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生物進化的原因(第2課時)學習目標:1、能描述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2、能利用自然選擇學說解釋生物的進化。一、溫故知新二人一組,復述鞏固下列內容:1. 什么是保護色?保護色是如何形成的?2.通過“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實驗,你能推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嗎?從中你能簡單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嗎?二、設問導學閱讀教材P65~69的內容,解決下列問題。關于生物的進化,人們普遍接受的是誰的什么觀點?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生物進行生存斗爭的原因是什么?按照自然選擇學說如何解釋長頸鹿長頸形成的原因。三、自學檢測1. 如果某一種昆蟲,缺乏適應變化著的環境所需要的變異,它可能( )A. 進化為另一新種 B. 進化到高等形式C. 退化到低等種類 D. 滅絕2.能在沙漠中生活的植物,一般根系特別發達,或葉片變為刺,那些吸水、保水功能差的植物在沙漠中不能生存,達爾文對這一現象的解釋是( )A. 生物個體間存在著差異 B. 生物具有遺傳的特性C. 生物變異對生存是不利的 D. 適應環境的變異個體易生存3.20世紀40年代以來,開始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療一些細菌感染及炎癥,頗見成效.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效果逐漸下降.于是人類又不斷開發新的抗生素,但都是開始有效,以后越來越差,這種現象的產生是由于( ?。?br/>A. 抗生素的生產質量越來越差B. 致病微生物會自然產生抵抗抗生素的變異C. 致病微生物產生并遺傳下來抵抗抗生素的變異D. 抗生素選擇了致病微生物中能抵抗該抗生素的變異4.用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分析,動物的保護色是( )A、人工選擇的結果 B、自然選擇的結果C、生存斗爭的結果 D、環境變化的結果5.達爾文認為生物進化的主要因素是( )A、遺傳 B、變異 C、人工選擇 D、自然選擇6.同一種蝗蟲,生活在青草叢中的體色成綠色。生活在枯草中的體色成黃色,根據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這是( )A、人工選擇的結果 B、用進廢退的的結果C、自然選擇的結果 D、生存斗爭的結果四、分層訓練題組一:1.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是( )A. 生存斗爭 B. 人工選擇 C. 自然選擇 D. 遺傳和變異2.下面關于生存斗爭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 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斗爭 B. 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斗爭C. 同種生物個體之間的斗爭 D. 不同種生物之間的斗爭3.下列現象與自然選擇無關的是( )A、眼鏡蛇有劇毒 B、生活在水中的魚背部呈深色,腹部呈淺色C、昆蟲的體色呈綠色和黃色 D、一窩小貓體色有白色、黑色、黃色等4.生物進化中存在競爭的原因是( )A、好斗是生物的本性 B、生物賴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間是非常有限的C、生物的變異分為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 D、為了產生更多更好的后代題組二:5.依據達爾文的進化學說,下列敘述正確是( )A.啄木鳥的長舌是因取食樹縫內的昆蟲,反復不斷伸長的結果B.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長期不用眼睛而逐漸失去視覺C.蛇的四肢由于長期不用而退化,因而獲得匍匐的習性D.猛禽具有銳利的喙和尖銳的爪是自然選擇的結果6.如圖所示,請據圖回答問題。(1)圖①說明古代長頸鹿祖先的個體之間存在著____________。(2)圖②說明地球環境變得干旱、缺乏青草時, ____________的個體容易獲得食物而生存下來。那么長頸的變異是____________,短頸的變異是_____________。(3)圖③說明_____________個體能生存下來,并繁育后代,_____________的個體被淘汰。(4)從長頸鹿的進化過程看,頸長的變異是由于_____________改變引起的。(5)自然界中的生物,經過激烈的_____________,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這就是_____________。五、拓展延伸閱讀資料,回答相關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化學農藥的產量和品種逐年增加,但害蟲的抗藥性也不斷增加,對農作物的危害仍然很嚴重。例如近年來,棉鈴蟲在我國大面積暴發,造成的經濟損失十分嚴重。由于環境對害蟲群體進行了_____________,結果_____________的害蟲適應環境而生存,無抗藥性或抗藥性弱的害蟲由于_____________而遭淘汰,最終形成了抗藥性強的害蟲群體。答案自我檢測1D、 2D、3D、4B、5D、6C分層訓練1D、 2B、3D、4B、5D6(1)差異(2)頸長 有利變異 不利變異 (3)頸長 頸短(4)遺傳物質 (5)生存斗爭 自然選擇拓展延伸自然選擇 抗藥性強 不適應環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