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課題 第七章 第1節 南方地區—區域特征教學內容 山青水碧 物產富饒,通江達海 經濟發達教學 目標 1.運用地圖,描述南方地區的地理位置和范圍,并思考其位置的優越性。(區域認知、綜合思維能力) 2.運用資料和地圖說出北方地區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區域認知、綜合思維能力) 3.運用地圖資料,分析南方地區主要農作物的分布及主要礦產和工業的分布。(區域認知) 4.運用圖文資料,比較南方地區不同地形區主要地理差異與區域發展特點。(綜合思維能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 描述南方地區的地理位置和范圍,并思考其位置的優越性。說出北方地區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2. 分析南方地區主要農作物的分布及主要礦產和工業的分布,理解南方地區經濟發達的原因。教學難點 比較南方地區不同地形區主要地理差異與區域發展特點。教學輔助 材料與手段 多媒體課件 創設情境法、讀圖分析法、合作學習法、案例探究法教 學 過 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一、導入新課 一、展示南方地區的江南水鄉的景觀。 二.引導學生說一說:哪些古詩能描述圖中的景象? 教師補充多首古詩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說一說: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籃,能不憶江南 二、教學過程 探究一:位置和范圍 1. 定位置—說范圍 (1)引導學生讀圖描述南方地區的海陸位置、緯度位置。 (2)出示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面積和人口比例,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2. 讀圖查找主要行政區劃及城市 (1) 找出南方地區包括的主要省級行政區域單位。 (2) 找出南方地區的主要城市。說說哪些沿江分布、哪些沿海分布。 探究二:山青水碧 物產富饒 1. 探究山青水碧 (1)讀圖歸納(一)自然環境之地形 ①找出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貴高原、臺灣島和海南島。 ②歸納南方地區的地形特征。 ③教師補充展示云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東南丘陵的景觀圖,引導學生說一說他們突出的特征。 (2)讀圖歸納(二)自然環境之河湖 找出長江、珠江、瀾滄江,說說流經的省區及注入的海洋,找出洞庭湖、鄱陽湖、太湖等。 (3)讀圖歸納(三)自然環境之氣候 教師提供我國氣候圖,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我國7月氣溫分布圖、年降水量分布圖——讀圖說出南方地區的主要氣候類型,并歸納該地氣候的特征。 2.感悟物產豐富 (1)豐富的農業資源: 引導學生找出主要的農作物,并進行分類。 3.合租探究:區域內部差異 引導學生讀圖歸納,閱讀課本完成表格。 展示拓展材料: “天府之國”——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被高原、山地所環抱,內部丘陵起伏,廣泛分布著由紫紅色的砂巖、頁巖風化形成的紫色土。紫色土中含有豐富的磷、鉀等礦物養料。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早在2000多年前就建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效控制了岷江進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區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受水患災害。四川盆地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濕潤,水系稠密,人口眾多,土壤肥沃,是全國重要的糧棉、油菜、甘蔗、柑橘產區,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探究三:通江達海 經濟發達 1.評價區位的優越性 觀察地圖,總結: 2.分析南方地區的資源及工業基地 (1)引導學生找一找著名的礦產地。 補充: 湖南冷水江錫礦山的銻礦是世界上儲量最大的銻礦。貴州的汞儲量居世界第三位,主要分布在貴州東部。 (2)說一說:我國的兩大工業基地。 3.歸納總結:南方經濟發達的條件。 教師點撥補充:資金技術雄厚:江河湖海連為一體,既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發展,又便于利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發展新興工業。市場廣闊:南方地區城市眾多,且海外市場廣闊。 4.活動案例探究:貴州的經濟發展及生態建設 貴州省地處云貴高原,地形復雜多樣。礦產資源、水能資源和動植物資源豐富。這里山青水秀、石奇洞美,茅臺酒、中草藥、傳統手工藝品等遠銷海內外。布依族、苗族、侗族等少數民族長期生活在這里,其民族建筑、歌舞、服飾、風俗等,都呈現出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全面實施,為貴州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 問題導向:(1)說一說,貴州省發展旅游業有什么優勢條件。 (2) 議一議,怎樣治理水土流失,搞好山區的生態環境建設。 展示資料:丹寨縣高要苗寨梯田;茂蘭自然保護區 1.讀圖描述:海陸位置——南方地區大致位于秦嶺—淮河一線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臨黃海、東海、南臨南海。 緯度位置大致為18°N---33°N,北回歸線穿過其南部,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少部分為熱帶。 (2)讀圖歸納: 面積約占全國的25%,人口約占全國的55%。 結論:人口最多的地理區域。 2.小組合作——讀圖交流: (1)湖北、重慶、貴州、廣西、廣東、香港、澳門、福建、浙江、上海、江西、湖南、臺灣、海南省等。 (2)主要城市:南京、合肥、武漢、成都、昆明、重慶、貴陽、南寧、廣州、香港、澳門、臺北、杭州、南昌、長沙、上海、福州、海口。 沿江分布:重慶、武漢、南京、上海; 沿海分布:上海、杭州、福州、廣州、香港、澳門、臺北、海口。 1.識圖歸納: (1)自主+小組交流: ①找一找,標一標 ②歸納交流:本區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盆地、高原、丘陵交錯分布;平原多沿河分布。 ③看圖說話,思維交流 (2)找一找,說一說:平原地區河湖眾多,水網密布,素稱“江南水鄉” (3)歸納交流: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南方地區氣候濕熱。 聯系所學知識——說出南方地區所在亞熱帶、濕潤區。 2.互動交流: (1)找一找: 主要糧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亞熱帶、熱帶水果:柑橘、香蕉、荔枝等。 3.歸納展示: 讀一讀,認識天府之國——成都平原; 1.說一說:南方地區瀕臨黃海、東海和南海,海岸線延綿漫長,多優良港口;長江、珠江、瀾滄江等大河連通海洋,使得江河湖海連為一體,有利于對外開放。 2.找一找:云南個舊——錫礦;廣西錳礦資源;江西德興的銅礦; (2)回顧展示:以上海、南京、杭州為中心的滬寧杭工業基地——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以香港、廣州、深圳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3.思考歸納: 交通便利:南方地區瀕臨海洋,海岸線漫長,多優良港口;河流多,利于發展內河航運。勞動力豐富:南方地區人口眾多。 4.小組合作探究: (1)分類舉例說明:自然環境——地形復雜多樣,山清水秀,石奇洞美,礦產資源、水能資源和動植物資源豐富。 產品——茅臺酒、中草藥、傳統手工藝品富有特色; 少數民族風情——布依族、侗族等少數民族文化獨具特色 紅色基地——革命戰斗遺址、會議地址等紅色旅游資源豐富 (2)圖文結合: 退耕還林還草,保護自然植被;營造水土保持林和農田防護林。采取適當的工程措施,如修建排水溝。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措施,如少耕深松,秸稈還田等。加強宣傳和監督等。三、課堂小結 總結歸納,本節課的主要知識框架。四、板書設計五、作業布置 教材課后作業及教輔資料作業六、教 學 反 思 1.引導學生在圖中獲取有效信息,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意識。 2.課堂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獨立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能動性,教師適時點撥學生的學習成果,讓評價成為學習過程的潤滑劑。 3.課堂安排適當的練習,以評價學生最終的學習成果。 4.歸納總結部分仍要由學生完成,教師補充,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5.利用案例探究,引導學生形成問題完整的探究鏈,學生掌握整個地區的地理問題的形成過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