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課題 第六章 第1節 北方地區—區域特征教學內容 認識北方地區的自然環境,分析北方地區的農業和工業教學 目標 1.讀圖描述北方地區的位置和范圍,認識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環境特點。(區域認知、綜合思維能力) 2.運用資料和地圖說出北方地區的農作物及農業發展條件。(綜合思維能力) 3.運用地圖資料,分析北方地區的礦產資源及工業發展狀況。(綜合思維能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讀圖描述北方地區的位置和范圍,認識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環境特點。(區域認知、綜合思維能力) 2.運用資料和地圖說出北方地區的農作物及農業發展條件。(綜合思維能力)教學難點 1.運用資料分析北方地區的農業發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2.運用資料和地圖分析北方地區的工業發展優勢。教學輔助 材料與手段 多媒體課件 創設情境法、讀圖分析法、合作學習法教 學 過 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一、導入新課 一、展示毛主席的《沁園春·雪》,引導學生讀一讀。 二.思考交流:說一說,毛主席的《沁園春 ● 雪》中描述了北方地區具有怎樣的地理特征? 一、讀一讀 二、思考并交流問題。二、教學過程 探究一:梳理北方地區自然環境 1.描述北方地區位置、范圍 (1)引導學生讀圖: 查找一: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脈、太行山脈,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遼東丘陵、山東丘陵。 查找二:渤海、黃海,黑龍江、松花江、遼河、黃河、淮河以及京杭運河。 (2)引導學生借助圖中主要的地理事物,描述北方地區的位置與范圍。 (3)找出北方地區主要的省級行政區域,說出它們的省級行政中心。 2.歸納自然環境特征 (1)地形——出示北方地區地形圖,引導學生描述其地形地勢特征。 出示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的景觀圖片。 (2)氣候——出示中國氣候分布圖,引導學生說出北方地區的氣候類型。 展示北方地區——哈爾冰、北京、濟南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引導學生分析北方的氣候特征。 展示溫帶季風氣候下的植被景觀:溫帶落葉闊葉林和東北地區的溫帶針闊混交林。 (3)河流——出示北方地區河流圖和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引導學生分析北方地區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結冰期、含沙量、汛期等。 探究二:探究北方地區農業發展 1.北方地區的耕地類型 出示北方地區耕地類型及農作物分布圖: 補充黑土地和黃土地的材料。 2. 北方地區的農作物 展示北方地區的糧食作物:小麥、玉米、高粱;油料作物:花生、大豆;糖料作物:甜菜等。 合作探究活動: 1.探究區域內部差異 (1)哈爾濱地處東北平原,濟南地處華北平原。閱讀兩城市氣溫年變化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結合所學知識,比較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的區域差異。 (2)歸納比較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的區域差異 (3)議一議,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農業生產的差異與氣候的關系。 2.查找農業發展問題及措施 (1)困擾華北平原農業生產的問題有哪些?如何解決? (2)認識華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響 ①結合濟南的氣候資料,北方春旱嚴重的原因。 歸納總結:一是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量較大,而降水少,河流徑流小;氣候較干燥; 二是春季農作物返青和出苗期,農田需水量大,加劇了春旱。 ②收集資料,議一議華北平原的人們是如何應對春旱的。 探究三:分析北方地區工業發展 1. 查找北方地區的礦產資源及礦產地 2. 說出北方地區的主要工業基地,歸納北方地區工業發展的優勢條件。 點撥總結:①豐富的資源:煤、石油、鐵礦、海鹽 ②發達的交通 ③原有工業基礎:京津唐和遼中南工業基地及眾多的工業中心 ④良好的農業基礎: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商品糧棉油糖基地 ⑤廣闊的市場:人口稠密、城市眾多,市場消費量大,也接近國際市場 ⑥充足的勞動力資源 ⑦較優越的科技、教育條件和人才力量 1.識圖讀圖——在圖中找出并標畫出。 (2)描述范圍:秦嶺—淮河以北,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東臨渤海、黃海。 面積約占全國的20%,人口約占全國的40%。 (3)與圖交流: 黑龍江省—哈爾濱、吉林省—長春 遼寧省—沈陽、陜西省—西安 山西省—太原、河南省—鄭州 山東省—濟南、河北省—石家莊 北京市—北京、天津市—天津 (1)讀圖描述:北方地區位于第二、三級階梯,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東部有面積廣闊的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西部是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 (2)分析對比: 北方屬于溫帶季風氣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 (3)分析交流: 1. 說一說,北方地區的耕作類型? 旱地為主。 讀一讀. 2.找一找,說一說,北方的農作物有哪些? 1.合作交流:(1) (2) (3)東北平原—緯度較高,氣溫較低,北部是有機質含量高的“黑土地”,適宜種植春小麥、玉米、大豆、高粱、甜菜等農作物,農作物一年一熟,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 華北平原—緯度較低,氣溫較高,黃土地由黃河、海河沖積而成,適宜種植冬小麥、玉米、棉花、花生、谷子等,農作物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 2.分析交流: (1)水源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這里的土地有機質含量不高,缺磷少氮,還有不少鹽堿地、砂地。 大興農田水利建設,開渠打井,發展節水農業。同時,通過增施有機肥,開渠排鹽,改變灌溉方式等。 (2)互動交流: 南水北調、修建水庫、節約用水,從長遠來看,發展節水農業是華北平原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1.讀圖析圖:煤、鐵、石油等資源十分豐富。 我國第一大油田大慶油田和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 大同、神府等特大型煤礦; 鞍山、遷安等大型鐵礦; 2.說一說:京津唐和遼中南兩大工業基地 互動交流——歸納總結三、課堂小結 總結歸納,本節課的主要知識框架。四、板書設計五、作業布置 教材課后作業及教輔資料作業六、教 學 反 思 1.引導學生在圖中獲取有效信息,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意識。 2.課堂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獨立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能動性,教師適時點撥學生的學習成果,讓評價成為學習過程的潤滑劑。 3.課堂安排適當的練習,以評價學生最終的學習成果。 4.歸納總結部分仍要由學生完成,教師補充,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5.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學習生活化的地理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