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3結構功能的實現任務二欣賞經典結構的案例一、教材分析“欣賞經典結構的案例”是通用技術必修 2《技術與設計 2》第一單元第四節的內容。編者對本單元總的設計思路是“認識結構”→“探析結構”→“設計結構”→“欣賞結構”。研讀課標,我們知道本節課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經歷經典結構的欣賞過程,不僅能分別從技術和文化的角度欣賞并評價典型結構設計的案例,同時在自己的設計作品中注入更豐富的文化內涵。本節教材通過對趙州橋、飛檐、斗拱、蛋形椅的欣賞,引導學生賞析具有典型人文意義的結構,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對結構設計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評價,在以后的設計中注入更豐富的文化內涵。二、學情分析高中學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對藝術的欣賞具有較好的基礎,加上前三節的學習,對結構的欣賞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學生通過討論、探究、師生互動、結構設計體驗、作品的賞析等環節,進行積極思考,形成欣賞角度,加深對結構的理解,豐富設計的內涵。三、學科核心素養要求1. 技術意識:學會從技術和文化的角度欣賞經典結構案例,理解結構設計蘊含文化特性和美學特征。2. 工程思維:學會在結構設計中考慮結構的穩定性和強度,會分析影響結構強度和穩定性的因素。3. 創新設計:能運用結構原理和分析方法進行簡單的技術設計活動,嘗試解決技術問題,會進行設計的評價。4. 圖樣表達:能識讀常見的結構圖樣。5. 物化能力:根據方案設計要求選擇材料和工具,能獨立完成模型或產品的成型制作和裝配。四、教學重點、難點1. 重點:透過經典結構的欣賞,讓學生學會觀察結構的實用性和美,使學生關注結構的技術和文化特征。2. 難點:學生能從技術、文化等角度欣賞并評階典型結構的設計案例,并在自己以后的設計中注入更豐富的文化內涵。能夠根據方案設計要求選擇材料和工具,能獨立完成模型或產品的成型制作和裝配。五、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學課件、張拉結構模型及實物、制作張拉結構材料和工具、活動記錄表格等。六、教學過程1. 情境導入教師:古今中外哪些建筑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自由回答問題并陳述理由。教師:展示古今中外的經典建筑:長城、北京奧運會的鳥巢、天壇上海中心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東方明珠、金字塔、盧浮宮、圣彼得廣場、埃菲爾鐵塔、中國古典榫卯結構,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體悟經典結構的美。問題引導:請大家想一想,什么樣的結構才算是經典結構設計作品呢?學生:小組思考討論,輪流發言,分享交流。教師:優秀的結構設計不僅表現在結構的實用功能上,也表現在形式上,特別是功能與形式的統一上。古今中外許多能工巧匠把結構的功能與形式恰當地結合起來, 形成了一些經典的結構。2. 探究新知(1)如何賞析結構設計作品問題引導:我們前面一起欣賞了很多經典的結構?那么同學們認為欣賞一個經典的結構,我們應該從哪幾個角度入手對產品進行欣賞呢?學生:發散性思考,輪流回答。教師:引導學生明白賞析一個結構,不僅要欣賞其功能,也要欣賞其形式,欣賞其功能與形式的統一。賞析結構設計可從技術與文化兩個角度進行。(2)知識講解賞析結構設計可從技術與文化兩個角度進行。(1)技術的角度主要有:結構功能、穩固耐用、造型設計的創意和表現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藝制造的精湛程度等。(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文化寓意與傳達,公眾認可的美學原則,反映的時代、民族、習俗方面的特征、結構的個性特征等。教師:引導學生從技術和文化角度對程陽風雨橋、Panton椅等一些經典建筑經典結構結構進行賞析。(3)經典結構-----張拉結構的設計體驗問題引導:下面的時間我們一起來欣賞體驗一種特別的結構!首先我們來感受三根火柴的神奇力量!學生:體驗、感受三根火柴和繩子組成的神奇結構。教師:這種神奇的結構就是一種最簡單的張拉結構,“張拉整體”一詞最早是由傳奇建筑師富勒提出的。富勒將張拉整體的作品描述為“由剛性結構和纜索組成的自張結構,具有牽引力和壓縮力,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由于張拉整體結構固有的符合自然規律的特點,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材料和截面的特性,可以用盡量少的鋼材建造超大跨度建筑。實踐任務:技術實踐---制作張拉結構①.裁切 PVC管②.磨削圓頭③.組裝主體結構④.連接主體結構并調試⑤.完成實踐報告學生討論、制作,教師走進各組交流。分組展示討論制作結果,根據設計要求進行設計評價。3. 思維拓展教師:展示分析世界上采用張拉結構的經典案例:庫利爾帕大橋、泰晤士河上的千禧橋、華盛頓國家博物館大廳建造一座連接不同畫廊的張拉整體橋梁;1996 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主體育館,采用張拉整體式索穹頂結構;蒙特利爾生物圈是美國 1967年世界博覽會的展館;NASA超級球機器人:美國宇航局超級球機器人是一個真正獨特的拉伸結構,因為它是唯一一個在地球之外使用的結構。學生:體會神奇的結構,精妙的設計,領略經典建筑的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欣賞經典的結構,明白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任何一種結構的設計已不僅僅局限于只滿足他的使用功能。結構設計中的美學因素、環境因素、安全因素以及時尚、個性、等都以成為人們進行結構設計時必須綜合考慮的重要因素。結構的牢固、穩定、簡約、和諧、美觀是結果設計不變的追求。結束語:建筑是技術和文化的結合體,是一門藝術。每一棟建筑不僅僅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更是人類精神的展現,每一棟建筑都有著有血有肉的靈魂。希望大家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夠讀懂建筑,增加對建筑的鑒賞能力。課堂小結:設計分析讓我們找到更多產品設計的可能性,優秀的設計離不開好的設計分析。好的設計分析是方案構思的重要基礎,方案構思將設計的可能性變成可能。七、教學總結為了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對技術的情感, 本課時收集不同類型的豐經典結構讓學生鑒賞,引導學生賞析具有典型人文意義的結構,拓展學生對結構設計的技術和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評價。引入經典的張拉結構,讓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體悟經典結構的魅力。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較多,課堂以項目引領、任務驅動、小組合作、共同提高為主要呈現形式。八、教學反思本節課我首先認真研究教材本節中的每一個細節,然后又仔細分析了本節課在整個通用課程中的作用,繼而認真解讀新課程標準,所以在課程設計中安排了簡單結構的導入、經典案例的深入研究分析、學生的主動研究、設計與動手實踐四個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在學生活動環節,細心觀察學生并加以引導,這節課目標明確,注重生活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物化能力和人文修養。但還存在一些可以精進的地方:教師的語言還需要精煉,教師需要進一步打磨問題串,并能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靈活地調整實際教學,不斷積累經驗,提升課堂駕馭能力,突出教學重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