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運動的世界(一) 動與靜【考前知識回顧】1.機械運動:在物理學中,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簡稱運動。2.參照物:被選作參照標準的物體。3.相對運動:如果一個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在改變,則稱這個物體是運動的。4.相對靜止:如果一個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沒有發生改變,則稱這個物體是靜止的。在日常生活中,若沒有特別說明,一般默認選地球(面)為參照物,不能選取被研究物體本身作為參照物。【教材素材題】1.(HK 八年級 P15圖2 7)地球同步通信衛星好像在空中靜止不動,這是因為以 為參照物;如果以太陽為參照物,它是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2.(HK 八年級 P15圖2-8) 在商場里,媽媽和5歲的小東正乘自動扶梯下樓。 以地面為參照物,媽媽和小東的位置都在不斷的變化,我們說她們是運動的,這種運動稱為 運動; 以媽媽為參照物,小東又是 的, 同樣說小東 個人, 由于選擇的 不 樣, 得到的“答案”不 樣, 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 性。3.(HK 八年級 P16作業第2題)“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是唐代詩人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中的詩句,從物理的角度來看,以高山為參照物,舟中人是 的, 以小舟為參照物, 舟中人是 的。4.(HK 八年級 P16 作業第4題)如圖所示,空中加油機A 正在對戰機B 進行空中加油。為了確保飛行安全,在加油時加油機A 和戰機 B的飛行應“同步”。此時,加油機A相對于地面是 的, 相對于戰機 B是 的。 由此可見, 運動與靜止是 的, 而非絕對的。5.(HK 八年級 P16 請提問)世界上有絕對靜止的物體嗎 為什么 (二) 長度與時間的測量【考前知識回顧】1.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時應注意:a.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邊要緊貼被測物體;b.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c.讀書時注意估讀;測量值:10.41cm精確 估讀 單位d.客觀記錄測量結果;e.多次測量取平均值。2.使用機械停表測量時間時應注意:a.使用前先上發條,但不要過緊,以免損壞發條;b.注意調零;c.按表時不要用力過猛,以防損壞機件。【教材素材題】1.(HK 八年級 P20圖2-17)如圖所示,是某同學在測量物體長度時的情況,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讀數時視線正確的是 (選填“A”或“B”), 物體的長度為 cm, 估讀值是 , 物體的長度相當于 m。2.(HK八年級P21圖2-20)如圖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機械停表,該停表的分度值是 s,大表盤轉 圈所需要的時間是 , 小表盤轉 圈所需要的時間是 ,大表盤轉 圈相當于小表盤走過 ,此時該停表的讀數是 s= min。3.(HK 八年級 P22 作業第1題改編)下列估測與實際不相符的是( )A.某同學的身高是 165cmB.一支鉛筆的長度是 1.8mC.大多數人的脈搏 1m in跳動的次數為 70 次左右D.一枚一角硬幣的厚度約為2.4mm4.(HK 八年級 P32本章練習第3題)如圖所示,將細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50圈,用刻度尺測得50圈銅線的寬度為7.25cm。 則該銅絲的直徑約為 mm。(三) 快與慢【考前知識回顧】1.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1) 相同時間比路程,路程長的物體運動得快;(2) 相同路程比時間,時間短的物體運動得快;2.速度:在物理學中,將物體在一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與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的比。3.速度、路程與時間的關系:變形式: s= vt 或4.常見速度的估測:人步行的速度約為1.2m /s;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約為5.勻速直線運動與變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物體運動速度保持不變的直線運動。變速直線運動: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直線運動。若一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將其運動的一段路程以及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代入速度公式,計算出來的速度就是該物體通過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我們可用平均速度粗略描述物體在某段路程中的運動快慢。【教材素材題】1.(HK 八年級 P23圖2-23)如圖所示是某校運動會上百米賽跑的場景。運動員跑得越快,到達終點所用的時間 ;若最快的運動員到達終點所用的時間為12s,則其全程的平均速度約為 m/s, 合 km/h。2.(HK 八年級 P26圖2-26; HK 八年級 P26 圖 2-27)如圖記錄了汽車和天鵝在做直線運動過程中的路程和時間。150m 200m 300m15s 15s 15sD =_ D:“—— D =(1)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為 m/s.(2)天鵝做勻速直線運動,前 30s的平均速度為 m/s.(3)汽車和天鵝在前 10s內的平均速度 v汽 v熱.3.(HK 八年級 P28作業第3題) 用激光測距儀測量從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激光的傳播速度為 在激光從地球發射到月球后再反射回地球的過程中,所需時間為2.56s,則地球到月球的距離為 m。4.(HK 八年級 P28作業第4題)如圖是高速攝影機拍攝的子彈射過柿子的照片。子彈穿過柿子的平均速度是 900m/s,若柿子的直徑為9cm,則出子彈穿過柿子的時間為 s。5.(HK 八年級 P31 作業第1題改編)下表為簡化的 2011年北京西至重慶北 T9次列車時刻表。站名 自北京起千米數 到達及離站時刻北京西 0 15:19鄭州 689 22:28 22:40重慶北 2092 第二天 16:33(1) T9 列車從北京西至重慶北的平均速度為 m/s.(2)2013 年鄭州至重慶北路段進行了升級改造,預計可使 T9次列車的平均速度達到85.03km/h,則路段升級改造后,T9次列車從鄭州到重慶北的運行時間比原來縮短了 。6.(HK 八年級 P32本章練習第4題) 小明乘車行至某隧道前,看到路邊有如圖所示信息。據此可知,根據交通規則,車(車長可忽略)通過隧道的時間至少需要 s。第二章 運動的世界(一)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考前知識回顧】1.聲音的產生: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2.聲音的傳播:(1)聲音的傳播是是需要介質的,它既可以在氣體中傳播,也可以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還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2)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在氣體、液體、固體中以波的形式傳播。(3)聲音在不同物質中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聲音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大于在氣體中的傳播速度,小于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常溫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3.回音(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反射回來,這種現象是聲音的反射。4.常見發聲體發生部位的判斷:各種樂器在演奏時都是通過振動而發聲。提琴等弦樂器都是靠弓和弦的相互摩擦產生振動發出聲音;笛子等管樂器是由管內空氣、笛膜的振動發出聲音;打擊樂器是被打擊部位振動發出聲音;人講話時是依靠聲帶振動發出聲音。【教材素材題】1.(HK 八年級 P35圖3-4)如圖所示,揚聲器播放音樂時,放在紙盆上的泡沫塑料小球會不斷地跳動。(1)這表明 切發聲的物體都在 ,通常把發聲的物體叫做 ;(2)如果在真空環境中做這個實驗,揚聲器中的泡沫塑料小球 (選填“會”或“不會”)跳動;(3)若揚聲器在某時刻停止發聲,則已發出的聲音在空氣中 (選填“會”或“不會”)立即停止傳播;(4)實驗中,巧妙地利用泡沫塑料小球將揚聲器的微小變化進行放大,似實驗現象更明顯,易于觀察,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稱 (選填“控制變量法”或“轉換法”)。2.(HK 八年級 P35圖3-5)將正在發聲的音叉輕輕插入水里,會看到水花飛濺。(1)水花飛濺說明聲音是由物體 產生的,水花的作用是 。(2)用手握住正在發聲的音叉, (選填“能”或“不能”)聽到聲音,這說明振動停止, 發聲 。3.(HK 八年級 P36圖3-7) 在如圖所示的玻璃罩內放一個音樂芯片。隨著玻璃罩內的空氣被抽氣機緩緩抽出,我們聽到的聲音大小越來越 ,當玻璃罩內的空氣完全抽出來,聲音就會 , 這說明 。4.(HK 八年級 P36圖3-8; HK 八年級 P36圖3-9)將正在播放“生日快樂”的音樂芯片用塑料薄膜密封后放進盛水的缸中,我們仍能聽到音樂芯片發出的音樂聲。這說明 ;做土電話的實驗,你能通過繃直的線聽到同學的說話聲。這實驗說明 ;上述兩個實驗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5.(HK 八年級 P38 作業第1題改編)如圖所示,將一個正在發聲的音叉移近懸掛的泡沫塑料小球,當兩者接觸時,可觀察到小球被音叉反復彈開的現象。如果音叉不發聲就觀察不到此現象。你能解釋此現象嗎 如果在真空中用泡沫塑料靠近正在振動音叉,小球還會被反復彈開嗎 6.(HK 八年級 P39 作業第4題)將敲響的鼓面用手按一按,聲音會立馬消失,這是應為( )A.聲音傳播的速度小了 B.聲音傳入到人體去了C.聲音傳播的速度變大了 D.鼓面停止了振動7.(HK 八年級 P39 作業第5題) 下列關于聲音傳播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學生聽到老師的講課聲是靠空氣傳播的 B.“土電話”靠固體傳聲C.聲音在液體中比在空氣中傳播得慢 D.真空不能傳聲(二) 聲音的特性【考前知識回顧】1.樂音與噪聲樂音:有規律的、好聽悅耳、使人愉快的聲音。噪聲:無規律的、難聽刺耳、讓人心煩的聲音。2.響度、 音調、 音色(1) 響度定義:聲音的強弱。影響因素:聲音的響度與物體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動幅度越大,響度越大。響度描述:輕聲細語。聲音的響度還與聲音的傳播距離和分散程度有關,聲音強弱的單位常用分貝(dB) 表示。(2) 音調定義:聲音的高低。影響因素:音調與發聲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物體振動越快,音調就越高。頻率:物體振動的快慢用每秒振動的次數來表示。音調的描述:高亢嘹亮、低沉婉轉。(3) 音色定義:聲音的品質與特色。影響因素:發聲體的材料與結構。音調的描述:聞其聲而知其人。3.噪聲的防治(1) 噪聲的產生環節進行防治;(2) 噪聲的傳播環節進行防治;(3) 噪聲的接收環節進行防治。【教材素材題】1.(HK 八年級 P42圖3-17)如圖所展示的曾侯乙編鐘, 出自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墓, 它是我國迄今發現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敲擊大小不同的編鐘發出的聲音的音調不同,響度一定相同B.敲擊同一編鐘,力度越大發出的聲音音調越高C.用同樣的力敲擊外形越大的編鐘,發出的聲音響度越大D.音樂會上,聽眾能在眾多樂器聲中找到編鐘聲,是根據聲音的音色2.(HK 八年級 P43 迷你實驗室改編)用幾根粗細不同的橡皮筋、一個紙盒、兩根木條制作“橡皮筋吉他”。改變撥動橡皮筋a的力度,其發出聲音的 會發生變化;用相同的力度依次撥動a、b、c、d四根橡皮筋,橡皮筋 的音調最高;移動木條改變橡皮筋的松緊程度,再次用相同的力度依次撥動橡皮筋,此時橡皮筋發出聲音的 與之前相比發生了變化。00003.(HK 八年級 P45圖3-22; 圖3-23)噪聲已成為影響人們生活的一大公害,對人們的心理和生理都會有傷害。如圖甲所示,給摩托車安裝消聲器是在 環節防治噪聲;如圖乙所示,在道路兩旁的隔音墻是在 環節防治噪聲。4.(HK 八年級 P46 作業第1題) 在操場上,上體育課,體育老師發出的口令,近處的學生聽到了,而遠處的學生沒有聽清楚。其原因是( )A.老師發出的聲音音色不好 B.遠處學生聽到的聲音響度小C.老師發出的聲音頻率較低 D.遠處學生聽到的聲音振動幅度大5.(HK 八年級 P46 作業第2、3、4題)在閱覽室等場合常看到這樣的警示牌:“請勿高聲喧嘩,這里的“高聲”指的是聲音中的 ;合唱中“高音聲部”和“低音聲部”中的“高”和“低”是指 ;小明能從音樂會的樂器合奏中分辨出演奏的各種樂器,其分辨的依據是這些樂器發出聲音的 不同。6.(HK 八年級 P46 作業第5題) 控制噪聲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下面一些關于控制噪聲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摩托車安裝消聲器是為了在人耳處減弱噪聲B.在城市中禁鳴汽車喇叭是為了阻斷噪聲的傳播C.體育館、劇院的內墻要用吸音材料來裝飾是為了防止噪聲產生D.在飛機旁工作的人員要佩帶有耳罩的頭盔是為了在人耳處減弱噪聲7.(HK 八年級 P46 請提問) 噪聲有音色嗎 8.(HK 八年級 P50本章練習第1題)小明在演奏二胡時,用琴弓拉動琴弦,使琴弦 而發聲;小明手指不斷在琴弦上移動,這樣做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二胡的聲音是通過 傳播到我們耳朵中的。9.(HK 八年級 P50本章練習第2題改編) 探究聲音的特性:(1)將鋼鋸條的一部分伸出桌邊外,將桌面內的部分用物體壓緊,撥動伸出桌邊的鋸條,聽到的聲音是由 (選填“鋼鋸條”或“桌面被拍打”)振動產生的;(2)保持鋼鋸條伸出桌邊的長度,改變撥動鋼鋸條的力度,注意傾聽聲音與觀察鋼鋸條的振動情況存在的關系,可以探究 與 的關系;(3)若要探究音調與發聲體振動的評頻率的關系,應改變 ,控制 ,注意傾聽聲音與觀察鋼鋸條振動情況存在的關系; (均選填“鋼鋸條伸出桌邊的長度”或“撥動鋼鋸條的力度”)(4)如果撥動鋼鋸條的力度不變,鋼鋸條伸出桌面的長度不變,在鋼鋸條右端開兩個小孔,可見結構的不同,會導致發出聲音的 改變。10.(HK 八年級 P51本章練習第4題改編)在某音樂會上,男低音放聲獨唱,女高音輕聲伴唱。下列關于兩人聲音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調低,響度大 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調低,響度小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調高,響度大 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調高,響度小11.一位男孩面對一座峭壁發出喊聲,一會兒他聽到了回聲。他從腕上的電子表看到,從他發出喊聲到聽到回聲共經歷了0.5s的時間,峭壁離男孩站立之地約為 m。(三) 超聲與次聲【考前知識回顧】人耳能聽到聲音頻率的范圍: 20~20 000 Hz超聲:頻率高于 20 000 Hz的聲音。次聲: 頻率低于 20 Hz的聲音。【教材素材題】1.(HK 八年級 P47圖3-24)有人做過試驗,在一間黑暗的房子里橫七豎八地拉上許多細繩,繩上掛著很多小鈴,只要碰到任何一根細繩,掛在此繩上的鈴就會響。在房間里放一只蝙蝠,蝙蝠為捕食蚊蟲而在房中飛來飛去,然而卻一次也沒有碰到細繩,是應為它在飛行時發出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這些聲波碰到細繩或蚊蟲時會反射回來,根據反射回來的聲波的方位和時間,蝙蝠可以確定目標的位置和距離,其采用的方法叫作 ,根據這 原理,科學家發明了 。2.(HK 八年級 P48圖3 26 改編)如圖所示,醫生利用的“B超”是通過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來觀察胎兒的發育情況,這種聲波的頻率范圍為 ;“B超”檢測是利用了聲音能夠傳遞 (選填“信息”或“能量”)。第三章多彩的光(一) 光的反射【考前知識回顧】1.光的傳播(1)光源:正在發光的物體。如:太陽、發光的電燈、點燃的蠟燭。(2)光的傳播:光在空氣、玻璃等透明、均勻物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3)光線:為了便于描述光傳播的路徑,在物理學中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并將這條帶箭頭的直線稱為光線。(4)平行光:光線互相平行的光。因為太陽離地球非常遠,所以照射在地球表面的太陽光可近似認為是平行光。(5)光速: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用字母c表示,約為2.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當光射到物體表面時,被物體表面反射回去的現象。入射光線:在反射現象中,投射到物體表面的光線。反射光線:在反射現象中,從物體表面返回的光線。入射點:入射光線在物體表面上的投射點。法線:過入射點,與物體表面垂直的直線。入射角:入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反射角:反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2) 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實驗步驟:a.讓入射光線沿光屏投射到平面鏡上,觀察反射光線的方向。b.將有反射光線的半個光屏向后折轉一個角度,觀察光屏上是否還有反射光。c.研究反射光線、法線、入射光線之間的相互位置關系。d.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系。(3)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 鏡面反射與漫反射鏡面反射:一束平行光投射到光滑的物體表面,其反射光束仍然是平行的。漫反射:一束平行光投射到粗糙的物體表面,其反射光束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個方向。【教材素材題】1.(HK 八年級 P54迷你實驗室)如圖所示,用激光電筒演示光在水和玻璃中的傳播路徑會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2.(HK 八年級 P56圖4-8) 如圖所示,小女孩站在不同的玻璃前,站在鏡面玻璃前,可以看到自己的像,而站在毛玻璃前, 自己的像就變模糊了,這是因為在毛玻璃前發生了 , 漫反射 (選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HK 八年級 P57圖4-11)如圖所示,在一個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個小孔,再用一張半透明的塑料薄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就制成了一個簡易的小孔成像儀。利用該裝置觀察點燃的蠟燭,并回答下列問題。(1)小孔成像儀的成像原理是 。(2)塑料膜上呈現的是燭焰 的 像,若將蠟燭逐漸靠近成像儀,會發現塑料薄膜上的像的大小逐漸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3)若將小孔的形狀改為三角形,則所成的燭焰的像的形狀 (選填“改變”或“不變”) 。4.(HK 八年級 P81 本章練習第1題) 關于光的反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當入射光與反射面的夾角是 20°時,反射角也是 20°B.入射光線靠近法線時,反射光線也靠近法線C.入射角增大5°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也增大5°D.鏡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5.(HK 八年級 P81 本章練習第4題)如圖所示為潛望鏡的結構原理圖(平面鏡與管壁的夾角大小為45°)。畫圖說明通過該潛望鏡看到的物體AB的像。(二) 平面鏡成像【考前知識回顧】1.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步驟:(1)將紙平鋪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紙上,在玻璃板的一側立一支點燃的蠟燭,透過玻璃板觀察其另一側蠟燭的像。(2)將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過玻璃板,直接觀察光屏上有無像。(3)將另一支完全相同的、但未點燃的蠟燭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與像重合(觀察到未點燃蠟燭的燭芯上好像也有了燭焰)。比較像與蠟燭的大小、正倒等關系。(4)在玻璃板下所鋪的白紙上描繪出蠟燭、玻璃板和蠟燭像的位置。(5)畫出連接蠟燭和像的直線,量出直線與玻璃板的夾角,用刻度尺量出蠟燭和像到玻璃板的距離。2.實像與虛像實像:能呈現在光屏上的像虛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現、只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像3.平面鏡成像特點(1) 物體通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2)像與物體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對于平面鏡是對稱的。4.凸面鏡與凹面鏡凸面鏡對光有發散作用,起到擴大視野的作用,例:“拐彎鏡”;凹面鏡對光有會聚作用,【教材素材題】1.(HK 八年級 P60 作業第1題) 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時:(1)要在玻璃板前放一支點燃的蠟燭,還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沒有點燃的蠟燭。對這兩支蠟燭的要求是 。(2)在尋找蠟燭像的位置時,眼睛應在玻璃板放有 (選填“點燃”或“未點燃”)蠟燭的一側觀察。2.(HK 八年級 P61 作業第3題) 在圖中畫出桿AB在平面鏡M中所成的像。3.(HK 八年級 P61 作業第4題) 某人站在平面鏡前。當他面鏡時,則( )A.他的像變大,像離人的距離變小 B.他的像變大,像離人的距離變大C.他的像大小不變,像離人的距離變大 D.他的像大小不變,像離人的距離變小4.(HK 八年級 P61 作業第5題)一只小貓正在平面鏡前欣賞自己的全身像。此時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應是圖中的( )5.(HK 八年級 P61 作業第6題)如圖所示的是同一照片的正、倒兩種放法。根據岸邊小山坡的景物和鳥的倒影判斷 照片是正放著的。6.(HK 八年級 P61請提問) 從鏡面反射到漫反射有清晰的界限嗎 (三) 光的折射【考前知識回顧】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物質斜射入另一種物質時,傳播方向通常會發生偏折的現象。2.探究光的折射規律(1) 法線:過入射點O與水面(兩種物質的分界面) 垂直的直線 NN'。(2)入射角:入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3) 折射角:折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4) 探究光的折射規律的實驗步驟:a.觀察折射光線、法線與入射光線之間的位置關系。b.將有折射光線的半個光屏向后折轉一個角度,觀察光屏上是否還有折射光。c.比較折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d.改變入射角的大小,觀察折射角的變化情況。e.換用玻璃磚,將上面的實驗重復一次。f.讓光從水中斜射到空氣中,觀察入射角和折射角的變化。【教材素材題】1.(HK 八年級 P63迷你實驗室改編)取一只不透明的杯子,在杯底中部放一枚硬幣。(1)開始時我們從不同的方向看到硬幣上的圖案是因為光在硬幣的表面發生 了 。(2)從杯子上方看下去能看到杯底的硬幣,然后向后退,直到剛好看不見杯底的硬幣時即站住如圖(a)所示。此時看不見杯底的硬幣是因為 。(3)另一位同學向杯子里倒水,當水達到一定深度時,剛剛看不到的硬幣又看見了如圖(b)所示。這是因為 , 所看見的像是硬幣的 (選填“虛”或“實”)像。2.(HK 八年級 P64作業第2題)如圖所示的是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時入射光的光路情況。請你在圖中畫出該入射光的折射光線的大致位置。3.(HK 八年級 P65作業第3題改編)小明同學畫了幾幅光的反射、折射的光路圖,如圖所示。分析這些圖中 是錯誤的,你的判斷的依據是 。 (圖中上方為玻璃,下方為空氣)4.(HK 八年級 P65 作業第4題) 圖中 OA'是入射光線AO的折射光線,請在圖中大致畫出入射光線 BO的折射光線。5.(HK 八年級 P81 本章練習第4題)如圖所示,一束光斜射入容器中,在容器的底部 P處形成一個光斑,向容器中慢慢加清水直至加滿。畫出加滿水時形成光斑的光路圖。在加水的過程中,光斑將 移動。(四) 光的色散【考前知識回顧】1.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經水折射后的太陽光照射到屏幕上,變成了一個彩色光斑(色光)的現象。(2)白光的分解:白光可以分解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的光。白光是由各種色光混合而成的。2.色光混合及物體顏色(1)光的“三基色”:自然界中紅、綠、藍三種顏色的光是無法用其他顏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而其他顏色的光則都可以通過紅、綠、藍光的適當混合而得到。因此,紅、綠、藍三種顏色的光被稱光的“三基色”。(2) 物體顏色a.透明物體顏色:當白光照射到透明物體上時,有些顏色的光能穿過透明物體,而其他顏色的光則被該物體吸收了,物體呈現的就是所穿過的光的顏色。b.不透明物體顏色:當白光照射到不透明物體上時,有些顏色的光會被反射,而其他顏色的光則被吸收了,物體就呈現出被反射的光的顏色。【教材素材題】1.(HK 八年級 P69作業第2題) 為什么電影幕布的顏色都是白色的 2.(HK 八年級 P69作業第3題) 一朵紅色的月季花在陽光下十分鮮艷,可是, 當它受到藍光照射時就失去了光彩,請解釋其原因。3.(HK 八年級 P69請提問)天上的彩云是怎么形成的 (五) 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考前知識回顧】1.凸透鏡(1) 凸透鏡: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學器件,其形狀是中央較厚、邊緣較薄,凸透鏡鏡面的兩個表面或至少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平行光通過凸透鏡后將會聚一點,故凸透鏡又叫做會聚透鏡。(2) 光軸(主光軸) :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3)光心(O):凸透鏡的中心。凡是通過光心的光,其傳播方向不變。(4)凸透鏡的焦點(F) :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凸透鏡會聚的點,凸透鏡的兩側各有一個焦點。(5) 焦距(f):焦點到光心的距離。2.凸透鏡成像物距(u):物體到光心的距離。相距(v):像到光心的距離。當物體位于凸透鏡的2倍焦距之外時,成縮小、倒立的實像;當物體位于凸透鏡的1倍焦距與2 倍焦距之間時,成放大、倒立的實像;當物體位于凸透鏡的2 倍焦距時,成等大、倒立的實像;當物體位于凸透鏡的1倍焦距之內時,成放大、正立的虛像;當物體位于凸透鏡的1倍焦距時,不能成像。拓展凹透鏡:中央比邊緣薄的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凹透鏡的焦點: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凹透鏡發散后,其反向延長線的交點。【教材素材題】1.(HK 八年級 P71 圖4-38)如圖是用放大鏡觀察一只螞蟻時的情形。(1)由圖可知,放大鏡是 (選填“ 會聚”或“發散”),通過放大鏡看到的螞蟻的像是由光的 (選填“ 反射”或“折射”)形成的,所成的像是 (選填“倒立”或“正立”)、 (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像。(2)若在人眼與凸透鏡之間放一個光屏, (選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螞蟻的像。若要看到螞蟻的像大 些,凸透鏡應 (選填“靠近”或“遠離”)螞蟻。(3)若在放大鏡的下方放一張白紙,其下方 10cm處的白紙上呈現出一個較小、較亮的光斑,將該放大鏡緩慢遠離紙的過程中光斑 直變小,則該透鏡的焦距 定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cm。進一步調整透鏡與紙的距離 ,當紙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時, 其距離為15cm, 則該透鏡的焦距為 cm。2.(HK 八年級 P74作業第3題改編)如圖所示,F、F'為凸透鏡的焦點,P、P'到凸透鏡的距離均為2倍焦距。圖中燭焰在光屏上成的應是 的 、 ;若把蠟燭移到P與F之間,調整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得到的像將會 (選填“變小”或“變大”);若把蠟燭移到F與透鏡之間,我們應該 觀察蠟燭的像。3.(HK 八年級 P74作業第4題)如圖所示,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距離凸透鏡2倍焦距以外,在凸透鏡的另一側調節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個清晰的燭焰的像,這個像是圖中的( )4.(HK 八年級 P74作業第5題) 把凸透鏡正對著太陽, 可在距凸透鏡15cm處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將某一物體放在此凸透鏡前20cm處,在凸透鏡的另一側調節光屏的位置,可得到一個( )A.倒立、放大的實像 B.倒立、縮小的實像C.正立、放大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虛像5.(HK 八年級 P80本章練習第5題)為了進行光學實驗,物理課外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制了一個平行光源。在硬圓紙筒的一端安裝一個凸透鏡,紙筒的另一端安裝一個可在筒內前后移動的燈泡。調節燈泡,當燈泡位于 位置時,從筒內經凸透鏡射出的燈光可認為是平行光。5.焦點(六) 神奇的眼睛【考前知識回顧】1.眼睛的視物原理(1) 眼睛的視物原理: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視網膜于視神經是相連的,來自物體的光線通過瞳孔,經過晶狀體成像在視網膜上,再經過神經系統傳到大腦,經過大腦處理,我們就看到了物體。物體在視網膜上成縮小、倒立的實像。(2) 近視眼與遠視眼近視眼:有些人的眼睛只能看清近處的物體,而不能看清遠處的物體。近視眼只能將近處的物體成像在視網膜上,而將遠處的物體成像在視網膜前。遠視眼:有些人的眼睛只能看清遠處的物體,而不能看清近處的物體。遠視眼只能將遠處的物體成像在視網膜上,而將近處的物體成像在視網膜后。2.視力的矯正近視眼的矯正:在近視眼模型前加一個焦距適合的凹透鏡,能改善物體在“視網膜”上的成像情況。遠視眼的矯正:在遠視眼模型前加一個焦距適合的凸透鏡,能改善物體在“視網膜”上的成像情況。3.透鏡的應用放大鏡:凸透鏡照相機:凸透鏡顯微鏡:目鏡與物鏡都是凸透鏡望遠鏡:【教材素材題】1.(HK 八年級 P75圖4-46) 人的眼球結構如圖所示,眼睛成像原理跟 透鏡類似,其中 相當于光屏,視力正常的人看物體時,物體在視網膜上成 、 的 像。2.(HK 八年級 P76圖4-48) 現代人們大量使用手機、平板和電腦等電子設備,長時間盯著屏幕,容易導致視力下降換上近視眼;圖中 是近視眼的光路示意圖,近視眼應該佩戴具有 作用的 透鏡制成的眼鏡來矯正。3.(HK 八年級 P78圖4-53)如圖所示是照相機工作原理示意圖。(1)用照相機給物體照相時,物體離照相機鏡頭比較遠,物體在膠片上成 、 的 。(2)若想用照相機給物體的局部來 個特寫,他應該 (選填“靠近”或“遠離”)物體,并將照相機的鏡頭 (選填“向前伸”或“向后縮”) 點。4.(HK 八年級 P80 作業第1題改編)爺爺的遠視眼,是由于一束平行光經過眼睛的角膜和晶狀體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視網膜 方形成的,需要通過佩戴 透鏡來矯正。當爺爺帶上眼睛時,小麗通過鏡片看到爺爺的“眼睛”是通過鏡片形成正立、放大的 像。5.(HK 八年級 P80 作業第4題)如圖是“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原理圖。若在凸透鏡右邊的光屏上(圖中光屏未畫出)得到清晰縮小的實像,則蠟燭可能置于凸透鏡左邊a、b、c、d四點中的 點處; 就是利用此成像特點制成的。7.(HK 八年級 P81 章節練習第7題) 小明用奶奶的老花鏡鏡片正對著太陽時,可在距鏡片40cm處得到一個最亮、最小的小圓點。若小明想通過此鏡片看清微雕作品上較小的圖案,則作品到鏡片的距離應滿足( )A.小于 40cm B.大于 40cmC.大于 80 cm D.大于 40cm而小于 80cm第四章 月質量與密度【考前知識回顧】1.質量(1)質量: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質量是物體的一個基本屬性, 它與物體的狀態、形狀、所處空間位置的變化無關。(2) 測量質量的工具:電子秤、案秤、 臺秤、天平。2.學習使用天平和量筒(1) 托盤天平使用說明a.使用天平時,應將天平放在水平工作臺.上,將天平底座調至水平。b.使用前,將游碼移至稱量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上;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尖對準分度標尺的中央刻度線。c.天平的左盤放置需稱量的物品,右盤放置砝碼;添加砝碼并移動游碼,使指針對準分度標尺的中央刻度線,此時砝碼質量與稱量標尺上的示數值(游碼左邊所對應的示數)之和,即為所稱量物品的質量。d.取砝碼時,必須用鑷子夾取,不能用手直接拿取。3.密度密度:由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其體積的比。計算公式:【教材素材題】1.(HK 八年級 P88 作業第4題改編)下列估測錯誤的是( )A.一瓶礦泉水體積約為 550mLB.一枚雞蛋的質量約為50gC.一個中學生的質量約為40kgD.一頭大象的質量約為5kg2.(HK 八年級 P88 作業第5題改編)質量為600g的冰,運載到月球上后其質量為 kg。將并放在燒杯中。當它融化 段時間后,冰的質量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而冰和水的總質量則為 。3.(HK 八年級 P90 圖5-10)如圖所示,在使用量筒量液體體積時,無論液面下凹還是上凸,測量者度數時其視線都應與凹面的底部或凸面的頂部在 ,此時該液體的體積為 mL= L。4.(HK 八年級 P91 作業第2題)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架托盤天平,底座已調節水平。某同學在調節橫梁平衡時,發現指針偏左。其原因可能是( )A.游碼不在標尺的零刻度線上 B.平衡螺母偏右C.平衡螺母偏左 D.右盤內有異物存在5.(HK 八年級 P91 作業第3題) 某同學在用調節好的托盤天平稱一物體的質量時,在天平的右盤加了幾個砝碼后,他發現:當放入質量最小的砝碼時,指針偏右;若將這個砝碼取出,指針偏左。則要測出物體的質量,該同學應采取的正確方法是( )A.取出最小的砝碼,將橫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調B.不取出最小的砝碼,將橫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調C.不取出最小的砝碼,將處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碼向右移D.取出最小的砝碼,將處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碼向右移6.(HK 八年級P91作業第4題) 圖中所示量筒的量程是 mL,分度值為 mL,固體的體積為 cm 。7.(HK 八年級 P98作業第1題) 體育課上用的某實心球, 質量是 4.2kg, 體積為( 這個球的的密度為g/cm =_kg/m ,由此可知,該實心球 (選填“是”或“不是”)鉛做的。8.(HK 八年級 P98作業第2題)質量是27g的鋁塊,體積是10cm ,則鋁的密度是 g/cm 等于 kg/m 。將這個鋁塊削去 半,其質量是 g, 密度是 g/cm 。9.(HK 八年級 P98作業第5題) 小明同學學習密度公式 后認為,從該公式看,可以推出“某種物質的密度與其質量成正比,與其體積成反比”的結論。你認為這種推論對嗎 為什么 10.(HK 八年級 P99本章練習第1題) 小朗同學打乒乓球時,不小心將球踩癟了,但沒有破裂。對于球內的氣體而言, 沒有發生變化的物理量是( )A.質量 B.密度 C.體積 D.都發生了變化11.(HK 八年級 P99 本章練習第3題) 人們常說“鐵比木頭重”,這句話實際上是指( )A.鐵塊的質量比木塊的質量大 B.鐵塊的密度比木塊的密度大C.鐵塊的體積比木塊的體積大 D.拿起鐵塊一定比拿起木塊費力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一) 力 怎樣描述力 彈力與彈簧測力計【考前知識回顧】1.力(1) 力:一個物體作用于另一個物體。(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體對乙物體施力時, 乙物體對甲物體也施力。(3) 形變與運動狀態改變形變:物體形狀的改變。運動狀態改變:物體由靜到動、由動到靜、以及速度的大小或方向的改變。(4) 力的作用效果:a.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b.力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2.力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3.彈力:因物體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我們通常所說的所說的壓力、支持力等,都是彈力。彈性形變:物體受力后會發生形變,若撤去作用力后,改物體能夠恢復原狀。4.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方法:(1) 了解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量程) ,待測力的大小應在量程之內。明確分度值: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刻度。知道每一大格表示多少牛,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分度值)。(2)校零:使用前要檢查指針與零刻度線是否對齊。若沒有對齊,要調節至對齊(校零)。(3)測力時,要使測力計內的彈簧軸線方向跟所測力的方向在一條直線 上,彈簧不要靠在刻度盤上。【教材素材題】1.(HK 八年級 P104圖6-3; 圖6-4)如圖甲所示, 運動員用力拉弓的過程中弦被手拉彎的同時弦也勒疼了手,說明物體間 , 弦被拉彎說明 ;如圖甲所示,運動員用力踢球和頂球,使得球被踢出去,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2.(HK八年級 P104作業第1題) 如圖運動員用網拍擊球時球和網拍都變了形。這表明兩點:一是力可以使物體發生 ,二是力的作用是 的。此外,網拍擊球的結果,使球的運動方向和速度大小發生了變化,表明力還可使物體的 發生改變。3.(HK 八年級 P104作業第2題)一本書放在桌面上,書受到桌面的支持力 F,這個力的施力物體是 ,受力物體是 ;桌面受到書的壓力F',這個力的施力物體是 , 受力物體是 。4.(HK 八年級 P104 作業第3題)游泳運動在比賽時,要不停地用力向后猛劃水,保持著對其他選手的領先優勢。請解釋運動員游泳時為什么要不停地向后劃水。5.(HK 八年級 P104 請提問) 為什么有時用力推物體,物體卻不動呢 6.(HK 八年級 P107 作業第5題)如圖所示,有一本書,受到5N的作用力,方向向下,請在圖中畫出這個力,要求包含力的三要素。7.(HK 八年級 P110作業第2、3題)如圖甲所示,用手拉彈簧測力計時,彈簧測力計的彈簧發生形變后會對手施加一個作用力,這個力是 力 ,它的方向與手的拉力方向 。如圖乙所示,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量程)是 N,分度值是 N,指針所指的示數是 N。8.(HK 八年級 P122 本章練習第1題) 穿旱冰鞋的同學用力推墻,結果他離墻而去。這說明 與 發生了力的作用。如果以墻為研究對象,施力物體是 ,受力物體是 。9.在跳板跳水這項運動中,運動員對跳板施力的同時,也受到跳板對他的作用力,但這兩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前者主要是改變了跳板的 ,后者主要是改變了運動員的 。(二) 來自地球的力 摩擦力【考前知識回顧】1.重力(1)重力:地球附近一切物體都要受到的力,它是由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2) 重力的大小: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質量成正比,其比值是定值,約等于 9.8N/kg。計算公式:或G=mg(3)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應用:重垂線(4)重力的作用點——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點,質量分布均勻、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位于其幾何中心。(5) 提高物體穩定程度的方法:a.增大支撐面b.降低重心2.摩擦力(1)滑動摩擦力: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所受到的阻礙物體間相對運動的力。(2) 產生摩擦力的條件(缺一不可)a.兩物體相互接觸并相互擠壓;b.接觸面粗糙;c.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3) 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a.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b.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有關。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4) 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增大壓力。減小摩擦的方法: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減小壓力。【教材素材題】1.(HK 八年級 P114 圖6-24)如圖所示,把湯匙放在手指上。仔細調節支撐湯匙的支點,便其在手指上平衡,目的是為了尋找湯匙的 所在位置。若靜止在指尖的湯匙所受的力全部消失, 當移開手指后,湯匙將會 (選填“靜止在原處”或“勻速直線下落”)請在圖中畫出此時湯匙所受重力的示意圖。2.(HK 八年級 P116作業第1題)電燈懸掛在電線下端,電線懸掛在天花板上,其中電燈受到 和 的作用,則上述兩個力的施力物體分別是 和 。3.(HK 八年級 P116作業第4題)甲、乙兩球的質量之比為3:2,甲球所受的重力為60 N,則乙球所受的重力為 N。4.(HK 八年級 P116請提問)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物體的重心位置會改變嗎 5.(HK 八年級 P120圖6-30; 圖6-31)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有時要增大摩擦力,有時又要設法減小摩擦力。下列圖片與之對應圖片說法正確的是( )A.甲:鞋底的表面上凹凸不平的花紋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積來增大摩擦的B.乙:演奏二胡時,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弓弦與琴弦的摩擦的C.丙:在自行車轉動的部分加潤滑油,使相互接觸的表面隔開D.丁:磁懸浮列車是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力的6.(HK八年級 P121 作業第1題)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物體間接觸表面的 以及 有關,在其他條件相同時,表面越 ,滑動摩擦力 ; 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7.(HK 八年級 P121 作業第2題)浴室中,為了防止浴室地面沾水使人打滑跌倒,下列采取的措施中錯誤的是( )A.浴室地面鋪上帶有凹凸花紋的地磚 B.人沐浴時穿鞋底有凹凸花紋的拖鞋C.腳底下放一條毛巾 D.穿上平底光滑的塑料拖鞋第六章 力與運動(一) 牛頓第一定律【考前知識回顧】1.牛頓第一定律亞里士多德觀點:物體是靜止的,要維持物體的運動,就必須給它施加一定的力;不受力而能夠一直運動的物體是不存在的。伽利略通過理想實驗發現:運動的物體如果不受其他力的作用,將會繼續保持同樣的速度沿直線“永恒”運動下去(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推理抽象概括出來的。(2)慣性:任何物體都有保持原來的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慣性是一切物體固有的一種屬性。【教材素材題】1.(HK 八年級 P126信息窗改編)沿地面向前滾動的小球;由于受到摩擦力,最終會停下來;如果沒有摩擦力的作用,小球是否會一直運動下去 如圖所示即為伽利略探究這一問題設計的理想斜面實驗裝置圖。(1)讓小球從斜面上由靜止滾下來,小球將滾上另 個斜面。如果沒有 ,小球將上升到原來的高度;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小球在這個斜面上達到原來的高度就要通過更長的 ;繼讀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直至它最終成為水平面。小球再也達不到原來的高度,而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 。(2)伽利略理想實驗說明力與運動的關系是 ,牛頓在伽利略等科學家研究基礎上,得出物體在不受力的作用下,總保持 。2.(HK 八年級 P129 迷你實驗室改編)在玻璃杯上放一張硬紙片,硬紙片上放一枚硬幣,然后用手指把硬紙片迅速彈出去,結果硬幣掉在杯中。這是因為手指迅速彈擊硬紙片時,硬紙片受到力的作用, 發生改變,迅速彈出去,而硬幣由于 仍然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又由于硬幣失去硬紙片對它的支持力,在自身 的作用下, 落入杯中。3.(HK 八年級 P129 圖7-7; 圖7-9)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有時要利用慣性,有時又要預防慣性。(1)如圖甲所示,錘子的錘頭變松了,人們常用撞擊捶柄下端的方法便捶頭緊套在捶柄上,這是因為錘柄突然停止時,鍾頭由于 會繼續向下運動,這樣就套緊了。該物理量的大小只與錘頭 的有關。(2)如圖乙所示,快速行駛的汽車,一但發生碰撞,車身就停止運動,而乘客身體由于 會繼續向前運動,在車內與車身撞擊,嚴重時可能把擋風玻璃撞碎而飛出車外。為預防撞車時發生類似的傷害,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要求駕駛員和乘客必須系好 ,萬 發生碰撞。它能對人體的運動起到緩沖作用。多數轎車上還安裝了安全氣囊,一但車輛的 (選填“前端”或“后端”)發生嚴重撞擊,氣囊會自動充氣彈出,使人不致撞到車身。4.(HK八年級 P130 作業第1題) 下列關于慣性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人走路時沒有慣性,被絆倒時有慣性B.百米賽跑到終點時不能立刻停下是由于慣性,停下后慣性消失C.物體沒有受外力作用時有慣性,受外力作用后慣性就被克服了D.物體的慣性與物體的運動狀態及受力情況無關5.(HK 八年級 P130作業第2題) 行駛中的汽車關閉發動機后不會立即停止運動,是因為 ;汽車的速度越來越小,最后會停下來,又是因為 。6.(HK 八年級 P130作業第3題)同學們通過調查發現,身邊個別司機開車時不喜歡系安全帶。對于交通規則中要求系安全帶的理由,你認為正確的是( )A.系安全帶是為了減小汽車的慣性B.系安全帶是為了增大汽車的慣性C.系安全帶是為了減小車內人員的慣性D.系安全帶可減小因汽車突然減速造成的人員傷害7.(HK 八年級 P134請提問) 跳傘運動始終都是勻速下降的嗎 8.(HK 八年級 P139本章練習第2題)關于運動和力的關系,下列幾種說法中,正確的是( )A.行駛中的汽車,若突然關閉發動機,車立即就停止運動B.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體一定靜止C.物體運動速度改變時,不一定受到力的作用D.物體運動速度改變時,一定受到力的作用9.(HK 八年級 P140圖 7-27)如圖所示,在較光滑桌面上鋪有光滑桌布,桌布上放置盛水的底部光滑的塑料杯兩個。用力緩緩拖動桌布,會發現塑料杯會隨著桌布移動并滑落至地上;當猛地將桌布從桌面拉走時,杯子幾乎不隨桌布運動。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釋上述現象。(二) 力的合成 力的平衡【考前知識回顧】1.力的合成(1) 合力與分力合力:如果一個力產生的作用效果跟幾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分力:組成合力的每一個力叫分力。(2)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a.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兩個力的方向相同,即b.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較大的那個力的方向相同,即2.力的平衡(1)平衡狀態:物體如果在兩個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2)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教材素材題】1.(HK 八年級 P134作業第1題)如圖所示,老大爺用400N, 小朋友用200N的力推車,則他們合力的大小為 N.2.(HK 八年級 P134作業第3題)跳傘運動員連同裝置共重 700N,他從飛機上跳下,傘未打開前,受到空氣的阻力為50N,則這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為 ,合力的方向是 。3.(HK 八年級 P134作業第5題)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塊同時受到水平向左的5N拉力和水平向右的8N拉力作用而運動,其效果可用 個大小為 N、方向 的力來代替,這個力是它們的 。4.(HK 八年級 P138作業第1題)冬天里,某些地方的人們常用狗拉雪橇來代步。一條狗用200 N的水平拉力拉著重 2000N的雪橇在水平雪面。上勻速向東前進,雪橇受到地面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 N、方向是 。此時,雪橇受到的重力和 是 對平衡力,其中,后者的大小為 N、 方向是 。5.(HK 八年級 P138作業第2題)如圖所示,一瓶飲料靜置在停止運轉的傳送帶上。請在圖中畫出飲料瓶受力的示意圖。 (圖中的A 點表示飲料瓶的重心)6.(HK 八年級 P139請提問) 當物體受力平衡時,能否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7.(HK 八年級 P139本章練習第3題)教室里懸掛著的電燈處于靜止狀態。假如懸掛它的繩子突然斷了,它將(A )A.加速下落 B.勻速下落C.保持靜止 D.可以向各個方向運動第七章 壓強(一) 壓力的作用效果【考前知識回顧】1.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1) 壓力:垂直在物體表面上的力。(2) 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2.壓力與重力的關系:(1)壓力與重力是不同的兩類力。壓力是由于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互相擠壓發生形變而產生的彈力;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體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而產生的一種力。壓力的方向始終和受力物體的接觸面垂直;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2)壓力可以由重力引起,也可以與重力無關。當物體靜置在水平面上且無其他外力作用時,它所受的重力與它施加于另一物體的壓力大小相等;當物體放在傾斜面上時,壓力與重力大小不相等。3.壓強的計算(1) 壓強:物體所受的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比。(2) 壓強的計算公式:4.壓強的增大與減小(1) 增大壓強:減小受力面積; 增大壓力。(2) 減小壓強:減小壓力; 增大受力面積。【教材素材題】1.(HK 八年級 P143圖8-5)如圖所示,杯子靜置在斜面上,請你畫出它所受力的大致示意圖。 (O點表示杯子的重心)2.(HK 八年級 P146交流與討論改編)如圖所示,小孩每只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約為0.008m ,當他靜止站立時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 ,行走時對水平地面的的壓強為 。3.(HK 八年級 P147作業第2題改編)(多選)如圖所示的現象中,屬于減小壓強的是( )4.(HK 八年級 P147作業第3題改編)某頭大象的質量是5000kg,每只腳底的面積約為600cm 。則該大象四腳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 Pa。 (g取10N/kg,保留2位有效數字)5.(HK 八年級 P147 作業第4題改編)芭蕾舞演員表演時用鞋尖觸地。某芭蕾舞演員的一只鞋尖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 對地面的壓力為475N。一只鞋尖觸地時,該芭蕾舞演員對地面的壓強為 Pa。6.(HK 八年級 P147作業第5題改編)貨車超載運輸會嚴重破壞公路設施,對公路橋梁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請你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嚴重超載的貨車使橋面損壞的原因。7.(HK 八年級 P147請提問)釘子有銳利的尖端,為什么有人能安然無恙地睡在釘床上呢 (危險! 請不要模仿)8.(HK 八年級 P166 本章練習第2題)一位質量為 60kg的滑雪運動員,其腳下每塊滑雪板長2m、寬0.1m、重 10N。求該運動員站立在水平雪面上時,水平雪面受到的壓強為 Pa。 (g 取 10 N/kg)(二) 液體壓強【考前知識回顧】1.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同種液體在同一深度的各處、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相等,隨液體深度的增加,壓強隨之變大;不同的液體,產生的壓強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同一深度處,密度越大,液體的壓強越大。2.液體壓強計算公式:p=pgh拓展:選一玻璃容器,計算容器內水的壓強。設想水中有一高度為h、截面為S的水柱,其上表面與水面相平。計算這段水柱產生的壓強,就能得到水深度為h處的壓強。水柱的體積V=Sh,水的密度為ρ,水柱的質量m=Vp。那么,水柱對其底面積的壓力F=mg=Vρg=Shρg水柱對其底面積的壓強由此可見,水的壓強與水的深度、水的密度有關,對其他液體的壓強,本公式也適用。3.連通器:上端開口、底部互相連通的容器。例:水壺、水塔、船閘等。4.帕斯卡定律:密封的液體,其傳遞壓強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即加在密閉液體上的壓強,能夠大小不變地被液體向各個方向傳遞。應用:液壓機、液壓千斤頂等。【教材素材題】1.(HK 八年級 P149 迷你實驗室改編)玻璃器皿側面有A、B、C三個完全相同的孔,用三張相同的橡皮膜將其封住(如圖所示)。(1)向容器中加水至a處,觀察到A孔的橡皮膜向 (選填“內陷”或“外凸”),這是因為液體具有 性對容器壁產生 ;(2)繼續加水至b處,可以通過比較 得出同種液體深度越深壓強越大;(3)繼續向容器中加濃鹽水至c處,攪勻后發現A孔橡皮膜的形變程度更大。于是得出液體產生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有關的結論。你認為這一過程所得的結論是否可靠 (選填“可靠”或“不可靠”), 理由是 。2.(HK 八年級 P151信息窗改編)在一個密閉的裝滿水的木桶的桶蓋上,插入一根細長的管,并從樓房的陽臺上向細管子里灌水,結果只用了幾杯水,竟把木桶壓裂了,桶里的水從裂縫中流了,這說明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與液體的 有關,若將水換成密度更大的液體,要使木桶壓裂,所需液柱的高度將變 (選填“高”或“低”)。3.下列選項中沒有利用到連通器原理的是( )C.水塔4.(HK 八年級 P154作業第1題)如圖所示,若甲、 乙兩容器裝的是同種液體,那么, 甲、乙兩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較大的是 ;若與乙等高的丙容器中的液體密度大于乙容器中液體密度,那么, 乙、丙兩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較大的是 。5.(HK 八年級 P155 作業第2題改編)位于陜西涇陽的鄭國渠,是我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如圖是鄭國渠夸路面兩側的截面示意圖,兩側水渠和中間的涵洞可以看做是一個 。當水不流動時, 水對A 點的壓強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6.(HK 八年級 P155 作業第3題)一種牲畜自動飲水機的結構示意圖,請解釋它的工作原理。7.(HK 八年級 P155作業第4題) 活塞 A、B的面積如圖所示, 當60N的力作用在活塞 A上,活塞 B能舉起 N 的物體。7.2011年7月26日,我國載人深潛器“蛟龍號”在第二次下潛試驗中最大下潛深度達到5057m,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的歷史。則此次下潛試驗時“蛟龍號”在最大下潛深度時承受海水的壓強為 Pa。(三)空氣的“力量”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考前知識回顧】1.大氣壓強(1) 大氣壓強:空氣內部各個方向都存在壓強。(2) 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3)最測量實驗及標準大氣壓:托里拆利實驗最早測得的標準大氣壓數值等于 760mm汞柱產生的壓強。(4)通常把760mm高的汞柱所產生的壓強叫做1個標準大氣壓。1個標準大氣壓=(5)大氣壓與高度的關系: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大氣壓強越小。(6)氣體壓強與液體沸點的關系:液體表面的氣壓越高,液體的沸點越高;氣壓越低,液體的沸點越低。2.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1) 流體:液體和氣體統稱為流體。(2)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較小,在流速較小的地方壓強較大。(3)升力的產生:飛機的機翼通常都做成上表面凸起、下表面平直的形狀。當飛機在機場跑道上滑行(或空中飛行)時,由于機翼的特殊形狀,流過機翼上方的空氣速度大,流過機翼下方的空氣速度小,機翼上、下方所受的壓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當飛機的速度達到一定值時,機翼所受的升力超過飛機自重,飛機就起飛了。【教材素材題】1.(HK 八年級 P157 圖8-36)取一空鐵皮罐,放上少許水, 保持灌口打開, 放在火上將水燒開。(1)當鐵皮罐口打開時用冷水澆,罐內、外空氣相通,罐壁內、外所受的壓力 (選填“相同”或“不同”), 內、外平衡,鐵皮罐子安然無恙。(2)將鐵皮罐罐口用蓋子蓋緊,小心放入盆子內,然后用冷水澆,鐵皮罐被壓扁了。這是因為當燒水時,罐內空氣受熱膨脹,部分空氣被排除,罐內氣體的密度減小;蓋上蓋后,當用冷水澆鐵皮罐時,罐里的溫度 ,鐵皮罐在罐外 ,氣壓 的作用下而塌陷。(3)若將塌陷的鐵皮罐放入真空罩中,并慢慢抽出真空罩中的氣體,將會看到鐵皮罐 ,這些都說明了 。2.(HK 八年級 P157迷你實驗室改編)如圖甲所示,將一個塑料吸盤壓在平板玻璃上,擠出里面的空氣,在吸盤下的掛鉤上掛上重物,吸盤不會掉下來,請你解釋原因。如果把這套裝置移入玻璃鐘罩內,用抽氣機抽出里面的空氣,如圖乙所示,請你預測發生的現象。3.(HK 八年級 P162作業第2題)如圖所示,是一種常見的活塞式抽水機。圖中表示了它的工作原理:當提起活塞時,閥門 關閉,大氣壓迫使水推開閥門 進入圓筒;壓下活塞時,閥門 關閉,水不能往下流就推開閥門 進到活塞上方;再提起活塞,閥門A打開,閥門B關閉,外界的水又進入活塞下部的圓筒內,活塞上部的水則流了出來。 (均選填“A”或“B”)4.(HK 八年級 P162 請提問)為什么我們身處在強大的大氣壓下卻感受不到壓力呢 5.(HK 八年級 P163 圖8-50)如圖所示,在兩根筷子中間放上兩支乒乓球,用吸管向中間吹氣,發現兩球會相互 (選填“靠近”或“遠離”)。這是因為吹氣時,兩球內側空氣的流速 ,造成兩球之間的氣體壓強比外側的 。6.(HK 八年級 P164 迷你實驗室改編)如圖所示,取一根塑料吸管,在某處剪一水平切口,從切口處折彎吸管,把吸管插入水中。用力向管中吹氣,發現切口處有水噴出。這是因為吹氣時,切口處氣體的流速大,壓強 ,杯中水在 的作用下上升到切口處, 隨氣流噴出。7.(HK 八年級 P165 作業第2題改編)在玻璃瓶里裝一些紅色的水,取一根兩端開口的細玻璃管,讓玻璃管穿過橡皮塞插入水中,并從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氣體,這樣小明就制成了一個簡易的多功能物理實驗演示器。當把此裝置從山腳帶到山頂時,發現玻璃管內液面升高,這說明 ; 取 注射器, 靠近玻璃管口,推動活塞,如圖所示,發現玻璃管內液面上升,這說明 ;將瓶內灌滿水,塞緊塞子,用力擠壓瓶子,發現玻璃管內液面上升,這說明 。第7題圖8.(HK 八年級 P165作業第3題)如圖所示是家用煤氣灶灶頭的示意圖。使用煤氣灶時,打開煤氣閥門,擰動點火裝置,煤氣和空氣在進口處混合流向燃燒頭被點燃,而煤氣不會從進口處向空氣中泄漏,其原因是( )A.進口處煤氣流速小,壓強大于大氣壓強B.進口處煤氣流速小,壓強小于大氣壓強C.進口處煤氣流速大,壓強大于大氣壓強D.進口處煤氣流速大,壓強小于大氣壓強9.(HK 八年級 P166作業第4題)如圖所示,兩艘船并排行駛時,兩船間水的流速比兩船外側的大,這會使兩船靠得越來越近,甚至發生碰撞,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10.(HK 八年級 P166 請提問) 直升飛機的升力是怎么產生的 11.(HK 八年級 P166 本章練習第1題)如圖所示托里拆利實驗中,若將玻璃管由豎直變成傾斜時, 則( B )A.管內液柱的高度變大,長度變大 B.管內液柱的高度不變,長度變大C.槽內汞面的位置不變 D.測得大氣壓值偏大第八章 浮力認識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 物體的浮與沉【考前知識回顧】1.認識浮力(1)浮力:無論是氣體還是液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都有豎直向上的托力。(2)浮力產生的原因:物體浸沒在水中,上、下兩個兩個表面, 由于深度不同,水的壓強不同,受到水的壓力因而也不相等。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壓力 大于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壓力F ,向上和向下這兩個壓力之差就是液體對浸入物體的浮力。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與重力的方向相反。2.阿基米德原理(1)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懷僅與液體的密度有關,還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2)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重力的大小。(3) 公式:(4) 適用范圍:液體和氣體。3.物體的浮與沉(1)物體的浮沉條件: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其浮沉主要取決于它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當浮力大于重力時,物體上浮;當浮力小于重力時,物體下沉;當浮力等于重力時,物體處于懸浮或漂浮狀態。(2) 浮沉條件的應用:a.密度計:測量液體密度的工具,根據其所受的浮力總是等于它受到的重力和阿基米德原理制成。b.潛水艇:通過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上浮與下沉。c.熱氣球:通過加熱氣袋中的空氣,進而改變熱氣球內部氣體的密度來實現上浮與下沉。【教材素材題】1.(HK 八年級P169圖9-1)萬噸巨輪在海洋中不下沉,是因為巨輪受到海水對它的 作用,這個力的方向是 。2.(HK 八年級 P171 作業第2題)如圖所示,是一位先生巧用物理知識將帽子送給樓女士的情景。此過程中應用的關鍵知識是( )A.氣球受到重力 B.帽子的質量大于氣球的質量C.帽子的密度大于氣球的密度 D.空氣對帽子和氣球有浮力作用3.(HK 八年級 P172圖9-7)如圖所示,把雞蛋放入清水中, 向杯中逐漸加鹽,原本沉底的雞蛋慢慢的上升,直至雞蛋上浮至液面。說明 。(b)中浮出水面時雞蛋所受的浮力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a)中沉底時雞蛋所受的浮力。4.(HK 八年級 P172圖9-8; 圖9-9)如圖甲所示, 當同一物體部分浸入液體中時, 改變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相當于排開液體的體積),會發現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越多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越小。這說明 ;如圖乙所示,同一物體完全浸沒液體中時,改變物體在液體中的深度,會發現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選填“逐漸變大”“逐漸變小”或“沒有變化”),這說明 。5.(HK 八年級 P175作業第1題)在“阿基米德解開王冠之謎”的故事中,若王冠的質量為490g, 浸沒在水中稱時, 王冠重4.5N,則這頂王冠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為 N,它排開的水重為 N。 (g取10N/kg)6.(HK 八年級 P176作業第4題)如圖所示,四個體積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A、B、C、D,分別靜止在不同深度的水里。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A 球所受的浮力最小 B. B 球所受的浮力最小C. C球所受的浮力最小 D. D球所受的浮力最小7.(HK 八年級 P179 圖9-18) 小陽利用一根吸管制作一個簡易密度計,他用石蠟將下端封閉,并放入適量的細沙,它的長度為L,外直徑為d,總質量為m。﹀(1)簡易密度計中放入適量細沙的目的是 。(2)如圖甲當把該簡易密度計放入某液體中時,浸入液體中的長度為h,試推導該液體的密度ρ的表達式 (用字母表示)。(3)小陽通過正確計算,在吸管上標出對應的刻度線,便制成了一個簡易的吸管密度計。如圖乙四種刻度的標示合理的是 (填字母)。8.(HK 八年級 P180 圖9-20)一潛水艇懸浮在水中,如圖所示。 當用壓縮氣體把水艙中的水排出 部分時,潛水艇將 (選填“上浮”或“下沉”),潛水艇的工作原理是 來實現上浮與下沉。在未露出水面之前,潛水艇所受的浮力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9.(HK 八年級 P180 圖9-21) 孔明燈為什么會上升 10.(HK 八年級 P181 作業第1題) 一個小球,在水中能漂浮。如果把它放入酒精中,小球( )A.一定會下沉 B.一定會懸浮C.一定會漂浮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沉浮11.(HK 八年級 P181 作業第2題) 如圖所示,三個完全相同的玻璃缸裝滿了水,其中(a)只有水, (b)水中漂浮著一只小鴨子, (c)水中漂浮著一只大鴨子。若把三個缸放到臺秤上稱量,可知它們的質量( )A.(a) 最大 B.(b)最大 C.(c) 最大 D.一樣大12.(HK 八年級 P181 作業第3題) 據報道,我國首艘航空母艦已成功完成首次試航。航空母艦是艦載機的母艦。當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飛離航空母艦后,航空母艦所受的浮力將如何變化 13.(HK 八年級 P181 本章練習第1題) 小球質量是 200g,體積是 300cm 。把它浸沒在水中,放開手后,小球將( )A.沉入水底 B.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C.懸浮水中 D.無法確定如何運動14.(HK 八年級 P181 本章練習第2題) 小玲同學在做雞蛋沉浮的實驗時,用適當濃度的鹽水使雞蛋正好懸浮。那么,下列操作和判斷正確的是 ( )A.向鹽水中繼續加清水,雞蛋將上浮,直至漂浮,但雞蛋所受的浮力不變B.向鹽水中繼續加清水,雞蛋將下沉至容器底部,但雞蛋所受浮力增加C.向鹽水中繼續加鹽,雞蛋將上浮,直至漂浮,但雞蛋所受浮力不變D.向鹽水中繼續加鹽,雞蛋將下沉至容器底部,但雞蛋所受浮力增加15.(HK 八年級 P182 本章練習第3題)如圖所示是“探究同一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圖。實驗中保持物體處于靜止狀態且每次都是同一物體,圖(a)和圖(b)中物體露出液面的體積相等,彈簧測力計測得的拉力大小的關系是: 則:(1)由圖(a)和圖(b)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2)由圖(b)和圖(c)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3)由圖(c)和圖(d)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16.(HK 八年級 P182本章練習第4題)某飛艇的體積是2000m 、 自重4900 N。升空時,其最大載重量是 N。g取 10 N/kg)第九章機械與人(一) 科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考前知識回顧】1.認識杠桿(1) 杠桿: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O)。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 )。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l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 )。(2) 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3) 杠桿的應用: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 省力費距離。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 省距離費力。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教材素材題】1.(HK 八年級 P187 圖10-4) 我國古代科技著作《天工開物》中記載的“搗米的春,如圖所示,我國古代科技著作《天工開物》中記載的“搗米的春”,是古人巧妙應用杠桿的智慧結晶。舂屬于 (選填“杠桿”“滑輪”或“輪軸”),使用桔櫸汲水舂搗米時,舂可以 (選填“省力”或“省距離”), 要想更省力,使用舂搗米時應該 (選填“靠近”或“遠離”)O點。2.(HK 八年級 P184 圖10-1; P188圖10-5)下列杠桿中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是( )3.(HK 八年級 P188信息窗)某天,“生物”和“物理”兩位大師在一起進行體育鍛煉。“生物”大師伸出健碩的手臂對“物理”大師說:“看,我能提起很重的物體哦(如圖)!”“物理”大師豎起大拇指說:“真厲害!其實,你的前臂就是物理學中的一根杠桿。”以下對于這根杠桿在提起重物的過程中,分析合理的是( )A. 前臂杠桿的支點 O在肘關節處 B. 肱二頭肌給橈骨的力 F 是阻力C. 重物給前臂的力 F 是動力 D. 前臂是一根省力杠桿4.(HK 八年級 P189作業第2題改編)如圖(a)所示的杠桿水平平衡。若如圖(b) 所示,在支點的兩側的物體下方分別加掛一個等重的物體,則( )A.左端下降 B.右端下降 C.仍然平衡 D.都有可能5.(HK 八年級 P190作業第3題改編)某同學分別用如圖(a)、 (b)所示的兩種方法挑著同一物體從甲地行走到乙地。圖(a)中肩受到的壓力 圖(b)中肩受到的壓力; 圖(a)中手施加的動力 圖(b)中手施加的動力;圖(a)中人對書包做的功 圖(b)中人對書包做的功。 (均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6.(HK 八年級 P190作業第4題)如圖所示,各式各樣的剪刀都是一對對杠桿。要剪開較硬的物體,應該選用( )A. (a) B. (b) C. (c) D. (d)7.(HK 八年級 P190 作業第5題)如圖所示,獨輪車車斗和車內的煤受到的總重力 G 為 900N,此重力作用于A點,車軸O為支點。將車把抬起時,作用在車把上向上的力為 N,此獨輪車是一個 (選填“省力”或“費力”) 杠桿。8.(HK 八年級 P190作業第6題)一根杠桿兩端分別掛著質量不等的兩鐵塊,如圖所示,此時杠桿靜止。若將兩鐵塊同時浸沒于水中,杠桿是否仍然平衡 若不平衡,哪端下沉 9.(HK 八年級 P211 本章練習第3題)如圖所示是一個杠桿式簡易起吊機,它上面裝了一個定滑輪可以改變拉繩的方向,杠桿OBA可繞O點轉動。在圖上畫出動力臂l 和阻力臂l 。(二) 滑輪組及其應用【考前知識回顧】1.定滑輪(1) 定滑輪:使用滑輪時,其固定軸不動的滑輪。(2) 定滑輪不能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2.動滑輪(1)動滑輪:使用滑輪時,滑輪的軸隨物體一起運動的滑輪。(2) 動滑輪能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3.滑輪組: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的裝置,。【教材素材題】1.學校升旗儀式上,升旗手向 (選填“上”或“下”)拉繩子時,旗子就會上升。這是由于旗桿頂部有 個 滑輪(選填“定”或“動”), 它能 。2.(HK 八年級 P191 圖 10-15)實驗說明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請你運用杠桿的平衡條件,并參照如圖進行分析,說說使用定滑輪不省力的道理。3.(HK 八年級 P193 作業第1題)如圖所示。沿3種不同的方向拉繩使物體上升,所用的力分別是 F 、F 、F , 則 ( )A. F B. F D.三個力一樣大4.(HK 八年級 P193 作業第2題) 兩個滑輪用如圖所示的方式組合,用力 F 拉動繩端時,物體會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其中A是 滑輪,B是 滑輪。5.(HK 八年級 P194 作業第3題) 用如圖所示的動滑輪提起 200N的水桶,繩子 B承受的拉力為 N,人拉繩子A的動力為 N(不計滑輪重)。6.(HK 八年級 P194作業第5題改編)如圖所示,用滑輪組提起重物。若物重500 N,滑輪的重力為100N,需用 N拉力才能將重物拉起。7.(HK 八年級 P194 請提問)使用足夠多的動滑輪,最終能否不用力提起重物 8.(HK 八年級 P211 本章練習第2題)用一個動滑輪來提升重物,若動滑輪重為10N,物重為40N,摩擦不計, 則當物體勻速上升時,作用在繩端的動力F是 N;若動力移動20cm, 則物體上升 cm。9.(HK 八年級 P212 圖10-50)小紅為自己家設計了一種手動窗簾,如圖所示,只需拉動繩子,就可以實現兩側窗簾的打開或閉合。該裝置利用定滑輪可 的特點,若要打開窗簾,應拉動 (選填“左邊”或“右邊”)的繩子。(三) 做功了嗎 做功的快慢【考前知識回顧】1.機械功(1) 機械功(功):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的乘積。(2) 公式:功=力×距離, 即: W=Fs2.不做功的三種情況:(1)有力,但物體沒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即s=0。(2)物體由于具有慣性繼續運動,但沒有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即F=0(3) 既有力又有距離,力與運動的方向相互垂直。3.功率(1)功率:一段時間內做的功與做功所用的這段時間的比。(2) 公式:【教材素材題】1.(HK 八年級 P196 文字素材改編)人用力推車,車未動,在推力方向上車沒有移動距離,推力 做功;將 袋大米扛在肩上,水平移動了 段距離,人對大米 作功;被踢出去的足球向前運動了 段距離,人對足球 做功,吊車鋼索的拉力使貨物上升 段距離, 吊車對貨物 (以上均選填“有”或“沒有”)做功。可見 個物體對另 個物體做功的必備條件是: 。2.(HK 八年級 P197 文字素材改編)下列估測不符合實際的是( )A.將一袋大米從地面扛到肩上,做功約150JB.將兩個雞蛋舉高 1m,做功約1JC.體重為300N 的學生從一樓走到二樓,做功約1800 JD.將一瓶 500 mL 的礦泉水從地上拿起并舉高,做功約100 J3.(HK 八年級 P198作業第2題) 在水平地面上,用60N的水平拉力拉重 100N的木箱,使木箱沿拉力方向前進5m,拉力所做的功等于 J,重力所做的功等于 J。4.(HK 八年級 P198作業第3題)我國某運動員在一次國際賽事中獲得了女好 75kg 以上級舉重金牌,挺舉成績是 165kg。若該運動員的身高約為1.6m,則她在挺舉過程中對杠鈴至少做功為 J。5.(HK 八年級 P198 作業第4題)小蘭在香港海洋公園里搭乘自動扶梯。若蘭質量為40kg,隨扶梯上升高度約為112m,則扶梯對小蘭至少做功為 J。(g取10 N/kg)6.(HK 八年級 P198作業第5題)雪橇是雪地常見的交通工具。狗拉著雪橇以15m/s的速度沿直線滑行了 2min,雪橇所受的水平拉力為200N,此過程中水平拉力所做的功為 J。7.(HK 八年級 P198請提問)人推車,車未動。那么,人對車未做功,他為什么感覺很累呢 8.(HK 八年級 P199 圖10-29; 圖10-30)如圖所示,兩位工人均從一樓搬運物體到三樓。樓層的高度相同,所用的時間或物重不同。(1)如圖甲所示,將相同的重物用不同的時間搬到三樓。a和b對重物做的功 (選填“相同”或“不同”), (選填“a”或“b”) 做功快。(2)如圖乙所示,將不同的物體用相同的時間搬到三樓,a對桌子做的功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和b對箱子做的功, (選填“a”或“b”)做功快。9.(HK 八年級 P201 作業第1題)正常人的心臟推動血液流動的功率約1.5W,那么,在一天時間內心臟做功 J,這些功可把 個質量為60kg的人勻速舉高 m。(g 取 10 N/kg)10.(HK 八年級 P201 作業第2題) 某人用圖所示的牽引裝置來鍛煉關節的功能,重物的質量為3kg。若小腿拉繩使重物在3s 內勻速上升0.5m,則小腿拉重物的功率為 W(不計摩擦力)11.(HK 八年級 P201 作業第3題) 某水泵房每天需要將 1 000 m3的水送到 18m高的蓄水池里。若用一臺水泵每天工作5h,則這臺水泵的功率至少 千瓦。12.(HK 八年級 P212本章練習第4題)一顆質量為20g的子彈從槍膛中水平射出,若子彈在槍膛內受火藥爆炸后產生的氣體的平均作用力是600N,槍膛長60cm,射出后子彈在空中飛行1200m,則氣體對子彈做的功是( )A.0.18 J B. 120J C. 360J D. 7.2×10 J13.(HK 八年級 P212本章練習第5題改編)起重機在 2m in內把重為30 000N的物體提升25m高,再用2min使物體在水平方向平移30m,則起重機吊物體的鋼絲繩所做的功為 J,鋼絲繩 4min 內對物體做功的功率為 W。(四) 機械效率【考前知識回顧】機械效率(1) 有用功(W有):是我們需要的、有價值的功。(2)額外功(W 額) :對的人們既無利用價值又不得不做的功。(3) 總功(W總) : 動力對機械做的功。(4)機械效率(η) :有用功和總功的比值,常用百分率表示。公式:特點:使用任何機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額外功,有用功總是小于總功,所以機械效率總是小于 1.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增加物重、減小滑輪組的自重、減小機械間的摩擦(加潤滑油)等。【教材素材題】1.(HK 八年級 P205 作業第1題) 機械的機械效率能不能大于或等于100% 為什么 2.(HK 八年級 P205 作業第2題) 從提高起重機的機械效率來看,你有哪些建議 3.(HK 八年級 P205 作業第4題)某人用100 N的力,沿豎直方向將杠桿動力臂的端點壓下2m,杠桿的另 端將320N的重物舉高0.5m,則他做的有用功為 J,杠桿的機械效率為 。(五)合理利用機械能【考前知識回顧】1.動能與勢能(1)能量(能):如果一個物體能夠對別的物體做功,那么這個物體就具有能量。物體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的過程,能的單位與功的單位相同,都是焦耳(J)。(2) 動能:物體由于運動具有的能(3) 勢能a.重力勢能:物體由于高度位置所具有的能。b.彈性勢能:物體因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4) 機械能:動能與勢能的統稱。(5)動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實驗探究方法:a.小球在光滑斜面上由靜止開始下滑,到達斜面底端的速度只與起點的高度有關,起點越高,到達底端的速度越大。b.不同質量的小球分別從光滑斜面上由靜止下滑,并撞擊平面上的木塊,被撞木塊的運動距離越長,運動小球所具有的動能越大。c.重物下落撞擊平放在沙上的物體時,物體陷入沙中越深,說明重物原來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實驗結論:質量相同時,速度越大的物體具有的動能越大。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的物體具有的動能越大。物體的動能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質量越大,速度越大,物體具有的動能就越大。(6)勢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實驗結論:物體被舉得越高,質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機械能守恒:如果如果只有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盡管動能、勢能的大小會變化,但機械能的總和保持不變,或者說,機械能得守恒的。【教材素材題】1.(HK 八年級 P208 圖10-40; 圖10-41)如圖所示是探究動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1)鋼球在滾下斜面的過程中,將其 轉化為 ,該實驗是通過 來探究鋼球動能大小,這種研究方法叫 。(2)若要探究物體的動能與其質量的關系時,需讓 的鋼球從斜面的 滑下, 觀察 。(3)若要探究物體的動能與其速度的關系時,需讓 的鋼球從斜面的 滑下,此時采用的研究方法為 。2.(HK 八年級 P208 圖10-42; P209 圖10-43)如圖所示是探究勢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1)該實驗是通過 來探究物體勢能大小,這種研究方法叫 。(2)如圖甲,若要探究物體的勢能與其被舉高度的關系時,需讓 的物體從 自由下落,觀察 。(3)如圖乙,若要探究物體的勢能與其質量的關系時,需讓 的物體從 自由下落,此時采用的研究方法為 。3.(HK 八年級 P209 圖10-44)如圖所示的裝置叫作滾擺。捻動滾擺的軸纏繞細線使它升高后由靜止釋放,觀察滾擺的運動情況。滾擺沿著細線上下運動時,它的速度不斷地變化。當滾擺從最高點向最低點運動時,它的高度降低,速度 ,說明它的 能減少而 能增加;當滾擺從最低點向最高點運動時,速度變小,位置升高,說明滾擺的重力勢能 而動能 ;滾擺上下往復的過程中,其機械能 ,逐漸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