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統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上冊第8課 我們受特殊保護第四單元 法律保護我們健康成長第1課時 我們是未成年人1.問一問:問問家長、鄰居,在他們眼中未成年人有何特點。2.查一查:查找資料了解不同國家的成年年齡和一些特殊的年齡節點。3.做一做:調查了解:家長會上,老師讓家長說一說對未成年人的看法。拍成視頻上課用。課前預學不同國家的法定成年年齡活動一 知概念國家名稱法定成年年齡英國、法國、德國 18日本、瑞士 20奧地利、意大利 21什么叫未成年人?課中導學第十八條: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十七條第十八條: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我國,未滿18周歲的公民為未成年人,18 周歲以上的公民為成年人。18周歲未成年人成年人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未成年人超過我國人口數量的五分之一。看到這組數據,你有怎樣的發現?活動園……他從口袋里拿出一顆藥片泡了喝。沒過多久,他就亢奮起來,開始搖頭晃腦。我很好奇:什么藥片這么神奇?他從哪里買的?為什么他很神秘地對我說那是“提神保健品”?既然是保健品,為什么又不讓我告訴別人呢?他越是神秘,我就越是好奇。帶著這份好奇,我打算哪天放學時跟他要一顆,我也泡瓶飲料試試看。……我終于明白所謂“提神保健品”就是毒品。我被自己的好奇嚇出了一身冷汗,真是危險的好奇啊! ……看過這則案例,你有什么想說的呢?……活動二 明特點好奇心強2018年8月1日零時許,未成年被告人袁某、殷某在成年被告人周某、李某的帶領下,攜帶甩棍、木棍在北京市某餐飲街,以證照不全為由打砸陳某的攤位并勒索其財物,后袁某、殷某跟隨周某、李某將陳某挾持至暫住地,對陳某進行毆打,致其輕微傷,并強行讓陳某通過微信向周某賬戶轉賬。后周某、李某、殷某被抓獲歸案,袁某主動到案。案發后,袁某、殷某的法定代理人賠償了陳某的經濟損失,并責令兩名未成年被告人向受害人道歉。同學們,看了這則案例,你有什么發現呢?年齡(周歲) 不同年齡在法律上的意義 法律依據6-7 義務教育小學入學年齡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一條8 無行為能力與限制行為能力的分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十九、二十條12 準許在道路上駕駛自行車、三輪車的最低年齡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二條14 因違法行為而可能受到刑法處罰的最低年齡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因違法行為而可能受到行政處罰的最低年齡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五條16 未成年人可以離開監護人單獨居住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九條符合條件的中國公民應當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第二條18 公務員應當具備的最低年齡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十三條活動三 學法理活動三 學法理(1)自學書p73知識窗內容。(2)分析以下幾個案例,判斷對錯,找出依據,并和小組同學交流。1.小明已經7歲了,他討厭上學,他的家人決定讓他在家自學成才。2.三(2)班的王濤考了第一名,他的父母獎勵他一輛自行車,周末,他打算帶著同學騎車“壓馬路”炫耀。3.小勇初三畢業打算出門打工,沒有身份證,在假證販子手中購買了一張“身份證”,并一個人悄悄居住在私人搭建的臨時出租屋中。4.13歲的小猛身體強壯,為了有錢花,他經常和同伴去某小學旁的小巷攔截小學生,搶奪錢物并威脅不準告訴家長,并揚言我們是未成年人,即使犯罪抓住了警察也不能拿他們怎么樣。5.幼兒園的王浩同學失手將同學李明推倒,導致李明受重傷,李明的家長將王浩和他的父母告上法院,要求法院判王浩坐牢。自學成才?小明已經7歲了,他討厭上學,他的家人決定讓他在家自學成才。《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一條規定:入學年齡。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七周歲。1騎車“壓馬路”2三(2)班的王濤考了第一名,他的父母獎勵他一輛自行車,周末,他打算帶著同學騎車“壓馬路”炫耀。《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二條 (一)駕駛自行車、三輪車必須年滿12周歲;(二)駕駛電動自行車和殘疾人機動輪椅車須年滿16周歲小勇初三畢業打算出門打工,沒有身份證,在假證販子手中購買了一張“身份證”,并一個人悄悄居住在私人搭建的臨時出租屋中。購買身份證租房住:3《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九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讓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監護單獨居住小勇初三畢業打算出門打工,沒有身份證,在假證販子手中購買了一張“身份證”,并一個人悄悄居住在私人搭建的臨時出租屋中。購買身份證租房住?3《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第十七條第(二)項規定”購買、出售、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的”,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14歲的小猛身體強壯,為了有錢花,他經常和同伴去某小學旁的小巷攔截小學生,搶奪錢物并威脅不準告訴家長,并揚言我們是未成年人,即使犯罪抓住了警察也不能拿他們怎么樣。違反法律?歲負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 【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4幼兒園的王浩同學失手將同學李明推倒,導致李明受重傷,李明的家長將王浩和他的父母告上法院,要求法院判王浩坐牢。違反法律?歲負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5活動四 懂責任王阿姨的兒子今年12周歲,正在讀小學六年級,平時學習比較緊張,王阿姨一點家務活也不讓他做。一天,和鄰居劉律師聊天,王阿姨說等到兒子成年以后再讓他家務也不遲。關于做家務,你是怎么看的?劉律師也認為,雖然12周歲的小學生還未成年,但作為家庭中的醫院,也應盡一份責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擦桌子、刷碗、倒垃圾等。這樣可以鍛煉未成年人承擔責任的能力,培養未成年人的責任意識。而且刷碗、掃地這種力所能及的家務還能培養我們的能力,讓我們從小樹立責任意識。雖然我們是未成年人,法律也沒有強制規定我們勞動,但我們是家里的一份子,理應出一份力,盡一份責任。我來說一說作為一名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我們也有自己應盡的義務;作為一名社會公民,在文明城市創建中、孝親敬老等方面,我們同樣有自己應盡的義務。雖然我們是未成年人,但是作為家庭成員,我們應該盡到家庭責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你同意最后一個同學的觀點嗎?是呀,我們雖然是未成年人,但是卻可以為家庭、為學校、為社會、為祖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努力讓它們變得更美好。做一做:1.在家里幫著大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事。2.在校園、街道,撿一撿看到的垃圾。課后延學未成年人成年人8.我們受特殊保護我們是未成年人不同年齡,不同意義承擔相應責任十八周歲板書設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小學道德與法治六年級教學設計第四單元:法律保護我們健康成長第8課:我們受特殊保護第1課時:我們是未成年人主備: 學校: 審核: 復核:時間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育人目標 法治觀念:知道在我國未滿18周歲的公民為未成年人,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義,體會未成年人的特殊之處。 責任意識:懂得未成年人應承擔的責任,培養未成年人的責任意識,促進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教學重點 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義,體會未成年人的特殊之處。教學難點 懂得未成年人應承擔的責任,培養未成年人的責任意識。教學過程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課 前 預 學 1.問一問:問問家長、鄰居,在他們眼中未成年人有何特點。 2.查找資料:了解不同國家的成年年齡和一些特殊的年齡節點。 3.調查了解:家長會上,老師讓家長說一說對未成年人的看法。拍成視頻上課用。 通過課前搜集訪問,培養學生交流溝通的能力,為課堂上的學習做好準備。課 中 導 學 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將進入第8課的學習。請大家齊讀課題。 問題設計:課題中的“我們”指的是誰呢?師相機引出“未成年”。 活動一 知概念 1.設問:未成年人指哪些人?(教材P72) 2.閱讀知識窗:了解不同國家的法定成年年齡。(ppt) 3.出示法律條文ppt:了解中國的法定成年年齡。 4.教師小結:我國未成年人是一個龐大的群體。(ppt) 活動二:明特點 設問: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為什么都要區分成年和未成年呢?未成年人有什么特殊之處呢? 1.家長眼中的未成年人 播放家長會上家長對未成年人的看法。 ①未成年人好奇心強,什么都想嘗試一下。 ②未成年人的社會經驗少,是非觀正在形成中.... 2.同學眼中的未成年人 問題:你認同家長們的這些看法嗎?你認為與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還有哪些特殊之處?說一說吧。 3.觀看案例1,提問:看了這則案例,你有什么想說的呢? 4.觀看案例2,提問:看了這則案例,你又有什么發現呢? 5.全班交流。 6.教師小結:正因為未成年人從體力、智力、自制力、認知能力和辨別能力等各方面還不夠成熟,所以未成年人比較特殊,需要受到特殊對待。 活動三:學法理 過渡語:在我國,成年之前的不同年齡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義。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重要的年齡節點,說一說不同的年齡節點分別需要注意些什么。 學生交流。 年齡 (周歲)不同年齡在法律上的意義法律依據6-7義務教育小學入學年齡《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一條8無行為能力與限制行為能力的分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十九、二十條12準許在道路上駕駛自行車、三輪車的最低年齡《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二條14因違法行為而可能受到刑法處罰的最低年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因違法行為而可能受到行政處罰的最低年齡《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五條16未成年人可以離開監護人單獨居住《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九條符合條件的中國公民應當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第二條18公務員應當具備的最低年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十三條分析以下幾個案例,判斷對錯,找出依據,并和小組同學交流。1.小明已經7歲了,他討厭上學,他的家人決定讓他在家自學成才。 2.三(2)班的王濤考了第一名,他的父母獎勵他一輛自行車,周末,他打算帶著同學騎車“壓馬路”炫耀。3.小勇初三畢業打算出門打工,沒有身份證,在假證販子手中購買了一張“身份證”,并一個人悄悄居住在私人搭建的臨時出租屋中。4.13歲的小猛身體強壯,為了有錢花,他經常和同伴去某小學旁的小巷攔截小學生,搶奪錢物并威脅不準告訴家長,并揚言我們是未成年人,即使犯罪抓住了警察也不能拿他們怎么樣。5.幼兒園的王浩同學失手將同學李明推倒,導致李明受重傷,李明的家長將王浩和他的父母告上法院,要求法院判王浩坐牢。 教師小結:這些年齡節點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僅賦予了我們相應的權利,也提示我們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 活動四:懂責任 過渡語:法律規定這些年齡節點,也是為了保護我們更好地成長。那我們在享受這些權利的同時,該不該履行義務呢? 1.出示王阿姨的故事,關于做家務,你是怎么看的? 學生預設①:雖然我們是未成年人,法律也沒有強制規定我們勞動,但我們是家里的一分子,理應出一份力,盡一份責任。 學生預設 ②:而且刷碗、掃地這種力所能及的家務還能培養我們的能力,讓我們從小樹立責任意識。 2.追問:除了在家,我們還能在什么地方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呢? 3.討論交流 學生預設①:雖然我們是未成年人,但是作為家庭成員,我們應該盡到家庭責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學生預設 ②:作為一名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我們也有自己應盡的義務;作為一名社會公民,在文明城市創建中、孝親敬老等方面,我們同樣有自己應盡的義務。 5.相機小結:是呀,我們雖然是未成年人,但是卻可以為家庭、為學校、為社會、為祖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努力讓它們變得更美好。 開門見山引入課題,明確學習任務。 通過閱讀知識窗、中國法律條文等知道“未成年”的概念。 通過與成年人相比,啟發學生發現未成年人有哪些特殊之處,激發學生認識自我,理解為什么未成年人要受特殊保護。同時,以此為學生理解未成年人需要專門法律保護作鋪墊。 結合具體法律規則讓學生記憶一些“重要的年齡節點”,明白成年之前的不同年齡在法律上的意義,引導學生掌握各年齡節點的注意事項,教導學生樹立規則意識。 用生活中常見的事情作例,引起學生共鳴,引發學生討論做家務的意義,引導學生明白,即便未成年仍然應該力所能及地為家庭、學校和社會做有意義的事情。課 后 延 學 做一做: 1.在家里幫著大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2.在校園、街道,撿一撿看到的垃圾。 學以致用,讓學生在實踐生活中明白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和義務。板書設計 8.我們受特殊保護 我們是未成年人 不同年齡,不同意義 承擔相應責任 十八周歲教學反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8 我們受特殊保護 第1課時 我們是未成年人教學課件.pptx 錄音1.mp3 錄音2.mp3 錄音3.mp3 錄音4.mp3 錄音5.mp3 錄音6.mp3 錄音7.mp3 錄音8.mp3 錄音9.mp3 第8課:我們受特殊保護 第1課時 我們是未成年人.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