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全球航路的開辟》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唯物史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理解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經濟的發展。 2.歷史解釋:通過解讀15世紀亞歐傳統商路的路線地圖以及馬可波羅行記中的記載,理解歐洲人在15世紀掀起航海探險的動因。 3.時空觀念:通過新航路和其他航路示意圖,對比兩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了解歐洲人開辟的航線。 4.家國情懷:通過中國梳理全球化的進程引導出中國的“一帶一路”,由歷史思及未來,關注當前時事熱點,樹立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感。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 分析全球航路開辟的背景。 教學難點 理解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過程中的重要節點。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 歷史地圖 文字材料 多媒體 (二)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史料研習、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相結合板書設計第6課 全球航路的開辟 一、醞釀 二、啟航 三、連接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用廚房作為導入,營造氛圍,詢問學生平時在家是否做飯?都會用到哪些調料呢?從而導入新課“全球航路的開辟。 有、柴米油鹽等等 將新課與生活相聯系可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以致用。一、醞釀 全球航路的開辟首先是哪個地區的人開辟的呢? 為什么是西歐而不是亞洲或美洲呢? 對,這說明資本是新航路開辟的重要動因,那么資本究竟蘊含著什么樣的力量呢?來我們一起來看一段材料: 材料一 “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被到處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馬克思《資本論》 馬克思的觀點是什么? 假設大家是歐洲的商人,你們會在歐洲出售什么商品賺取的利潤最多? 為什么是香料而不是絲綢呢? 沒錯,香料對歐洲人到底有多重要呢?我們一起來看一段材料: 材料二 看似不起眼的胡椒,卻是家家餐桌必備。在中世紀時,更是歐洲達官顯貴們的最愛、財富與地位的象征。黑胡椒原產于印度,距離歐洲各港口有十萬八千里之遠,取之向來不易。商人們對其供應來源不遺余力的追尋,成為世界史上一股重要的推動力量,促成全球貿易的興起,重新劃定了世界經濟版圖。 ——瑪喬麗·謝弗《胡椒的全球史:財富、冒險與殖民》 這段材料告訴我們什么樣的歷史信息? 同學們解讀的都很準確,那么香料的獲取是十分艱難的,它必需經過哪里? 既然要經過這些傳統商路,香料的價格必然會上漲,作為商人又該如何做才能賺取更多的利潤呢? 很好,要想不讓中間商賺差價就必需繞過傳統的亞歐商路,然而這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呢? 那么就只能往大海方向出發,在這里老師做個投票的調查:大家是否愿意前去開辟新航路。 從投票的結果看大部分同學們還是愿意去開辟新航路的。那么在前往大海的途中到底會經歷什么樣的情況呢?讓我們一起來觀看一段視頻 視頻播放完畢了,現在老師再讓大家選一次,是否還堅持原先的決定。 從投票的結果看,我們相當一部分同學發生了動搖,也有一些同學仍然堅持原先的選擇,我們簡單做個采訪,為什么大海那么危險還愿意去呢? 乙同學,你怎么知道東方有黃金呢? 沒錯,馬可波羅曾經來過中國,還寫一本傳記,我們來看其中的一個片段 材料四 “(東方的國家)出產如胡椒、肉豆蔻、甘松香油,生姜、蓽澄茄、丁香和其它一切有價值的香料和藥材,因此有許多商船裝載商品前來交換,并且獲得巨大的利潤。這里收集的黃金的數量多得無法計算,甚至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馬可波羅游記》 16.從馬可波羅的行記可以得出什么歷史信息? 1.西歐 因為歐洲最早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資本追逐利潤 香料 香料是西歐人生活的必需品 香料非常珍貴猶如黃金一般,是貴族財富與地位的象征 地中海與阿拉伯帝國境內 不讓中間商賺差價 不容易,尤其尋找其他的陸路的話是十分困難的,有可能會迷路甚至遇到戰爭 使用平板進行投票 觀看視頻 投票 甲:我不純粹為了賺錢,有一份原因是為了傳播基督教 乙:因為東方有黃金 馬可波羅說的 16.東方黃金遍地 以一環扣一環的問題講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穿插其中的提問不僅不會枯燥,反而不斷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豐富的圖片與多角度的材料生動地展示了全球航路開辟的復雜背景。 通過投票讓學生身臨其境,體會當時歐洲人急于開辟新航路的心情。同時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感。二、啟航 過渡:在黃金的刺激一下,第一批航海家帶著夢想出發了。 1.活動1:結合地圖,梳理新航路開辟的過程,從空間角度歸納航海家主要功績 2.同學們仔細觀看一下這四位航海家有什么共性? 3.可是哥倫布是意大利人,哥倫布為什么不向意大利王室尋求支持呢?我們來看一個資料卡片: 哥倫布1451年出生于意大利的熱那亞,是信奉基督教的猶太人后裔。年輕時十分推崇馬可·波羅,立志要做一個航海家。當時,地圓說已經很盛行,他對此也深信不疑,并曾向意大利當局申請過向西探尋“新世界”的資助,但被當局斷然拒絕。在到處游說了十幾年后,1492年,西班牙王室最終答應資助哥倫布,使他的向西航行計劃得以實施。 ——摘編自《世界通史資料選輯》 4.意大利的王室為什么不支持哥倫布呢?請同學們結合地圖等信息,說明意大利無心開辟新航路的緣由。 5.除了動機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因素導致西葡兩國率先走向開辟新航路呢,請同學們觀察以下兩張地圖,對比分析意大利與葡、西在其他動因與條件上的差異。 6.那信仰方面是否有不同呢?展示材料: 1302年,持續兩百年的十字軍東征以失敗告終,這是歐洲教權一個衰落的轉折點。東侵前高度膨脹下的教廷欲要實現基督教大一統,但結果卻造成民不聊生,加上自身的貪腐,使其權威大為削弱,失去了民心。 ——《世界古代史》 7.第一批航海家率先開辟了新航路之后,許多航海家緊隨其后,陸續開辟了許多其他航線。 活動2:對比下方兩張地圖,討論指出其他航路開辟后出現的新變化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迪亞士與達伽馬共同開拓了歐亞貿易新的主干道、麥哲倫完成環球航行。 都接受了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3.意大利王室拒絕了哥倫布的請求 4.意大利本身就是地中海線路的壟斷者,缺乏開辟新航路的動力 5.15世紀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經完成了統一,擁有強大的王權與中央政府。相比較之下,此時的意大利四分五裂,中央政府的權力較為弱小 6.有很大的不同,意大利未有向東方傳教的動力。 7.①參與國家更多 ②覆蓋范圍更廣(從中低緯度到高緯度) 以地圖幫助學生識記新航路的基礎知識,引導學生運用已學知識來思考問題。 通過分析意大利未能率先開辟新航路的原因,便于學生進一步理解新航路開辟的條件與動機,并為其他航路的開辟做鋪墊三、連接 1.這些航線的開辟又給世界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請同學們觀看以下兩張地圖。 2.那么全球由孤立走向密切聯系,誰在其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呢? 3.那這些航海家是否實現了當初的夢想,成為富翁呢,來我們一起看看他們命運的結局。 4.這些航海家的命運大多都是非常凄慘的,但這并不影響他們在開辟新航路的地位。也正因為他們存在,孤立的世界開始一步步走向整體,人類的命運也由此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正如習主席所說:“在人類命運休戚與共的今天,“一帶一路” 倡議源于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于世界。 ” ——習近平 課堂的最后,老師想用阿克頓的一句話來結束課程:世界的連接似乎是時間與空間交織的偶然,偶然的背后正是時間與空間兩種力量匯集而成的必然。——摘編自[英]阿克頓《近代史讀本》 1.世界上主要的大洋和大陸之間,建立起了全球范圍的直接聯系。 2.航海家 3.一片唏噓 由于課程設計將全球航路開辟的影響放在第7課,因此僅以世界地圖的變遷生動展示全球航路的開辟給世界帶來的影響,并以習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升華主題。課堂小結 本課一共講了三個環節,分別是新航路從醞釀到啟航,這個過程需要動機與條件的滿足。當眾多的航海家前赴后繼地前往開辟新航路的同時,整個世界開始連接。至于連接后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相約第7課,《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 梳理課堂的結構,便于學生掌握知識要點。教學反思本課主要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策略,加之情境創設、主題引領,以航海路的開辟、啟航、連接為基本線索,把知識點串聯起來。為了避免材料的單一,通過任務驅動調動課堂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注重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的主體作用,避免“灌輸式”教學,滲透核心素養。 本課內容內容相對較少,且學生有一定的基礎,一節課時間可以突破教學的重難點。但本課我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策略,問題相對較多,所以對學生的學情要有足夠了解,以及對課堂的把控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否則容易造成各個環節時間超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