熱容【J/(kg ℃)】m——質量(kg)Δt—溫度差(℃)12F1L1=F2L2求作用在杠桿的力和力臂F1 F2—動力和阻力(N)L1 L2—動力臂和阻力臂(m)(三)推導出的公式(只能使用國際單位)公式適用范圍公式適用范圍F浮 = G-F拉知道彈簧測力計在空氣和液體中的示數差求浮力F浮 = G物體在液體中漂浮或懸浮時求浮力W有=Gh求把物體抬高時做的有用功W總 = F S求作用在機械上的動力做的總功F=1/n(G+G動)滑輪組中已知物重和動滑輪重求拉力S = n h求繩子自由端的距離S和物體或動滑輪移動的距離hη=G / n F已知物重和拉力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R = U2 / P已知用電器的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求電阻P = I2 R已知電流和電阻或在串聯電路中求電功率P = U2 / R已知電壓和電阻或在并聯電路中求電功率W = U I t已知電路中的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求消耗的電能。Q = P t純電阻電路中求用電器產生的熱量五、初中物理常數、常用單位換算(一)常數g9.8N/kg空氣中的聲速340m/s水的密度1.0×103kg/m3光和電磁波的速度3.0×108 m/s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100℃1節干電池的電壓1.5V水的比熱容4.2×103J/(kg·℃)家庭電路的電壓220V冰水混合物的溫度0℃安全電壓不高于36V人耳聽覺范圍20-20000Hz保證休息和睡眠不超過50d B(二)常用單位換算長度1 m =_________ mm =_________μm (微米)=__________ nm(納米)面積1m2 = dm2 = cm2 = mm2體積1 m 3 = dm 3 (升L)= cm 3(毫升mL) = mm 3密度1×10 3 k g / m 3 =________g / cm 3大氣壓強1標準大氣壓 = ______毫米水銀柱(mmHg) =____________Pa=_____米水柱 速度1 m / s = _________k m / h電能1度(電)=_______kW·h = ___________________ J六、初中物理基本物理量物理量名稱速度質量密度力重力壓強浮力符號VmρFGPF浮國際單位單位米/秒千克千克/立方米牛牛帕斯卡牛符號m/skgkg/m3NNPaN意義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通過的路程。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浮力。物理量名稱功功率機械效率比熱容溫度熱量熱值符號WPηctQq國際單位單位焦耳瓦特――焦/(千克攝氏度)攝氏度(常 用單位)焦耳焦/千克符號JW――J/(kg ℃)℃JJ/kg意義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就對物體作了功。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1kg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時吸收的熱量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1kg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時所放出的熱量物理量名稱電荷量電流電壓電阻電功電功率電熱符號QIURWPQ國際單位單位庫侖安培伏特歐姆焦耳瓦特焦耳符號CAVΩJWJ意義電荷的多少1秒鐘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量。使電荷發生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原因。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表示電流所做功的多少或消耗電能的多少電流在1秒鐘內所做的功。表示電流做功的快慢。電流通過導體時所產生的熱量。七、常用估算量電流: 計算器100μA 燈0.2A 電冰箱 1A 空調 5A電功率:計算器 0.5mW 電燈60W 電冰箱 100W 空調 1000W 洗衣機 500W 電熱水器1000W質量:硬幣 6g 中學生 50Kg 雞蛋50g密度:人 1×10 3 k g / m 3 空氣 1.29 kg/m3 冰0.9×10 3kg/m3 ρ金屬 >ρ水 >ρ油體積:教室180 m 3 人0.05 m 3面積:人單只腳底面積250 cm 2,壓強: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0 4Pa;大氣壓強10 5Pa速度:人步行1.1m/s 自行車 5m/s 小汽車40m/s長度:頭發直徑和紙的厚度70μm 成年人腿長1m 課桌椅1m 教室長10m寬6m高3m力:2個雞蛋的重力 1N八、常見隱含條件1、光滑:沒有摩擦力;機械能守恒2、漂浮:浮力等于重力;物體密度小于液體密度3、懸浮:浮力等于重力;物體密度等于液體密度4、勻速直線運動:速度不變;受平衡力;動能不變(同一物體)5、靜止:受平衡力,動能為零6、輕小物體:質量可忽略不計7、上升:重力勢能增加8、實像:倒立的像(小孔成像、投影儀、照像機),光線相交,實線9、虛像:正立的像(平面鏡、放大鏡、凹透鏡),光線的延長線或反向延長線相交,虛線10、物距大于像距:照像機的成像原理11、升高到:物體的末溫12、升高:物體溫度變化量13、白氣:液化現象14、不計熱損失:吸收的熱量等于放出的熱量(Q吸=Q放);消耗的能量等于轉化后的能量15、正常工作: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工作,實際功率等于額定功率 16、串聯:電流相等;選擇公式P = I2 R計算和比較兩個量的大小 17、并聯:電壓相等;選擇公式P = U2 /R計算和比較兩個量的大小18、燈都不亮,電流表無示數:電路斷路(有電壓處斷路)19、燈部分亮,電流表有示數:電路短路(無電壓處短路)20、家庭電路用電器都不工作:保險絲燒斷,短路或總功率過大九、電學專題(一)兩種基本電路串聯電路并聯電路電流特點電壓特點電阻特點比例關系(二)兩個主要的物理規律定律名稱主要內容公式研究方法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控制變量焦耳定律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流的平方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與通電時間成正比。控制變量轉化(三)電和磁實驗及現象原理科學家能的轉化應用電流周圍產生磁場奧斯特電磁鐵電磁感應現象法拉第機械能--電能發電機磁場對電流有力的作用安培電能--機械能電動機(四)電學測量儀器名稱符號作用外觀使用電流表測量電流①調零②串聯③“+”進“-”出④適當量程⑤絕不允許直接接在電源兩極。電壓表測量電壓①調零②并聯③“+”進“-”出④適當量程。滑動變阻器保護電路,調節電流、電壓①串聯②連線“一上一下” ③閉合電路前將阻值調至最大電能表測量電功銘牌參數的物理意義十、容易被理解錯誤的知識點密度不是一定不變的。密度是物質的屬性,和質量體積無關,但和溫度有關,尤其是氣體密度跟隨溫度的變化比較明顯。天平讀數時,游碼要看左側,移動游碼相當于在天平右盤中加減砝碼。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一定不變。只要是勻速直線運動,則速度一定是一個定值。平均速度只能是總路程除以總時間。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總路程除以這段路程上花費的所有時間,包含中間停的時間。受力分析的步驟:確定研究對象;找重力;找接觸物體;判斷和接觸物體之間是否有壓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區別: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物體運動狀態改變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變運動狀態。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時運動狀態就不變。慣性大小和速度無關。慣性大小只跟質量有關。速度越大只能說明物體動能大,能夠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慣性越大。慣性是屬性不是力。不能說受到,只能說具有,由于。物體受平衡力 物體處于平衡狀態(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這兩個可以相互推導。物體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運動方向一致,物體做加速運動,反之,做減速運動。1Kg≠9.8N。兩個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進行變換。月球上彈簧測力計、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狀態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彈簧測力計還可以測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壓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有關,但靜摩擦力跟壓力無關,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關。兩個物體接觸不一定發生力的作用。還要看有沒有擠壓,相對運動等條件。摩擦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壓強和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杠桿調平:左高左調;天平調平:指針偏左右調。兩側的平衡螺母調節方向一樣。動滑輪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豎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畫力臂的方法:一找支點(杠桿上固定不動的點),二畫力的作用線(把力延長或反向延長),三連距離(過支點,做力的作用線的垂線)、四標字母。動力最小,力臂應該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桿上找一點,使這一點到支點的距離最遠。壓強的受力面積是接觸面積,單位是m2。注意接觸面積是一個還是多個,更要注意單位換算:1 cm2 = 10-4m2液體壓強跟液柱的粗細和形狀無關,只跟液體的深度有關。深度是指液面到液體內某一點的距離,不是高度。固體壓強先運用F=G計算壓力,再運用P=F/S計算壓強,液體壓強先運用P=ρg h計算壓強,再運用F=PS計算壓力(注意單位,對于柱體則兩種方法可以通用)托里拆利實驗水銀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細傾斜等因素無關,只跟當時的大氣壓有關。浮力和深度無關,只跟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浸沒時V排=V物,沒有浸沒時V排求浮力要首先看物體的狀態:若漂浮或懸浮則直接根據F浮 = G計算,若有彈簧測力計測可以根據F浮 = G-F拉計算,若知道密度和體積則根據F浮=ρg v計算。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離,并且力距離要對應才做功。簡單機械的機械效率不是固定不變的。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除了跟動滑輪的重力有關外還跟所提升物體的重力有關,物體越重,拉力也越大,機械效率越高,但動滑輪的重力不變。物體勻速水平運動時,動能和勢能不一定不變。此時還要考慮物體的質量是否發生變化,例如灑水車,投救災物資的飛機。機械能守恒時,動能最大,勢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變大小先判斷勢能,再判斷動能的變化。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時存在,同時增大和減小。只是在不同的變化過程中,引力和斥力的變化快慢不一樣,導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樣,最終表現為引力或斥力。分子間引力和大氣壓力的區別: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但如果伴隨著空氣被排出或大氣壓強的變化則說明是大氣壓力。例:兩塊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開是大氣壓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小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物體內能增大,溫度不一定升高(晶體熔化,液化沸騰);物體內能增加,不一定是熱傳遞(還可以是做功);物體吸熱,內能一定增加;物體吸熱溫度不一定升高(晶體熔化,液體沸騰);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不一定升高(還和物體的質量等因素有關);物體溫度升高,不一定是熱傳遞(還可以是做功)內能和溫度有關,機械能和物體機械運動情況有關,它們是兩種不同形式的能。物體一定有內能,但不一定有機械能。熱量只存在于熱傳遞過程中,離開熱傳遞說熱量是沒有意義的。熱量對應的動詞是:吸收或放出。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是固定不變的。比熱容越大:吸收相同熱量,溫度變化量小(用人工湖調節氣溫);升高相同溫度,吸收熱量多(用水做冷卻劑)。內燃機一個工作循環包括四個沖程,曲軸轉動二周,對個做功一次,有兩次能量轉化。太陽能電池是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并不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核能屬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當前人們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變(核反應堆)。太陽內部不斷發生著核聚變。音調一般指聲音的高低,和頻率有關,和發聲體的長短、粗細、松緊有關。響度一般指聲音的大小,和振幅有關,和用力的大小和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音色是用為區別不同的發聲體的,和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生活中的有些用高低來描述聲音的響度)回聲測距要注意除以2光線要注意加箭頭,要注意實線與虛線的區別:實像,光線是實線;法線、虛像、光線的延長線是虛線。反射和拆射總是同時發生的,漫反射和鏡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鏡成像:一虛像,要畫成虛線,二等大的像,人遠離鏡,像大小不變,只是視角變小,感覺像變小,實際不變。照像機的物距:物體到相機的距離,像距:底片到鏡關的距離或暗箱的長度。投影儀的物距:膠片到鏡頭的距離,像距:屏幕到投影儀的距離。照相機的原理: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投影儀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放大鏡的原理:u透明體的顏色由透過和色光決定,和物體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過,不同的色光則被吸收。液化:霧、露、雨、白氣。 凝華:雪、霜、霧淞。凝固:冰雹,房頂的冰柱。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任何溫度下進行)和沸騰(一定溫度下進行)。液化的兩種方法: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沸騰時氣泡越往上越大,沸騰前氣泡越往上越小。晶體有熔點,常見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種金屬;非晶體沒有熔點,常見的有:蠟、松香、瀝青、玻璃。六種物態變化:晶體熔化和液體沸騰的條件:一達到一定的溫度(熔點和沸點)二繼續吸熱。金屬導電靠自由電子,自由電子移動方向和電流方向相反。串聯和并聯只是針對用電器,不包括開關和電表。串聯電路電流只有一條路徑,沒有分流點,并聯電路電流多條路徑,有分流點。判斷電壓表測誰的電壓可用圈法:先去掉電源和其它電壓表,把要分析的電壓表當作電源,從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誰就測誰的電壓。連電路時,開頭要斷開;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電流表一般用小量程;電壓表的量程要看電源電壓和所測用電器的額定電壓;滑動變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題目給定的條件先擇連左下或右下;電壓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測用電器的兩端。電路中有電流一定有電壓,但有電壓不一定有電流(電路還得閉合)。電阻是導體的屬性,一般是不變的(尤其是定值電阻),但它和溫度有關,溫度越高電阻越大,燈絲電阻表現最為明顯。串聯電路是等流分壓,電壓和電阻成正比,也就是電阻越大,分得電壓越大。并聯電路是等壓分流,電流和電阻成反比,也就是電阻越大,電流越小。測電阻和測功率的電路圖一樣,實驗器材也一樣,但實驗原理不一樣。(分別是R=U/I和P=UI)測電阻需要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小誤差,但測功率時功率是變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沒有意義。電能表讀數是兩次讀數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數。計算電能可以用KW和h計算,最后再用1KWh=3.6×10 6J換算。額定功率和額定電壓是固定不變的,但實際電壓和實際功率是變化的。但在變化時,電阻是不變的。可根據R=U2/P計算電阻。家庭電路中開關必須和燈串聯,開關必須連在火線上,燈口螺旋要接零線上,保險絲只在火線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磁體上S極指南(地理南級,地磁北極,平常說的是地理的兩極)N極指北。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通電導體周圍有磁場),制成了電動機,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制成了發電機。沈括發現了磁偏角。湯姆生發現了電子。盧薩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貝爾發明了電話。磁盤、硬盤應用了磁性材料,光盤沒有應用磁性材料。電磁波的速度都等于光速,波長和頻率成反比。電動機原理: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把電能轉化成機械能。外電路有電源。 發電機原理:電磁感應,把機械能轉化成電能,外電路無電源。十一、物理學史1、運動物體不受外力恒速前進:意大利 伽利略 運動物體不受外力不僅速度大小不變,而且運動方向也不變:法國 笛卡爾 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英國 牛頓2、馬德堡半球實驗,有力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德國 奧托·格里克 托里拆利實驗,首先測出大氣壓的值:意大利 托里拆利3、首先通過實驗得到電流跟電壓、電阻定量關系(即歐姆定律) 通過實驗最先精確確定電流的熱量跟電流、電阻和通電時間的關系(即焦耳定律): 4、發現電流的磁場(即電流的磁效應)的(首先發現電和磁有聯系) 奧斯特 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進一步揭示電和磁的聯系)1831年 英國 法拉第5、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杠桿平衡條件(又叫杠桿原理):希臘 阿基米德6、判定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跟電流方向關系的法則(即安培定則):法國 安培7、電子的發現:英國 湯姆生 8、白熾燈泡的發明:美國 愛迪生9、小孔成像:最早記載于《墨經》 10、光的色散:牛頓11、氬氣的發現:1894年 英國 瑞利(與化學家拉姆塞合作)12、超導現象(零電阻效應)的發現:1911年 荷蘭 昂尼斯13、早期電話的發明: 貝爾14、電報機的發明: 莫爾斯15、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建立了電磁場理論 麥克斯韋16、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 赫茲十二、生活中的物理:(一)關于白熾燈1、構造:(1)為什么用鎢做燈絲?因為鎢的電阻率大、熔點高。(2)?燈絲為什么做成螺旋狀? 為了減少熱量損失,提高燈絲溫度。(3)??外形為什么要做成梨形的?當燈泡做成梨形后,高溫下的金屬鎢升華產生的鎢蒸氣隨氣流上升,遇到頸部溫度較低的玻璃時,鎢蒸氣凝華而沉積下來,燈泡的下部就不易因變黑而影響照明了。(4)?為什么燈泡內要抽成真空或充入惰性氣體?為了防止燈絲氧化,阻礙鎢的升華;提高燈絲的使用壽命。(5)?為什么額定電壓相同,額定功率不同的燈泡燈絲粗細不同?因為相同長度的燈絲,越粗電阻越小,反之越大,根據P=U2/R可判斷,燈絲越粗的燈泡,其額定功率越大,燈絲越細的燈泡,其額定功率越小。2、原理:(1)白熾燈根據什么原理工作的?根據電流的熱效應。(2)白熾燈的亮度由什么決定?由燈泡的實際功率決定,實際功率越大越亮,反之越暗。(3)白熾燈發光時的能量是怎樣轉化的?電能轉化為內能和光能。3、使用:(1)用久的白熾燈泡內壁為什么會發黑?構成燈絲的金屬鎢先升華后凝華附著在燈泡的內壁上。(2)用久的白熾燈為什么沒有新買時的亮?因為燈絲升華后變細,電阻變大,在實際電壓相同的情況下,電燈的實際功率變小,從而亮度變暗。(3)白熾燈燈絲燒斷后重新搭上,為什么會變亮?因為燈絲長度變短,導致電阻變小,根據P=U2/R知,在電源電壓不變的情況下,燈泡實際消耗的電功率變大,所以電燈變亮。(4)晚上用電高峰時,教室內電燈較暗,深夜時,電燈較亮,這是為什么?因為用電高峰時,同時使用的用電器較多,干路電流較大,分去的電壓較多,電燈上得到的電壓小,從而實際功率小,所以發光較暗。而深夜時,同時使用的用電器較少,干路電流較小,分去的電壓較少,電燈上得到的電壓大,從而實際功率大,所以發光較亮。(5)?在連接白熾等的燈頭線時,通常在燈頭內用電線打一個保險扣,為什么?防止燈頭脫落。(6)?安裝螺絲扣電燈應注意什么?應把與螺旋套相連的接線柱接到零線上,火線進開關后,另一個接線柱接在燈頭有金屬彈簧片的接線柱上。(7)?某燈不亮,用測電筆接觸燈頭兩接線柱,氖管都亮,為什么?進戶的零線斷了或與零線相連的導線斷了。(8)甲燈標有“220V 45W”,乙燈標有“220V 100W”,兩燈并聯哪個燈更亮?串聯呢?因為甲燈電阻比乙燈大,所以并聯乙燈更亮,串聯甲燈更亮。(二)關于自行車1、自行車上的力學知識。(1)力和運動的應用車的前軸、中軸及后軸均采用滾動以減小摩擦。為更進一步減小摩擦,人們常在這些部位加潤滑劑。多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以增大摩擦。如車的外胎,車把手塑料套,蹬板套、閘把套等。變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以增大摩擦。如在剎車時,車輪不再滾動,而在地面上滑動,摩擦大大增加了,故車可迅速停駛。而在剎車的同時,手用力握緊車閘把,增大剎車皮對鋼圈的壓力以達到制止車輪滾動的目的。車的座墊下安有許多根彈簧,利用它的緩沖作用以減小震動。(2)壓強知識的應用 自行車車胎上刻有載重量。如車載過重,則車胎受到壓強太大而被壓破。 座墊呈馬鞍型,它能夠增大座墊與人體的接觸面積以減小臀部所受壓強,使人騎車不易感到疲勞。(3)簡單機械知識的應用自行車制動系統中的車閘把與連桿是一個省力杠桿,可增大對剎車皮的拉力。自行車為了省力或省距離,還使用了輪軸:腳蹬板與鏈輪牙盤;后輪與飛輪及龍頭與轉軸等。(4)功、機械能的知識運用 根據功的原理:省力必定費距離。因此人們在上坡時,常騎“S形”路線就是這個道理。 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如騎車上坡前,人們往往要加緊蹬幾下,就容易上去些,這里是動能轉化為勢能。而騎車下坡,不用蹬,車速也越來越快,此為勢能轉化為動能。(5)慣性的運用快速行駛的自行車,如果突然把前輪剎住,后輪為什么會跳起來。這是因為前輪受到阻力而突然停止運動,但車上的人和后輪沒有受到阻力,由于慣性,人和后輪要保持繼續向前的運動狀態,所以后輪會跳起來。切記下坡或高速行駛時,不能單獨用自行車的前閘剎車,否則會出現翻車事故!2、自行車上的氣壓知識。自行車內胎充氣:早期的各種輪子都是木輪、鐵輪,顛簸不已。現代自行車使用充氣內胎主要是使胎內的壓強增大,可以起到緩沖的作用,同時可以減小自行車前進的阻力。氣門芯的作用:充氣內胎上的氣門芯,起著單向閥門的作用,只讓氣體進入,不讓氣體外漏,方便進氣,保證充氣內胎的密封。3、自行車上光學知識。自行車上的紅色尾燈,不能自行發光,但是到了晚上卻可以提醒司機注意,因為自行車的尾燈是由很多蜂窩狀的“小室”構成的,而每一個“小室”是由三個約成90度的反射面組成的。這樣在晚上時,當后面汽車的燈光射到自行車尾燈上,就會產生反射光,由于紅色醒目,就可以引起司機的注意。(三)汽車上的物理知識I、力學方面1、汽車的底盤質量都較大,這樣可以降低汽車的重心,增加汽車行駛時的穩度。2、汽車的車身設計成流線型,是為了減小汽車行駛時受到的阻力3、汽車前進的動力——地面對主動輪的摩擦力(主動輪與從動輪與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4、汽車在平直路面勻速前進時——牽引力與阻力互相平衡,汽車所受重力與地面的支持力平衡5、汽車拐彎時:①司機要打方向盤——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②乘客會向拐彎的反方向傾倒——由于乘客具有慣性6、汽車急剎車(減速)時,①司機踩剎車——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②乘客會向車行方向傾倒――慣性 ;③司機用較小的力就能剎住車――杠桿原理;④用力踩剎車——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⑤急剎車時,車輪與地面的摩擦由滾動變摩擦成滑動摩擦7、不同用途的汽車的車輪還存在大小和個數的差異——這與汽車對路面的壓強大小相關8、汽車的座椅都設計得既寬且大,這樣就減小了對坐車人的壓強,使人乘坐舒服9、汽車快速行駛時,車的尾部會形成一個低氣壓區,這是我們常常能在運動的汽車尾部看到卷揚的塵土形成原因10、交通管理部門要求:①小汽車的司機和前排乘客必須系好安全帶——這樣可以防止慣性的危害;②嚴禁車輛超載——不僅僅減小車輛對路面的破壞,還有減小摩擦、慣性等;③嚴禁車輛超速——防止急剎車時,因反應距離和制動距離過長而造成車禍11、簡單機械的應用:①方向盤、車輪、開窗搖柄等都是輪軸,②調速桿,自動開關門裝置是杠桿12、汽車爬坡時要調為低速:由P=Fv,功率一定時,降低速度,可增大牽引力13、關于速度路程,時間的計算問題;參照物與運動狀態的描述問題14、認識限速,里程,禁鳴等標志牌,了解其含義II、聲學方面1、汽車喇叭發聲要響,發動機的聲音要盡量消除(發動機上裝配消音器)――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2、為減輕車輛行駛時的噪聲對道旁居民的影響,在道旁設置屏障或植樹――可以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3、喇叭發聲:電能――機械能III、熱學方面1、汽車發動機常用柴油機或汽油機——它們是內燃機——利用內能來做功2、發動機外裝有水套,用循環流動的水幫助發動機散熱——水的比熱容大3、冬天,為防凍壞水箱,入夜時要排盡水箱中的水――防止熱脹冷縮的危害4、小汽車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電熱絲——它可以防止車內形成的霧氣附著于玻璃上并液化5、剛坐進汽車或有汽車從你身旁駛過時,會聞到濃濃的汽油味——擴散現象6、空調車車窗玻璃設計成雙層的――防止傳熱7、環保汽車使用氣體燃料,可減小對大氣的污染IV、電學方面1、汽車的發動機常用低壓電動機起動:電動機是根據磁場對電流的作用的道理制成的,工作時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2、汽車電動機(汽車電機)常用車載電瓶(蓄電池)供電,汽車運行過程中可以利用的車輪帶動車載發電機發電,給蓄電池充電。給蓄電池充電時,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起來,此時蓄電池是用電器;用蓄電池給電動機供電時,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此時蓄電池才是電源3、車載蓄電池還被用來為汽車上配裝的空調、電扇、收錄機、CD機及各種用途的電燈供電,方便地電能轉化為機械能、聲能、光能等等4、油罐車的尾部通常要掛一條鐵鏈直達路面,這樣做有利于使運輸過程中因顛簸而產生的電荷迅速傳到大地上,避免因靜電放電而帶來災難5、車燈發光:電能――光能V、光學方面1、汽車旁的觀后鏡,交叉路口的觀察鏡用的都是凸面鏡,可以開闊視野2、汽車在夜間行駛時,車內一般不開燈,這樣可防止車內乘客在司機前的擋風玻璃上成像,干擾司機正確判斷3、汽車前的擋風玻璃通常都不直立(底盤高大的車除外),這是因為擋風玻璃相當于平面鏡,車內物體易通過它成像于司機面前,影響司機的判斷。4、汽車尾燈燈罩:角反射器可將射來的光線返回,保證后面車輛安全5、汽車頭燈:凹面鏡反射原理,近距光燈絲在焦點附近,遠距光燈絲在焦點上(四)廚房中的物理知識I、與電學知識有關的現象1、電飯堡煮飯、電炒鍋煮菜、電水壺燒開水是利用電能轉化為內能,都是利用熱傳遞煮飯、煮菜、燒開水的。2、排氣扇(抽油煙機)利用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利用空氣對流進行空氣變換。3、電飯煲、電炒鍋、電水壺的三腳插頭,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電器漏電和觸電事故的發生。4、微波爐加熱均勻,熱效率高,衛生無污染。加熱原理是利用電能轉化為電磁能,再將電磁能轉化為內能。5、廚房中的電燈,利用電流的熱效應工作,將電能轉化為內能和光能。6、廚房的爐灶(蜂窩煤灶,液化氣灶,煤灶,柴灶)是將化學能轉化為內能,即燃料燃燒放出熱量。II、與力學知識有關的現象1、電水壺的壺嘴與壺肚構成連通器,水面總是相平的。2、菜刀的刀刃薄是為了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3、菜刀的刀刃有油,為的是在切菜時,使接觸面光滑,減小摩擦。4、菜刀柄、鍋鏟柄、電水壺把手有凸凹花紋,使接觸面粗糙,增大摩擦。5、火鏟送煤時,是利用煤的慣性將煤送入火爐。6、往保溫瓶里倒開水,根據聲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氣柱的長度減小,振動頻率增大,音調升高。7、磨菜刀時要不斷澆水,是因為菜刀與石頭摩擦做功產生熱使刀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刀口硬度變小,刀口不利;澆水是利用熱傳遞使菜刀內能減小,溫度降低,不會升至過高。III、與熱學知識有關的現象⑴與熱學中的熱膨脹和熱傳遞有關的現象1、使用爐灶燒水或炒菜,要使鍋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讓鍋底壓住火頭,可使鍋的溫度升高快,是因為火苗的外焰溫度高。2、鍋鏟、湯勺、漏勺、鋁鍋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為木料是熱的不良導體,以便在烹任過程中不燙手。3、爐灶上方安裝排風扇,是為了加快空氣對流,使廚房油煙及時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間。4、滾燙的砂鍋放在濕地上易破裂。這是因為砂鍋是熱的不良導體,燙砂鍋放在濕地上時,砂鍋外壁迅速放熱收縮而內壁溫度降低慢,砂鍋內外收縮不均勻,故易破裂。5、往保溫瓶灌開水時,不灌滿能更好地保溫。因為未灌滿時,瓶口有一層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能更好地防止熱量散失。6、炒菜主要是利用熱傳導方式傳熱,煮飯、燒水等主要是利用對流方式傳熱的。7、冬季從保溫瓶里倒出一些開水,蓋緊瓶塞時,常會看到瓶塞馬上跳一下。這是因為隨著開水倒出,進入一些冷空氣,瓶塞塞緊后,進入的冷空氣受熱很快膨脹,壓強增大,從而推開瓶塞。8、冬季剛出鍋的熱湯,看到湯面沒有熱氣,好像湯不燙,但喝起來卻很燙,是因為湯面上有一層油阻礙了湯內熱量散失(水分蒸發)。9、冬天或氣溫很低時,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應當先用少量的沸水預熱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內外溫差過大,內壁熱膨脹受到外壁阻礙產生力,致使杯破裂。10、煮熟后滾燙的雞蛋放入冷水中浸一會兒,容易剝殼。因為滾燙的雞蛋殼與蛋白遇冷會收縮,但它們收縮的程度不一樣,從而使兩者脫離。⑵與物體狀態變化有關的現象1、液化氣是在常溫下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氣體液化再裝入鋼罐中的;使用時,通過減壓閥,液化氣的壓強降低,由液態變為氣態,進入灶中燃燒。2、用焊錫的鐵壺燒水,壺燒不壞,若不裝水,把它放在火上一會兒就燒壞了。這是因為水的沸點在1標準大氣壓下是100℃,錫的熔點是232℃,裝水燒時,只要水不干,壺的溫度不會明顯超過100℃,達不到錫的熔點,更達不到鐵的熔點,故壺燒不壞。若不裝水在火上燒,不一會兒壺的溫度就會達到錫的熔點,焊錫熔化,壺就燒壞了。3、燒水或煮食物時,噴出的水蒸氣比熱水、熱湯燙傷更嚴重。因為水蒸氣變成同溫度的熱水、熱湯時要放出大量的熱量(液化熱)。4、用砂鍋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讓砂鍋離開火爐,食物將在鍋內繼續沸騰一會兒。這是因為砂鍋離開火爐時,砂鍋底的溫度高于100℃,而鍋內食物為100℃,離開火爐后,鍋內食物能從鍋底吸收熱量,繼續沸騰,直到鍋底的溫度降為100℃為止。5、用高壓鍋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鍋內氣壓,提高了水的沸點,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溫度。6、夏天自來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自來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內的水滲漏,而是自來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溫度較低,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水管,就會放出熱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說明空氣中水蒸氣含量較高,濕度較大,這正是下雨的前兆。7、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為水沸騰后溫度不變,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溫,結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鍋內水蒸發變干,浪費燃料。正確方法是用大火把鍋內水燒開后,用小火保持水沸騰就行了。8、冬天水壺里的水燒開后,在離壺嘴一定距離才能看見“白氣”,而緊靠壺嘴的地方看不見“白氣”。這是因為緊靠壺嘴的地方溫度高,壺嘴出來的水蒸氣不能液化,而距壺嘴一定距離的地方溫度低;壺嘴出來的水蒸氣放熱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氣”。 9、油炸食物時,濺入水滴會聽到“叭、叭”的響聲,并濺出油來。這是因為水的沸點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濺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溫沸騰,產生的氣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發出響聲。10、當鍋燒得溫度較高時,灑點水在鍋內,就發出“吱、吱”的聲音,并冒出大量的“白氣”。這是因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發出“吱、吱”的響聲。11、當湯煮沸要溢出鍋時,迅速向鍋內加冷水或揚(舀)起湯,可使湯的溫度降至沸點以下。加冷水,冷水溫度低于沸騰的湯的溫度,混合后,冷水吸熱,湯放熱。把湯揚起的過程中,由于空氣比湯溫度低,湯放出熱,溫度降低,倒入鍋內后,它又從沸湯中吸熱,使鍋中湯溫度降低。⑶與熱學中的分子熱運動有關的現象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會變咸,而炒菜時加鹽幾分鐘就變咸了,這是因為溫度越高,鹽的離子運動越快的緣故。2、長期堆煤的墻角處,若用小刀從墻上刮去一薄層,可看見里面呈黑色,這是因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的運動,在長期堆煤的墻角處,由于煤分子擴散到墻內,所以刮去一層,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五)載人飛船工程中的物理知識1. 聲學:(1)在太空中沒有空氣,聲音不能傳播,宇航員與地面聯系是通過電磁波來實現的。(2)在返回艙內有空氣,空氣能傳聲,宇航員能正常對話,能聽到機器工作時的噪音,所以睡覺時要戴專用耳塞,這是通過“在人耳處減弱”的途徑減弱噪聲的。2. 光學:⑴在太空中看地球是一個蔚藍色的星球,這是由于地球不是光源,同月亮一樣反射太陽光形成的效果。在太空中看太陽,就只能看到黑暗太空中一個地別明亮的光球,周圍卻一片暗淡,這是因為太空中沒有空氣等物質散射光線。⑵為了在黑暗中拍攝清晰返回地面的過程,采用了紅外線拍攝,因為返回艙與空氣劇烈摩擦后溫度很高,發出的紅外線很明顯。3. 熱學:(1)能量轉換:火箭上升段時,燃料的化學能轉化為火箭的機械能和熱能,且動能和重力勢能不斷增加;返回艙返回時機械能由于“摩擦生熱”不斷轉化成熱能,且動能和重力勢能都在減小;飛船進入橢圓軌道后,在由近地點飛向遠地點的過程中,飛船的動能不斷減小,重力勢能不斷增加。(2)火箭發射時,周圍冒出大量的“白氣”,這是因為火箭噴出的高溫、高壓的燃氣能將附近所有物體熔化,為了避免這種破壞,科學家在發射臺下設計了一個巨大的水池,利用水的比熱容較大,不易升溫,且水汽化時要吸收大量的熱量,防止損壞發射臺。(3)返回艙返回時,由于與空氣劇烈摩擦產生大量的熱,為了防止燒壞船體,科學家在設計和制造時,除了選用耐高溫的材料外,還在飛船外面覆蓋了一層特殊的物質,這種物質在發生熔化、汽化和升華時會吸收大量的熱,使返回艙的溫度不致升得過高,保護了飛船和宇航員的安全。4. 電學:(1)“神舟”飛船進入太空后會展開巨大的太陽能電池帆板,在面向太陽時將光能轉化為電能供設備使用,同時儲存一部分在蓄電池中(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在沒有陽光時,蓄電池放電供設備使用,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2)天地間的通話是靠電磁波來實現的。我們看到宇航員與家人通話時略有延遲,是由于電磁波在天地間往返的路程較長(通過布置在各地的測控站間傳遞)引起的。5. 力學:(1)在太空失重狀態下,不能夠使用的儀器有:天平、彈簧測力計測動(測拉力可以)、壓強計、密度計等,但溫度計、刻度尺、放大鏡、電流表和電壓表等仍能使用。在失重狀態下浮力、液體壓強將消失,在水中吹氣泡,氣泡將既不上升、也不下降。不能以正常方式喝水,只能通過塑料袋擠進口中……(2)宇航員在太空漫步應穿上專用的宇航服,因為在太空沒有空氣,沒有大氣壓,有強烈的紫外線輻射和易受太空垃圾的撞擊等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因素。(3)火箭上升段,推力大于阻力和重力,做加速運動。返回艙返回時阻力大于重力,做減速運動。(六)身邊的物理現象1、掛在壁墻上的石英鐘,當電池的電能耗盡而停止走動時,其秒針往往停在刻度盤上“9”的位置。這是由于秒針在“9”位置處受到重力矩的阻礙作用最大。2、有時自來水管在鄰近的水龍頭放水時,偶爾發生陣陣的響聲。這是由于水從水龍頭沖出時引起水管共振的緣故.3、對著電視畫面拍照,應關閉照相機閃光燈和室內照明燈,這樣照出的照片畫面更清晰。因為閃光燈和照明燈在電視屏上的反射光會干擾電視畫面的透射光.4、冰凍的豬肉在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解凍得快。燒燙的鐵釘放入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冷卻得快。裝有滾燙的開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冷卻得快。這些現象都表明:水的熱傳遞性比空氣好,5、鍋內盛有冷水時,鍋底外表面附著的水滴在火焰上較長時間才能被燒干,且直到燒干也不沸騰,這是由于水滴、鍋和鍋內的水三者保持熱傳導,溫度大致相同,只要鍋內的水未沸騰,水滴也不會沸騰,水滴在火焰上靠蒸發而漸漸地被燒干,6、走樣的鏡子,人距鏡越遠越走樣.因為鏡里的像是由鏡后鍍銀面的反射形成的,鍍銀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勻都會產生走樣。走樣的鏡子,人距鏡越遠,由光放大原理,鍍銀面的反射光到達的位置偏離正常位置就越大,鏡子就越走樣.7、天然氣爐的噴氣嘴側面有幾個與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氣不會從側面小孔噴出,只從噴口噴出.這是由于噴嘴處天然氣的氣流速度大,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速大,壓強小,氣流表面壓強小于側面孔外的大氣壓強,所以天然氣不會以噴管側面小孔噴出。8、將氣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氣球內氣流噴出,氣球因反沖而運動。可以看見氣球運動的路線曲折多變。這有兩個原因:一是吹大的氣球各處厚薄不均勻,張力不均勻,使氣球放氣時各處收縮不均勻而擺動,從而運動方向不斷變化;二是氣球在收縮過程中形狀不斷變化,因而在運動過程中氣球表面處的氣流速度也在不斷變化,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速大,壓強小,所以氣球表面處受空氣的壓力也在不斷變化,氣球因此而擺動,從而運動方向就不斷變化。9、吊扇在正常轉動時懸掛點受的拉力比未轉動時要小,轉速越大,拉力減小越多.這是因為吊扇轉動時空氣對吊扇葉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轉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10、電爐“燃燒”是電能轉化為內能,不需要氧氣,氧氣只能使電爐絲氧化而縮短其使用壽命。11、從高處落下的薄紙片,即使無風,紙片下落的路線也曲折多變。這是由于紙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狀備異,因而在下落過程中,其表面各處的氣流速度不同,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速大,壓強小,致使紙片上各處受空氣作用力不均勻,且隨紙片運動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所以紙片不斷翻滾,曲折下落。12、利用身邊的物品進行物理實驗,這種做法本身就是一種創新,請你用常見的易拉罐(滿罐、空罐均可)作為主要實驗器材,并添加一些其它器材,設計幾個物理實驗(力、熱、聲、光、電學均可)13、家庭生活中常用的電水壺.請你提出它在構造或使用方面與物理知識有關的兩個問題,并給予簡要回答。例如問題:壺嘴和壺身構成一個什么容器? 回答:它們構成了連通器.問題1:提手上的花紋有什么作用?回答1: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有益摩擦.問題2:提手部分為什么要做得稍寬一些?回答2:通過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對手的壓強.問題3:電源連接線為什么要用三腳插頭?回答3:使電水壺外殼接地,防止漏電時造成觸電.問題4:水被加熱的過程中,能量是怎樣轉化的?回答4:電能轉化為內能.問題5:壺嘴里冒出的“白氣”是怎樣形成的?回答5:從壺嘴里冒出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問題1:14、小明同學在語文課上作了一篇關于云南“過橋米線”的說明文,現摘錄如下:“過橋米線”是云南傳統的名特小吃.烹飪它的方法是:將剛沸騰的雞湯盛到一個大碗里,然后舀一勺熱油進碗里,在湯的表面上很快就形成了一層厚厚的油膜,此時把事先備好的生肉片等生食依次放進碗里,令人驚奇的是從表面上看去連熱氣都不冒的湯實際上卻將生肉片都燙熟了.請你應用學過的物理知識對上文中所描述的有關物理現象作出合理正確的解釋(要求說出并解釋兩個物理現象).解答:⑴“湯的表面上很快就形成了一層厚厚的油膜”,因為油的密度小于湯的密度,油浮在湯的表面上形成油膜.⑵“從表面上看去連熱氣都不冒的湯”,是因為油膜隔開湯水與空氣的接觸面,有效地阻止了湯水的蒸發,所以不見冒熱氣.⑶“連熱氣都不冒的湯實際上卻將生肉片燙熟了”,湯實際上溫度很高,發生熱傳遞,肉片吸熱升溫.內能增加被燙熟.添加的主要器材主要實驗過程或方法(文字表述或畫圖說明均可)說明或研究的物理問題1鐵釘、水用鐵釘在空易拉罐不同的高度上扎眼兒,裝水后比較其噴射的距離液體內部壓強與深度的關系2棉線、鐵釘將兩個空易拉罐用棉線相連做成一個“土電話”固體是否可以傳遞聲音3木板將易拉罐放在傾斜的木板表面,使其從同一位置由靜止分別滑下和滾下,比較兩種情況下運動的快慢比較相同條件下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的大小4導線、導線夾、開關、燈泡、電源用導線及導線夾將電源、開關、燈泡和空易拉罐連成串聯電路,閉合開關,看燈泡是否發光易拉罐的材料是導體還是絕緣體5黑紙、白紙、水、溫度計用白紙和黑紙分包住兩個裝滿水的易拉罐,在太陽下曬相同的時間,看誰的溫度升高得多相同條件下白色物體和黑色物體的吸熱能力是否相同6厚海綿塊讓滿罐的易拉罐,分別平放、豎放在厚海綿塊上,觀察海綿的凹陷情況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15、電工使用的膠把鋼絲鉗.它的設計和使用中應用了不少我們學過的物理知識,請你指出這種工具在設計上、結構上或使用中應用物理知識的兩處地方,并寫出所依據的物理知識.應用物理知識的地方依據的物理知識1剪口剪口面積小,可以增大壓強2膠把表面有凸凹花紋,可以增大摩擦3膠把膠把是絕緣塑膠,可以絕緣4整把鉗是省力杠桿,可以省力5鉗口鉗口粗糙并有多條槽,可以增大壓強和摩擦(七)水1、力學研究與水密切相關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液體,密度是1.0×103千克/米3。(1)如果已知水的體積可計算它的質量和重力,這對于計算水所產生的浮力、壓強等都很有用。(2)利用水可以計算容器的容積,根據排水法可以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3)人的密度跟水差不多,根據人的質量可以計算出人的體積。(4)由于海水中含鹽,所以它的密度大于純水的密度,輪船在海洋和河流中航行時,船體排開水的體積有變化。(5)水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攔河壩設計成下寬上窄的形狀。(6)水對浸入其中的物體產生浮力,浮力的大小為F浮=ρ水gV排。(7)浮在水面的冰必有十分之一的體積露出水面,且冰融化后,水面高度不變。2、水是熱學中的主要研究對象(1)水的比熱容最大,其數值為4.2×103焦/(千克·℃),所有其它物質的比熱容都小于它,利用水的這種特性,在生活中我們常用熱水取暖,自然界中水對氣候的調節作用也在于此。(2)水的凝固點是0℃,水凝固成固體叫冰,冰是晶體。(3)水汽化有蒸發和沸騰兩種方式。在一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水的沸點與大氣壓有關。生活中的高壓鍋就是利用增大壓強的辦法來提高水的沸點從而更快的煮熟飯菜的。(4)生活中看到的霧、露、“白氣”是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滴;霜、雪花、冰花又是水蒸氣凝華的結果。3、水與聲學水能傳聲,聲音在水中傳播速度為1500米/秒左右,水面也能反射聲音。4、水在光學研究中(1)平靜的水面具有平面鏡的作用,能成虛像。(2)光從空氣斜射向水面時要發生反射和折射,且折射角總小于入射角,水下的潛水員看見岸上的樹會變高。(3)光從水斜射入空氣時也要發生折射,此時折射角總大于入射角,所以插入水中的筷子會變彎,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4)冰遇火會熔化,但做成冰透鏡卻可以取火,真是出人意料的創造。5、水與電(1)純水是不導電的,普通水也是電的不良導體,但潮濕(帶水)的物品卻能導電!不能用濕手去扳開關,絕緣體要保持干燥。(2)大型水電站要修很高的攔河壩,可以提高水的重力勢能,從而提高發電機組的發電功率。6、與水有關的實驗涉及到水的實驗有:(1)用溫度計測水的溫度;(2)觀察水的沸騰;(3)研究液體的壓強;(4)驗證阿基米德原理。(八)民諺俗語中的物理知識1、四兩撥千斤——杠桿的平衡條件,增大動力臂與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較小的動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體。2、破鏡不能重圓——當分子間的距離較大時(大于幾百埃),分子間的引力很小,幾乎為零,所以破鏡很難重圓。3、摘不著的是鏡中月? 撈不著的是水中花——平面鏡成的像為虛像。4、人心齊,泰山移——如果各個分力的方向一致,則合力的大小等于各個分力的大小之和。5、麻繩提豆腐--提不起來——在壓力一定時,如果受力面積小,則壓強就大。6、真金不怕火來煉,真理不怕爭辯——從金的熔點來看,雖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溫度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溫度小于金的熔點,所以金不能熔化。 7、水上的葫蘆——沉不下去——葫蘆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8、長嘯一聲,山鳴谷應——人在崇山峻嶺中長嘯一聲,聲音通過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經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9、大船漏水——有進無出——液體內部存在壓強,船破后,船外的水被壓進船內,直到船內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內的水也不會向外流。10、開水不響,響水不開——水沸騰之前,由于對流,水內氣泡一邊上升,一邊上下振動,大部分氣泡在水內壓力下破裂,其破裂聲和振動聲又與容器產生共鳴,所以聲音很大。水沸騰后,上下等溫,氣泡體積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開來,因而響聲比較小。11、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根據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平面鏡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對稱,因此豬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己"一模一樣",仍然是個豬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12、水火不相容——物質燃燒,必須達到著火點,由于水的比熱大,水與火接觸可大量吸收熱量,至使著火物溫度降低;同時汽化后的水蒸氣包圍在燃燒的物體外面,使得物體不可能和空氣接觸,而沒有了空氣,燃燒就不能進行。13、泥鰍黃鱔交朋友——滑頭對滑頭——泥鰍黃鱔的表面都光滑且潤滑,摩擦力小。14、千里眼,順風耳——人們利用電磁波傳送聲音和圖像信號,使古代神話中的"千里眼,順風耳"變為現實。并且人類的視野已遠遠超過了"千里"。15、坐地日行八萬里——由于地球的半徑為6370千米,地球每轉一圈,其表面上的物體"走"的路程約為40003.6千米,約8萬里。這是毛澤東吟出的詩詞,它還科學的揭示了運動和靜止關系——運動是絕對的,靜止總是相對參照物而言的。16、釜底抽薪——液體沸騰有兩個條件:一是達到沸點,二是繼續吸熱。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體沸騰。17、墻內開花墻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無規則的運動,墻內的花香就會擴散到墻外。18、坐井觀天? 所見甚少——由于光沿直線傳播,由幾何作圖知識可知,青蛙的視野將很小。19、如坐針氈——由壓強公式可知,當壓力一定時,如果受力面積越小,則壓強越大。人坐在這樣的氈子上就會感覺極不舒服。20、瑞雪照豐年——下到地上的雪有許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滿著不流動的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當它覆蓋在農作物上時,可以很好的防止熱傳導和空氣對流,因此能起到保溫作用。21、霜前冷,雪后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氣溫度驟然變冷(溫度低于0℃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附著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覺。雪熔化時要需吸收熱量,使空氣的溫度降低,所以我們有"雪后寒"的感覺。22、一滴水可見太陽,一件事可見精神——一滴水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透過一滴水可以有太陽的像,小中見大。23、雞蛋碰石頭——自不量力——雞蛋碰石頭,雖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個物體所能承受的壓強一定,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可能被損壞。雞蛋能承受的壓強小,所以雞蛋將破裂。24、紙里包不住火——紙達到燃點就會燃燒。25、有麝自然香,何須迎風揚——氣體的擴散現象。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沒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線發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線發生鏡面反射。27、扇子有涼風,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時,加快了空氣的流動,使人體表面的汗液蒸發加快,由于蒸發吸熱,所以人感到涼快。28、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往低處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條客觀規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響由高處流向低處29、水缸出汗,不用挑擔——水缸中的水由于蒸發,水面以下部分溫度比空氣溫度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外表面就產生了液化現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時由于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少,雖然也會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發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氣潮濕,水蒸發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現了.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當然不需要挑水澆地了。30、水銀落地——無孔不入——水銀的密度大于組成地面各物質的密度,水銀又具有流動性,故它總是沉在其它物質的下面。31、火場之旁,必有風生——火場附近的空氣受熱膨脹上升,遠處的冷空氣必將來填充,冷熱空氣的流動形成風。32、一石擊破水中天——平靜的水面如一塊平面鏡,可看到天的像,石塊投入水中破壞了平靜的水面,形成層層水波,水中天的像也就被擊破了。33、瞎子點燈白費蠟——人們能看到世上萬事萬物,是因為太陽光或用來照明的光照射在物體上被物體反射后的光線進入人眼,反射光線進入不了瞎子眼中,所以瞎子看不見物體。34、磨刀不誤砍柴工——減小受壓面積增大壓強35、一只巴掌拍不響——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體上才能產生力的作用,才能拍響。十三、2012年中考物理四大難點及應對招數初三年級的物理主要涉及力學,在此過程中同學們會學到許多重要概念:質量、密度、速度、力、彈力、重力、摩擦力、壓強、浮力、功、功率、機械效率、機械能等;會學到許多儀器和機械:天平、量筒、壓強計、密度計、氣壓計、杠桿、輪軸、斜面、滑輪、抽水機等;會結識并了解更多的科學家及他們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阿基米德、牛頓、伽利略、帕斯卡、焦耳、瓦特等。難點一 密度的測量方法第一個難點就是密度的測量方法。這里主要難在分析誤差的產生原因:例如,測鹽水的密度怎樣避免粘杯。還有一類題只有天平測牛奶的密度或只有天平測石塊的密度。例題:只有天平怎樣測牛奶的密度,寫出主要步驟并用測量的物理量表示結果。步驟:(1)測空杯的質量m1(2)杯中裝滿牛奶,測總質量m2(3)將牛奶倒出,擦干后在杯中裝滿水,測總質量m3 結果表達式:ρ=(m2 -m1)ρ水/(m3 -m1) 難點二 運動和力的關系中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區分 需要注意的是平衡力必須是一個物體同時受的,而相互作用力是兩個物體之間的力。例題:鉛筆盒放在水平桌面上,靜止時,在下列各對力中屬于平衡力的是( ) A.桌面對鉛筆盒的支持力與鉛筆盒對桌面的壓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與鉛筆盒受到的重力 C.鉛筆盒受的重力與桌面對鉛筆盒的支持力 D.鉛筆盒對桌面的壓力與地面對桌子的支持力 分析:平衡力必須是一個物體同時受到的。C項是一對平衡力相互作用力是兩個物體之間的。 A項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難點三 力和機械的難點是對摩擦力的分析產生摩擦力需要三個條件,即接觸面粗糙、物體間相互擠壓、物體間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 例題:用彈簧秤拉著木塊在水平桌面上作直線運動,實驗記錄如下表。由此可知,木塊與水平桌面的滑動摩擦力為( ) A. 4.5牛 B. 3.2牛 C. 3.0牛 D. 2.1牛 分析:本題的考點是二力平衡,數據2中木塊受力平衡,因此摩擦力等于3N,當拉力改變時物體速度發生改變,運動狀態發生改變,但摩擦力與此無關,摩擦力的大小只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實驗次數123木塊運動情況越來越快勻速運動越來越慢彈簧秤讀數(牛)4.53.02.1難點四 壓強浮力的難點在浮力 請同學們記得,這章很復雜的計算題不會的話問題不大,初中的物理知識不要求很繁難的運算,但浮力的題比較靈活。例:將兩塊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實心球形和碗形,分別放入相同的甲、乙兩杯水中,靜止時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_____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_____杯中水面升高得多。 分析:因為無法比較排開液體的體積,這時靈活的應用浮沉規律比較好:以物重為橋梁,甲圖浮力小于重力,乙圖浮力等于重力,因此答案是(小于),(乙)。在此,老師特別提醒大家在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上盡快轉變,一定可以順利學好初三物理。十四、考試策略1、認真審題:(1)最簡單的題目可以看一遍,一般的題目至少看兩遍。如果通過對文字及插圖的閱讀覺得此題是熟悉的,肯定了此題會做,這時一定要重新讀一遍再去解答,千萬不要憑著經驗和舊的思維定勢,在沒有完全看清題目的情況下倉促解答。因為同樣的內容或同樣的插圖,并不意味著有同樣的設問,問題的性質甚至可以截然不同。(2)對“生題”的審查要耐心地讀幾遍。所謂的生題就是平時沒有見過的題目或擦身而過沒有深入研究的題目,它可能是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與生活及生產實際中相關聯的問題。遇到這種生疏的題,心理上首先不要畏難,由于生題第一次出現,它包括的內容及能力要求可能難度并不大,只要通過幾遍閱讀看清題意,再聯系學過的知識,大部分題目是不難解決的。(3)?審題過程中要邊閱讀邊分辨出已知量和待求量。已知的條件及待求的內容以題目的敘述為準。不要僅僅以某些插圖為準,有時圖中給出的符號不一定是已知量,另外,凡是能畫草圖的題,應該邊審題邊作出物理草圖,這樣可以建立起直觀的物理圖景,幫助進行記憶和分析問題。2、對題目的應答要準確:(1)單項選擇題的應答:①直接判斷法:利用概念、規律和事實直接看準某一選項是完全肯定的,其他選項是不正確的。②排除法:如果不能完全肯定某一選項正確,也可以肯定哪些選項一定不正確,先把它們排除掉,在余下的選項中做認真的分析與比較,最后確定一個選項。單項選擇題一定不要缺答。(2)填空題的應答:由于填空題不要求書寫思考過程,需要有較高的判斷能力和準確的計算能力。對概念性的問題回答要確切、簡練;對計算性的問題回答要準確,包括符號、單位等,對比例性的計算千萬不要前后顛倒。(3)作圖題的應答:對定性的作圖也要認真對待,不要潦草;對定量性的作圖一定要準確,比如力的圖示法解題、透鏡中焦點的確定等。(4)?實驗題的應答:通常有四類:①實驗儀器和測量工具的使用;②做過的驗證性實驗和測量性實驗,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實驗數據及數據處理、誤差分析等;③課堂上做過的演示實驗或課內外的小實驗④設計性實驗。應答時要嚴格按要求作答。(5)?閱讀探究題的應答:在探究過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思維順序,掌握在完成探究要素時所用到的一些具體的常用的方法,如歸納、推斷、控制變量等方法。(6)??計算與應用題的應答:在解題過程中必須通過分析與綜合,推理與運算才能較好地解出答案。能畫圖的一定要作圖輔佐解題,數字與單位要統一。3、對題目的書寫要清晰、規范:解題要穩、準、快,要寫得規范,符合解題的要求。我做物理工作成功的三個要素:眼光、堅持和力量。眼光,看準了什么東西,就要抓住不放;堅持,看對了就要堅持;力量,有了力量能夠闖過關,遇到困難你要闖下去。——楊振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