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生物學高考備考學案:10-4 群落的主要類型和演替(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生物學高考備考學案:10-4 群落的主要類型和演替(含答案)

資源簡介

生物學高考備考教案
第十章 生物與環境
課時4 群落的主要類型和演替
教師尊享·命題分析
課標要求 核心考點 五年考情 核心素養對接
1.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與該群落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和分布特點; 2.闡明一個群落替代另一個群落的演替過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兩種類型 群落的主要類型 2019:浙江4月T6 1.生命觀念——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用觀:不同類型群落中生物都具有特定的特征與其生活的環境相適應,群落的形成和演替。 2.科學思維——分析與判斷:演替類型及演替趨勢的有關分析
群落的演替 2022:山東 、浙江6月T26; 2021:江蘇 、全國卷甲T6、浙江6月 、浙江1月T7; 2020:海南T2、全國卷Ⅱ 、浙江7月 ; 2019:江蘇 ; 2018:浙江11月T2、江蘇T13、海南
命題分析預測 1.對于群落的主要類型,高考很少單獨考查,集中考查不同群落中生物的結構特點與其所處環境的適應性。高考對群落演替的相關知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演替類型的判斷、演替過程及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方面,以選擇題形式考查群落演替的類型及過程,以非選擇題形式綜合考查群落的演替、生態系統及環境保護等內容。 2.預計2024年高考依然延續以往的風格,單獨考查演替的類型與過程,或將群落的演替與種群、生態系統等內容綜合起來進行考查
知識導圖 教材讀薄
考點1 群落的主要類型
教材幫 讀透教材 融會貫通
知識整合 教材讀厚
1.生物群落的主要類型
2.生物群落的分布與特點
類型 分布 特點
荒漠生物群落 極度干旱區,年降水量 稀少且分布不均勻 ①物種 少 ,群落結構 非常簡單 ; ②生物具有 耐旱 的特性,如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質莖、葉呈針狀,氣孔在夜晚開放;爬行動物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質鱗片等
草原生物群落 半干旱地區、不同年份或季節雨量 不均勻 的地區 ①動植物的種類 較少 , 群落結構 相對簡單 ; ②植物主要是各種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 ③動物大都有 挖洞或快速奔跑 的特點
森林生物群落 濕潤或較濕潤 地區 ①群落結構 非常復雜 且相對穩定; ②植物有 喬木 、灌木、草本和藤本; ③動物種類繁多,以 樹棲和攀緣 生活的動物為主
濕地生物群落 沼澤、河流、湖泊等地 ①動植物種類 十分豐富 ,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陸生生物; ②常見植物有蘆葦、香蒲、黑藻、金魚藻等; ③常見動物有魚類、兩棲類、鳥類等
海洋生物群落 海洋 有數量眾多的微小浮游植物,淺海區生長的大型藻類(如海帶、裙帶菜等),以及種類繁多的動物
3.群落中生物的適應性
知識活用 教材讀活
深度思考
1. 結合在學習“群落的結構”時對群落中生物生態位的分析,說一說不同物種之間是如何彼此協同,共同生活在一起的。
提示 不同物種之間通過復雜的種間關系建立聯系,并分別占據了不同的生態位,從而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形成群落這一有機整體。
2. 農田中的生物形成人工生物群落,它與森林、草原等自然生物群落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哪里?
提示 農田生物群落屬于人工生物群落,與自然群落相比,人工生物群落的物種豐富度較低,群落結構簡單,易受外界影響,需要人工干預才能維持群落的物種組成和結構。
基礎自測
1. 區分陸地群落可以依據群落的外貌和物種組成等方面。( √ )
2. 荒漠地區植物大多白天打開氣孔,晚上關閉氣孔。( × )
3. 將森林中與草原上的動物種群對調,兩種生物都能適應新環境。( × )
4. 如果沒有人工干預,農田生物群落不能長期保持農田的特征。( √ )
5. 在溫帶地區,草原和森林的外貌在四季有很大不同。( √ )
6. 濕地生物群落中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陸生生物。( √ )
7. 在陸地生物群落中,森林生物群落的結構最復雜且穩定。( √ )
8. 生活在某一地區的物種能夠形成群落,是因為它們都能適應所處的非生物環境。( √ )
9. 群落是一定時空條件下不同物種的天然群聚。( √ )
高考幫 研透高考 明確方向
命題點 群落的主要類型和適應性分析
1. [2023重慶一中檢測]觀察一個群落,首先看到的是群落的外貌。根據群落外貌和物種組成等的差異,陸地的群落可大致分為荒漠、草原、森林等類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C )
A. 荒漠生物群落的動物主要是斑馬、長頸鹿、鳥類等
B. 森林生物群落中種群的生態位不隨季節更替而變動
C. 熱帶雨林中空氣流通不暢,風媒花植物很少
D. 草原生物群落的植物葉片巨大,能抵抗干旱
[解析]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應該具有耐干旱的特性,斑馬、長頸鹿適合生活在草原群落中,A錯誤;生態位表現了物種對各種資源(食物、空間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種之間的關系,不同季節食物種類會有變化,因此森林生物群落中種群的生態位會隨季節更替而變動,B錯誤;熱帶雨林中空氣流通不暢,風媒花植物很少,C正確;草原生物群落的植物葉片狹窄,能抵抗干旱,D錯誤。
2. 下列有關群落中生物適應性的敘述,錯誤的是( D )
A. 荒漠中的生物有獨特的生存方式適應缺乏水分的環境
B. 某地的群落類型受水分、溫度等因素的影響很大
C. 群落中不同種群之間通過復雜的種間關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形成有機的整體
D. 在不同的森林類型中,生物適應群落生活的特點完全相同
[解析]在不同的森林類型中,生物適應群落生活的特點不完全相同,D錯誤。
考點2 群落的演替
教材幫 讀透教材 融會貫通
知識整合 教材讀厚
1.群落演替的概念
隨著 時間 的推移,一個群落被 另一個群落代替 的過程。
2.演替的類型
類型 項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不同點 起點 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 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 土壤條件 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 種子 或其他 繁殖體 的地方
時間 經歷的時間比較長 經歷的時間比較 短
演替速度 緩慢 較快
形成群落 趨向 形成新群落 趨向 恢復原來的群落
實例 裸巖、沙丘、火山巖、冰川泥上進行的演替 棄耕農田上的演替
相同點 ①群落結構從 簡單→復雜 ; ②物種數量和群落層次增多; ③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④最終都會達到一個與群落所處環境相適應的 相對穩定 的狀態
(1)演替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環境反復相互作用,發生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可逆變化,但人類活動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行。
(2)群落演替是一個漫長但并非永無休止的過程。當群落演替到與環境處于平衡狀態時,就以相對穩定的群落為發展的頂點。
(3)并不是所有群落都可以演替到森林階段。如果陸地環境條件適宜,群落都能演替到森林階段。在干旱地區,一般只能演替到草本植物階段或灌木階段。
3.影響群落演替的因素
4.退耕還林、還草、還湖
知識活用 教材讀活
深度思考
1. 在群落演替進程中,地衣為苔蘚的生長提供了怎樣的基礎?
提示 地衣通過分泌有機酸加速巖石風化,形成土壤,并積累了有機物,這為苔蘚的生長提供了條件。
2. 廢棄的農田演替至草本和灌木混生階段時,與初始階段相比,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數量大幅度減少,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一年生草本植物在對陽光和空間的競爭中處于弱勢,逐漸被淘汰。
3. 群落演替時,不同種群間是“取而代之”還是“優勢取代”?在森林階段,還能否找到地衣、苔蘚等其他植物?
提示 在群落演替過程中,一些種群取代另一些種群是指優勢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喬木占據了優勢,取代了灌木的優勢地位,但在森林中各種類型的植物(如地衣、苔蘚等)都是存在的。
4. 人類活動中,會有意或無意地將一個新物種引入某一群落中,在適宜的條件下,新物種迅速成為優勢物種,造成外來物種入侵。試分析外來物種入侵有什么危害
提示 外來物種由于缺乏天敵,環境適宜,會大量繁殖,使本地原有物種生存空間、食物等減少,破壞原有群落的穩定性,使生態系統平衡被破壞。
5. 人類活動能否任意控制群落演替的方向 為什么
提示 不能。雖然人類活動可以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但群落演替有一定的規律,人類活動不能違背客觀規律,任意對群落加以控制。
基礎自測
1. 群落演替是一個種群取代另一個種群類型的過程。( × )
2. 從形成沙丘開始發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 )
3. 演替達到相對穩定的階段后,群落內的物種組成不再變化。( × )
4. 地衣會比苔蘚更早出現在火山巖上。( √ )
5.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是從結構簡單的群落發展為結構復雜的群落,群落中的物種數量和群落層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 )
6. 群落演替的結果往往是由群落內的生物決定的。( × )
7. 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 )
8. 如果時間允許,棄耕的農田總能形成森林。( × )
(提示 如果時間允許,棄耕的農田也不一定形成森林,群落演替受氣候、人為因素等的影響)
9. [2020山東,T19B]由互花米草占優勢轉變為本地植物占優勢的過程不屬于群落演替。( × )
10. [2019海南,T23A]外來物種入侵會對當地群落的演替產生嚴重的影響。( √ )
11. [2019江蘇,T6B]退耕還林、退塘還湖、布設人工魚礁之后都會發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 )
高考幫 研透高考 明確方向
命題點1 群落演替的類型和特點分析
1. [2018江蘇]如圖是某處沙丘發生自然演替過程中的三個階段,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D )
A. 從形成沙丘開始發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 階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優勢,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結構
C. 階段Ⅰ與Ⅱ的沙丘上生長的植物種類完全不同
D. 階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對外界干擾的抵抗力穩定性最強
[解析]從形成沙丘開始發生的演替屬于初生演替,A錯誤;草本植物階段的群落中也存在垂直結構,B錯誤;群落演替是指優勢取代而非完全的取而代之,所以階段Ⅰ與Ⅱ的沙丘上生長的植物種類有相同的,C錯誤;與階段Ⅰ、Ⅱ相比,階段Ⅲ沙丘上的群落中生物種類最多,營養結構最復雜,故階段Ⅲ沙丘上的群落的自我調節能力最強,對外界干擾的抵抗力穩定性最強,D正確。
2. [2022長治檢測]群落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動態系統。下列關于發生在裸巖和棄耕農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說法,錯誤的是( C )
A. 發生在裸巖和棄耕農田上的演替分別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B. 裸巖上的群落演替速度慢,與缺乏土壤、植物繁殖體等因素有關
C. 裸巖和棄耕農田上的群落演替都一定會經歷草本階段、灌木階段和喬木階段
D. 兩種演替過程中物種數量和群落層次增多,對土壤和光能的利用更充分
[解析]裸巖上沒有生物定居過,其上發生的演替屬于初生演替,棄耕農田上有生物定居,其上發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A正確;裸巖上形成原始土壤需要較長時間,也沒有植物繁殖體,因此群落演替速度慢,B正確;群落演替的最終狀態即頂極群落的類型由當地的環境決定,與年降雨量和平均溫度有關,最后不一定都會達到喬木階段,C錯誤;演替總是朝著物種多樣化、結構復雜化的方向進行,對土壤和光能的利用更充分,D正確。
通性通法
“三看法”判斷群落演替的類型
命題點2 群落演替的影響因素和趨勢分析
3. [2022合肥模擬]如圖為某地區退耕還林后,19年間農田上草本植物、灌木和喬木的物種數目變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D )
A. 曲線③表示灌木的物種數目隨退耕還林年限的變化
B. 該演替過程中部分生物種群可能因自然選擇而發生進化
C. 若第2年大面積人工種植喬木,則曲線①物種數可能會減少
D. 退耕還林19年后,喬木成為該群落優勢種且種群數量最多
[解析]圖示分析:
群落演替過程中,環境在不斷發生改變,對部分生物不斷進行選擇,進而改變種群基因頻率,導致生物進化,B正確。若第2年大面積人工種植喬木,由于喬木比草本植物在競爭陽光等資源的過程中有明顯優勢,則可能導致草本植物(曲線①)的物種數減少,C正確。
4. [2022武漢模擬]牧草地在施用除草劑以及人工放牧的嚴重干擾下,植物種類大量減少。為了恢復該地的群落結構,研究人員進行了為期四年的實驗。在相同的初始條件下,采取了兩種處理方式:自然恢復和人工播種(第一年初人工播種多種草本植物種子)。調查實驗期間這兩種樣地草本植物的類群數量相對值,結果如表所示。
樣地類型 初始 第一年末 第二年末 第三年末 第四年末
自然恢復樣地 8 10 12 17 21
人工播種樣地 8 26 23 21 21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D )
A. 自然恢復樣地發生的演替類型是初生演替
B. 自然恢復樣地中食草動物的物種豐富度逐年下降
C. 人工播種草本植物種子減緩了牧草地的恢復速度
D. 第四年末兩類樣地的草本植物的物種組成可能不同
[解析]自然恢復樣地發生演替的起始具有一定的草本植物,該演替為次生演替,A錯誤。自然恢復樣地中草本植物的類群數量逐年增加,植物可為動物提供食物和棲息場所,可推測自然恢復樣地中食草動物的物種豐富度應逐年增加,B錯誤。第三年末到第四年末,人工播種樣地的草本植物的類群數量保持穩定,說明群落演替達到平衡,與自然恢復樣地相比,人工播種樣地草本植物類群數量達到穩定的時間較短,故推測人工播種草本植物種子能加快牧草地的恢復速度,C錯誤。第四年末兩類樣地的草本植物的類群數量相同,但由于人為干預,兩類樣地的草本植物的物種組成可能不同,D正確。
教師尊享·備課題組
1. [2020全國卷Ⅱ]河水攜帶泥沙流入大海時,泥沙會在入海口淤積形成三角洲。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3種植物群落類型:①以蘆葦為主的植物群落(生長在淡水環境中),②以赤堿蓬為主的植物群落(生長在海水環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長在陸地環境中)。該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過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順序是( A )
A. ②①③ B. ③②① C. ①③② D. ③①②
[解析]河水攜帶泥沙進入大海時,在入??谟俜e形成三角洲的過程中,海水逐漸淡化,因此,該三角洲上的植物生長環境的變化為:生長在海水環境中→生長在淡水環境中→生長在陸地環境中,對應的植物群落演替順序是②①③,A正確。
2. [2020海南]研究人員在調查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時,發現其自然演替順序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亞灌木→多年生灌木。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C )
A. 多年生草本群落在爭奪陽光和空間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優勢
B. 與草本群落相比,灌木群落的垂直結構更加復雜
C. 多年生亞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亞灌木,其自我調節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更強
D. 該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與其根系發達,抗風和吸水能力較強有關
[解析]多年生草本群落在爭奪陽光和空間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優勢,在演替過程中,一年生草本逐漸被多年生草本取代,A正確;與草本群落相比,灌木群落的垂直結構更加復雜,B正確;多年生亞灌木群落的自我調節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的弱,C錯誤;該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與其根系發達,抗風和吸水能力較強有關,D正確。
3. [2022浙江6月,7分]科研小組在一個森林生態系統中開展了研究工作。回答下列問題:
(1) 對某種鼠進行標記重捕,其主要目的是研究該鼠的種群密度。同時對適量的捕獲個體進行年齡鑒定,可繪制該種群的年齡金字塔圖形。
[解析]標記重捕法是調查活動范圍比較廣的動物的種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捕獲的個體中存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個體,種群的年齡結構是指各年齡組個體數量在種群中所占的比例關系,并常用年齡金字塔圖形來表示。
(2) 在不同季節調查森林群落的組成與季相的變化狀況,可以研究該群落的時間結構。
[解析]群落的時間結構是指群落的組成和外貌可隨時間改變而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因此在不同季節調查森林群落的組成和季相的變化情況,可以研究群落的時間結構。
(3) 在不考慮死亡和異養生物利用的情況下,采取適宜的方法測算所有植物的干重 ,此項數值稱為生產者的生物量。觀測此項數值在每隔一段時間的重復測算中是否相對穩定,可作為判斷該森林群落是否演替到頂極群落階段的依據之一。利用前后兩次的此項數值以及同期測算的植物呼吸消耗量,計算出該時期的總初級生產量。
[解析]植物是生產者,在不考慮死亡和異養生物利用的情況下,測定某一特定時刻所有植物的干重即是生產者的生物量。當一個群落演替到與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處于平衡狀態的時候,演替就不再進行了,該平衡狀態時的群落稱為頂極群落。利用前后兩次的生物量即可得到該時期的植物的凈初級生產量,植物的凈初級生產量加上植物的呼吸消耗量等于總初級生產量。
作業幫 練透好題 精準分層
基礎過關
一、選擇題
1. [2023安徽模擬]生物與環境是相適應的,不同類型的生物群落生活的生物有所不同,下列關于陸地生物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 C )
A. 不同的陸地生物群落的物種組成存在差異,且存在季節性變化
B. 森林生物群落中,陽生植物多居上層,陰生植物則生活在林下
C. 草本植物在與喬木、灌木的競爭中處于劣勢,故熱帶雨林群落中沒有草本植物
D. 群落中不同物種占據的生態位不盡相同,可使環境資源得到更充分利用
[解析]熱帶雨林群落中也有草本植物,只是草本植物不占優勢,C錯誤。
2. [2022運城檢測]群落是一定時空條件下不同物種的天然群聚。根據群落的外貌和物種組成等方面的差異,可以將陸地的群落分為不同類型。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適應環境的方式不盡相同。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C )
A. 生活在荒漠中的某些動物為了保存水分,以固態尿酸鹽的形式排泄含氮廢物
B. 在華北地區春天開放的花多數是風媒花,不少植物的果實有翅
C. 熱帶雨林中的喬木分支發達,一般有巨大的葉片,以爭奪陽光
D. 草原上的植物往往根系發達,葉片狹窄,表面有茸毛或蠟質層
[解析]熱帶雨林中的喬木分支不發達,C錯誤。
3. [2023豫東名校聯考]群落的演替是有規律、有一定方向和可以預測的,群落演替的終點是頂極群落。下列關于群落演替的敘述,正確的是( C )
A. 從裸巖到森林的演替過程中,草本階段找不到苔蘚、地衣等
B. 群落演替到頂極群落后,其物種組成和種間關系不再變化
C. 一般情況下,群落演替的總趨勢是物種多樣性增加和群落穩定性提高
D. 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區別是影響因素不同
[解析]群落演替是優勢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因此草本階段仍可以找到苔蘚、地衣等,A錯誤;群落演替到頂極群落后,其物種組成和種間關系也會發生變化,B錯誤;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區別是起始條件不同,D錯誤。
4. [2022重慶二調]下列關于由火山爆發形成的光裸巖地演替成森林的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B )
A. 演替將依次經過地衣階段→草本植物階段→苔蘚階段→灌木階段→喬木階段
B. 土壤中的有機物逐漸增加、通氣性增強,土壤中微生物的種類越來越豐富
C. 物種的數量增多,營養結構復雜,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逐漸減弱
D. 該演替是初生演替,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內無競爭現象
[解析]題述群落演替的順序依次為裸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喬木階段→森林階段,A錯誤;物種數量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越強,C錯誤;發生在光裸巖地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無論是初生演替還是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中均有競爭現象,D錯誤。
5. [2023河南名校模擬]若將某森林中局部區域的全部喬木更換為單一喬木——白楊,在沒有人為繼續干預的情況下,該區域各種喬木的相對比例隨時間的變化如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
物種 更換樹種前占比(%) 更換樹種后占比(%)
0年 50年 100年 150年 200年
白楊 1 100 5 2 1 1
紫椴 3 0 36 28 17 4
馬尾松 4 0 50 39 24 8
油杉 92 0 9 31 58 87
A. 該區域發生的演替類型與冰川泥上發生的演替類型相同
B. 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依據是物種組成
C. 該區域群落形成的垂直結構有利于生物充分利用環境資源
D. 人為更換樹種后,群落演替的速度發生了改變
[解析]該區域發生的演替類型為次生演替,冰川泥上發生的演替類型為初生演替,A錯誤;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依據是物種組成,B正確;群落的垂直結構能使生物充分利用環境資源,C正確;由題表信息可知,人為更換樹種后,群落演替的速度發生了改變,D正確。
6. [2023安徽質檢]內蒙古草原某地區近三十年來的植被變化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D )
A. 圖示信息顯示,人類活動可以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進行
B. 圖示演替過程的各個階段的群落中可能出現地衣和苔蘚等矮小的植物
C. 墾荒階段的群落,物種多樣性降低,營養結構簡單,群落穩定性降低
D. 只要沒有人類和其他生物的顯著影響,該地區生物群落就能長期保持穩定
[解析]圖示信息顯示,人類活動可以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進行,A正確;地衣和苔蘚等矮小的植物可能出現在圖示演替過程的各個階段的群落中,只是不占優勢而已,B正確;墾荒階段玉米等農作物為優勢種,物種多樣性降低,營養結構簡單,群落穩定性降低,C正確;即使沒有人類和其他生物的顯著影響,其他非生物因素也會影響群落的穩定,如氣候的劇烈變化等,D錯誤。
二、非選擇題
7. [7分]荒漠是地球上最耐旱的生態系統,是以超旱生的小喬木、灌木和半灌木占優勢的生物群落與其周圍環境所組成的綜合體。習慣稱石質和礫質的荒漠為戈壁,沙質的荒漠為沙漠?;卮鹣铝袉栴}:
(1) 由于受水這種非生物因素的限制作用,荒漠上的物種豐富度較低。由于荒漠生態系統的食物鏈(網)過于簡單,故同等強度干擾下,其恢復的速度比草原生態系統慢。
[解析]荒漠生態系統是地球上最耐旱的生態系統,水是影響并限制該生態系統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荒漠生態系統的物種豐富度較低。由于荒漠生態系統的食物鏈(網)過于簡單,所以在同等強度干擾下,其恢復的速度比草原生態系統慢。
(2) 一些地區荒漠化的形成是人工過度砍伐、過度放牧導致的,與原群落相比,輸入荒漠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減少。當減少放牧量,加強植草后,群落又得到較快的恢復,說明人類活動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
[解析]一般來說,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即為輸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因人工過度砍伐、過度放牧,其生產者銳減,故與原群落相比,輸入荒漠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減少;當減少放牧量,加強植草后,群落又得到較快的恢復,說明人類活動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
(3) 森林、草原、荒漠,這些自然群落在陸地上的分布是有規律的。在我國,東部濕潤地區隨處可見森林;在內陸半干旱區,分布有大片的草原;再到西部的干旱區,則出現荒漠群落。不同群落在物種組成、群落外貌和結構上都有著不同的特點。
[解析]我國東部濕潤地區隨處可見森林;在內陸半干旱區,分布有大片的草原;再到西部的干旱區,則出現荒漠群落。不同群落在物種組成、群落外貌和結構上都有著不同的特點。
8. [13分]有研究結果表明,珠穆朗瑪峰地區的生態環境已經發生了改變,植被增加趨勢越來越明顯。如圖表示珠穆朗瑪峰不同海拔的植被分布情況。回答下列問題:
(1) 隨著海拔的上升,珠穆朗瑪峰南坡植被類群逐漸發生變化,影響這種變化的因素有地形、溫度、土壤濕度(至少答出兩點)等。常綠闊葉林與高山灌木林是兩個不同的群落,區別這兩個群落的主要特征是物種組成。
[解析]隨著海拔的上升,溫度、地形、土壤濕度等發生了改變,珠穆朗瑪峰南坡植被類群隨之發生變化。常綠闊葉林與高山灌木林是兩個不同的群落,區別這兩個群落的主要特征是物種組成。
(2) 珠穆朗瑪峰北坡海拔 區域內生長著一種珍貴的草本藥材——藏旺拉,調查這種植物的種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樣方法。為了使調查結果更準確,應該采取隨機取樣、適當增加樣方面積、增加樣方數量(至少答出兩點)等措施。
[解析]調查植物種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樣方法。為了使調查結果更準確,應該隨機選取多個樣方調查,并適當增加樣方面積、增加樣方數量等。
(3) 珠穆朗瑪峰海拔較高處幾乎終年積雪,但近年來在該地段卻出現了綠色植物,從全球氣候變化的角度分析,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可能是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冰雪融化,為綠色植物的生長提供了適宜的條件。
[解析]珠穆朗瑪峰海拔較高處幾乎終年積雪,但近年來在該地段卻出現了綠色植物,從全球氣候變化的角度分析,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可能是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冰雪融化,為綠色植物的生長提供了適宜的條件。
(4) 優勢植物存在“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是草原(填“荒漠”“草原”或“森林”)生物群落。
[解析]“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對應的是草原生物群落。
(5) 在熱帶雨林(填“熱帶雨林”或“落葉闊葉林”)會找到較多顏色艷麗的花朵和鮮艷多汁的果實。
[解析]熱帶雨林中空氣流通不暢,風媒花很少。林中很多植物具有顏色艷麗的花朵和鮮艷多汁的果實,以吸引動物來傳播花粉和種子。
(6) 墊狀駝絨藜植株矮小,根系發達,枝條極短,枝葉被灰綠色茸毛,葉小而厚,伏于地表。墊狀駝絨藜最可能生活在荒漠(填“荒漠”“草原”或“森林”)生物群落中,生活在這里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
[解析]墊狀駝絨藜植株矮小,根系發達,葉小而厚,說明墊狀駝絨藜吸收水分的能力強而散失的水分少,是典型的耐旱特征,因此推斷出它最可能生活在荒漠生物群落中。荒漠生物群落分布的地區極度干旱,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勻,因此生活在這里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
能力提升
一、選擇題
9. [2021全國卷甲]群落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動態系統。下列關于發生在裸巖和棄耕農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說法,錯誤的是( C )
A. 人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擾可以改變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
B. 發生在裸巖和棄耕農田上的演替分別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 發生在裸巖和棄耕農田上的演替都要經歷苔蘚階段、草本階段
D. 在演替過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結構復雜、穩定性強的方向發展
[解析]植物群落演替常受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人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擾可以改變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A正確;發生在裸巖上的演替為初生演替,棄耕農田具備一定的土壤條件,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因此發生在棄耕農田上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正確;發生在裸巖上的演替一般要經歷苔蘚階段、草本階段,棄耕農田具備一定的土壤條件,其上的演替不需要經歷苔蘚階段,C錯誤;在演替過程中,通常群落中生物種類逐漸增多,群落一般是向結構復雜、穩定性強的方向發展,D正確。
10. [2023泉州質檢]某棄耕農田演替過程的優勢植物類型變化如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C )
棄耕年數 優勢植物
馬唐
1 飛蓬
2 紫菀
3 須芒草
短葉松

A. 該棄耕農田草本植物演替速度快于木本植物
B. 棄耕5年后,與須芒草相比,短葉松爭奪了更多陽光而占據優勢
C. 演替過程優勢植物種類的變化表明該棄耕農田位于干旱地區
D. 該農田棄耕后總體上朝著物種增多、結構復雜的方向演替
[解析]由題表信息可知,與草本植物階段相比,木本植物階段演替需要的時間較長,即演替速度較緩慢,A正確;短葉松較須芒草在爭奪陽光方面更占優勢,棄耕5年后,短葉松取代須芒草成為優勢植物,B正確;該棄耕農田上可演替出喬木,說明其不位于干旱地區,C錯誤;由題表信息可知,該棄耕農田上發生的演替為草本植物階段到喬木階段,即該農田棄耕后總體上朝著物種增多、結構復雜的方向演替,D正確。
11. [2023衡陽模擬]凝練雋永的古詩詞不僅寄托了人們的情思,還蘊含著一定的生物學道理。 下列詩句能反映生物因素對生物影響的是( A )
A.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C.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D.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解析]豆苗與草相互爭奪陽光、水分、無機鹽和生存空間等,屬于種間競爭關系,能反映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A符合題意;“向陽花木易為春”“霜葉紅于二月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均表明非生物環境(光照、溫度)對生物的影響,故B、C、D不符合題意。
12. [2022泉州檢測,多選]如圖表示兩個陸生群落的演替過程,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CD )
A. 自然條件下, 曲線的 段和 曲線的變化趨勢說明兩個陸生群落的演替表現為營養結構從簡單到復雜
B. 曲線曲折變化說明其對應的群落演替過程比 曲線對應的艱難而漫長
C. 和 曲線一般需經歷生物入侵→成功定居→競爭平衡等過程
D. 點可代表群落演替已達頂極階段,此時群落所處階段可能是灌木階段
[解析]分析題圖可知, 曲線的起點生物種類數為0,表明 曲線對應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曲線的起點有一定數量的生物,表明 曲線對應的演替是次生演替。從 曲線的 段和 曲線的變化趨勢分析,兩者的生物多樣性逐漸增大,說明自然條件下,兩個陸生群落的演替表現為營養結構從簡單到復雜,A正確。據上述分析知, 曲線對應演替過程比 曲線對應演替過程要艱難而漫長,B錯誤。自然條件下,群落一般是開放性的,無論是初生演替還是次生演替,一般都要經歷生物入侵→成功定居→競爭平衡等過程,C正確。當群落演替到 點時,生物多樣性保持相對穩定,可推測其演替已達到頂極階段,受降雨量等氣候條件的制約,此時群落可能處于草本植物、灌木或喬木等階段,D正確。
二、非選擇題
13. [2023長沙模擬,10分]當土地停止耕種時,演替便開始了,最早入侵耕地的植物稱為先鋒植物,先鋒植物的出現是演替開始的標志。隨著演替的發展,棄耕地周圍環境中的物種逐漸向棄耕地中擴散。在自然狀態下,演替會使植被得以恢復,最終發展為穩定的生態系統。生態學家在研究某棄耕地群落演替過程中,對不同時期的豐富度指數進行了統計,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 在棄耕土地上發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土地在經數年精耕細作之后,以往植被的痕跡往往被徹底清除,同時創造出一種新的生態環境,這種環境不僅適合作物生長,還適合不受耕作抑制的雜草生長,所以最早入侵棄耕土地的先鋒植物是不受耕作抑制的雜草。
[解析]棄耕土地上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土地在經數年精耕細作之后,以往植被的痕跡往往被徹底清除,同時創造出一種新的生態環境,這種環境不僅適于作物,還適于不受耕作抑制的雜草生長,所以最早入侵棄耕土地的先鋒植物是不受耕作抑制的雜草。
(2) 隨著演替的發展,物種數量增多,群落內不同植物種群之間的競爭明顯加劇。依據曲線圖,請描述物種豐富度在這50年內的變化:在演替的前20年內,物種豐富度逐漸增加并到達頂點,20~30年間,物種豐富度下降,30年后物種豐富度趨于穩定狀態。
[解析]隨著演替的發展,物種數量越來越多,群落內不同植物種群間的競爭明顯加劇。據曲線圖可知,在演替的前20年內,物種豐富度逐漸增加并到達頂點,20~30年間,物種豐富度下降,30年后物種豐富度趨于穩定狀態。
(3) 經調查研究發現群落中有一部分植物能在自然條件下進行無性繁殖,屬于克隆植物。在群落演替的中后期,這些克隆植物占據優勢地位,與大部分非克隆植物相比,克隆植物能通過分株之間的連接物實現資源共享,有效提高了克隆植物的環境適應能力,這種現象叫生理整合。請據此推測群落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指數下降的原因:克隆植物有生理整合的特征,與非克隆植物相比,克隆植物有很大競爭優勢,阻礙了其他非克隆植物的發展,使得該地區物種豐富度降低。
[解析]生理整合特征的存在,使得克隆植物在生存等方面占據很大優勢,從而在植物群落中占據優勢地位。據此推測群落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指數下降是因為克隆植物有生理整合的特征,與非克隆植物相比,克隆植物有很大的競爭優勢,阻礙了其他非克隆植物的發展。
(4) 在自然條件下,這片棄耕土地最終發展成森林生態系統,在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別有草本植物、灌木和喬木,這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這種結構顯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陽光等環境資源的能力。
[解析]垂直結構的特點是具有分層現象,能顯著提高群落利用陽光等環境資源的能力。
14. [2022湖北聯考,12分]一個湖泊經歷一系列的演替階段可以演變為一個森林群落,演替過程大體要經歷如圖所示的5個階段。
(1) 此湖泊上發生的演替類型是初生演替。裸底階段以浮游生物為主,還有一些以微小生物為食的石蠶和小魚等,此階段沉水植物無法生長是因為缺乏土壤條件。
[解析]裸底階段無土壤環境,從裸底階段開始發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裸底階段以浮游生物為主,此階段沉水植物無法生長是因為缺乏土壤條件,植物無法扎根。
(2) 隨著湖底有機質和沉積物的增加,湖底逐漸墊高、湖水變淺,于是浮葉根生植物如睡蓮和荇菜等就可以把根扎在湖底使葉浮在水面,演替進入第三階段。此時沉水植物逐漸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浮水植物阻擋射入水中的陽光,使沉水植物的生長受到影響。
[解析]演替進入第三階段即浮葉根生植物階段時,浮葉根生植物葉子浮在水面阻擋了陽光,使沉水植物得到的光照較少,影響其正常生長。
(3) 湖水水位的季節性波動使湖邊淺水地帶的湖底時而露出水面,時而又被水淹沒,淺水地帶群落的外貌和結構出現規律性變化,說明影響演替的因素除了群落內部相互關系的發展變化外,還包括外部環境的變化。
圍湖造田等人類活動則會改變群落的物種組成,
從而改變演替的方向。
[解析]由題意知,影響演替的因素除了群落內部相互關系的發展變化外,還包括外部環境的變化,圍湖造田等人類活動會改變群落的物種組成,從而改變演替的方向。
(4) 一般來說,群落演替到與環境處于平衡狀態時有機質總量不再增加,演替也不再進行,此時稱為頂極群落。頂極群落與正在演替中的非頂極群落特征有明顯的不同。以下屬于頂極群落的特征的有AC(多選)。
A. 物種多樣性高
B. 群落凈生產量高(凈生產量=固定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C. 抗干擾能力強
[解析]群落演替到頂級群落的特征有生物量高;凈勝產量低;群落結構復雜;群落穩定性高等,故選A、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台县| 利辛县| 鹤峰县| 罗平县| 南阳市| 华坪县| 阳城县| 上虞市| 崇州市| 天峨县| 手游| 东港市| 西丰县| 昌吉市| 同德县| 鄄城县| 兴宁市| 大宁县| 陆良县| 兴城市| 思茅市| 芜湖县| 个旧市| 科技| 聊城市| 都江堰市| 黄浦区| 屏南县| 曲阜市| 郁南县| 陆河县| 江门市| 潼南县| 迭部县| 平凉市| 湖口县| 道真| 张家港市| 长顺县| 城市| 岱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