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 南亞、東亞、與美洲的文化授課時間: ,共 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古代南亞、東亞和美洲的區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2.認識古代南亞、東亞和美洲各國、各地區、各民族對人類文化發展作出的貢獻。教學重難點重點:古代南亞、東亞和美洲的區域文化難點:古代南亞、東亞和美洲的區域文化的世界影響教學方法講授法、歸納法導入新課長江黃河孕育了古老的中國文明,兩河流域誕生了蘇美爾文明,北非的尼羅河鑄就了古埃及文明,而西方愛琴海邊則產生了最早的古代西方文明。其實,南亞、東亞、美洲區域也形成了各自獨具特色的文化,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湮沒在了歷史長河當中,或是沒有在今天被廣泛提及。這些地區的文化又是怎樣的?講授新課一、古代印度文化1、空間: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亞次大陸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等廣大地區。2、背景: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逐漸建立起一系列國家。3、表現:⑴公元前1500年—前1000年,吠陀時代①詩歌總集:《梨俱吠陀》為代表的四吠陀,祭祀經書,歌頌神明。②代表性文字:梵語基礎上創制梵文。⑵宗教①在國家的形成過程中,印度出現了種姓制度和婆羅門教(等級制度)。②公元前6世紀, 佛教產生,提倡“眾生平等”和忍耐順從。③4世紀時,在古代婆羅門教的基礎上,印度教開始興起,逐漸發展為印度的主要宗教。⑶文學: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定型于2—4世紀,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⑷藝術:多與宗教有關,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藝術的代表。⑸數學:發明了包括“0”在內的十個數字符號。4、對東南亞的影響:公元前后,開始傳播到東南亞;5世紀時在東南亞影響廣泛。①印度的語言、文字、藝術、思想、宗教以及風俗習慣等在東南亞產生了廣泛影響。②佛教文化滲入東南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③南傳佛教的經典主要用古代印度的巴利文書寫,其對東南亞國家的文字發展也產生了重要影響。二、古代朝鮮與日本文化1.古代朝鮮文化⑴表現①經濟:公元前5世紀前后,朝鮮出現了青銅器,稍后有了鐵器。②天文:7世紀, 修建了觀測天象的瞻星臺。③史學:12世紀完成的《三國史記》是朝鮮半島現存最早的史書。④樂舞:朝鮮的音樂、舞蹈源遠流長,特色鮮明。⑤文字:在學習漢字的基礎上,朝鮮人創制了本民族文字⑵中朝文化交流①佛教、道教和儒學從中國傳入朝鮮。②朝鮮的典章制度、文字、學術文化和風俗習慣都受到中國的影響。③漢字長期在朝鮮半島使用,許多朝鮮學者具有很深的漢文造詣。④朝鮮半島的古代文化傳入中國中原地區,南北朝時期的中國宮廷中就已經有了朝鮮半島的樂舞。2.古代日本文化(1)表現①思想神道:古代日本人認為,太陽、海、河、樹、山、龜、蛇等都有神靈,應該加以崇拜,神道逐漸發展起來。7世紀,天皇制度形成,天皇為鞏固權力,自稱是太陽神的后裔。武士道:12世紀以后,隨著武士階層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來文化,逐漸形成了武士道并產生重要影響。②文學:詩歌集《萬葉集》和小說《源氏物語》。③建筑:法隆寺。④繪畫:大和繪和浮世繪。(2)中華文化對日本的影響①文字:日本人先是直接使用漢字,后來根據日本語言的發音,借用漢字的楷體筆畫和草體,分別創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②中國的制度、儒學、佛教等影響了日本文化的發展。三、美洲印第安文化1.代表性的文化:瑪雅文化、阿茲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⑴宗教①多神崇拜:瑪雅人崇拜的大多是與生活緊密相關的自然神。創造之神伊查姆·納是最重要的神,他兼有其他神的本領;阿茲特克人和印加人信仰中,太陽神特別重要。②建造金字塔,塔頂有神廟,祭司可觀察天象。⑵瑪雅人:創造了獨特的文字;發明了瑪雅歷(太陽歷);知道“零”的概念,創造出20進制。⑶印加人:建造驛道和太陽廟;會使用麻醉劑,能進行人體解剖;制定了太陽歷和太陰歷。⑷阿茲特克人:鍛造銅器;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銀首飾都非常精美。2.毀滅: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印第安人遭到了大肆屠殺,獨立發展的印第安文化毀滅殆盡。小結一、印度文化在宗教、文學、藝術和哲學等方面對周邊國家的影響(1)宗教:唐朝玄奘西行取佛經。(2)文學:柬埔寨吳哥窟中的很多浮雕題材以《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中的神話故事為藍本。(3)藝術:我國北魏時期開鑿的云岡石窟深受印度犍陀羅藝術的影響。(4)哲學:印度哲學主張“梵我合一”,強調人的修行,這對我國理學倡導的“格物致知”產生了一定影響。二、古代印度文化對古代中國思想文化的影響(1)天文學:印度教的天文學知識,早在漢代就已傳入我國。在唐代,印度的瞿曇悉達家族編制的《開元占經》成為唐代一部重要的天文歷算著作,對后世影響很大。(2)醫學:唐代孫思邈所著的兩部醫藥學著作——《千金翼方》和《千金要方》受到了來自印度醫藥典籍《阿闥婆吠陀》中記載的“四大不調,百病聚生”等理論的影響;唐代王燾所著的《外臺秘要》詳細記載了印度醫學在基本理論、眼科醫術、藥物方劑等方面對我國的影響。(3)數學:瞿曇悉達家族所譯的《九執歷》,把印度的數字碼(即阿拉伯數字)和筆算方法介紹給中國人。(4)哲學:印度的勝論派提出了“極微說”,即“原子論”,傳入中國后,對我國唯物論哲學的發展有深刻影響。(5)宗教:印度的《摩訶婆羅多》等梵文原典伴隨佛教和印度教傳入中國,并得到廣泛傳播。三、中國文化對日本和朝鮮的影響1.對日本的影響(1)漢字對日本的影響:日語和漢語有著不可分割的親緣關系,日語文字中的漢字、平假名和片假名都是借用中國漢字或者在中國漢字的基礎上創造的。(2)儒學思想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日本儒學是在中國儒學基礎上汲取營養并逐步成長的。(3)佛學思想對日本文化的影響: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本土化后,又從中國傳入日本。鑒真東渡日本,對日本的佛學產生了深遠影響。(4)政治制度對日本社會的影響:日本向中國多次派出遣唐使,把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制度引進,出現一個全盤唐化的社會現象。大化改新時,日本模仿隋唐律令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國家;日本在較長時間內仿照中國實行科舉制度。(5)農耕等生產技術促進了日本的發展:中國水稻的傳入促進了日本農業的發展;日本的蠶業是在學習中國蠶業技術上而發展起來的;中國茶的流入,使日本成了愛飲茶之國;中國貨幣的流入亦促進日本經濟的發展。2.對朝鮮的影響(1)古朝鮮民族與中原華夏族有一些血緣關系。秦漢時期,中國的農耕文明和漢字文化、漢儒思想傳入朝鮮半島并扎根。(2)7世紀時,新羅模仿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國家。(3)10世紀初,高麗王朝仿效中國唐朝制度,中央政府設三省六部,地方劃分十道,推行土地國有,引入科舉考試選拔官員,中國的儒家經典和詞章之學廣為傳播。(4)程朱理學流傳到朝鮮,成為其正宗的官方哲學和社會主導意識形態。四、美洲印第安文化的歷史地位1.印第安人在世界上絕不是愚昧和落后的象征,以瑪雅人、阿茲特克人和印加人所創造的文明為代表的美洲古代文明獨立地在美洲廣闊的土地上產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光輝成就。2.印第安文化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自古至今一脈相承,盡管在歐洲殖民主義者入侵以后受到了無情的摧殘,但是并無間斷之處。3.印第安文化遺產對美洲近現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發揮了不容忽視的影響,特別是進入20世紀后,土著印第安人的文明成為美洲文明的源泉。4.印第安文化對美洲新的民族意識的覺醒、民族精神的形成和民族文化本土特色的再(1)根本原因:發達的奴隸制經濟。3、印第安文化逐漸消失的原因(1)自然災害:由于環境的變遷,古印第安人幾大文明地環境發生了變化,原本適合耕種的地方因干旱成了荒漠,迫使這些創造了輝煌文明的印第安人遷徙,文明逐步消失。(2)歐洲殖民者大量屠殺印第安人,加速了文明毀滅的進程。(3)殖民者也帶去了本土居民從沒有的病癥(白喉、天花等),造成人口大量死亡。4、美洲文化的特點①有悠久的歷史。歐洲殖民者到來之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文化。②涉及眾多領域,取得輝煌的成就。農業、宗教、自然科學、藝術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③對世界影響非常大。如玉米、馬鈴薯等重要農作物傳播到世界各個地方。④分布范圍比較廣泛。瑪雅文化、阿茲特克文化、印加文化等覆蓋了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地區。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