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生物學高考備考學案:10-8 人與環境(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生物學高考備考學案:10-8 人與環境(含答案)

資源簡介

生物學高考備考教案
第十章 生物與環境
課時8 人與環境
教師尊享·命題分析
課標要求 核心考點 五年考情 核心素養對接
1.探討人口增長會對環境造成壓力; 2.關注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酸雨、荒漠化和環境污染等全球性環境問題對生物圈的穩態造成威脅,同時也對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造成影響; 3.形成“環境保護需要從我做起”的意識; 4.概述生物多樣性對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以及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意義,并嘗試提出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合理化建議; 5.舉例說明根據生態學原理、采用系統工程的方法和技術,達到資源多層次和循環利用的目的,使特定區域中的人和自然環境均受益 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2022:海南 、遼寧T2、湖北T2; 2021:浙江6月T1; 2020:海南T9、浙江7月T1、浙江1月T2; 2019:浙江4月T1; 2018:浙江11月T1、浙江4月T2 1.生命觀念——分析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和保護,建立生物與環境相統一的觀點。 2.科學思維——歸納與概括:分析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和措施;分析與評價:實例所運用的生態工程基本原理。 3.社會責任——分析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及外來物種入侵的危害,關注人口、資源與環境的關系,形成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意識
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 2022:湖南 、河北 、浙江6月T1、海南T19; 2021:北京T15、海南T3、湖南T16、河北 和 、江蘇 、遼寧 和T23、重慶T23; 2020:山東T10; 2019:天津 、海南T23
生態工程 2022:遼寧 、浙江6月T18、浙江1月T12; 江蘇T15、遼寧 ; 2020:江蘇T24、全國卷Ⅱ ; 2018:浙江11月T32(二)
命題分析預測 1.高考常以選擇題或非選擇題的形式考查本部分內容,非選擇題常將該部分內容與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聯系起來進行綜合考查。 2.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形成生態意識,參與環境保護實踐,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預測2024年高考會加大對環境保護知識的考查,突出對社會責任這一核心素養的考查
知識導圖 教材讀薄
考點1 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教材幫 讀透教材 融會貫通
知識整合 教材讀厚
1.人口增長與生態足跡
2.人口增長帶來的環境壓力
3.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
知識活用 教材讀活
深度思考
1. 為什么食用牛肉會比食用蔬菜產生的生態足跡要大
提示 能量流動具有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特點,食物鏈中環節越少,散失的能量也越少,處在高營養級的生物獲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人在食用蔬菜獲得相同能量時所占用的生態資源就小。同時,種植蔬菜遠比養牛所排放的溫室氣體量要少得多,所以綜合來看,食用牛肉會比食用蔬菜產生的生態足跡要大。
2. 研究表明,目前全球生態承載力比1961年增長約 的主要原因是農業的發展。那么,未來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生態承載力
提示 保護耕地;通過發展科技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開發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發展循環經濟;建立資源節約型的生產和消費體系等。
3. 為什么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提示 綠水青山就是良好的生態環境,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協調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關系,促進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協調發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基礎自測
1. 生態足跡中的碳足跡表示扣除海洋對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燒排放的 等所需的森林面積。( √ )
2. 人們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往往會使生態足跡減小。( × )
3. 人類的活動超出了環境的承受力,這是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 √ )
4.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及水泥的生產等是臭氧層被破壞的原因。( × )
5. 造成地面紫外線照射增強的直接原因是臭氧層的破壞。( √ )
6. 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的破壞。( √ )
7. 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對生物圈的穩態造成了威脅,同時也影響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 √ )
8. “退耕還林、還草”是體現自然與人和諧統一思想的實例。( √ )
高考幫 研透高考 明確方向
命題點1 人口增長與生態足跡
1. [2022遼寧]“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體現了日常生活中減少生態足跡的理念,下列選項中都能減少生態足跡的是( A )
①光盤行動 ②自駕旅游 ③高效農業 ④桑基魚塘 ⑤一次性餐具使用 ⑥秸稈焚燒
A. ①③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⑤⑥
[解析]生態足跡是指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維持某一人口單位(一個人、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或全人類)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源和吸納廢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積。①光盤行動、③高效農業、④?;~塘都能減少生態足跡,A正確。
2. [2023重慶南開中學檢測]如圖為梅托斯提出的“人口增長、自然資源、環境污染的世界模型”。根據模型分析,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C )
A. 人口膨脹會導致自然資源利用過度,環境污染加劇
B. 糧食產量下降與土地資源利用過度有關
C. 人口膨脹、自然資源耗竭、環境污染加劇,最后一定會導致地球毀滅
D. 為了人類的根本福祉,應當控制人口增長,保護資源,防止環境污染
[解析]據圖分析,隨著人口劇增,自然資源水平降低,環境污染日益嚴重,A正確;據圖分析,隨著人口劇增,土地利用過度,糧食產量出現下降趨勢,B正確;人口膨脹、自然資源耗竭、環境污染加劇,但人類具有能動性,能夠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因此不一定會導致地球毀滅,C錯誤;為了人類的根本福祉,應當控制人口增長,保護資源,防止環境污染,保護地球家園,D正確。
命題點2 生態環境問題與治理分析
3. 下列關于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的敘述,錯誤的是( D )
A. 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大量燃燒使 的全球平衡受到干擾而引起全球變暖
B. 人類排放到大氣中的氟氯烴、哈龍等氣體是引起臭氧減少的主要原因
C. 霧霾天氣出現的原因之一是污染物濃度過高而超過了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D. 海洋污染導致水產品體內毒素殘留,藻類比魚類更嚴重
[解析]海洋污染導致水產品體內殘留毒素增加,由于食物鏈的富集作用,處于較高營養級的魚類受這一影響比藻類更加嚴重,D錯誤。
4. [2022南京模擬]赤潮被喻為“紅色幽靈”,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一種異?,F象。隨著環境污染的日益加劇,我國海域發生赤潮的次數也呈逐年上升趨勢。下列關于赤潮的表述錯誤的是( B )
A. 赤潮發生時水體多變為紅色,進而會導致魚、蝦、貝類的死亡
B. 赤潮是 、 等元素在生物體內富集引起的
C. 赤潮發生時水中的溶氧量降低
D. 生活中減少含磷洗滌劑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發生的概率
[解析]赤潮被喻為“紅色幽靈”,發生赤潮會導致大量呈紅色的藻類爆發式繁殖,進而導致魚、蝦、貝類的死亡,A正確。由于城市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造成海域富營養化,此時水域中 、 等元素過多,促進引起赤潮的生物的大量繁殖,B錯誤。赤潮發生時由于水體好氧分解者增多,消耗了大量 ;另外,藻類的繁殖,水中其他自養生物進行光合作用減弱,產氧量少,所以水中的含氧量降低,C正確。赤潮是水體含大量 、 等元素引起的,減少含磷洗滌劑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發生的概率,D正確。
思維提升
水體富營養化引起水質惡化的機制
考點2 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
教材幫 讀透教材 融會貫通
知識整合 教材讀厚
1.生物多樣性的內容
2.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喪失原因和保護措施
知識活用 教材讀活
深度思考
如何避免修建高速公路、鐵路造成某些野生物種棲息地的碎片化
提示 可以通過建立專用通道,也可以通過建立研究中心等措施防止野生物種棲息地碎片化。
基礎自測
1. 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在基因、種群和生態系統三個層次上采取保護戰略和措施。( × )
[提示 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是遺傳(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在基因、物種、生態系統三個層次上采取保護戰略和保護措施]
2. 生物多樣性對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具有重要作用,體現了其間接價值。( √ )
3. 生態系統在旅游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體現了生態系統的間接價值。( × )
4. 許多野生生物的使用價值目前還不清楚,說明生物多樣性具有間接價值。( × )
5. 就地保護是對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保護。( √ )
6. 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開發和利用。( × )
高考幫 研透高考 明確方向
命題點1 生物多樣性及其價值分析
1. [2022廣東]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省考察時指出,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國寶,是水庫、糧庫、錢庫,更是碳庫,要充分認識其對國家的戰略意義。從生態學的角度看,海南熱帶雨林的直接價值體現在其( C )
A. 具有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和凈化水質功能,被譽為“綠色水庫”
B. 是海南省主要河流發源地,可提供灌溉水源,保障農業豐產豐收
C. 形成了獨特、多樣性的雨林景觀,是發展生態旅游的重要資源
D. 通過光合作用固定大氣中 ,在植被和土壤中積累形成碳庫
[解析]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是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實用意義的,以及有旅游觀賞(C項)、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非實用意義的價值。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主要體現在調節生態系統的功能等方面,如森林和草地對水土的保持作用,濕地可以蓄洪防旱(B項)、涵養水源(A項)、調節氣候等,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具有制造有機物、供氧、固碳等功能(D項),故C符合題意。
2. 每年的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2022年的主題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的敘述錯誤的是( C )
A. 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B. 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發現了抗瘧疾的青蒿素,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C. 海州灣海灣生態與自然遺跡海洋特別保護區只是保護海岸原生動植物的物種多樣性
D. 農田是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態系統,清除雜草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原則不矛盾
[解析]海州灣海灣生態與自然遺跡海洋特別保護區不只是保護海岸原生動植物的多樣性,還保護基因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C錯誤;農田是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態系統,清除雜草可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這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原則不矛盾,D正確。
命題點2 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和保護分析
3. [2023平頂山模擬]生物多樣性是數十億年共同進化的結果,但近幾個世紀以來,人類的活動范圍和影響強度不斷增大,使物種滅絕的速度大大加快,許多生態系統遭到了干擾和破壞。下列有關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的敘述錯誤的是( B )
A. 十年禁漁的措施屬于對生物多樣性的就地保護,是最有效的保護措施
B. 建立植物園、動物園以及自然保護區等易地保護措施是為將滅絕的物種提供的最后的生存機會
C. 保護生物多樣性只是反對盲目地、掠奪式地開發利用,并不意味著禁止開發和利用
D. 建立精子庫、種子庫是對瀕危物種基因的多樣性進行保護
[解析]建立植物園、動物園屬于易地保護,是為將滅絕的物種提供的最后的生存機會,建立自然保護區屬于就地保護,B錯誤。
4. 如表顯示某地哺乳動物和鳥類生存受到威脅的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C )
原因 哺乳動物 鳥類
偷獵
喪失棲息地
生物入侵
其他原因
A. 該地生態系統一定是草原生態系統
B. 哺乳動物生存受到威脅的主要原因是偷獵
C. 鳥類生存受到威脅的主要原因是喪失棲息地
D. 外來物種的盲目引入會導致物種的滅絕,使生物多樣性喪失
[解析]根據題表信息不能得出該地生態系統一定是草原生態系統,A錯誤;由題表可知,偷獵和喪失棲息地分別占哺乳動物生存受到威脅的原因的 和 ,故哺乳動物生存受到威脅的主要原因是偷獵和喪失棲息地,B錯誤;由題表可知,喪失棲息地約占鳥類生存受到威脅的原因的 ,故鳥類生存受到威脅的主要原因是喪失棲息地,C正確;外來物種的盲目引入會降低生物多樣性,不利于生態系統的穩定,D錯誤。
5. [2022濰坊測評]2022年3月3日是第9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其主題是“恢復關鍵物種,恢復生態系統”,旨在吸引人們關注一些嚴重瀕危的野生動植物物種的保護狀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 )
A. 調查瀕危物種雪豹的種群數量的方法是利用紅外觸發相機監測技術
B. 對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最有效的保護措施是建立繁育研究基地
C. 對于珍稀、瀕危物種,應該禁止一切形式的獵采和買賣
D. 恢復生態系統時要注重維持生態平衡和整個自然界的可持續發展
[解析]保護瀕危物種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護,建立繁育研究基地屬于易地保護,B錯誤。
考點3 生態工程
教材幫 讀透教材 融會貫通
知識整合 教材讀厚
1.關注生態工程建設
2.生態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3.生態工程實例分析
實例 問題 原理 對策 案例
農村綜合發展型生態工程 實現物質的多級循環利用,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能較多地產出,以解決人多地少的矛盾 循環、整體 建立農村綜合發展型生態工程 以沼氣工程為中心的生態工程
濕地生態恢復工程 濕地縮小和破壞 自生、協調、整體 控制污染、退田還湖 廈門筼筜湖的生態恢復工程
礦區廢棄地的生態恢復工程 礦區生態環境問題 協調、整體 修復土地、植被恢復 赤峰市元寶山礦區生態恢復工程
4.生態工程的發展前景
基礎自測
1. 生態工程以生態系統的自組織、自我調節功能為基礎,遵循著整體、協調、循環、自生等生態學基本原理。( √ )
2. 生態工程是一類少消耗、多效益、無污染、可持續的工程體系。( × )
(提示 生態工程是一類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續的工程體系,并不是無污染)
3. 生態工程最終的目的是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 × )
(提示 生態工程最終的目的是達到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同步發展)
4. “無廢棄物農業”遵循生態工程的自生原理。( × )
5. 有了生態工程,可以走“先污染、破壞,后治理”的老路。( × )
6. 依據生態工程的循環原理,應該對垃圾進行焚燒處理。( × )
(提示 依據生態工程的循環原理,應該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利用,而不能焚燒處理)
7. 由生物組分產生的自組織、自我優化、自我調節、自我更新和維持就是系統的自生。( √ )
8. 要維持系統的自生,就需要創造有益于生物組分的生長、發育、繁殖,以及它們形成互利共存關系的條件。( √ )
9. 處理好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的協調與平衡,需要考慮環境容納量。( √ )
10. 園林既能改善生態環境,又能提高社會和經濟效益,體現了生態工程的整體原理。( √ )
11. 農村綜合發展型生態工程實現了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利用。( × )
(提示 農村綜合發展型生態工程實現了物質的循環利用,能量是單向流動的,不能循環利用)
12. 在濕地生態恢復工程中,建立緩沖帶主要是為了減少人類的干擾。( √ )
13. 能夠實現廢物資源化是農村綜合發展型生態工程的重要優點。( √ )
14. 建立生態農業時巧設、增設食物鏈的目的是使食物鏈延長,消耗能量環節增多,系統總能量利用率降低。( × )
(提示 生態農業中巧設、增設食物鏈,提高了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使能量盡可能多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系統總能量利用率并沒有降低)
高考幫 研透高考 明確方向
命題點1 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分析
1. [2023江蘇三校聯考]我國華北某地建立了種植業與養殖業密切結合的生態農業示范區,模式圖如圖。此示范區包括7處養殖場,以及1處糞污處理中心周邊的 生態種植區,其中種植玉米 、種植蔬菜 、種植果樹 。下列對其應用的生態工程原理分析錯誤的是( A )
A. 用沼氣滿足村民的需求實現清潔能源代替傳統散煤能源遵循了自生的原理
B. 以飼料化、肥料化和能源化來提升種養廢棄物的利用率遵循了循環的原理
C. 因地制宜地選擇種植和養殖的生物種類并實現種養平衡遵循了協調的原理
D. 同時實現防治環境污染、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產業發展遵循了整體的原理
[解析]沼氣工程建設實現清潔能源代替傳統散煤能源,遵循了循環的原理,A錯誤;以飼料化、肥料化和能源化來提升種養廢棄物的利用率遵循了循環的原理,B正確;因地制宜地選擇種植和養殖的生物種類并實現種養平衡遵循了協調的原理,C正確;實現防治環境污染、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產業發展,考慮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遵循了整體的原理,D正確。
命題點2 生態工程的實例分析
2. [2023大慶檢測]三江源地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區,被譽為“中華水塔”。20世紀,因氣候變化和人為干擾,三江源地區環境惡化,草地嚴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劇,為此我國政府啟動了多項保護措施,大幅度減畜工作就是其中一項。如圖為三江源地區實施減畜工程前后載畜壓力指數(草地現實載畜量與草地理論載畜量的比值)的變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 )
A. 減畜工程使草地產草量提高,進而使草地載畜壓力指數降低
B. 修復退化的草地可種植各種灌木和喬木,以提高其穩定性
C. 減畜后,草地仍處于超載狀態,恢復和治理的重點應繼續放在減畜上
D. 現實載畜量高于理論載畜量使草地退化,違背了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
[解析]減畜工程有利于草類恢復生長,使草地產草量提高,同時也使草地載畜壓力指數降低,A正確;種植植物應考慮當地的環境,該地區環境條件特殊,不能種植各種灌木和喬木來提高其穩定性,B錯誤;減畜后草地仍處于超載狀態,草地的恢復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恢復和治理的重點應繼續放在減畜上,C正確;現實載畜量高于理論載畜量,超過了草地的最大承載量,因而使草地退化,這違背了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D正確。
教師尊享·備課題組
1. [2022浙江1月]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拯救長江水域的江豚等瀕危物種,我國自2021年1月1日零時起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下列措施與該計劃的目標不符的是( D )
A. 管控船舶進出禁漁區域,以減少對水生生物的干擾
B. 對禁漁區域定期開展抽樣調查,以評估物種資源現狀
C. 建立江豚的基因庫,以保護江豚遺傳多樣性
D. 清理淤泥、疏浚河道,以拓展水生動物的生存空間
[解析]清理淤泥、疏浚河道可能會破壞水域中水生動物的生存環境,不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D符合題意。
2. [2021海南]紅樹林是海南的一道靚麗風景,既可防風護堤,也可為魚類、鳥類等動物提供棲息地。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C )
A. “植物→魚→水鳥”是紅樹林生態系統常見的一條食物鏈
B. 紅樹林生態系統物種豐富,結構相對復雜,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
C. 紅樹林的海岸防護作用和觀賞性體現了紅樹林生態系統的直接價值
D. 采取退塘還林、治污減排等措施有利于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
[解析]捕食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捕食與被捕食的關系,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A正確;一般來說,生物的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B正確;紅樹林的海岸防護作用屬于生態功能,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C錯誤;采取退塘還林、治污減排等措施有利于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D正確。
3. [2021遼寧]遼河流域是遼寧省重要的生態屏障和經濟地帶。為恢復遼河某段“水體—河岸帶”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員選擇遼河流域常見的植物進行栽種。植物種類、分布及葉片或莖的橫切面如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 )
注:右側為對應植物葉片或莖的橫切面示意圖,空白處示氣腔
A. 丙與丁的分布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
B. 四種植物都有發達的氣腔,利于根系的呼吸,體現出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C. 不同位置上植物種類的選擇,遵循了協調與平衡原理
D. 生態恢復工程使該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更復雜,抵抗力穩定性增強
[解析]據圖可知,丙與丁的分布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A錯誤;據圖可知,四種植物都有發達的氣腔,利于空氣進入,促進根系細胞的呼吸,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B正確;不同位置環境不同,不同位置上生長的植物種類也有所差異,遵循了協調與平衡原理,C正確;生態恢復工程使該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更復雜,增強了該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D正確。
4. [2021江蘇,多選]為了推進鄉村振興,江蘇科技人員在某村引進赤松茸,推廣“稻菇輪作”露地栽培模式,如圖所示。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BD )
A. 當地農田生態系統中引進的赤松茸,是該系統中的生產者之一
B. 該模式沿襲了“無廢棄物農業”的傳統,菌糠和秸稈由廢棄物變為了生產原料
C. 該模式充分利用了水稻秸稈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傳遞效率
D. 該模式既讓土地休養生息,又增加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解析]赤松茸是該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A錯誤;該模式沿襲了“無廢棄物農業”的傳統,遵循物質循環再生原理,菌糠和秸稈由廢棄物變為了生產原料,實現了物質的循環利用,B正確;該模式充分利用了水稻秸稈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傳遞效率,C錯誤。
5. [2020全國卷Ⅱ,15分]植樹造林、“無廢棄物農業”、污水凈化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措施?;卮鹣铝杏嘘P生態工程的問題:
(1) 在植樹造林時,一般認為,全部種植一種植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與混合種植方式所構建的生態系統相比,按照種植一種植物方式所構建的生態系統,其抵抗力穩定性低。抵抗力穩定性的含義是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或不受損害的能力。
[解析]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復雜,其自我調節能力越強,抵抗力穩定性就越高,因而,按照種植一種植物方式所構建的生態系統,其抵抗力穩定性會相對較低。抵抗力穩定性是指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或不受損害的能力。
(2) “無廢棄物農業”是我國利用生態工程的原理進行農業生產的一種模式,其做法是收集有機物質,包括人畜糞便、枯枝落葉等,采用堆肥和漚肥等多種方式,把它們轉變為有機肥料,再施用到農田中。施用有機肥料的優點是改善了土壤結構;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實現了土壤養分的循環利用(答出3點即可)。在有機肥料的形成過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些微生物屬于生態系統組分中的分解者。
[解析]施用有機肥可改善土壤的結構、培育土壤微生物、實現土壤養分的循環利用。微生物可作為分解者將有機肥料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
(3) 在污水凈化過程中,除發揮污水處理廠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來回收污水中的銅、鎘等金屬元素,請提供一個方案:種植能吸收這些金屬元素的水生植物,再從植物中回收金屬。
[解析]在污水凈化過程中,可種植能吸收污水中銅、鎘等金屬元素的水生植物,再從植物中回收金屬。
作業幫 練透好題 精準分層
基礎過關
一、選擇題
1. [2023廣東六校聯考]下列關于生態足跡的理解,錯誤的是( B )
A. 建立資源節約型的生產和消費體系有利于減小生態足跡
B. 降低肉食比例,可提高能量傳遞效率,減小生態足跡
C. 生態足跡的值越大,代表人類所需的資源越多,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越大
D. ?;~塘等生產方式能通過物質循環有效減小生態足跡
[解析]改善飲食結構、降低肉食比例可以縮短食物鏈,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從而減小生態足跡,降低肉食比例不能提高能量傳遞效率,B錯誤。
2. [2023鞍山模擬]生態工程建設需要因地制宜、多措并舉。下列相關表述錯誤的是( C )
A. 在濕地生態恢復工程中,建立緩沖帶主要是為了減少人類的干擾
B. 在某礦區廢棄地進行公園化建設時,需要考慮植被與土壤之間的協調
C. 依據生態工程的循環原理,應該對垃圾進行焚燒處理
D. 園林既能改善生態環境,又能提高社會和經濟效益,體現了生態工程的整體原理
[解析]對垃圾進行焚燒不能體現循環原理,C錯誤。
3. 如圖是反映人與環境關系的三種模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C )
A. 環境容納量是指生態系統對人口的承載能力
B. 環境容納量可隨著生產的發展而變化
C. 人類可以局部改造環境,從而使人口數量一直超越環境容納量
D. 生物圈的穩態是人類改造自然的基礎
[解析]環境容納量是指生態系統在平衡、協調發展的情況下所能供養的最大人口數,即生態系統對人口的承載能力,A正確;環境容納量可隨著生產的發展而變化,B正確;綜合題圖可知,人口數量會暫時高于環境容納量(圖Ⅱ、Ⅲ),但最終還是會降下來,C錯誤;人類活動要以生態系統的穩態為基礎,D正確。
4. [2022銀川三模]有研究顯示,溫室效應導致的全球變暖正迫使海洋生物改變地理分布,“逃離”赤道地區,向兩極方向遷移。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
A. 赤道地區海洋生物向兩極遷移會使極地的冰蓋融化
B. 氣候變化可能造成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C. 棲息地喪失是生物多樣性面臨的主要威脅
D. 對瀕危的海洋動物建立瀕危動物精子庫,有利于保護瀕危動物的基因多樣性
[解析]極地的冰蓋融化是溫室效應導致的,不是赤道地區海洋生物向兩極遷移導致的,A錯誤;棲息地喪失是生物多樣性面臨的主要威脅,C正確;建立瀕危動物精子庫,有利于保護瀕危動物的基因多樣性,D正確。
5. [2022湖北]生態環境破壞、過度捕撈等導致長江中下游生態退化,漁業資源銳減,長江江豚、中華鱘等長江特有珍稀動物瀕臨滅絕。為了挽救長江生態環境,國家制定了“長江10年禁漁”等保護政策,對長江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進行保護和修復。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B )
A. 長江魚類資源穩定恢復的關鍵在于長期禁漁
B. 定期投放本土魚類魚苗是促進長江魚類資源快速恢復的手段之一
C. 長江保護應在優先保護地方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進行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D. 挽救長江江豚等珍稀瀕危動物長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人工養殖場,進行易地保護和保種
[解析]保護生物多樣性只是反對盲目地、掠奪式開發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著禁止開發和利用,因此不需要長期禁漁,A錯誤;定期投放本土魚類魚苗是促進長江魚類資源快速恢復的手段之一,B正確;長江保護應在進行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基礎上,進行地方經濟發展,C錯誤;就地保護是對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保護,挽救長江江豚等珍稀瀕危動物長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實行就地保護,D錯誤。
6. [2023汕頭模擬]北京2022年冬奧會通過低碳交通、垃圾回收等多項舉措,兌現了“綠色辦奧”的莊嚴承諾,成為歷史上首個實現碳中和的冬奧會。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
A. 周末返校選擇搭乘校車屬于低碳交通,能使人類的生態足跡減小
B. 采用二氧化碳環保型制冷劑進行制冰,可減少傳統制冷劑對臭氧層的破壞
C. 減少碳釋放和增加碳存儲(如植樹造林)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舉措
D. 垃圾分類、回收和再利用實現了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提高了能量傳遞效率
[解析]選擇搭乘校車屬于低碳交通,能減少 的排放,也能減少人類的生態足跡,A正確;采用二氧化碳環保型制冷劑進行制冰可減少傳統制冷劑對臭氧層的破壞,B正確;從全球碳循環的主要途徑看,減少碳釋放和增加碳存儲(如植樹造林)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舉措,C正確;垃圾分類、回收和再利用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傳遞效率,D錯誤。
7. [2021湖南,不定項]有研究報道,某地區近40年內森林脊椎動物種群數量減少了 。該時段內, 農業和城鎮建設用地不斷增加,擠占和蠶食自然生態空間,致使森林生態系統破碎化程度增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D )
A. 森林群落植物多樣性高時,可為動物提供多樣的棲息地和食物
B. 森林生態系統破碎化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C. 保護生物多樣性,必須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動物捕獲的活動
D. 農業和城鎮建設需遵循自然、經濟、社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解析]群落中植物多樣性的增加為動物創造了多種多樣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A正確;森林生態系統破碎化不利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B錯誤;保護生物多樣性只是反對盲目地、掠奪式地開發利用,而不是禁止開發和利用,C錯誤;農業和城鎮建設需遵循自然、經濟、社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理念,D正確。
二、非選擇題
8. [2022東北三省三校聯考,13分]生態足跡又稱為生態占用,指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維持某一人口單位(一個人、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或全人類)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源和吸納廢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積。例如,碳足跡是指扣除海洋對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燒排放的 等所需的森林面積。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 除化石燃料燃燒外,碳從生物群落進入非生物環境的途徑還有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
[解析]生物群落中的碳進入非生物環境的途徑有生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燒等。
(2) 生態足跡的值越大,代表人類所需的資源越多。生活方式不同,生態足跡的大小可能不同。人類可以適當改變膳食結構以減小生態足跡,若將動物(草食)性與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 調整為 ,則其生態足跡約為原來的0.73倍(能量傳遞效率按 計算,結果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數字)。
[解析]生態足跡的值越大,代表人類所需的資源越多。設一定人口數量需要的能量為 ,按照動物(草食)性與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為 來算,需植物為 。將動物(草食)性與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 調整為 ,則需植物為
。調整膳食結構后的生態足跡與原來的比值為 。
(3) 科學家統計了從1961年到2014年間,全球生態足跡總量和生態承載力總量的變化情況,生態承載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資源的能力,結果如圖所示。
出現“生態盈余”和“生態赤字”的原因分別是生態承載力總量>生態足跡總量、生態承載力總量<生態足跡總量,且從1961年至2014年全球由“生態盈余”轉為“生態赤字”。據圖分析,“生態赤字”越來越大的原因是1961年至2014年全球生態承載力總量增加的速率小于生態足跡總量增加的速率(合理即可)。
[解析]生態承載力總量大于生態足跡總量時,出現生態盈余,生態承載力總量小于生態足跡總量時,出現生態赤字。1961年至2014年全球生態承載力總量增加的速率小于生態足跡總量增加的速率,所以生態赤字越來越大。
(4) 下列不利于使生態超載的地球減小“生態赤字”的是D(填字母)。
A. 進行垃圾分類 B. 大力植樹造林
C. 工廠廢氣經凈化處理后排放 D. 沿海興建化工廠,污水直接排入海洋
[解析]進行垃圾分類可以實現一部分資源的再次利用,保護環境,減小“生態赤字”;大力植樹造林,可緩解溫室效應,利于環境保護,減小“生態赤字”;工廠廢氣經凈化處理后排放,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減小“生態赤字”;沿海興建化工廠,污水直接排入海洋,會造成海洋環境污染,增大“生態赤字”。
9. [2022沈陽質監,9分]棋盤山風景區被譽為沈陽市的“綠肺”,是市民旅游休閑的好去處。近年來,旅游與資源開發等人類活動以及森林大火對棋盤山的生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為此,政府采取人工修復與自然修復相結合的方式,構建“旅游—休閑娛樂—生態保護”為一體的經濟模式,改善了該地區的生態環境。據此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 對棋盤山地區的人工林進行改造,栽種多種植物,使其向喬、灌、草結合的混交林方向發展,利用不同植物各自生態位的差異,使物種間形成互利共存的關系,以提高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解析]對棋盤山地區人工林進行改造,栽種多種植物,可利用不同植物各自生態位的差異,使物種間形成互利共存的關系,營養結構變得更復雜,以提高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2) 棋盤山風景區的秀湖,不僅是風光旖旎的旅游觀光之地,也有著蓄水防洪等重要作用,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和間接價值。為進一步改善秀湖的水質,需要有效選擇并合理布設多種水生植物,這主要遵循了生態工程的自生原理。
[解析]旅游觀光體現的是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蓄水防洪體現的是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生物能夠進行新陳代謝,生物之間通過各種相互作用(特別是種間關系)進行自組織,實現系統結構與功能協調,形成有序的整體,該整體可以自我維持,這種由生物組分產生的自組織、自我優化、自我調節、自我更新和維持就是系統的自生,因此題中所述遵循了生態工程的自生原理。
(3) 政府采取人工修復與自然修復相結合的措施改善棋盤山的生態環境,一方面依靠群落的自然演替來恢復其生態功能,另一方面依靠人工修復使演替的速度加快。
(4) 在棋盤山地區建立“旅游—休閑娛樂—生態保護”為一體的經濟模式時,要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踐行經濟、社會和生態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解析]在棋盤山地區建立“旅游—休閑娛樂—生態保護”為一體的經濟模式時,要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踐行經濟、社會和生態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能力提升
一、選擇題
10. [2023廣東部分學校聯考]金斑喙鳳蝶被譽為昆蟲界的“大熊貓”,有“世界動物活化石”之美譽,但其野外生存數量非常稀少,極少被人發現。某金斑喙鳳蝶繁育研究基地利用人工技術成功保育出金斑喙鳳蝶雌蝶。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C )
A. 利用生物技術對金斑喙鳳蝶進行保護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
B. 保護生物多樣性需要加強宣傳教育,樹立人們的保護意識
C. 大量“放生”各種動物有利于增加自然界的生物多樣性
D. 易地保護可以給瀕危的金斑喙鳳蝶提供最后的生存機會
[解析]利用生物技術對金斑喙鳳蝶進行保護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A正確;保護生物多樣性需要加強宣傳教育,樹立人們的保護意識,B正確;大量“放生”各種動物可能會導致某些物種的大量繁殖,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威脅其他生物生存,不利于增加自然界的生物多樣性,C錯誤;易地保護是指將保護對象遷出原地,在異地進行專門保護,可為行將滅絕的物種提供最后的生存機會,D正確。
11. [2022南京模擬]生態工程是生態學、工程學、系統學、經濟學等學科交叉而產生的新興學科。下列關于生態工程基本原理的敘述,錯誤的是( C )
A. 應用太陽能—水生態修復系統改善湖水水質,主要遵循自生原理
B. “無廢棄物農業”主要遵循的是循環原理
C. 我國西北一些地區種植楊樹和甘蔗,體現了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
D. 園林既能改善生態環境,又能提高社會和經濟效益,體現了生態工程的整體原理
[解析]應用太陽能—水生態修復系統改善湖水水質,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有利于生態系統的自生,主要遵循了自生原理,A正確;“無廢棄物農業”實現了土壤養分如氮、磷、鉀及微量元素的循環利用,主要遵循的是循環原理,B正確;我國西北地區干旱缺水,不適合種植楊樹和甘蔗,C錯誤;園林既能改善生態環境,又能提高社會和經濟效益,體現了生態工程的整體原理,D正確。
12. [2023濟南模擬]某湖泊由于大量生活及工業污水排入,每年 、6月份浮游藻類大量繁殖而產生“水華”現象??蒲腥藛T利用甲、乙兩種本地沉水植物進行了相關修復實驗,測量表層水樣中總氮、總磷和葉綠素 的含量變化,實驗結果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總氮 總磷 葉綠素
對照水樣 1.73 0.071 22
甲 1.25 0.051 3
乙 1.41 0.039 12
A. 選擇本地物種進行生態修復體現了生態工程建設的協調原理
B. 甲、乙植物減少“水華”現象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C. 沉水植物對 的吸收比 多
D. 葉綠素 含量越多說明生產者越多,湖泊的自我調節能力越強
[解析]本地物種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適應能力強,因此選擇本地物種有利于生態修復,該思路體現了生態工程建設的協調原理,A正確;甲、乙植物減少“水華”現象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B錯誤;對比表格中總磷、總氮含量的變化,種植兩種沉水植物后總氮含量降低更多,由此可見沉水植物對 的吸收比 多,C錯誤;葉綠素 含量越多說明浮游藻類越多,“水華”現象越嚴重,湖泊的自我調節能力越弱,D錯誤。
二、非選擇題
13. [2022海南,10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擁有我國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包括霸王嶺、鸚哥嶺、五指山等片區?;卮鹣铝袉栴}。
(1) 海南熱帶雨林具有固碳功能,能夠吸收并固定 ,有助于減緩全球氣候變暖。
[解析]海南熱帶雨林具有固碳功能,能夠吸收并固定 ,有助于減緩全球氣候變暖。
(2)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物種豐富、景色優美,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和旅游觀賞價值,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為了保護海南熱帶雨林的生物資源,特別是保護瀕危物種的基因資源,除建立精子庫外,還可建立種子庫、基因庫等(答出2點即可)。
[解析]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是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實用意義的,以及有旅游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非實用意義的價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和旅游觀賞價值,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建立精子庫、種子庫、基因庫,利用生物技術對瀕危物種的基因進行保護,等等,也是保護瀕危物種的重要措施。
(3)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中,森林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具有較高的間接價值,該價值主要體現為調節生態系統的功能,如固碳供氧、防風固沙、調節氣候等(再答出2點即可)。
[解析]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具有制造有機物、固碳供氧等功能;森林還有防風固沙、水土保持、調節氣候等功能。
(4) 生活在霸王嶺片區的中國特有長臂猿———海南長臂猿,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物種。研究發現,海南長臂猿棲息地的喪失和碎片化導致其種群數量減少,這是因為海南長臂猿缺乏繁衍、棲息的場所。針對棲息地的喪失,應采取的具體保護措施有退耕還林,以增加海南長臂猿的棲息地面積;針對棲息地的碎片化,應建立自然保護區,使海南長臂猿碎片化的棲息地連成片。
[解析]海南長臂猿棲息地的喪失和碎片化使其繁衍、棲息的場所減少,從而導致其種群數量減少。
14. [2022三明檢測,10分]“海綿城市”是一種城市生態工程模式,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如圖為“海綿城市”模式圖。
(1) 建設“海綿城市”的一個通常做法是做到雨水回收利用,城市蓄水池內不僅安裝了現代化的雨水凈化系統,還種植了許多水生植被輔助凈化,這些植物的引種需遵循協調原理。建設“海綿城市”的目的之一是“擴大公共產品有效投資,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體現了整體原理。
[解析]植物的引種要注意種植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品種,以實現生物與環境的協調發展,遵循協調原理;該目的是構建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系統,體現了整體原理。
(2) 根據生態工程方面的內容請你列舉出城市垃圾的處理辦法:引入分解者;改露天放置為掩埋處理,地表種植植物;垃圾分類處理后資源化利用等(寫兩點)。
[解析]引入分解者,將垃圾中的有機物分解;改露天放置為掩埋處理,地表種植植物,可以吸收部分有害物質;垃圾分類處理后資源化利用等,可以改善城市垃圾現狀。
(3) 以上實例說明生態工程建設已經取得一定成績,下列有關我國生態工程發展前景的說法正確的是ABC(多選)。
A. 我國的生態工程注重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效益相結合
B. 我國的生態工程難以設計出標準化、易操作的生態工程樣板
C. 未來我國生態工程發展前景廣闊
[解析]我國的生態工程注重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效益相結合,強調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A正確;目前我國的生態工程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如缺乏定量化模型指導,難以設計出標準化、易操作的生態工程樣板等,B正確;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未來我國生態工程發展前景廣闊,C正確。
(4) 建立人工濕地公園可以有效處理城市生活污水,獲得生態、社會和經濟三重效益。人工濕地中植物的根系不僅能吸收 、 等營養物質,還能為微生物吸附和代謝提供良好的條件。微生物通過分解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進水口的污水流入量還要加以控制,原因是人工濕地的自我調節能力有限。該人工濕地公園,具有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等生態功能,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
[解析]人工濕地的自我調節能力有限,因此進水口的污水流入量還要加以控制;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等屬于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
第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门县| 蓝田县| 石柱| 姚安县| 利津县| 多伦县| 历史| 自贡市| 晴隆县| 渭南市| 遵义市| 南京市| 墨江| 汝南县| 衡南县| 乌鲁木齐市| 五寨县| 皮山县| 安新县| 容城县| 望江县| 来宾市| 大邑县| 仁寿县| 始兴县| 紫阳县| 沅江市| 望都县| 太康县| 郓城县| 乌兰浩特市| 宜阳县| 迭部县| 望江县| 西乌| 永济市| 神农架林区| 龙里县| 新龙县| 久治县| 南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