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課題 第十章 第1節 遼闊的海域教學內容 世界海洋大國、漫長的海岸、眾多的島嶼教學 目標 1.說出我國的近海海域,了解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之間的大致界線。(區域認知) 2.知道我國有漫長的大陸海岸,了解杭州灣南北地區大陸海岸類型的差異。(區域認知) 3.了解臺灣島、海南島和崇明島的形成原因;知道舟山群島是我國最大的群島。(區域認知) 4.能在地圖上指出臺灣海峽和瓊州海峽,說出海峽在海上交通方面的重要作用。(區域認知、綜合思維能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 說出我國的近海海域,了解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之間的大致界線。 2. 知道我國有漫長的大陸海岸,了解杭州灣南北地區大陸海岸類型的差異。教學難點 能在地圖上指出臺灣海峽和瓊州海峽,說出海峽在海上交通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學輔助 材料與手段 多媒體課件 創設情境法、讀圖分析法、合作學習法、案例分析法教 學 過 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一、導入新課 一、播放我國海洋宣傳片《海洋是生命的搖籃》。 二.思考交流:1.為什么說海洋是生命的搖籃? 2. 視頻中我國的海洋島嶼開發主要在哪些省份?涉及到哪些方面? 一、觀看視頻 二、思考并交流問題。二、教學過程 探究一:關注世界海洋大國 1. 認識近海海域 出示地圖、問題,引導學生完成。 任務導向: (1)在圖中圈出我國近海海域?找一找各海域之間的分界線分別是什么? (2)說一說我國14個沿海省區是哪些? 2.對比海洋特點:引導學生分析其位置特征和面積大小。 (1)渤海: (2)黃海: (3)東海: 補充介紹:臺灣以東太平洋海域位于琉球群島以南、巴士海峽以東,地震火山活動和災害性海浪頻繁。 (4)南海: 3.探我國的管轄海域 問題導向: (1)我國管轄的海域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2)各部分的范圍是如何規定的? 強化海洋領土,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 領海與內水同為我國領土的組成部分,我國對其水域及其上空、海床、底土擁有主權。 拓展學習:上網查閱《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及相關資料,了解我國管轄的各類海域的面積及我國享有的權益。 探究二:走進漫長的海岸 1.認識海岸界限 找一找:我國大陸海岸線南北各到什么地方? 2.辨識我國海岸類型 問題導向: (1)我國大陸海岸的類型有那些? (2)杭州灣南北的海岸類型有什么不同? 圖文補充拓展: 在我國熱帶、亞熱帶部分大陸和島嶼,還分布有獨特的珊瑚礁和紅樹林海岸。臺灣東部的太平洋沿岸是我國海岸地形最豐富、奇特的地區。 歸納總結:我國海岸自然資源豐富,僅潮間灘涂面積就有3.8萬平方千米,水深0~15米的淺海面積12.4萬平方千米。 3.了解海灣與河口 讀圖分析: (1)找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海灣及入海的河流,說說我國海灣和河口眾多的原因。 (2)找出長江三角洲地區主要的港口城市,并說出它們所瀕臨的海。 拓展閱讀:我國的海岸曲折蜿蜒,既有許多平直岸段,也有許多海灣、河口。我國面積大于10平方千米的海灣有160多個,較大的河口有30多個。海灣和河口地區自然條件優越,成為我國人口、城市密集和港口眾多的地區。這些地區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大規模的開發、利用已經引發了許多嚴重的環境問題,影響到沿海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探究三:認識眾多的島嶼 1. 三大島嶼 我國擁有面積大于500平方米的島嶼6500多個,絕大多數分布在東海和南海。我國島嶼岸線的總長度約1.4萬千米。 補充:臺灣島、海南島均屬于大陸島,崇明島屬于沖積島。 拓展材料:崇明島 崇明島地處長江口,是中國第三大島,被譽為“長江門戶、東海瀛洲”,是中國最大的河口沖積島,面積為1200.68平方公里。 崇明島是長江三角洲發育過程中的產物,長江奔瀉東下,流入河口地區時,由于比降減小,流速變緩等原因,所挾大量泥沙于此逐漸沉積。 2.兩大群島 我國有些島嶼成群分布,成為群島,如廟島群島和舟山群島。 展示:舟山漁場—最美海上牧場 補充材料:釣魚群島 我國臺灣省的釣魚群島由8個無人島礁組成,總面積約為6.3平方千米。其中,釣魚島面積最大,約4.3平方千米,最高點海拔約362米。該群島散布于北緯25°40′~26°、東經123°~124°34′之間的海域,距離我國臺灣省基隆市約190千米、福建省福州市420千米。釣魚群島戰略位置重要,周圍海域擁有豐富的資源。釣魚群島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神圣的領土。 3.兩大海峽 有些島嶼與大陸之間形成海峽,它們的寬度較小、水流較急、深度也較大,多為交通要道。 1.小組合作學習:讀圖分析+展示交流: (1)自北向南呈弧狀分布的海洋有渤海、黃海、東海、臺灣島以東的太平洋海域、南海,其中渤海是我國的內海。 (2)海域分界線 渤海和黃海分界線:老鐵山角——蓬萊角 黃海和東海分界線:啟東角——濟州島 東海和南海分界線:南粵島——鵝鑾鼻 (3)我國14個沿海的省區: 遼、冀、津、魯、蘇、滬、浙、閩、臺、粵、港、澳、瓊、桂。 2.對比分析: (1)渤海是我國的內海,為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環抱,面積最小。 (2)黃海因黃河泥沙導致的海水呈黃色調而得名。 (3)東海是東中國海的簡稱,其南部為祖國大陸與臺灣省之間的臺灣海峽。 借助地圖說一說,并聯系板塊構造的知識。 (4)南海是南中國海的簡稱,分布有眾多島嶼、巖礁、沙洲和淺灘,統稱為南海諸島。 3.合作學習: (1)內水、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等。 (2)讀材料解讀:以我國政府公布的各相鄰基點之間的直線連線為基線,該線向陸地一側海域為我國的內水(內海)。 說出我國的內海有渤海和瓊州海峽。 以我國的領海基線為界,垂直向外12海里為領海,再向外12海里為毗連區。領海基線以外200海里以內為我國的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為我國陸地領土在領海以外的全部自然延伸。 課后利用網絡查一查,做好記錄。 1.閱讀材料和地圖,說一說:我國大陸海岸漫長曲折,北起遼寧省的鴨綠江口,南到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北侖河口,全長1.8萬多千米。 2.圖中標一標,說一說: 我國大陸海岸主要有平原海岸和山地海岸兩大類,大致以杭州灣為界,以北兩類海岸交錯分布,以南則基本上是山地海岸。 說一說 3. 分析交流: (1)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農業發達,交通便利。 (2)上海、寧波、舟山臨東海。 蘇州瀕臨京杭運河。 讀一讀 1.分析交流:在圖中圈出我國的三大島嶼,并說出其特點及成因。 臺灣島、海南島、崇明島 記錄整理 讀一讀 2.說一說:廟島群島位于黃、渤二海交匯處,北與遼寧省的老鐵山對峙,南與蓬萊縣相望。軍事上,為渤海"咽喉",衛京津"門戶”。 舟山群島是我國最大的群島,附近的舟山漁場是我國最大的漁場。 讀一讀 3.標出海峽并說一說:臺灣海峽和瓊州海峽。三、課堂小結 總結歸納,本節課的主要知識框架。四、板書設計五、作業布置 教材課后作業及教輔資料作業六、教 學 反 思 1.問題導向,引導學生自主讀圖,標畫、讀取、歸納,培養學生良好的用圖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地理素養。 2.利用影像資料拓展學生的視野,能真實的去感受海洋國土,注重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海洋領土意識。 3.注重課堂所學知識之間的關聯,引導學生建立清晰的知識網絡。 4.課堂中利用適當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全員參與,提高學習的效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