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生物進化的原因(第1課時)學習目標:能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一、溫故知新二人一組,復述鞏固下列內容:1.什么是比較法?2.說出動物、植物的大致進化歷程。3.歸納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什么?二、設問導學閱讀教材P62-65的內容,解決下列問題。英國曼徹斯特地區兩種樺尺蠖的數量在1850年和1950年發生了什么變化?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保護色?保護色是如何形成的?3.“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中,(1)你提出的問題是什么?(2)你做出的假設是什么?(3)說出你們小組的分工情況。(4)完成課本P61的表格。(5)第一代和第五代中哪種顏色的小紙片幸存者最多?這與布的顏色有什么關系?(6)第一代和第二代有什么變化?第一代和第五代又有什么變化?(7)比較第一代和第五代的幸存者,哪種顏色在“幸存者”群體中沒有代表?為什么?(8)通過該模擬實驗,你能推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嗎?從中你能簡單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嗎?三、自學檢測1.自然界中生物進化的外在原因是( )A、人工選擇 B、天敵的影響 C、環境的改變 D、溫度的改變2.下列哪項不是動物保護色的含義( )A、使動物容易躲避敵害 B、有利于動物捕食獵物C、能保護動物的皮膚的美麗 D、動物的體色與周圍環境相似3.下列現象不屬于保護色的是( )A、冬天的雷鳥羽毛全是白色的B、綠色草地上的昆蟲體色一般是綠色的C、比目魚的體色能隨環境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D、眼鏡蛇頸部豎立時,顯露出眼鏡狀斑紋4.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蛙,其體色不同,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這是環境污染的結果 B、這有利于蛙的捕食和逃避敵害C、這是對環境的適應 D、這是一種保護色分層訓練題組一:1.18 世紀的英國曼徹斯特地區山清水秀,這里的樺尺蠖大多數是淺色的,少數是深色的。100 年以后,工業污染把樹皮熏成了黑褐色,深色的樺尺蠖成了常見類型,淺色的卻成了少數。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是( )A. 黑煙將樺尺蠖熏成了深色 B. 淺色樺尺蠖遷出,深色的樺尺蠖遷入C. 淺色樺尺蠖變成深色的樺尺蠖 D. 環境對樺尺蠖體色選擇的結果2.18 世紀,英國曼徹斯特地區綠樹成蔭,生活在這里的樺尺蛾大都是淺色的,深色的樺尺蛾極為少見。隨著這一地區工業的日益發展,大量的煤煙灰污染了城市,樹干被污染成了黑色,深色的樺尺蛾增多,淺色的卻成了極少數。對于這一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A.在樺尺蛾的進化過程中,人起了選擇作用B.環境對樺尺蛾的變異類型進行選擇的結果C.環境污染導致樺尺蛾不同變異類型的出現D.環境污染使樺尺蛾體內產生了大量黑色素3.下列有關“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實驗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大的彩色布料模擬的是環境的色彩 B.具有“保護色”的小紙片都不會被“捕食”C.具有“保護色”的小紙片幸存數量多 D.不具有“保護色”的小紙片被“捕食”的概率大題組二:4.真菌使某森林中樹干的顏色由褐色變成灰白色。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顏色的蛾類最可能的數量變化結果是( )5.下表是科學家們長期對生活在某地的樺尺蛾體色變化的抽樣調查統計數據,請據表回答問題。(1)從表中可以看出:1930-1950年________色樺尺蛾數量多。(2)樺尺蛾體色的深與淺在遺傳學上稱為____________。(3)假設樺尺蛾的體色受一對基因控制,深色由顯性基因(用B表示),淺色由隱性基因(用b表示),那么深色樺尺蛾的基因組成可能是____________。(4)樺尺蛾體色深淺的變化是長期____________的結果。五、拓展延伸實驗探究題:科學家們做了如下實驗:將深色樺尺蛾和淺色樺尺蛾分別進行標記,然后將其放養于工業污染區和沒有污染的非工業區。經過一段時間后,將所釋放的樺尺蛾盡量回收,計算其數目,結果如表:(1)樺尺蛾的體色在遺傳學上叫____________。(2)在工業污染區,深色樺尺蛾的回收數比較高,在非工業區,淺色樺尺蛾的回收數比較高,這說明樺尺蛾對環境具有____________。(3)在工業污染區,____________是有利變異,而在非工業區,____________則是有利變異。(4)這種在生存競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____________。答案自我檢測1C 2C 3D 4A分層訓練1D 2B 3B 4D5(1)深色 (2)相對性狀 (3)Bb 或BB (4)自然選擇拓展延伸(1)性狀 (2)適應性 (3)深色樺尺蛾 淺色樺尺蛾 (4)自然選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