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5課 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教案 高中歷史統編版(部編版)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5課 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教案 高中歷史統編版(部編版)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

資源簡介

第15課 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授課時間: ,共 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萬里長城、故宮、京劇等,認識文化遺產保護對保持文化的傳承、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具有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文化遺產的代表與意義
難點:文化遺產的代表與意義/了解遼寧省內著名的文化遺產
教學方法
講授法、歸納法
導入新課
展示教材,思考為什么歷史書用長城作為封面?
講授新課
一、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
1.文化遺產保護的必要性
(1)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這些由各民族在數千年歷史進程中創造的文化財富,一直受到嚴重威脅。
(2)針對如何保護文化遺產,各國也采取了不少舉措,留下了寶貴的經驗。
2.古代世界的文物保護
(1)在古代世界,收藏文物,往往是從藝術珍品開始的,成為人們擁有財富與權力的體現。
(2)歐洲各國的皇室、貴族和教會,收藏藝術珍品和宗教遺物之風頗為盛行。
(3)中國歷代帝王、達官貴人和民間收藏家十分重視收藏各種珍貴器物、字畫、書籍等,針對古代器物進行分類、著錄的金石學還發展成為專門之學。
3.現代意義上的文物保護
(1)西方
①大約從19世紀開始,一些國家通過立法進行現代意義上的文物保護。1834年,希臘針對古跡保護制定了法律。
②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圍內形成了保護文物古跡的高潮。
③1964年的《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是關于古跡保護的第一個國際憲章,強調對文物古跡的保護以歷史的真實性為第一要義,有著深遠的意義。
(2)中國
①在中國,由中央政府對文物古跡進行保護始于1906年清政府頒布的《保存古物推廣辦法》。
②1930年南京國民政府設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公布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文物保護法律《古物保存法》。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起專業化的文物保護體系,并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性文物普查。
④1961年3月,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布,共180處。
⑤1982年通過并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是由國家最高立法機關頒布的法律。這部法律還特別提出,由國務院將“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并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者紀念意義的城市”核定公布為歷史文化名城,從而建立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制度。
二、《世界遺產公約》
1.《世界遺產公約》
(1)原因
①任何文化和自然遺產都是人類共同財富。
②文化遺產保護對傳承民族文化、維護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有著重要意義。
(2)制定
①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7屆會議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簡稱《世界遺產公約》)。
②2003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大會又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完善了對文化遺產的認識。
(3)目的:《世界遺產公約》旨在集各國之力,對日益遭到損毀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實施有效保護。
(4)主張
①《世界遺產公約》充分肯定文化遺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整個國際社會有責任通過提供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
②該公約還規定,對于一部分全人類的共同遺產,應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加以重點保護。
(5)影響
①1978年,確定的首批12處世界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截至2019年7月,列入的遺產數量達到1 121處,分布在167個國家。
②截至2017年1月,共有193個國家加入《世界遺產公約》,這是目前擁有締約國最多的公約之一。
2.中國與《世界遺產公約》
(1)表現
①1985年11月,中國正式加入《世界遺產公約》,成為締約國。
②2004年8月,中國又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③針對文化遺產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中國還制定了具體的實施辦法。
④2006年審議通過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強調“世界文化遺產工作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確保世界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⑤2011年,中國還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2)意義
①通過上述舉措,保護遺產、傳承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推動了中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發展。
②中國成為推動世界遺產保護的重要力量,體現出一個文明大國守護人類共同財富的擔當。
三、各國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
1.西方
(1)古代文明遺跡: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明遺跡主要包括雅典衛城、古羅馬城、阿布辛拜勒神廟、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
(2)近代文化遺產:佛羅倫薩就成為展示歐洲文藝復興的重要文化遺產。這里有眾多的歷史建筑和藏品極為豐富的博物館,堪稱包羅萬象的藝術之域。
2.中國
(1)中國第一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有長城、莫高窟、明清皇宮、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五項世界文化遺產,以及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泰山。
(2)截至2018年底,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已達40個。
(3)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
(4)國務院批準命名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截至2014年共有1 372項。
小結
一、世界遺產遭受破壞的綜合原因
《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中提及世界遺產遭到破壞的一些因素,這些因素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由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許多因素并不在人類的控制中,大多數屬于“天災”范疇,如:
1.蛻變加劇。
2.災害和災變,如火災、地震、山崩、火山爆發、水位變動、洪水、海嘯等。
3.未知原因造成的重大變化。
另一類,則是由人為因素造成的破壞,人類對此類破壞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完全是屬于“人禍”:
1.大規模公共或私人工程的威脅。
2.城市或旅游業迅速發展計劃造成的消失危險。
3.土地的使用變動或易主造成的破壞。
4.隨意擯棄。
5.武裝沖突的爆發或威脅。
二、我國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
1.文化遺產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它直觀地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過程,具有歷史的、社會的、科技的、經濟的和審美的價值,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物證。因此,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人類文化的傳承,培植社會文化的根基,維護文化的多樣性和創造性,保護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2.我國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體現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保護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前提。
3.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總的來說,文化遺產,作為人類自然和社會活動的歷史遺存,無論它們最初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先進的還是反動的,都從不同的側面和領域揭示這一定的歷史現象,體現古代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水平,它們的價值和作用是永恒的,保護文化遺產的意義重大。
4.保護文化遺產能夠幫助各族人民廣泛汲取民族精神養分;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文物有著無可代替的作用;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了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歷史根基;文化遺產在對外交流,保護旅游業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光山县| 莆田市| 鄄城县| 渭南市| 夹江县| 法库县| 大新县| 商都县| 上蔡县| 湘潭县| 泸溪县| 闵行区| 青岛市| 金乡县| 贺州市| 永春县| 天水市| 潍坊市| 响水县| 湖南省| 丰台区| 嘉祥县| 吴桥县| 开封市| 田阳县| 航空| 古田县| 山东省| 凉城县| 和静县| 松桃| 来凤县| 松溪县| 嘉祥县| 山阴县| 永定县| 习水县| 玉龙| 修武县| 宁阳县| 江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