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節 光合作用與能量轉化第1課時 捕獲光能的色素和結構班級 學號 姓名1. 運用結構與功能觀,說出葉綠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2. 采用分析與比較的方法,說出葉綠體中色素的種類及功能。3. 利用實驗,探究綠葉中色素提取與分離的方法。目標一、 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1. 實驗原理無水乙醇 溶解度 溶解度2. 實驗流程(1) 提取綠葉中的色素① 取材:稱取④ 綠葉,剪去主葉脈,剪碎,放入研缽中。② 研磨:向研缽中放入少許⑤二氧化硅和碳酸鈣,再加入 ⑥無水乙醇,迅速、。③過濾:漏斗基部放一塊,將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進行過濾。④ 收集:用試管收集濾液,及時用⑦棉塞將試管口塞嚴。(2) 制備濾紙條將干燥的定性濾紙剪成寬度略小于試管直徑、長度略小于試管長度的濾紙條,再將濾紙條一端,并在距這一端底部⑧ 處用鉛筆畫一條細的橫線。(3) 畫濾液細線→要細、齊、直用⑨毛細吸管吸取少量濾液,沿鉛筆線均勻地畫出一條細線。待⑩濾液干后,再重畫 一到兩次。(4) 分離綠葉中的色素將適量的層析液倒入試管中,將濾紙條(有 濾液細線的一端朝下)輕輕中,隨后用棉塞塞緊試管口。(5)觀察結果——試管內濾紙條上有四條色素帶,如下圖所示:3.色素的吸收光譜(1)光譜:陽光是由不同波長的光組合成的復合光,在穿過三棱鏡時,不同波長的光會分散開,形成不同顏色的光帶,稱為光譜。(2)色素的吸收光譜4.判斷下列相關表述的正誤(1)不同色素在濾紙條上的擴散速度與其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呈正相關。 (√)(2)分離結束后,濾紙條上的顏色自上而下依次是黃綠色、藍綠色、黃色和橙黃色。 (×)(3)葉綠體中構成基粒的類囊體擴展了捕獲光能的膜面積。 (√)(4)所有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 (×)(5)植物葉片之所以呈現綠色,是因為葉片中的葉綠體吸收了綠光。 (×)任務一 分析實驗過程及結果(一)色素的提取閱讀教材P98的“探究·實踐”,回答相關問題:1.已知色素存在于葉片的葉綠體中,提取色素時要破碎細胞及葉綠體,使色素充分釋放。在酸性條件下,葉綠素分子卟啉環中的鎂離子可以被氫離子取代,導致葉綠素被破壞。試分析色素提取時加入碳酸鈣的作用是什么? 色素提取時,研磨葉片會導致液泡中的有機酸釋放出來,破壞葉綠素,碳酸鈣可以中和酸性物質,保護葉綠素。2.研磨時應注意什么?原因是什么? 研磨時要迅速、充分。這樣可以保證色素釋放得更加充分且揮發量少。3.過濾時漏斗基部的尼龍布能否用濾紙替代?原因是什么? 不能。因為濾紙的吸附性強,會導致濾液中色素的濃度過低。4.某實驗小組得到的色素提取液顏色過淺,請結合實驗步驟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1)未加入二氧化硅或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來。(2)稱取綠葉過少或加入的無水乙醇過多,色素溶液濃度小。(3)未加入碳酸鈣或加入過少,部分色素分子被破壞。(二)色素的分離1.制備濾紙條時為什么要減去兩角? 減少邊緣效應,使濾液同時到達濾液細線,防止層析液在濾紙條的邊緣處擴散過快。2.濾液細線的畫線原則是什么?待濾液干后,再重畫一到兩次的目的是什么? 畫濾液細線的原則是細、直、齊。待濾液干后,再重畫一到兩次可以增加濾液細線中色素的含量。3.為何濾液細線不能觸及層析液? 防止色素溶解在層析液中。4.濾紙條上色素帶的分布情況說明了什么? 濾紙條上的色素帶分布說明了綠葉中的色素有4種,它們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慢也不同。同時由于 4 種色素的顏色不同,也說明不同色素吸收了不同波長的光。(三)結合色素的吸收光譜分析實際問題1.冬季時,為了增加蔬菜的產量,應該選紅色、藍色還是無色的大棚塑料薄膜?為什么? 無色。因為太陽光由七色光組成,所以用無色薄膜,植物可以獲得更多的光能。2.陰天時,為了增加蔬菜的產量,在功率相同的情況下,應選擇什么顏色(“藍紫光和紅光”或“白光”)的照明燈為蔬菜補充光源?為什么? 選擇藍紫光和紅光。因為在照明燈功率相同的情況下,選用藍紫光和紅光的照明燈補充光源,植物利用光能的效率更高。1.采用新鮮菠菜葉片開展“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提取葉綠體色素時可用無水乙醇作為溶劑B.研磨時加入CaO可以防止葉綠素被氧化破壞C.研磨時添加石英砂有助于色素提取D.畫濾液細線時應盡量減少樣液擴散2.實驗材料的選擇和不同的處理方式往往對實驗結果有很大的影響。下列對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A.若選擇衰老的葉片為實驗材料,結果最下方的兩條色素帶寬度變窄B.若在研磨時沒有加入二氧化硅,結果各條色素帶均會變窄、顏色變淺C.若層析時濾液細線觸及層析液,會使濾紙條上無色素帶或顏色變淺D.若采用92號汽油作層析液層析,會使濾紙條上色素帶的位置顛倒3.某生物興趣小組對教材中色素提取和分離的實驗步驟進行了改進,采用水浴法提取葉綠體中的色素,主要操作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加入碳酸鈣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壞B.可以用蒸餾水代替無水乙醇提取葉綠體中的色素C.水浴加熱,用玻璃棒攪拌可加快色素的溶解D.用紙層析法分離色素時,畫好的濾液細線不能觸及層析液拓展延伸 長句特訓 與高考接軌(1) 能否用層析法提取液泡中的色素?不能。理由是液泡中的色素主要是花青素,花青素易溶于水,在有機溶劑中溶解度低,提取液中幾乎不含花青素。(2) 若濾紙條上下面兩條色素帶較淺,最可能的原因是①未加碳酸鈣或加入量過少,葉綠素被破壞;②實驗材料(如泛黃的葉片)中葉綠素的含量較少。目標二、 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及恩格爾曼的實驗(一)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1.結構:(1)形態:一般呈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2)結構:2.功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二)、恩格爾曼的實驗1.實驗方法和現象:實驗 實驗方法 現象實驗一 把載有水綿(葉綠體呈螺旋帶狀分布)和需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沒有空氣的小室內,在黑暗中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 細菌只向葉綠體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實驗二 把裝置放在光下 細菌分布在葉綠體所有受光的部位實驗三 用透過三棱鏡的光照射水綿臨時裝片 細菌聚集在紅光和藍紫光區域2.實驗結論:恩格爾曼的實驗直接證明了葉綠體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氧。結合其他的實驗證據,科學家們得出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這一結論。任務二 分析葉綠體的功能1.實驗選擇水綿和需氧細菌作為實驗材料的優點是:水綿的葉綠體呈螺旋帶狀分布,便于觀察;用需氧細菌可確定釋放氧氣多的部位。2.為何要除去小室中原有的空氣? 選用沒有空氣的環境,可排除空氣中氧氣的干擾。3.在黑暗中用極細光束照射水綿有何巧妙之處? 用極細光束照射,使葉綠體形成有光和無光部位,相當于一組對比實驗。4.為何把載有水綿的臨時裝片又暴露于光下? 和黑暗條件下用極細光束照射進行對照,進一步明確實驗結果完全是由光照射到葉綠體引起的。5.由此實驗能得出什么結論? 葉綠體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氧。6.在恩格爾曼的第二個實驗中,大量的需氧細菌聚集在紅光和藍紫光區域,為什么? 這是因為水綿葉綠體上的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在此波長光的照射下,葉綠體會釋放較多氧氣,適于需氧細菌在此區域分布。7.綜合上述分析,你認為葉綠體具有什么功能? 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并且能夠吸收特定波長的光。1. 為探究葉綠體吸收光能后是否有氧氣產生,某學者設計了以下實驗:制作載有水綿和需氧細菌的臨時裝片,用極細光束照射水綿,同時放在顯微鏡下觀察。下列關于該實驗的分析,錯誤的是( )A. 在光束照射到水綿之前,應該加三棱鏡將混合光分解成連續光譜B. 臨時裝片應放置在沒有空氣的黑暗環境中C. 需氧細菌起指示作用D. 水綿的帶狀葉綠體有利于設置對照實驗2. [2023·湖南長沙高一檢測]下圖甲是葉綠體結構模式圖,圖乙是從圖甲中取出的部分結構放大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圖甲中生物膜的面積主要靠內膜向內折疊成嵴而增大B. 圖乙所示的結構來自圖甲中的③C. ③中的葉綠素在液泡中也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D. ATP的合成場所只有葉綠體拓展延伸 長句特訓 與高考接軌(1) 紅葉谷生態旅游文化區,每至深秋時節,樹葉變紅,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試從葉片色素的種類和含量角度分析,秋天樹葉變紅的原因是秋天天氣轉涼,氣溫降低,葉片中的葉綠素含量下降,液泡中花青素的顏色逐漸凸顯出來,此季節花青素接近紅色。(2) 研究發現溫度和光照都會影響葉綠素的合成,請簡單設計實驗,探究溫度和光照對葉綠素合成的影響。(寫出實驗思路即可)選取相同的某種植物葉片平均分為四組,分別進行光照和低溫、黑暗和低溫、光照和室溫、黑暗和室溫處理,每隔一段時間檢測葉綠素的含量。第4節 光合作用與能量轉化第1課時 捕獲光能的色素和結構1. 運用結構與功能觀,說出葉綠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2. 采用分析與比較的方法,說出葉綠體中色素的種類及功能。3. 利用實驗,探究綠葉中色素提取與分離的方法。目標一、 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1. 實驗原理無水乙醇 溶解度 溶解度2. 實驗流程(1) 提取綠葉中的色素① 取材:稱取④ 綠葉,剪去主葉脈,剪碎,放入研缽中。② 研磨:向研缽中放入少許⑤二氧化硅和碳酸鈣,再加入 ⑥無水乙醇,迅速、。③過濾:漏斗基部放一塊,將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進行過濾。④ 收集:用試管收集濾液,及時用⑦棉塞將試管口塞嚴。(2) 制備濾紙條將干燥的定性濾紙剪成寬度略小于試管直徑、長度略小于試管長度的濾紙條,再將濾紙條一端,并在距這一端底部⑧ 處用鉛筆畫一條細的橫線。(3) 畫濾液細線→要細、齊、直用⑨毛細吸管吸取少量濾液,沿鉛筆線均勻地畫出一條細線。待⑩濾液干后,再重畫 一到兩次。(4) 分離綠葉中的色素將適量的層析液倒入試管中,將濾紙條(有 濾液細線的一端朝下)輕輕中,隨后用棉塞塞緊試管口。(5)觀察結果——試管內濾紙條上有四條色素帶,如下圖所示:3.色素的吸收光譜(1)光譜:陽光是由不同波長的光組合成的復合光,在穿過三棱鏡時,不同波長的光會分散開,形成不同顏色的光帶,稱為光譜。(2)色素的吸收光譜4.判斷下列相關表述的正誤(1)不同色素在濾紙條上的擴散速度與其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呈正相關。 (√)(2)分離結束后,濾紙條上的顏色自上而下依次是黃綠色、藍綠色、黃色和橙黃色。 (×)(3)葉綠體中構成基粒的類囊體擴展了捕獲光能的膜面積。 (√)(4)所有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 (×)(5)植物葉片之所以呈現綠色,是因為葉片中的葉綠體吸收了綠光。 (×)任務一 分析實驗過程及結果(一)色素的提取閱讀教材P98的“探究·實踐”,回答相關問題:1.已知色素存在于葉片的葉綠體中,提取色素時要破碎細胞及葉綠體,使色素充分釋放。在酸性條件下,葉綠素分子卟啉環中的鎂離子可以被氫離子取代,導致葉綠素被破壞。試分析色素提取時加入碳酸鈣的作用是什么? 色素提取時,研磨葉片會導致液泡中的有機酸釋放出來,破壞葉綠素,碳酸鈣可以中和酸性物質,保護葉綠素。2.研磨時應注意什么?原因是什么? 研磨時要迅速、充分。這樣可以保證色素釋放得更加充分且揮發量少。3.過濾時漏斗基部的尼龍布能否用濾紙替代?原因是什么? 不能。因為濾紙的吸附性強,會導致濾液中色素的濃度過低。4.某實驗小組得到的色素提取液顏色過淺,請結合實驗步驟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1)未加入二氧化硅或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來。(2)稱取綠葉過少或加入的無水乙醇過多,色素溶液濃度小。(3)未加入碳酸鈣或加入過少,部分色素分子被破壞。(二)色素的分離1.制備濾紙條時為什么要減去兩角? 減少邊緣效應,使濾液同時到達濾液細線,防止層析液在濾紙條的邊緣處擴散過快。2.濾液細線的畫線原則是什么?待濾液干后,再重畫一到兩次的目的是什么? 畫濾液細線的原則是細、直、齊。待濾液干后,再重畫一到兩次可以增加濾液細線中色素的含量。3.為何濾液細線不能觸及層析液? 防止色素溶解在層析液中。4.濾紙條上色素帶的分布情況說明了什么? 濾紙條上的色素帶分布說明了綠葉中的色素有4種,它們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慢也不同。同時由于 4 種色素的顏色不同,也說明不同色素吸收了不同波長的光。(三)結合色素的吸收光譜分析實際問題1.冬季時,為了增加蔬菜的產量,應該選紅色、藍色還是無色的大棚塑料薄膜?為什么? 無色。因為太陽光由七色光組成,所以用無色薄膜,植物可以獲得更多的光能。2.陰天時,為了增加蔬菜的產量,在功率相同的情況下,應選擇什么顏色(“藍紫光和紅光”或“白光”)的照明燈為蔬菜補充光源?為什么? 選擇藍紫光和紅光。因為在照明燈功率相同的情況下,選用藍紫光和紅光的照明燈補充光源,植物利用光能的效率更高。1.采用新鮮菠菜葉片開展“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提取葉綠體色素時可用無水乙醇作為溶劑B.研磨時加入CaO可以防止葉綠素被氧化破壞C.研磨時添加石英砂有助于色素提取D.畫濾液細線時應盡量減少樣液擴散解析:選B 葉綠體色素能溶解在無水乙醇或丙酮等有機溶劑中,所以可用無水乙醇作為溶劑提取葉綠體色素,A正確;研磨時加入CaCO3可以防止葉綠素被氧化破壞,B錯誤;加入石英砂是為了使研磨更充分,從而使葉綠體中的色素釋放出來,C正確;畫濾液細線時應盡量減少樣液擴散,防止色素帶之間部分重疊,D正確。2.實驗材料的選擇和不同的處理方式往往對實驗結果有很大的影響。下列對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A.若選擇衰老的葉片為實驗材料,結果最下方的兩條色素帶寬度變窄B.若在研磨時沒有加入二氧化硅,結果各條色素帶均會變窄、顏色變淺C.若層析時濾液細線觸及層析液,會使濾紙條上無色素帶或顏色變淺D.若采用92號汽油作層析液層析,會使濾紙條上色素帶的位置顛倒解析:選D 選擇衰老的葉片為實驗材料,葉綠素的含量低,結果最下方的兩條色素帶寬度變窄,A正確;在研磨時沒有加入二氧化硅,則研磨不充分,結果各條色素帶均會變窄、顏色變淺,B正確;層析時濾液細線觸及層析液,色素溶解在層析液中,會使濾紙條上無色素帶或顏色變淺,C正確;采用92號汽油作層析液層析,濾紙條上色素帶位置不變,D錯誤。3.某生物興趣小組對教材中色素提取和分離的實驗步驟進行了改進,采用水浴法提取葉綠體中的色素,主要操作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加入碳酸鈣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壞B.可以用蒸餾水代替無水乙醇提取葉綠體中的色素C.水浴加熱,用玻璃棒攪拌可加快色素的溶解D.用紙層析法分離色素時,畫好的濾液細線不能觸及層析液解析:選B 加入碳酸鈣的作用是防止研磨過程中色素被破壞,A正確;葉綠體中的色素易溶于無水乙醇等有機溶劑,不溶于水,不能用蒸餾水代替無水乙醇提取葉綠體中的色素,B錯誤;水浴加熱,用玻璃棒攪拌可加快色素的溶解,C正確;用紙層析法分離色素時,畫好的濾液細線不能觸及層析液,否則,色素就溶解在層析液中,不會隨層析液在濾紙條上擴散,D正確。拓展延伸 長句特訓 與高考接軌(1) 能否用層析法提取液泡中的色素?不能。理由是液泡中的色素主要是花青素,花青素易溶于水,在有機溶劑中溶解度低,提取液中幾乎不含花青素。(2) 若濾紙條上下面兩條色素帶較淺,最可能的原因是①未加碳酸鈣或加入量過少,葉綠素被破壞;②實驗材料(如泛黃的葉片)中葉綠素的含量較少。目標二、 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及恩格爾曼的實驗(一)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1.結構:(1)形態:一般呈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2)結構:2.功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二)、恩格爾曼的實驗1.實驗方法和現象:實驗 實驗方法 現象實驗一 把載有水綿(葉綠體呈螺旋帶狀分布)和需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沒有空氣的小室內,在黑暗中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 細菌只向葉綠體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實驗二 把裝置放在光下 細菌分布在葉綠體所有受光的部位實驗三 用透過三棱鏡的光照射水綿臨時裝片 細菌聚集在紅光和藍紫光區域2.實驗結論:恩格爾曼的實驗直接證明了葉綠體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氧。結合其他的實驗證據,科學家們得出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這一結論。任務二 分析葉綠體的功能1.實驗選擇水綿和需氧細菌作為實驗材料的優點是:水綿的葉綠體呈螺旋帶狀分布,便于觀察;用需氧細菌可確定釋放氧氣多的部位。2.為何要除去小室中原有的空氣? 選用沒有空氣的環境,可排除空氣中氧氣的干擾。3.在黑暗中用極細光束照射水綿有何巧妙之處? 用極細光束照射,使葉綠體形成有光和無光部位,相當于一組對比實驗。4.為何把載有水綿的臨時裝片又暴露于光下? 和黑暗條件下用極細光束照射進行對照,進一步明確實驗結果完全是由光照射到葉綠體引起的。5.由此實驗能得出什么結論? 葉綠體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氧。6.在恩格爾曼的第二個實驗中,大量的需氧細菌聚集在紅光和藍紫光區域,為什么? 這是因為水綿葉綠體上的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在此波長光的照射下,葉綠體會釋放較多氧氣,適于需氧細菌在此區域分布。7.綜合上述分析,你認為葉綠體具有什么功能? 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并且能夠吸收特定波長的光。1. 為探究葉綠體吸收光能后是否有氧氣產生,某學者設計了以下實驗:制作載有水綿和需氧細菌的臨時裝片,用極細光束照射水綿,同時放在顯微鏡下觀察。下列關于該實驗的分析,錯誤的是( )A. 在光束照射到水綿之前,應該加三棱鏡將混合光分解成連續光譜B. 臨時裝片應放置在沒有空氣的黑暗環境中C. 需氧細菌起指示作用D. 水綿的帶狀葉綠體有利于設置對照實驗解析:選 。本實驗的目的是驗證葉綠體在光照下能夠產生氧氣,而與光的種類沒有關系,不需要用三棱鏡將混合光分解成連續光譜;為了防止環境中的氧氣和光照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應該排除氧氣和光照;需氧細菌的分布密疏代表了氧氣產生的多少;水綿的葉綠體便于觀察且有利于設置對照實驗。2. [2023·湖南長沙高一檢測]下圖甲是葉綠體結構模式圖,圖乙是從圖甲中取出的部分結構放大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圖甲中生物膜的面積主要靠內膜向內折疊成嵴而增大B. 圖乙所示的結構來自圖甲中的③C. ③中的葉綠素在液泡中也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D. ATP的合成場所只有葉綠體解析:選 。圖甲是葉綠體,主要通過大量的類囊體堆疊成基粒來增大膜面積;圖甲中的③是類囊體,圖乙含有光合色素,光合色素分布在類囊體的薄膜上,所以圖乙所示結構來自圖甲中的③;③中的色素是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與光合作用有關,液泡中的色素是花青素等,和光合作用沒有關系;ATP的合成場所有細胞質基質、線粒體、葉綠體。拓展延伸 長句特訓 與高考接軌(1) 紅葉谷生態旅游文化區,每至深秋時節,樹葉變紅,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試從葉片色素的種類和含量角度分析,秋天樹葉變紅的原因是秋天天氣轉涼,氣溫降低,葉片中的葉綠素含量下降,液泡中花青素的顏色逐漸凸顯出來,此季節花青素接近紅色。(2) 研究發現溫度和光照都會影響葉綠素的合成,請簡單設計實驗,探究溫度和光照對葉綠素合成的影響。(寫出實驗思路即可)選取相同的某種植物葉片平均分為四組,分別進行光照和低溫、黑暗和低溫、光照和室溫、黑暗和室溫處理,每隔一段時間檢測葉綠素的含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5.4.1 捕獲光能的色素和結構學案(原卷版).docx 5.4.1 捕獲光能的色素和結構學案(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