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周 星期 第 節 年 月 日課題 降水的變化 執教教學 目標 1.了解降水的定義及降水量的測量方式。 2.通過降水柱狀圖,說明降水量的變化規律。重點 降水量的變化規律。難點 降水量的變化規律。教具 演示 PPT、教材學生主 要 教 學 過 程 二次備課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欣賞不同降雨形式的圖片 二、新課講授 (一)降水的定義 1.定義: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 2.注意: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平常所看到的露、霜、霧不屬于降水,它們是近地面的水汽直接凝結而成。 (二)形成條件(觀看降水形成過程學習視頻) 1.充足的水汽 2.降溫 3.充足的凝結核(灰塵及其他顆粒物) (三)降水的類型 (1)對流雨:一般出現在赤道附近或者夏日午后。 (2)地形雨: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3)鋒面雨:影響我國東部地區。 (4)臺風雨:我國一般出現在東南沿海的夏秋季節。 (四)測量(觀看視頻) 1.工具:雨量器 2.單位:mm 3.位置:開闊無遮擋的室外 4.分級:小雨、中雨、大雨、暴雨 (五)降水的變化 1.月降水量:把一月內每日的降水量相加即為月降水量。 年降水量:把一年內每月的降水量相加即得到年降水量。 多年平均降水量:通常所說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2.季節變化:一個地區,一年內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別的。 年際變化:一個地區,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是有差別的。 思考:如果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不均衡,則易出現什么災害?又該如何應對? 易出現旱澇災害;措施:興修水庫/水利 3.降水量柱狀圖:一個地區,一年內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別的,通常用降水柱狀圖來表示降水的季節變化。 判讀: 根據降雨的季節變化,可將降水分為: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濕潤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作業布置板書設計 降水的變化 一、定義、主要形式 二、形成條件、類型 三、測量 四、變化:季節變化、年際變化——不均勻——易發旱澇災害——對策:興修水庫 五、降水量柱狀圖的判讀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