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點與線的魅力”教案一:教案背景學 科:初中美術 課 題:點與線的魅力課 型:設計與應用二:教學課題:教學理念:在運用啟發式教學將音樂學科與美術學科有機的結合起來,實現學科整合以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提高學生的素質,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落實講授、討論、實踐訓練、評價的基本環節,讓學生在教學的互動中完成對新知識的認識,對已有的知識進行不斷思考及反省,從而掌握新知識。 教材分析: 《點與線的魅力》是在“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中進行的一堂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教學活動,主要是在“欣賞·評述”的基礎上,通過大量生活中的點與線的例子來培養學生懂得去關注生活、關注自然,并學會在自然事物中去總結、概括點、線的性格、特征及構成規律。在教學中利用對圖片和實物的賞評引導學生發現美、創造美,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本課同樣也是一個探索活動課,是跨學科的課程,在課堂中不但要體現美術學科專業素養的學習,還要進行延伸提高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綜合運用,對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學目標: 1、能夠初步了解點、線元素的特點,理解點、線的構成法則。 2、能夠運用點、線的表現方法繪制新奇的視覺形象。 3、能夠運用點、線構成的藝術語言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與感受。 4、激發學生參與生活中的美感體驗,培養熱愛生活、創造藝術的人文情感。 5、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獲得信息,以個人和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解答探究式的問題。 教學重點: 通過欣賞世界大師的作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教學難點: 從生活中出發,通過自己的感受去激發創作靈感。綜合運用點、線造型要素比較準確地表達音樂的旋律。 教學準備: 1、老師活動:生活中各種蘊涵點、線的照片,老師搜集的點、線構成示范作品和不同旋律的音樂作品。以及提示學生通過網絡進行調查與收集素材,電子教學課件、學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2、學生活動:對周邊環境進行調查,認識并在網上收集身邊可利用的資源并進行速寫和文字記錄。 (設計意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引起學生對點、線構成的注意。 三、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點線游戲聽音樂(里姆斯基《鋼琴-野蜂飛舞》)引導學生用點線表達。(1)、老師活動:聆聽音樂,分析他們的不同,如果用點或線來描述應該如何?、學生活動:①分析音樂作品如何用線條來巧妙的進行創作;音樂之中都蘊涵線條說明生活中處處體現美。(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的參與到“欣賞探究”的學習活動中來。 (二)、課堂發展: 活動一、1、老師活動:以小組為單位搶答點線元素的特點、點線構成的法則等相關原理。2、學生活動:小組搶答(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和合作性,提高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也加強對學生的合作意識的培養。活動二、大師作品欣賞,引導同學們體會色彩、造型的節奏與旋律。讓學生分析討論談論感受,暢所欲言。活動三、1、老師活動:了解學生課堂學習情況,最后提出一個活動計劃,給學生一組材料,讓學生來組成一幅作品。2、學生活動:先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和設計,然后一起完成操作。3、老師負責觀察和指導。(設計意圖)通過現場的討論和交流設計使學生對點與線的認識達到了最高境界。活動四、1、老師活動:組織學生進行作品評價,展示。2、學生活動:每個小組派代表說出自己組的作品的特點或者對其他組作品的評價。3、老師小結:選取有代表性的作品做引導評價,并展示不同線條和點組成的畫面有什么不同之處。(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應用準確的美術術語,培養學生的欣賞與評價能力,在評價別人的作品的同時也對自己的作品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得出不同的線給人不同的感覺線的不同構成能產生不同的美感。四、課后反思當然這節課也給我帶來了兩點思考: 思考1:美術課程改革已蓬勃展開,美術教學活動應該是多樣的,開放的。傳統美術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我們應該在教學方式上追求多樣性,讓學生在多方面得以發展。 思考2:現在的單元教學系列感強,很緊湊,可以向與不同學科結合的方向發展,應結合學校條件和學生實際,以教材為出發點,以人的發展為根本,傳授知識,開放學生潛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更加強不同學科間尤其是不同藝術學科間的融合,鼓勵學生進行體驗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學習。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學會學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