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物學高考備考教案第十章 生物與環境課時1 種群的數量特征教師尊享·命題分析課標要求 核心考點 五年考情 核心素養對接列舉種群具有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結構、性別比例等特征 種群的數量特征 2022:河北T13和 、山東T12、全國卷乙T31、全國卷甲 、湖南 、浙江6月 、浙江1月T22; 2021:河北 、遼寧 、福建T10、浙江1月T21; 2020:山東 ; 2019:江蘇 ; 2018:浙江11月T13 1.生命觀念——掌握種群各種數量特征之間的相互關系,認同種群的各種數量特征是種群自身的特性。 2.科學探究——制訂并實施方案: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命題分析預測 1.本部分內容是高考的常考內容,考查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以種群的特征、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為核心,考查對概念的理解;二是通過設置新情境,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預計2024年高考可能以文字或表格等形式考查種群的數量特征,結合一定情境考查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及相關計算,種群密度調查的方法的選擇依然是考查的熱點知識導圖 教材讀薄教材幫 讀透教材 融會貫通知識整合 教材讀厚1.種群密度及其調查方法(1)種群密度:種群在 單位面積 或 單位體積 中的個體數。種群數量≠種群密度:種群密度是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強調“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即種群數量多,種群密度不一定大。(2)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項目 樣方法 標記重捕法適用范圍 植物(如蒲公英)、個體較小且活動能力弱的動物,如昆蟲卵、蚜蟲、跳蝻等;一般不選叢生或蔓生的 單子葉 草本植物 活動 能力強 、活動 范圍大 的動物調查程序注意事項 ①隨機取樣,按“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的原則;②樣方大小 適中 :喬木 、灌木 、草本 ;③樣方數量不宜太少 ①調查期間沒有較大的遷入、遷出、出生和死亡;②標記物不能過大、不能影響被標記動物的正常活動、不易脫落等2.種群的其他數量特征知識活用 教材讀活情境應用農業生產中常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雄性個體進而降低害蟲的種群密度。其依據的原理是什么?提示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雄蟲改變了害蟲正常的性別比例,導致很多雌性個體不能完成交配,降低了害蟲種群的出生率,從而使種群密度降低。深度思考1. 年齡結構為穩定型的種群,種群數量近期一定能保持穩定嗎?提示 不一定,因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決于年齡結構,還受食物、天敵、氣候等多種因素影響,且種群數量還受遷入率和遷出率的影響。2. 調查植物種群密度時為什么一般不選擇單子葉草本植物進行調查?提示 因為單子葉草本植物常常是叢生或蔓生的,從地上部分難以辨別是一株還是多株。3. 取樣時為何強調隨機取樣呢 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都規定了取樣的特點,這種做法是否符合隨機取樣原則 提示 隨機取樣是為了確保所選擇的樣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觀因素的影響,使通過樣方統計的結果能更接近真實情況。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就是保證了樣方的平均分布,而不是相對集中分布,是對隨機取樣的具體操作,符合隨機取樣原則。4. 樣方多少會影響調查結果嗎?提示 會。一般而言,樣方越多,其統計結果越接近真實情況。但是,樣方數量太多,整體取樣花費的時間、精力就越多。從統計學上看,適宜數量的樣方即可保證統計結果的真實性。基礎自測1. 可以用每平方米草坪上雜草的數量來表示種群密度。( × )2. 在調查分布范圍較小、個體較大的種群時,可以逐個計數。( √ )3. 對于有趨光性的昆蟲,可以用黑光燈進行燈光誘捕來估算它們的種群密度。( √ )4. 動物種群密度的調查只能采用標記重捕法。( × )5. 某小組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時,應選擇植物生長茂盛處取樣。( × )6. 性別比例是通過影響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間接影響種群密度的。( × )7. 年齡結構和性別比例都可以預測種群密度的變化趨勢。( × )8. 調查道路兩邊梧桐樹數量時,取樣方要用五點取樣法。( × )9. [2022全國卷甲,T31(2)]若要調查林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樣方法;若要調查某種鳥的種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標記重捕法。高考幫 研透高考 明確方向命題點1 種群密度及其調查方法分析1. [2021山東]調查1公頃范圍內某種鼠的種群密度時,第一次捕獲并標記39只鼠,第二次捕獲34只鼠,其中有標記的鼠15只。標記物不影響鼠的生存和活動并可用于探測鼠的狀態,若探測到第一次標記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競爭、天敵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該段時間內有鼠出生而種群總數量穩定,則該區域該種鼠的實際種群密度最接近于(結果取整數)( B )A. 只/公頃 B. 只/公頃 C. 只/公頃 D. 只/公頃[解析]第一次標記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競爭、天敵等自然因素死亡,并且該段時間內有鼠出生而種群總數量穩定,則相當于第一次標記的鼠有 (只),由此可以計算出該區域該種鼠的實際種群密度最接近于 (只/公頃),B符合題意。2. [2022全國卷乙,8分]某研究小組借助空中拍照技術調查草原上地面活動的某種哺乳動物的種群數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選取樣方、空中拍照、識別照片中該種動物并計數。回答下列問題。(1) 為保證調查的可靠性和準確性,選取樣方時應注意的主要事項有確定樣方的多少、確定樣方面積的大小、做到隨機取樣(答出3點即可)。[解析]為保證調查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應根據調查動物的分布狀況和活動范圍等,確定樣方的多少、樣方大小。選取樣方時,要做到隨機取樣,不能摻入主觀因素。(2) 已知調查區域總面積為 ,樣方面積為 ,樣方內平均個體數為 ,則該區域的種群數量為 。[解析]樣方內的種群密度是調查區域中的種群密度的估算值;該區域的種群數量=樣方內的種群密度×區域總面積 ,即 。(3) 與標記重捕法相比,上述調查方法的優勢有不需要捕捉并標記調查動物,操作更便捷;調查周期短(合理即可)(答出2點即可)。[解析]與標記重捕法相比,題述調查方法不需要捕捉并標記調查動物,操作更便捷;調查周期短。通性通法三看法選擇合適的種群密度調查方法命題點2 種群的數量特征及其相互關系分析3. [2022浙江1月]經調查統計,某物種群體的年齡結構如圖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B )A. 因年齡結構異常不能構成種群 B. 可能是處于增長狀態的某昆蟲種群C. 可能是處于增長狀態的某果樹種群 D. 可能是受到性引誘劑誘殺后的種群[解析]生活在同一區域的同種生物,無論何種年齡結構,都能構成種群, 不合理;據圖可知,該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可能是處于增長狀態的某昆蟲種群, 合理;圖中種群在生長一周后進入生殖期,而果樹在生長一周后不可能進入生殖期, 不合理;性引誘劑一般誘殺生殖期的雄性個體,而圖中處于生殖期的雄性個體數量較多,不可能是受到性引誘劑誘殺后的種群, 不合理。4. 下列為種群數量特征的兩個概念圖,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C )圖1圖2A. 圖1中預測種群數量未來變化趨勢的主要依據是B. 圖1中的 為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C. 種群數量越多,種群密度就越大D. 圖2中丙為性別比例,主要通過影響出生率來間接影響種群密度[解析]圖1中的 是年齡結構,是預測種群數量未來變化趨勢的主要依據,A正確;圖1中的 是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B正確;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內種群數量越多,種群密度才越大,C錯誤;圖2中的丙為性別比例,性別比例主要通過影響出生率來間接影響種群密度,D正確。教師尊享·備課題組1. [2022山東]根據所捕獲動物占該種群總數的比例可估算種群數量。若在某封閉魚塘中捕獲了1 000條魚售賣,第2天用相同方法捕獲了950條魚。假設魚始終保持均勻分布,則該魚塘中魚的初始數量約為( A )A. 條 B. 條 C. 條 D. 條[解析]題干信息顯示“根據所捕獲動物占該種群總數的比例可估算種群數量”,假設該魚塘中魚的初始數量為 條,則有 ,計算得出 ,A正確。2. [2022河北]20世紀70年代褐家鼠由外地進入新疆,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危害。研究發現,新疆某地褐家鼠種群的周限增長率為1.247 ( 年與 年種群數量的比值),種群年齡結構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 )A. 該種群老年個體占比較低,屬于衰退型種群B. 依據其年齡結構和周限增長率推測,該種群很難被去除C. 該種群擴大過程中,當地生態系統物種豐富度提高,食物網更復雜D. 作為近緣物種,褐家鼠與當地的鼠類具有相同的種群增長能力[解析]該種群老年個體占比較低,幼年個體占比較高,屬于增長型種群,A錯誤;該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周限增長率為1.247( 年與 年種群數量的比值),種群數量增長較快,推測該種群很難被去除,B正確;褐家鼠會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危害,在該種群擴大過程中,當地生態系統物種豐富度降低,食物網變簡單,C錯誤;作為近緣物種,褐家鼠由外地進入新疆后,從周限增長率來看,其種群增長能力強,由于不知道當地鼠類的增長情況,故不能判斷褐家鼠的種群增長能力是否強于當地的鼠類,D錯誤。3. [2021福建]生境破碎指因人類活動等因素導致生物的生存環境被隔斷成碎片。隔斷后的碎片稱為生境碎片。為研究生境破碎對瀕危植物景東翅子樹種群數量的影響,2019年科研人員對某地不同類型生境碎片進行了相關調查,設置的樣地總面積均為 ,調查結果如表所示。生境碎片類型 植株數(株)幼樹 小樹 成樹 合計5公頃碎片 21 9 3 3315公頃碎片 57 8 17 82連續森林 39 22 26 87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C )A. 應是設置的多塊調查樣地面積之和B. 生境碎片的面積與其維持的種群數量呈正相關C. 生境破碎有利于景東翅子樹種群的生存和發展D. 不同樹齡植株的數量比例反映該種群的年齡結構[解析] 應是設置的多塊調查樣地面積之和,A正確;據表可知,隨生境碎片面積的增加,其維持的種群數量增加,二者呈正相關,B正確;據表可知,生境碎片面積越小,景東翅子樹種群的數量越少,表明生境破碎不利于景東翅子樹種群的生存和發展,C錯誤;不同樹齡植株的數量比例反映該種群的年齡結構,D正確。作業幫 練透好題 精準分層基礎過關一、選擇題1. [2022巴中檢測]下列關于種群的敘述,正確的是( A )①一個池塘中所有的鯽魚是一個種群②稻田中蝗蟲的種群密度調查適合采用樣方法③種群密度是種群的數量特征④種群密度大小直接取決于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A. ①③④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③④[解析]種群是一定空間內同種生物所有個體形成的集合,故一個池塘中所有的鯽魚是一個種群,①正確;蝗蟲的活動能力較強,故調查稻田中蝗蟲的種群密度常采用標記重捕法,②錯誤;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③正確;種群密度大小直接取決于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④正確,綜上,A符合題意。2. [2022南京模擬]下列有關種群密度調查方法的敘述,錯誤的是( D )A. 有趨光性的昆蟲,可用黑光燈誘捕估算它們的種群密度B. 樣方法調查對象數量過少時,可適當擴大樣方面積C. 可采用等距取樣法調查河流沿岸的蒲公英數量D. 標記物脫落會使標記重捕法調查得到的結果偏小[解析]利用標記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時,標記物脫落,會導致重捕個體中被標記個體變少,計算結果偏大,D錯誤。3. [2023河南名校模擬]如圖為種群特征及關系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C )A. 當某種群數量達到 值時, 應等于B. 圖中 的含義是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C. 通過直接作用于種群密度而影響種群數量D. 若要調查某區域浣熊的種群密度,可采用標記重捕法[解析]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當某種群數量達到 值時,出生率等于死亡率,A正確;年齡結構是預測種群數量變化趨勢的重要依據,B正確; (性別比例)通過影響出生率間接影響種群密度,進而影響種群數量,C錯誤;對活動能力比較強、活動范圍比較廣的動物進行種群密度調查時,可采用標記重捕法,D正確。4. [2022酒泉檢測]某同學為了調查某區域內麻雀和黃鸝的種群密度,在該區域內隨機設置了若干捕鳥網。捕獲結果統計如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D )分類 捕獲總鳥數 麻雀 黃鸝第一次捕獲 100 46(標記后放生) 43(標記后放生)第二次捕獲 102 42(其中6只被標記) 36(其中9只被標記)A. 該區域麻雀的種群數量大約是322只B. 為了保證結果可靠,標記物對標記對象的生活習性不能有影響C. 該區域所有的麻雀和黃鸝分別構成一個種群D. 若麻雀被捕后警惕性提高,則計算的結果偏小[解析]該區域麻雀的種群數量大約是 只,A正確;若麻雀被捕后警惕性提高,其被再次捕獲的概率下降,計算的結果應偏大,D錯誤。5. 某科研團隊找到了推算雪豹種群密度的方法——照片重復取樣法。在祁連山某區域內布設了6臺紅外相機,這些相機在海拔 的深山中連續拍攝了3個多月,研究人員確定研究區域約有20只雪豹。根據數學模型推算,估測研究區域內每 生活有3只雪豹。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C )A. 調查雪豹的種群密度有助于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對它們進行保護B. 照片重復取樣法可用于調查一些大型稀少野生動物的種群密度C. 若研究區域有120只雪豹,則估測該區域雪豹的種群密度是16只D. 調查后該科研團隊預測該區域雪豹的數量會逐漸減少,其依據可能是年齡結構[解析]種群密度的調查研究對瀕危動物的保護有重要意義,A正確;一些大型稀少野生動物的種群密度調查可采用照片重復取樣法,B正確;若研究區域有120只雪豹,設該區域內每 生活有 只雪豹,根據數學比例推算,即 ,則 (只),因此該區域內雪豹的種群密度應為18只 ,C錯誤;根據年齡結構可以預測種群數量變化趨勢,調查后該科研團隊預測該區域雪豹的數量會逐漸減少,其依據可能是年齡結構,D正確。6. [2022太原三模]種群密度是進行農林害蟲監測、確定漁業捕撈強度等的一項重要指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種群密度可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由此可確定漁業捕撈的強度B. 用標記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時,兩次捕捉的間隔時間越長統計結果越準確C. 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時,若先滴培養液后蓋蓋玻片會使估算的種群密度結果偏小D. 在調查分布范圍小、個體較大的種群或瀕危物種的種群密度時,可采用逐個計數法[解析]種群密度反映了種群在一定時期的數量,但僅靠這一特征還不能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A錯誤;兩次捕捉間隔時間太長會導致部分標記物脫落等,導致調查結果不準確,B錯誤;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時,應先蓋蓋玻片后滴培養液,先滴加培養液后蓋蓋玻片會使計算結果偏大,C錯誤。7. [2022衡水實驗中學檢測]種群是一定空間內同種生物所有個體形成的集合。下列有關種群數量特征的敘述錯誤的是( B )A. 利用樣方法估算種群密度,計數時應注意“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B. 利用標記重捕法對 區域內某種鼠的調查中,第一次捕獲并標記39只鼠,第二次捕獲34只鼠,其中有標記的鼠15只,估算這種鼠的種群密度為88.4只C. 對一支試管中的培養液中的酵母菌計數可以采用抽樣檢測的方法,利用血細胞計數板、顯微鏡等工具進行計數D. 年齡結構為增長型的種群,其種群密度不一定增大[解析]利用樣方法估算種群密度時,計數時應計樣方內的和位于相鄰兩條邊上的個體,遵循“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的原則,A正確;種群密度=第一次捕獲并標記的個體數×第二次捕獲的個體數 第二次捕獲的帶標記個體數,種群密度 (只 ),B錯誤;對一支試管中的培養液中的酵母菌計數可以采用抽樣檢測的方法,利用血細胞計數板、顯微鏡等工具進行計數,C正確;年齡結構為增長型的種群,其種群密度不一定增大,因為種群密度還受氣候、傳染病等因素的影響,D正確。8. [2022遂寧檢測]如表為我國兩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數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項目 年齡結構 性別比例 城鄉結構0~14歲 15~59歲 歲 女性 男性 城鎮 鄉村第六次(2010年)第七次(2020年)A. 年齡結構為穩定型時,人口數量在近期也不一定能保持穩定B. 從年齡結構可知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在減緩C. 全國人口普查時常采用樣方法調查人口基本情況D. 鄉村人口密度由性別比例和年齡結構直接決定[解析]年齡結構是預測種群數量變化趨勢的重要依據,人口數量還受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等的影響,所以當年齡結構為穩定型時,人口數量在近期也不一定保持穩定,A正確;分析表格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與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老年人口比例增多,說明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在加深,B錯誤;我國進行全國人口普查采用的是全面調查的方法,而不是樣方法,C錯誤;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是決定種群數量變化的直接因素,D錯誤。9. [2022紹興檢測]為了研究殺蟲燈誘殺斜紋夜蛾的影響因素,科學家釋放了一定量的標記過的斜紋夜蛾,適當時間后用殺蟲燈誘殺,統計標記的個體數占釋放總數的比例(回收率),結果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D )A. 若總標記個體數為 ,回收率為 ,則斜紋夜蛾的種群數量為B. 隨釋放標記斜紋夜蛾離燈距離的加大,被標記個體數占被誘捕總數的比例上升C. 該研究說明,殺蟲燈的殺蟲效果與燈的高度無關D. 用殺蟲燈誘殺斜紋夜蛾成蟲可改變種群的年齡結構[解析]種群數量=重新捕獲數×釋放總數 重捕標記個體數,即重新捕獲數 ,A錯誤。由題圖可知,隨釋放標記斜紋夜蛾離燈距離的加大,被標記個體數占被誘捕總數的比例下降,B錯誤。從題圖來看,殺蟲燈的殺蟲效果與燈的高度有關,C錯誤。誘殺成蟲能降低其出生率,使幼蟲減少,從而改變種群的年齡結構,D正確。10. [2022山東模擬]《說文》云:“鷸知天將雨則鳴,故知天文者冠鷸。”濱鷸是一種中小型涉禽,生活于濕地生態系統,食性較雜。由于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濕地生態系統的面積及濱鷸的數量均穩步增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A. 濱鷸數量增加說明濱鷸的種群密度增大B. 濱鷸數量增加最可能是因為濱鷸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C. 可用標記重捕法估算濱鷸的種群數量D. 濱鷸種群的年齡結構最可能是增長型[解析]雖然濱鷸的數量增加,但由于濕地生態系統的面積也在增加,故不能確定濱鷸的種群密度是否增大,A錯誤;由于人們環保意識增強,濱鷸數量增加最可能是因為濱鷸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B正確;濱鷸的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可用標記重捕法估算濱鷸的種群數量,C正確;由題干信息“濱鷸的數量均穩步增加”可知,濱鷸種群的年齡結構最可能是增長型,D正確。二、非選擇題11. [6分]某校生物小組的同學分為兩個小組進行野外調查。(一) 甲組同學調查某草原田鼠數量時,在 的調查區內,放置100個捕鼠籠,捕獲了32只田鼠,將捕獲的田鼠標記后在原地放歸。數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樣數量的捕鼠籠,這次共捕獲30只,其中帶標記的個體有10只,請回答下列問題:(1) 若該調查區田鼠種群個體總數為 ,則 D只。A. B. C. D.[解析]由標記重捕法計算公式可知,種群總個體數=(初次捕獲并標記的個體數×重捕到的總個體數) 重捕到的標記的個體數 (只),D正確。(2) 采用標記重捕法調查種群數量時,以下條件必須滿足的有BC(多選)。A. 有較多個體遷出調查區 B. 調查區內沒有較多個體死亡C. 調查區內沒有較多個體出生 D. 有較多個體遷入調查區[解析]采用標記重捕法調查種群數量時,在調查期間應該保證沒有個體遷入和遷出;沒有較多個體出生和死亡,B、C正確。(3) 、 兩草原田鼠的月齡構成如圖1所示。據圖分析, (填“ ”或“ ”)草原的田鼠種群數量將會快速增長,還可能引起嚴重鼠害,因此,必須做好防治工作。圖1[解析]由圖可知 種群中幼年個體占的比例最大,種群年齡結構屬于增長型,種群數量將會快速增長。(二) 乙組同學進行雙子葉植物苦丁菜種群密度的調查。(1) 為了保證調查的隨機性,本小組同學結合地塊的地形采取了如圖2所示的取樣方法,該方法稱為五點取樣法。圖2 圖3[解析]圖2所示的取樣方法稱為五點取樣法。(2) 如圖3是調查時確定的樣方之一,圓圈表示個體,請將應該計數的圓圈涂黑。如圖所示(答案合理即可)[解析]在樣方內的個體應全部計數,對于方形樣方,需要統計相鄰兩邊及其夾角上的個體(原則為“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詳見答案。能力提升12. [2023河南名校聯考]如圖為種群相關知識的概念模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A. 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①大于③時種群密度就會增大B. 不同種群⑤的類型可能不同,但都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對種群密度產生影響C. ⑥可通過影響出生率對種群密度產生影響,但并非所有種群都有此特征D. 采用⑦時兩次捕獲時間不宜間隔過短,⑧也適用于活動范圍小、活動能力弱的動物[解析]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其大小直接由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決定,①大于③時種群密度不一定增大,A錯誤;⑤(年齡結構)的類型包括增長型、穩定型和衰退型,不同種群⑤的類型可能不同,但都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影響種群密度,B正確;⑥為性別比例,可通過影響出生率影響種群密度,但并非所有種群都有此特征,如雌雄同株的植物沒有性別比例這一特征,C正確;⑦為標記重捕法,采用標記重捕法時兩次捕獲時間不宜間隔過短,要保證標記的個體與其他個體混合均勻后再重捕,⑧為樣方法,該方法也適用于活動范圍小、活動能力弱的動物(如蚜蟲、昆蟲的卵等),D正確。13. 種群的年齡結構大致可分為圖示 、 、 三種類型,據圖分析,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D )A. 在漁業生產中,要嚴格控制漁網孔眼大小以保護幼魚,捕撈后,該水域魚種群的年齡結構可能為 類型B. 農業生產上應用性引誘劑來干擾害蟲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該種害蟲的年齡結構成為 類型C. 在某一處于穩定狀態的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種群的年齡結構可能為 類型D. 允許一對夫婦生育三個孩子,不利于減緩我國老齡化程度[解析]在漁業生產中,要嚴格控制漁網孔眼大小以保護幼魚,捕撈后,該水域的魚主要為幼年個體,年齡結構可能為 類型(增長型),A正確;農業生產上應用性引誘劑來干擾害蟲交尾的措施,會使種群的出生率下降,有可能使該種害蟲的年齡結構成為 類型(衰退型),B正確;在某一處于穩定狀態的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種群的年齡結構可能為 類型(穩定型),C正確;允許一對夫婦生育三個孩子,可以提高人口的出生率,這是我國防止人口老齡化過度嚴重的重要政策,D錯誤。14. [2022唐山三模]青海沙蜥是一種小型爬行動物,它們的種群數量和洞穴數量成正比,可以通過計數青海沙蜥洞穴的數量來估計其種群密度。我國科研人員利用樣方法調查若爾蓋草原荒漠中兩塊各 樣地中青海沙蜥洞穴密度的差異,以下調查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D )A. 在每塊樣地中各設置1個 的大樣方,將整個樣地中的青海沙蜥洞穴都清點一遍,然后比較兩者的差異B. 在每塊樣地中各設置1個 的樣方,比較2個樣方中的青海沙蜥洞穴數量差異以代表兩塊樣地中青海沙蜥洞穴數量的差異C. 在每塊樣地中各設置2個 的樣方,分別求出每塊樣地中2個樣方里的青海沙蜥洞穴數量的平均數,從而比較兩塊樣地中青海沙蜥洞穴數量的差異D. 在每塊樣地中各設置5個 的樣方,分別求出每塊樣地中5個樣方里的青海沙蜥洞穴數量的平均數,從而比較兩塊樣地中青海沙蜥洞穴數量的差異[解析] 的樣方面積太大,將整個樣方中青海沙蜥的洞穴都清點一遍,需要消耗較多的人力、物力,A錯誤;每個樣地設置1或2個樣方,樣方數量太少會導致調查結果不準確,不能準確體現兩樣地青海沙蜥洞穴數量的差異,B、C錯誤;在每塊樣地中各設置5個 的樣方,樣方數量相對較多,取平均值后可以比較兩塊樣地中青海沙蜥洞穴數量的差異,D正確。15. [2022河池檢測]用標記重捕法對一池塘中草魚的種群密度進行調查,第一次用大網眼漁網捕撈并標記了60尾草魚,第二次用小網眼的漁網捕撈到120尾草魚和100尾鯽魚,其中草魚有6尾帶有標記。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A. 標記物易脫落會影響調查結果B. 調查計算得到的草魚種群數量將偏小C. 第二次只統計帶標記的草魚數也能估算草魚的種群數量D. 第三次繼續用小網眼漁網捕撈鯽魚就能估算鯽魚的種群數量[解析]利用標記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時,標記物易脫落會影響調查結果,將導致重捕個體中被標記的個體數變少,會導致調查結果偏大,A正確;重捕時的漁網換為小網眼,使得重捕的草魚數量和被標記的草魚數量均增加,只要混合均勻,理論上對計算得到的草魚種群數量無影響,B錯誤;第二次捕獲后需要統計草魚總數和被標記的草魚數,第二次只統計帶標記的草魚數不能估算草魚的種群數量,C錯誤;第三次繼續用小網眼漁網捕撈鯽魚不能估算鯽魚的種群數量,還需要在第二次捕獲時,對捕獲的鯽魚進行標記,D錯誤。創新應用16. [新情境/模擬標記重捕法][2022浙江百校模擬]某興趣小組在“模擬用標記重捕法進行種群密度的調查”的活動中,從混裝了若干黃豆、綠豆、紅豆、豌豆的大廣口瓶中隨機取出1勺豆,分別統計其中每種豆的數量,然后做上標記后,放回瓶中搖勻。再次從瓶中隨機取出1勺豆,分別統計其中每種豆的數量及帶標記的豆的數量,估算出每種豆的數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C)A. 每種豆模擬的是一個種群,四種豆模擬的是一個群落B. 將做好標記的豆放回后搖勻可使各種豆數量的估算結果更準確C. 四種豆之間大小、顏色的差異性對估算結果的準確性影響較大D. 如果已知一種豆的數量,僅取樣一次也能完成對其他豆的數量的估算[解析]群落指在相同時間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因此四種豆模擬的是四個種群,可以模擬一個群落,A正確。利用標記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時,將捕獲的動物做好標記后放回環境中,由于動物具有一定的活動能力,被放回后會融入動物種群中,因此模擬實驗中將做好標記的豆放回瓶中后搖勻會使估算結果更準確,B正確。四種豆的數量是單獨估算的,因此四種豆之間大小、顏色的差異對估算結果的準確性影響不大,C錯誤。如果已知一種豆的數量,可將其視為已標記個體,僅取樣一次便能完成對其他豆的數量的估算,D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