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課題 第九章 活動課 區際聯系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教學內容 選取案例,提出問題;收集資料,整理歸納;分析原因,探討影響;概括總結,形成結論;舉一反三;教學 目標 1.例說出區際聯系的主要形式、內容和意義。(區域認知) 2.了解西氣東輸工程的概況,探討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說明西氣東輸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區域認知、綜合思維能力) 3.歸納案例分析法的思維方法和一般流程。(綜合思維能力) 4.嘗試運用案例分析法,選取其他體現區際聯系的重大工程,收集資料,自主探究。(地理實踐力、綜合思維能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了解西氣東輸工程的概況,探討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說明西氣東輸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2.歸納案例分析法的思維方法和一般流程。教學難點 嘗試運用案例分析法,選取其他體現區際聯系的重大工程,收集資料,自主探究。教學輔助 材料與手段 多媒體課件 創設情境法、讀圖分析法、合作學習法、歸納整理、案例分析法教 學 過 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一、導入新課 一、互動交流:說一說:區際聯系有哪些主要形式?區際聯系有什么意義? 互動闡述區及聯系的意義:有利于區域之間優勢互補和協調發展。保證我國經濟社會有效運行。 二.展示學習方法:案例分析方法亦稱為個案分析方法或典型分析方法,是對有代表性的事物(現象)深入地進行周密而仔細的研究從而獲得總體認識的一種科學分析方法。 一、想一想,說一說:人口流動、資源運輸、信息傳播等 二、認識案例分析法二、教學過程 活動一:選取案例、提出問題 1.說一說,我國有哪些大型資源調配工程? 圖片展示: 2.討論案例選取的根據 教師引領:西氣東輸工程經過眾多省級行政區域,連接數以百計的城市,惠及千家萬戶。 定結論:同學們一致認為西氣東輸是比較典型的工程,而且時代性強。 3.針對案例提出問題 (1)我國為什么要實施西氣東輸? (2)西氣東輸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活動二:收集資料、整理歸納 活動主題——搜集整理:認識西氣東輸工程 1.要解決上述問題,必須要廣泛收集資料,并對其分類和篩選。 2.展示搜集資料: 西氣東輸工程,始建于2002年7月4日,2004年10月 1日一線工程全線貫通并送氣,2011年6月30日二線工程全線貫通并送氣。西氣東輸工程,通過管道運輸的方式,主要將我國塔里木盆地以及周邊國家生產的天然氣,源源不斷地輸往東部地區,形成橫貫我國西部、中部和東部三個經濟地帶的天然氣輸送及供氣系統。目前,后續工程還在實施中。 2.出示問題,引導學生完成表格,結合材料,歸納出西氣東輸工程的基本情況。 活動三:分析原因、探討影響 1.合作探究——工程建設的背景 運用資料分析解決問題,是案例研究的關鍵環節。 (1)同學們在了解工程概況的基礎上,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對西氣東輸工程建設的時代背景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補充:西部地區整體的經濟水平低于東部地區,需要縮小東西部發展差距。 (2)結合圖表,分別找出東、西部天然氣資源生產和消費的差異,并歸納出西氣東輸工程建設的地理背景。 (3)結合圖表,分別找出東、西部天然氣資源生產和消費的差異,并歸納出西氣東輸工程建設的地理背景。 歸納總結:天然氣資源豐富,產量大于消費量,需要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2.合作探究——西氣東輸的影響 思考西氣東輸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并從天然氣的輸出地和輸入地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學生自主完成,教師補充: 對輸出地的影響: ①增加財政收入 ②擴大就業機會 ③帶動其他相關行業的發展; ④促進西部城市、鄉村使用天然氣,保護生態環境; ⑤促進基礎設施建設。 活動四:概括總結、形成結論 根據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西氣東輸的意義。 活動五:舉一反三、實踐應用 1.合作探究——西氣東輸案例的方法歸納。 歸納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 確定案例——提出問題——搜集資料——分析探究——歸納總結。 2.案例實踐一—南水北調工程 南水北調概況 南水北調是緩解中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戰略性工程。我國南澇北旱,南水北調工程通過跨流域的水資源合理配置,大大緩解我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問題,促進南北方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分東線、中線、西線三條調水線。西線工程在最高一級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個西北和華北,因長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為黃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區和華北部分地區補水;中線工程從第三階梯西側通過,從長江中游及其支流漢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給黃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區;東線工程位于第三階梯東部,因地勢低需抽水北送。 3.案例實踐二—西電東送工程 北部通道:將黃河上游水電和山西、內蒙古坑口火電送往京津唐地區。 中部通道:將三峽和金沙江干支流水電送往華東地區。 南部通道:將貴州烏江、云南瀾滄江和桂、滇、黔三省區交界處的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的水電資源以及黔、滇兩省坑口火電廠的電能開發出來送往廣東。 1.說一說:主要有西氣東輸、南水北調、西電東送、東數西算等。 2.思考交流: A同學:西氣東輸工程跨我國西部、中部、東部三大經濟帶,具有典型性。 B同學:西氣東輸工程是我國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工程,目前還在建設中。 3.小組討論,挑選最具有地理價值的題目。 1.準備資料:采用網絡搜集、查閱書籍、請教學校老師或其他專家等。 2.思考完成學習任務: (1)讀圖查找,整理歸納: (2)歸納整理: 將我國塔里木盆地以及周邊國家生產的天然氣,通過管道運輸的方式,源源不斷地輸往東部地區,形成橫貫我國西部、中部和東部三個經濟地帶 1.學習交流: (1)當今社會,人們對生活質量和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 (2)西部地區迫切需要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3)國家建設長距離管道線路的能力已經具備。 (2)對比分析: 西部:生產量>消費量 東中部:生產量<消費量 (3)思考交流:西氣東輸工程建設的地理背景 天然氣產量小而消費量大,迫切需要清潔能源。 2.小組合作學習: 討論對輸出地、輸入地的影響,并進行整理歸納。 對輸入地的影響: ①緩解能源緊缺狀況 ②減少生活開支 ③調整能源消費結構,降低污染,促進環境改善; ④促進東部地區經濟發展。 小組合作學習: (1)說出東西部地區的優勢: 東部地區有資金、技術等的優勢; 西部地區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 (2)對東西部地區產生的意義: 西部地區資源優勢轉為經濟優勢; 東部地區緩解能源供應緊張狀況; 帶動相關產業、擴大就業、完善基礎設施調配資源分布不均狀況、調整能源消費結構 對全國是合作共贏、協調發展。 1.通過對西氣東輸案例的剖析,歸納案例分析法的思維方法和一般流程。 第一步 原因:資源和市場的差異——區域差異; 第二步 地理事件:西氣東輸—區際聯系; 第三步 結果: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 區際協調發展 2. 結合南水北調工程概況,說說南水北調的意義。 對輸入地的意義: (1)有利于緩解水資源短缺對北方地區城市化發展的制約,促進當地城市化進程; (2)改善黃淮海地區的生態環境狀況。 對其他地區的意義: (1)為京杭運河濟寧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證了水源; (2)擴大內需,促和諧發展,提高了國內GDP。 3.分析交流: 搜集資料,歸納總結: 西電東送是把中國煤炭、水能資源豐富的西部省區的能源轉化成電力資源,輸送到電力緊缺的東部沿海地區的工程項目。該工程的實施,有利于西部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減輕環境和運輸壓力,對于合理配置資源、優化能源結構、促進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三、課堂小結 總結歸納,本節課的主要知識框架。四、板書設計五、作業布置 教材課后作業及教輔資料作業六、教 學 反 思 1.課堂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獨立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能動性,教師適時點撥學生的學習成果,讓評價成為學習過程的潤滑劑。 2.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3. 注重總結,注重歸納,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維過程,培養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4. 培養學生手、腦、口并用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強化知識的紙面落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