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源于自然的啟示肌理與應用[教學設計]課程標準:教學中使學生了解什么叫肌理及種類和應用。課標解讀:使學生了解認識肌理并學會如何創造并將它應用在繪畫與生活中。教學重點:了解什么叫肌理及其種類與特點效果。教學難點:在創造中敢于大膽的嘗試與創新。教學過程:導入:提問:什么是肌理?學生回答:物體表面的紋理。教師補充:肌理有視覺肌理和觸覺肌理之分。發展:1、給出肌理簡單定義:物象表面或畫面表面的微觀的紋理與色彩, 它源于物象表面材質的組織結構。肌理可分自然肌理和人造肌理。2、教師展示一組圖片。指出肌理的形式:肌理有視覺肌理和觸覺肌理之分。視覺肌理:用眼睛觀察的表面紋理,又叫平面性肌理。如:木紋、大理石紋、動物皮紋等。觸覺肌理:用手觸摸感覺到的肌理,有凹凸的浮雕感,又叫非平面性肌理。如:樹皮紋、毛衣、草席等。3繪畫中的肌理:在繪畫中,肌理是物質材料與表現手法相結合的產物,是作者依據自己的審美取向和對物象特質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質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現技巧創造出的一種畫面的組織結構與紋理。任何物體表面都有其特定的紋理變化,這種特定的紋理變化所呈現出的神奇的視覺感受,正是繪畫藝術所探求的肌理效果。肌理在繪畫藝術中的審美價值不可低估,它有著其它表現手法難以實現的美學特質。4、我們可以自己制作肌理嗎?①介紹制作肌理的技法:拓印法、吹彩法、滴流法、撒鹽法、皺紙法、吸附法、抗水法、飛白法、噴刷法、彈線法、刮法、擦印法……②學生課前預習有關肌理制作的方法,并自行分成小組研究制作。③教師組織學生小組分別上臺來展示組內研究的肌理制作技法:各小組分別上臺講解演示制作肌理的技法。5、肌理畫的創作。各組根據桌上所給出的材料,自行創作一幅肌理作品。每個小組桌上的材料都不同。6、學生作品展示,教師對每組展示的作品進行評價。7、教師總結。課后多思考、多研究,制作出自己想要的肌理作品來豐富、裝飾我們的生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