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循環結構(一) 教學設計課題 循環結構(一) 單元 第三單元 學科 信息科技 年級 五年級教材分析 本課是浙教版小學信息技術五年級第三單元《系統中的計算》的第十三課《循環結構(一)》。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循環結構的基本概念,并能夠掌握用流程圖來表示循環結構的方法。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將能夠更好地理解計算機程序中的循環結構,提高其編程能力和計算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通過具體的例子讓學生了解循環結構的應用場景,并逐步掌握如何用流程圖來表示循環結構。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在探究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目標 1. 學生能夠理解循環結構的含義和作用,了解循環結構的基本原理和實現方式。2. 學生能夠掌握用流程圖表示循環結構的方法,并能夠根據實際問題正確繪制流程圖。3. 學生能夠通過分析和比較循環結構的流程圖,理解循環結構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和優勢,提高程序設計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點 了解循環結構。難點 掌握用流程圖表示循環結構。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 提問:你們知道計算機是如何進行重復計算的嗎?2. 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有很多重復的事情,比如每天上學、每周的周末等等,這些重復的事情在計算機中也是一樣的。3. 展示一個簡單的循環計算例子,如:1+2+3+4+5,并引導學生思考這個計算是如何重復的。 1. 聽講,思考問題。2. 觀察例子,思考循環的結構。 通過提問和實例展示,引導學生思考循環結構的概念和作用,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基礎。講授新課 1. 介紹循環結構的概念和作用。循環結構是一種在程序中重復執行某個代碼塊的控制結構,通過重復執行,可以減少代碼的冗余,提高程序的效率和可讀性。循環結構的作用是實現程序的重復執行,以處理大量數據或進行重復任務。2. 講解如何用流程圖表示循環結構。循環結構的流程圖通常由一個循環框和兩個判斷框組成,循環框表示重復執行的代碼塊,判斷框表示循環的條件和循環結束的條件。流程圖中的箭頭表示程序的執行順序,當條件滿足時,箭頭指向循環框,表示重復執行代碼塊;當條件不滿足時,箭頭指向結束符號,表示程序結束。3. 舉例說明循環結構的應用。循環結構的應用非常廣泛,例如在編程中,可以使用循環結構來遍歷數組、列表等數據結構,對每個元素進行操作;也可以使用循環結構來重復執行某個操作,直到滿足某個條件為止。在日常生活中,循環結構的應用也很常見,比如在計算利息時,需要將利息累加到本金中,這就可以使用循環結構來實現。 1. 聽講,記錄筆記。2. 學習流程圖的畫法。3. 學習循環結構的應用。 通過講解和舉例,讓學生了解循環結構的概念、流程圖的畫法以及應用,為后續的實踐操作打下基礎。課堂練習 1. 布置課堂練習任務。2. 巡回指導學生完成練習。3. 對學生的練習進行點評和糾正。 1. 完成課堂練習任務。2. 提交練習作品。3. 聽取教師的點評和建議。 通過練習,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循環結構的使用和流程圖的畫法,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課堂小結 1. 回顧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2. 總結循環結構的特點和應用。 回答教師的提問,展示自己的練習成果。 通過展示學生的練習成果,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動力。板書 循環結構(一)循環結構用流程圖表示循環結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