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節測量平均速度(學生版)一、測平均速度的實驗1、原理:目的:用實驗的方法測出物體在斜面上各段的平均速度,從而來驗證斜面上自由滾下的物體在前半段運動快還是后半程運動快。2、器材:斜面、小車、刻度尺、停表、金屬片、木塊3、實驗裝置圖4、實驗過程:1)如圖把小車放在斜面頂端,金屬片放在斜面底端,測出小車通過的路程S1和從斜面滑下的時間t1,算出平均速度v2)將金屬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測出小車從頂端到金屬片的距離S2,測出所用的時間t2,算出小車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v23)計算小車后半路程的路程S3以及所用時間t3,算出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v35、實驗記錄路程 運動時間 平均速度S1 t1S2 t2S3=S1-S2 t3實驗現象、結論小車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來越快7、注意事項:1)實驗時要使斜面保持較___的坡度,這樣小車加速下滑的速度較慢,_____________2)測量小車通過的路程時,車頭到車頭的距離3)小車從斜面頂端要_____釋放4)實驗過程中,不要改變斜面的坡度8、誤差分析:s、t測量的不夠準確1)過了終點停止計時,所用時間偏___,則速度會偏____;2)未通過終點計時,所用時間片____,則速度會偏______9、方法或策略1)使時間更準確的方法:2)增大平均速度的方法:擴充實驗:打點計時器11、考查內容:1)金屬片的作用:2)單位轉換3)多次測量的目的:減小誤差1、小明買來一玩具電動小汽車,他讓小汽車在長5m的木板上從A運動到B,他觀察到在這個過程中,小汽車先變快,后勻速,若測量小汽車從位置A到達位置B的平均速度,還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 )A、只有小汽車運動的時間 B、只有小汽車的長度C、小汽車運動的時間和小汽車的長度 D、小汽車勻速運動的時間和通過的路程2、如圖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氣泡的運動規律”的實驗中:(1)氣泡上升過程中,若以氣泡為參照物,玻璃管的塞子是_________(填“運動”或“靜止”)(2)若測得氣泡從管子的底端運動到頂端的路程為56cm,所用時間為7s,則在這個過程中氣泡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m/s(3)為了判斷氣泡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需要測量氣泡運動的路程和時間,為便于測量,應使氣泡在管內運動得較______(填“塊”或“慢”)第四節測量平均速度(教師版)一、測平均速度的實驗1、原理:目的:用實驗的方法測出物體在斜面上各段的平均速度,從而來驗證斜面上自由滾下的物體在前半段運動快還是后半程運動快。2、器材:斜面、小車、刻度尺、停表、金屬片、木塊3、實驗裝置圖4、實驗過程:1)如圖把小車放在斜面頂端,金屬片放在斜面底端,測出小車通過的路程S1和從斜面滑下的時間t1,算出平均速度v2)將金屬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測出小車從頂端到金屬片的距離S2,測出所用的時間t2,算出小車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v23)計算小車后半路程的路程S3以及所用時間t3,算出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v35、實驗記錄路程 運動時間 平均速度S1 t1S2 t2S3=S1-S2 t3實驗現象、結論小車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來越快7、注意事項:1)實驗時要使斜面保持較小的坡度,這樣小車加速下滑的速度較慢,方便計時(不宜太小)2)測量小車通過的路程時,車頭到車頭的距離3)小車從斜面頂端要靜止釋放4)實驗過程中,不要改變斜面的坡度8、誤差分析:s、t測量的不夠準確1)過了終點停止計時,所用時間偏大,則速度會偏小;2)未通過終點計時,所用時間片小,則速度會偏大9、方法或策略1)使時間更準確的方法: ①減小斜面的傾斜程度 ②增大斜面的粗糙程度2)增大平均速度的方法: ①增加斜面的長度 ②減大斜面的傾角擴充實驗:打點計時器11、考查內容:1)金屬片的作用:確定終點在同一位置/使小車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準確測量時間2)單位轉換3)多次測量的目的:減小誤差1、小明買來一玩具電動小汽車,他讓小汽車在長5m的木板上從A運動到B,他觀察到在這個過程中,小汽車先變快,后勻速,若測量小汽車從位置A到達位置B的平均速度,還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 C )A、只有小汽車運動的時間 B、只有小汽車的長度C、小汽車運動的時間和小汽車的長度 D、小汽車勻速運動的時間和通過的路程2、如圖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氣泡的運動規律”的實驗中:(1)氣泡上升過程中,若以氣泡為參照物,玻璃管的塞子是____運動_____(填“運動”或“靜止”)(2)若測得氣泡從管子的底端運動到頂端的路程為56cm,所用時間為7s,則在這個過程中氣泡的平均速度為____0.08___m/s(3)為了判斷氣泡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需要測量氣泡運動的路程和時間,為便于測量,應使氣泡在管內運動得較____慢__(填“塊”或“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4教師.docx 1.4測量平均速度 -2022-2023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