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高三復習課 教學設計課題 《改革開放新時代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學科 歷史 課時 1課時課標要求 認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綜合國力及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高;認識鄧小平理論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指導意義;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認識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意義,認清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形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文化的形成過程及意義的系統認識。學科素養 唯物史觀、時空掛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學習目標 通過回顧課本175——178頁相關內容,完成表格,說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成果,形成理論體系;通過合作探究,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表現,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斷發展的成果。提前查閱資料,通過參與課堂情境,說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成就,認識中國強大的表現,體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道路的正確性,堅定“四個自信”。通過梳理課本179頁相關內容,概括新時期國際影響力擴大的表現,增強國際視野;通過總結改革開放以來偉大成就取得的原因,進一步增強對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進一步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學重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綜合國力提升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的表現。教學難點 深化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知。學法指導 讀書閱讀、史料實證、合作探究、歸納概況、講授指導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情境教學法、講授法、討論法、任務驅動法課前準備 學生要預習第28課,完成學歷案要求;查閱資料。教師要鉆研教材、設計教學,同時搜集資料,給學生提前布置任務。教學用具:黑板、希沃一體機、PPT。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導入播放視頻《走進新時代》,讓學生理解歌詞,提問: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分別指誰?他們“繼”的是什么?“開”的又是什么?這些領路人的思想理論成果是什么?作用是什么?答:他們分別是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他們繼的瑟吉歐毛澤東思想以及社會主義探索的經驗教訓,他們開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他們的理論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他們的作用是使中國走向復興(富強),使中國走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 理解《走進新時代》歌詞,回答老師問題。 通過視頻的形式導入新課,一可以吸引學生,二可以讓學生在歌詞中感知中國改革開放所以來所開創的新時代,引入主題。環節二:考情概覽考情分析和備考方略指導。 觀看屏幕并聆聽。 通過考情分析,明確考向,精準復習。環節三:主干梳理+能力提升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新理論)1.課件出示時空坐標,出示表格,協助學生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過程的表格內容。教師補充鄧小平理論形成過程及主要內容。2.出示分別出自鄧小平、江澤民、習近平等領導人講話的材料,指導學生完成史料分析題。3.要點總結:引導學生分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表現。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概念和地位。 活動1:根據課本175-178頁內容,完成提前填好表格內容,課上回答。活動2:運用所學完成史料分析題。活動3:學以致用,通過合作探究,完成要點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表現。 通過完成任務1,讓學生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發展的脈絡,認識其概念和地位,強化時空觀念。通過完成任務2、3讓學生運用所學解決問題,提高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能力。環節四:主干梳理+能力提升內容:新時期的偉大成就(新成就)設置情境,假如某國學生訪華團來我校參觀,由你作為中方代表,向到場師生圖文并茂地介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所取得的成就。展示課件、協助學生完成成就介紹。結合你身邊的例子,說明祖國強大進步的表現。 活動4:根據課本內容,提前查閱資料,結合課件圖片,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做簡要介紹。學生展示。 通過設置情境,不但可以讓學生加深知識印象,還可以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歷史解釋能力。和歷史 環節五:主干梳理+能力提升內容: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新影響)5.出示課件,提問中國新時期外交理念是什么?具體表現是什么?幫助學生完成學習活動5。6.引導學生根據《十九大報告》和《大國崛起》的相關材料,回答新時代的外交戰略和藍圖的時代背景以及成為大國需要具備的條件。 活動5:根據課本181頁,完成中國新時期國際影響力的表現。活動6:學以致用,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通過完成活動5、6,讓學生了解新時期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增強民族自豪感,提升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能力。環節六:思考總結內容:提問,以上成就取得的原因是什么?7.引導學生總結: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偉大領導的英明決策;全國人民的努力;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指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有利的國內外環境;改革開放;全球化趨勢等。根本制度保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引導;解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涵。 活動7:學生總結、概括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的原因。 活動7:通過思考問題,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感,提升唯物史觀能力和家國情懷。環節七:情感升華8.內容:責任與使命(新未來)展示課本中十九大報告“從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以及習近平同志對青年的希望。提問:身為當代青年應該怎么做? 活動8:回答問題根據文字朗誦《強國有我,請黨放心》 活動8:通過展望未來以及習近平對青年希望,讓學生明確自己身上肩負的使命。通過最后的朗誦,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環節八:小結總結本課,出示知識框架。 活動9:回顧本節課內容。 活動9:通過回顧本節內容,形成體系。作業設計 根據材料與中國近現代史的相關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請寫出“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表現(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角度)。 2、請圍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擬定一個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本堂課的內容較多,涉及改革開放以來的理論成就、建設成就和國際影響的成就。需要教師把握重難點進行突破。本課內容重點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上面,除了梳理主干知識外,設計材料題來應用所學知識,最后又讓學生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比較順利的完成了教學內容。在第二部分中國國內建設成就設置了情境,提前將任務布置給學生來完成,而且學生也較為完美的完成了任務。我覺得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多設計一些讓學生提前準備的工作,讓學生也參與到備課的環節中來。但是需要教師提前培訓學生,這樣才可以在課堂中更好的服務于教學。本節課,一些學生準備的內容有些冗長,培訓學生環節需要今后注意。由于前面兩大塊內容占去了多數時間,所以導致最后國際影響力擴大這一部分內容的完成有些趕,以致最后的亮點,準備的青年學生在新時代應該怎樣做和《強國有我》的朗誦沒有很好的呈現。當日也有線上上課的弊端,網絡的延遲等客觀原因,使得某些環節有些拖沓。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該優化各個環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