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單元復習設計】 第七單元 工業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復習目標 1.通過閱讀教材,知道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演進過程。 2.通過閱讀教材,知道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就。 3.通過閱讀教材,了解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 4.通過閱讀教材,理解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意義。 5.通過史料閱讀,初步理解工業化時代來臨的意義。 6.自己動手,畫一幅反映工業革命中動力演進的圖示,以此說出蒸汽機在工廠制產生中的作用。教材分析 本單元雖然課不多,但是本單元在世界史中的比重特別重要,因為它標志著歐洲成為世界的中心,以及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的階段,同時,本課又與中國的聯系緊密,而工業革命導致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馬克思主義又傳入中國對指導中國日后的革命以及新中國建設也同樣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應該特別對待。課時 1復習重點 (1)通過閱讀課文,能夠理解和知道第一次工業革命演進過程、成就、工業化時代來臨的意義; (2)通過閱讀課文能夠知道《共產黨宣言》及意義。復習難點 (1)理解工業革命的意義;(2)繪制工業革命與工人運動馬克思主義的思維導圖。階段特征 階段特征:工業革命、馬克思主義 (1)政治:英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頭號強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并蓬勃發展。 (2)經濟:傳統的手工工場逐漸被大工廠替換,現代工廠制度確立;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一次工業革命)。(3)思想:馬克思主義誕生,從此,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4)科技: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科技發明層出不窮,但科學與技術尚未真正結合。教學方法 通過史料分析,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能力;通過自主學習,小組互動,提升合作能力和交流表達能力;通過圖示法,思維導學,理清發展脈絡,構建知識體系。教學準備 提前制作課件及評價檢測。【教學過程】一、課前準備:自主學習,完成背誦清單教師活動:提前布置主要知識點任務學生回答:自主學習:完成復習提綱核心知識點的填寫。【設計意圖】學生能在規定時間的時間獨立完成知識清單內容。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設計說明:通過學生自主完成復習提綱核心知識,明確學習任務,同時為其他教學任務的完成做鋪墊。二、激趣導入:我們在上課前,先聽一首歌曲。(播放《國際歌》),如果有會唱的同學可以看著PPT上的歌詞,我們一起來唱一下。好的,那么緊接著我們再來一起唱一下《義勇軍進行曲》。唱完后,老師會提出兩個思考題……首先第一個問題同學們思考《國際歌》是誰譜的曲子,誰寫的歌詞,又是在什么情況下誕生的呢?第二個問題,這與《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上和情感上共同有什么感情呢?那么我們帶著這兩個問題來一起復習一下本節課的知識吧……【設計意圖】通過該環節的設置,能夠首先樹立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并且通過對國際歌的思考能夠引出本節課的主題。同學們一定會思考本節課不是學習工業革命么?那么工業革命又與國際歌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這樣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起到了鋪墊作用。三、復習過程:(一)學科素養史料實證一直是歷史研究的一項重要的方法。也是培養同學們歷史素養方面的一項重要能力。為此,楊老師以“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為主題,搜集了一些史料,那么請你根據相關要求完成相應的問題吧。【小組合作】任務一:——對生活的影響材料一:鐵路兩旁人山人海,許多人跟著火車跑;另外一些人騎在馬上沿路旁跟著火車。在近達林敦的路上有一個大斜坡,史蒂芬孫決定在這個地方試驗火車頭的速度;他放出警號清除道路,加快行進,速度達每小時15英里(24千米)。列車進入達林頓車站時,才知道車上共有450名乘客,列車載重共90噸。——周一良、吳于謹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材料二:棉織工廠都是大建筑,不過這樣建造是為了容納最大量的人。為要盡量利用一切地方,工廠建成幾層,各層盡可能不高。機器占了最多的面積……空氣中經常彌漫著混雜機油的棉塵……——周一良、吳于謹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問題1:根據材料提示的相關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與生活的經驗,概括第一次工業革命對生活帶來了什么影響?【小組合作】任務二:——對世界格局的影響材料三:發動機一開始,人們就必須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們都一起被套在鋼鐵和蒸汽的軌距下。動物機器……被緊緊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勞的鋼鐵機器上。——《受雇于曼徹斯特棉紡工廠的操作人員的精神和身體狀況》(1832年)工業革命初期,……工廠生產與家庭生產不同,它有集中的生產場所、生產紀律和管理制度。紡紗廠工人經常每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有時甚至工作更長時間。——摘自九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歷史教材材料四:這是英國經濟學家史丹萊杰溫斯的論述。從他的論述可以看出,19世紀中葉英國已成為“世界工廠”,在世界市場上占據特殊地位。“北美和俄羅斯的平原是我們的糧田;芝加哥和奧德薩是我們的糧倉;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沿岸是我們的林木生產者;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放牧著我們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著我們的牛群;秘魯運給我們白銀,黃金則從南美和澳大利亞流到倫敦。印度人和中國人替我們種植茶葉,在東西印度擴大了我們的咖啡園、甘蔗和香料園;西班牙和法國是我們的葡萄園,地中海沿岸各國是我們的菜園主。我們的棉花,長期以來都是分布在美國南方,而現在差不多擴展到地球上各個熱帶地區去了。”——周一良、吳于謹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材料五:當革命的風暴橫掃整個法國的時候,英國正在進行一場比較平靜、但是并不因此就顯得缺乏力量的變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機把工場手工業變成現代的大工廠,從而把資產階級社會的整個基礎革命化了。——恩格斯問題2:請依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分別概述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所反映出工業革命對世界格局造成了什么影響。問題3:請思考,第一次工業革命對中國造成了什么影響。【設計意圖】依據課程標準,需要“初步理解工業化時代來臨的意義”這一要求,特別設計了第二板塊的訓練。因為科技是一把雙刃劍,與此同時工業革命所產生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所以從微觀的對生活的影響與宏觀角度對世界格局、對中國的影響等多角度來綜合理解意義。所以,通過此環節,來完成學習目標五的訓練。通過給出史料,來達到史料實證,使學生能夠培養歷史的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的能力。小組合作交流后,小組派出成員進行當堂展示。以此來完成檢測目標二,這樣通過檢測發現問題,并及時對學習目標五進行當堂講解,這樣就能夠完成教學評一致性的目的。而這一板塊也正能體現陳芳芳名師工作室所提出的“史料實證與教學評一致性的相統一”。(二)單元難點突破【破難點】(小組學習,合作探究)難點突破一:工業革命引起的三大進步潮流。【參考答案】(1)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和革命潮流。如美國南北戰爭、俄國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等,使這些國家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2)社會主義運動潮流。它以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工人運動為開端;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使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這股潮流的突出表現。(3)民族解放運動潮流。在亞洲主要表現為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運動,如印度民族大起義、中國太平天國運動等。難點突破二: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對世界歷史的影響。【參考答案】(1)馬克思主義誕生后,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2)為無產階級戰勝資產階級,實行無產階級專政,讓社會主義最終由理論變為現實奠定了思想基礎。(3)迫使資產階級不得不改變統治策略,提高工人的待遇,完善資本主義制度。難點突破三:世界歷史上的思想解放運動事件 時間 思想 影響 思想實踐文藝復興啟蒙運動馬克思主義認識:【參考答案】世界歷史上的思想解放運動事件 時間 思想 影響 思想實踐文藝復興 14世紀中葉 人文主義 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啟蒙運動 17-18世紀 自由、平等、民主 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論基礎;促進了自由平等思想的傳播 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拉美獨立運動馬克思主義 19-20世紀 科學社會主義 為無產階級斗爭提供了科學理論的指導,推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與發展 俄國十月革命,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認識:都是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在思想意識領域的產物課后感悟(談感想) 本單元向我們展示了世界開始成為一個整體,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人類逐漸步入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階段,進而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本單元的主題有兩個:一是工業革命,二是工人運動的興起。工業革命中,通過珍妮機、蒸汽機、鐵路和現代工廠制度等的出現,初步理解工業化時代來臨的歷史意義,它不僅是一次技術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工人運動的興起中,講述了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也逐漸暴露,廣大工人為改善惡劣的勞動和生活條件,同資本家展開了多種形式的斗爭,工人運動逐漸興起,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提供了必要條件,隨后馬克思主義誕生,無產階級斗爭有了科學理論作指導。 落實核心素養中的歷史解釋,增強學生的宏觀概括能力。板書設計教學后記 亮點:1.注重工業革命前后對比和運用時間軸學習歷史,形成歷史知識間的縱橫聯系。2.注重用表格形式對知識進行類比和拓展,方便學生識記和理解。3.注重總結記憶方法。不足:對學生課堂復習后基礎知識掌握的監督力度不夠,影響復習效果。【單元評價】第七單元 工業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檢測反饋一、選擇題1.閱讀歷史書籍需要關注章節標題,從而把握內容的主旨。與下圖目錄相關的標題應該是( )A.早期殖民掠奪 B.新航路的開辟 C.工業革命時代 D.黑奴貿易【答案】C【詳解】根據題意的關鍵字蒸汽的推動力、火車、發明可知,這些成就都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關,C項正確;題意中未涉及早期殖民掠奪的內容,排除A項;題意中未涉及新航路開辟的內容,排除B項;題意中未涉及黑奴貿易,排除D項。故選C項。2.蒸汽機不僅促進了現代工廠制度的產生與發展,而且還成為蒸汽機船和火車機車的動力。1807年,富爾頓在美國制造的明輪推進的蒸汽機船“克萊蒙脫”號,在紐約州的哈得遜河上作歷史性的航行,有力推動了世界航運業的發展;1825年,斯蒂芬森發明了火車機車,人類從此進入鐵路時代。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A.工業革命首先出現在煤炭業 B.英國“世界工廠”地位確立C.鐵路運輸率先實現了現代化 D.創新意識推動技術變革【答案】D【詳解】從“1807年,富爾頓在美國制造的明輪推進的蒸汽機船‘克萊蒙脫’號,在紐約州的哈得遜河上作歷史性的航行,有力推動了世界航運業的發展;1825年,斯蒂芬森發明了火車機車,人類從此進入鐵路時代”說明創新意識推動技術變革,D項正確;工業革命首先出現在棉紡織業,排除A項;“英國‘世界工廠’地位確立”材料無法體現,排除B項;“鐵路運輸率先實現了現代化”與題干信息“1807年,富爾頓在美國制造的明輪推進的蒸汽機船‘克萊蒙脫’號,在紐約州的哈得遜河上作歷史性的航行,有力推動了世界航運業的發展”不符,且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故選D項。3.(2023年山東濟南)下圖描繪的是19世紀早期英國煤礦的場景。從中可以看出把煤從井下運到地面使用的動力機械是( )A.珍妮機 B.蒸汽機 C.發電機 D.內燃機【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可知,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動力。后來,化工、冶金、采礦等許多生產部門都開始使用蒸汽機。到19世紀30年代,蒸汽機成為主要的動力來源。圖中把煤從井下運到地面使用的動力機械是蒸汽機,B項正確;珍妮機的發明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不是動力機,排除A項;發電機和內燃機都出現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排除CD項。故選B項。4.(2023年四川雅安)“14克左右的煤可以運載兩噸煤行駛一英里。煤就這樣自己運輸著自己,馳過鐵軌,漂過海洋……并雪中送炭般地給工業提供了動力。”材料所述現象得益于( )A.工廠制度的確立 B.內燃機的出現C.瓦特改良蒸汽機 D.計算機的問世【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隨著改良蒸汽機的運用和蒸汽機車的運用,煤成為新型能源,材料中“煤就這樣自己運輸著自己,駛過鐵軌”指的是煤為蒸汽機車提供動力,C項正確;工廠制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產生的管理方式,與材料所述運輸煤無關,排除A項;內燃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成果,而材料內容體現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史實,排除B項;計算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產物,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5.歷史史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陳述,歷史解釋是對歷史史實的分析或評判。依據上述標準,下列哪一選項的內容與其他三個不同( )A.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斷頭臺 B.拿破侖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C.工業革命極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D.北美民兵在萊克星頓打響了抗英第一槍【答案】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歷史解釋是對歷史史實的分析或評判,可知“工業革命極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是對工業革命的評判,屬于歷史解釋;歷史史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陳述,可知“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斷頭臺”、“拿破侖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北美民兵在萊克星頓打響了抗英第一槍”,都屬于歷史史實。因此,C項內容與ABD項不同,C項符合題意,選擇C項;AB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BD項。故選C項。6.1820年英國紡織領域手工工匠的數量有24萬人,1856年只剩下2.3萬人。在其他傳統領域,手工工匠的數量也有類似的變化。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手工紡織的優勢 B.機器的廣泛使用C.電氣時代的到來 D.經濟危機的發生【答案】B【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40年前后,英國大機器生產已經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方式,工業革命完成。因此,英國紡織領域以及其他傳統領域,手工工匠的數量不斷減少,這和英國工業革命開展、機器使用的推廣有關,B項正確;A項與材料提供的信息相反,排除A項;電氣時代開始于19世紀下半葉,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C項;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源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與題干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7.“一個人如果沒自己處置的自由時間,一生中除睡眠等純生理上必需的間斷以外,都是替資本家服務,那么他不過是一架為別人生產財富的機器。”馬克思這樣說的直接背景是工業革命后( )A.人口的不斷增長 B.環境的日益惡化 C.階級剝削的加劇D.壟斷組織的產生【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后隨著機器的廣泛使用,資本家加重剝削工人,工人幾乎沒自己處置的自由時間,成為純粹為資本家生產財富的機器,社會誕生了兩大對立階級一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所以說馬克思這樣說的直接背景是工業革命后階級剝削的加劇,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工人的勞動強度加大,未涉及人口的不斷增長,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環境的惡化,排除B項;壟斷組織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體現生產和資本的集中,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8.下圖所示數據說明英國工業革命( )1740—1852年英國生鐵產量A.促成了鋼鐵工業的產生 B.提供了快捷便利的交通C.密切了生產與市場聯系 D.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答案】D【詳解】題干圖示材料體現了英國生鐵產量的迅速提高,說明了英國工業革命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D項正確;圖示不能說明鋼鐵工業產生于英國工業革命期間,排除A項;圖示材料沒有涉及交通,排除B項;圖示不能說明英國工業革命密切了生產與市場聯系,排除C項。故選D項。9.(2023年青海西寧)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人類的思想史上,沒有一種思想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產生了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 )A.《拿破侖法典》的頒布 B.《英雄交響曲》的問世C.《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D.《新青年》雜志的創刊【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C項正確;拿破侖法典》的頒布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法典,《英雄交響曲》屬于音樂作品,均與題意不符,排除AB兩項;1915年陳獨秀先生創辦《青年雜志》,即后來的《新青年》雜志,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排除D項。故選C項。10.德國作家海因里希·伯爾曾這樣評價:“沒有馬克思,沒有工人運動,當今世界80%多的人口將依然生活在半奴隸制的陰郁狀態之中。”馬克思被高度贊譽是因為( )A.他創立的馬克思主義為無產階級斗爭提供了科學的理論B.馬克思也是德國人C.他主張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D.他對殖民擴張活動抱有寬容的態度【答案】A【詳解】根據題干材料“……沒有馬克思,沒有工人運動,當今世界80%多的人口將依然生活在半奴隸制的陰郁狀態之中”可知,材料表明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指導了無產階級工人運動,推動了歷史進程,意義重大,說明馬克思被高度贊譽是因為他創立的馬克思主義為無產階級斗爭提供了科學的理論,A項正確;馬克思也是德國人不是他被高度贊譽的原因,排除B項;馬克思沒有主張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排除C項;材料并不能說明他對殖民擴張活動抱有寬容的態度,排除D項。故選A項。11.(2023年湖北恩施)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發展、從理想變為現實是世界歷史縱向發展的潮流之一。下圖表明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A.結束了資產階級在亞洲地區的統治 B.使資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理論指導C.推動了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蓬勃發展 D.推動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答案】C【詳解】根據“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馬克思主義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指導思想,為無產階級運動指明了方向。1871年建立的巴黎公社是馬克思主義的第一次偉大嘗試,1917年的十月革命,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把社會主義的理論變為現實。所以題干反映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推動了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蓬勃發展,C項正確;馬克思主義誕生并沒有結束了資產階級在亞洲地區的統治,排除A項;馬克思主義誕生使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理論指導,排除B項;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沒有推動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排除D項。故選C項。12.在《共產黨宣言》的影響下,1864年,歐洲各國工人建立國際工人協會(史稱“第一國際”),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隨后的俄國十月革命、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等相繼展開,那么,《共產黨宣言》的重要意義在于( )A.只適合歐洲的無產階級革命 B.是中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經驗的總結C.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智慧結晶 D.推動了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隨后的俄國十月革命、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等相繼展開”和所學可知,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使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指導,開辟了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社會主義運動蓬勃發展,D項正確;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得到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排除A項;中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經驗的總結,這一說法是錯誤的,排除B項;題干強調的是《共產黨宣言》發表的重要意義,而不是在說明《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智慧結晶,排除C項。故選D項。13.“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奴隸們起來,起來!”這是巴黎公社戰士、公社委員、詩人鮑狄埃的詩句,其中“舊世界”指的是( )A.法國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B.英國的殖民統治C.歐洲封建制度 D.法國資產階級的統治【答案】D【詳解】根據題干“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奴隸們起來,起來!”和所學知識可知,這首歌的名字是《國際歌》,這首歌是為了紀念巴黎公社。巴黎公社失敗后,為了紀念巴黎公社運動,公社社員鮑狄埃懷著滿腔熱血寫下了一首詩,名為《英特耐雄納爾》,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起來,砸碎舊世界的鎖鏈,狄蓋特譜了曲,這就是著名的《國際歌》,后來《國際歌》唱遍全世界,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戰歌。其中“舊世界”指的是資產階級的統治,D項正確;經上述分析,巴黎公社推翻的是資產階級統治,而不是法國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英國的殖民統治、歐洲封建制度,排除ABC項。故選D項。14.(2023年山東聊城)巴黎公社成立時,一位在巴黎的俄國人說:“破天荒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臺的不是沽名釣譽者,不是空談者,而是勞動的人,真正來自人民的人。”這段話主要闡述了巴黎公社的( )A.建立背景 B.政權性質 C.指導思想 D.運行機制【答案】B【詳解】依據題干中巴黎公社“第一次登上政治舞臺的不是沽名釣譽者,不是空談者,而是勞動的人,真正來自人民的人”和所學知識,可知此處“勞動的人”指的是無產階級,意思是無產階級成為巴黎公社政權的領導者,因此主要闡述了巴黎公社無產階級政權的性質,B項正確;題干的主旨是說明巴黎公社無產階級政權的性質。沒有體現建立背景或指導思想或運行機制,排除ACD項。故選B項。15.某同學收集了下列資料,據此推斷,他探究的主題最有可能是( ) A.空想社會主義的誕生 B.國際工人運動的蓬勃發展C.近代西方文明消逝 D.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答案】D【詳解】根據圖片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共產黨宣言》的表發,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巴黎公社的成立,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因此,它們共同反映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D項正確;《烏托邦》一書的發表,標志著空想社會主義的誕生,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國際工人運動的蓬勃發展”的信息,排除B項;“近代西方文明消逝”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C項。故選D項。二、綜合題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46年,英國煤產量已經達4400萬噸,為歐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產煤國。從此,英國到處建起大工廠,那些高聳入云的煙囪噴出縷縷煙霧,大的廠房發出隆隆的轟鳴,打破了原來中世紀田園生活的恬靜。——《重新定義世界和我們的生活:低碳之路》材料二:改進蒸汽機應用于生產,極大的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此后,凡是有煤炭的地方,能建工廠,工廠還可以建在人口密集的地帶,以便招工人和銷售產品。1841年,英國就業人口中從事農業的占20%,從事工業的占43%。1851年,英國城市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52%,倫敦的人口達到230萬,傳統的手工工場逐漸被機器大工業所替代,19世紀后,蒸汽機成為一種主要的動力機器,促進了英國交通運輸業的繁榮。材料三:英國工業革命時期交通運輸大事記(部分)類別 大事記公路 1760~1774年,議會批準了452項公路筑路申請,至1800年,已建成1600條公路。內河航運 1761年,開鑿第一條內陸運河。18世紀90年代,開鑿42條新運河,耗資650萬英鎊。鐵路 至1835年,議會批準了54條鐵路修筑計劃,1845~1847年,又有576家鐵路公司被批準成立,筑路8731英里。(1)材料一表明,伴隨著工業革命進行哪種能源被廣泛利用?材料一反映工業革命帶來了什么問題?(2)據材料二,歸納蒸汽機的應用促成了英國工業的哪些新變化?(3)材料三表明,工業革命時期英國政府從哪些方面推動了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根據材料二、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英國在18世紀60年代以后國內交通飛速發展的原因。【答案】(1)煤;環境污染。(2)為工廠選址帶來了便利;促進了人口向城鎮的集中;從事工商業的人口比重在上升;促進了英國鐵路等交通運輸業的發展。(3)公路、內河航運、鐵路;蒸汽機的廣泛使用、政府的重視。【詳解】(1)能源:據材料一“1846年,英國煤產量已經達4400萬噸,為歐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產煤國。”可知,工業革命時期廣泛利用的能源是煤。問題:據材料一“英國到處建起大工,那些高聳入云的煙囪噴出縷縷煙霧,大的廠房發出隆隆的轟鳴,打破了原來中世紀田園生活的恬靜。”可知,材料反映了工業革命對環境污染的影響。(2)變化:據材料二“此后,凡是有煤炭的地方,能建工廠,工廠還可以建在人口密集的地帶,以便招工人和銷售產品。”可知,蒸汽機的應用為工廠選址帶來了便利;據材料二“1851年,英國城市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52%,倫敦的人口達到230萬,傳統的手工工場逐漸被機器大工業所替代,19世紀后,蒸汽機成為一種主要的動力機器,促進了英國交通運輸業的繁榮。”可知,促進了人口向城鎮的集中;從事工商業的人口比重在上升;促進了英國鐵路等交通運輸業的發展。(3)方面:據材料三“1760-1774年,議會批準了452項公路筑路申請,至1800年,已建成1600條公路。1761年,開鑿第一條內陸運河。18世紀90年代,開鑿42條新運河,耗資650萬英鎊。至1835年,議會批準了54條鐵路修筑計劃……”可知,工業革命時期英國政府從公路、內河航運、鐵路方面推動了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原因:據材料二“改進蒸汽機應用于生產,極大的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得出蒸汽機的廣泛使用;據材料三“至1835年,議會批準了54條鐵路修筑計劃,1845~1847年,又有576家鐵路公司被批準成立,筑路8731英里。”得出政府的重視。17.思想引波濤,歷史掀巨瀾。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積極投身到商品經濟中,……他們的人身都是自由的。……因而,市民在從事商品經濟的活動中,強烈地感受到獨立個人的價值,感到自由、平等的可貴,感到占有財富的愉快。——王乃耀《文藝復興早期的佛羅倫薩經濟之考察》材料二 沒有文藝復興運動就不會有宗教改革運動的產生,也不會有后來的思想與學術的發展……從以封建制度為基礎的中世紀國家,過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為基礎的現代國家,如果沒有文藝復興運動,也同樣是不可想象的事。——【德】鮑爾生著,滕大春等譯《德國教育史》材料三 由于受到17世紀自然科學,尤其是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影響,啟蒙思想家們深信“自然法則”。他們從自然法則出發,強調人的自然權利。一莊錫昌《西方文化史》材料四 《宣言》是極具實踐性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宣言》奠定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俄國實際相結合,產生了十月革命的偉大實踐。……——郝立新《<共產黨宣言>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意義》請回答:(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市民的感受”是受到了當時什么思想的影響?指出該思想最早興起的國家。(2)據材料二指出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3)據材料三,指出啟蒙思想家們深信“自然法則”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啟蒙運動與法國大革命的關系。(4)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四中的“宣言”發表的意義。據材料四,指出該綱領性文獻的特點。(5)綜合上述材料,概括思想變革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答案】(1)思想:人文主義;國家:意大利;(2)影響:推動了宗教改革;推動了思想藝術的發展繁榮和近代科學的誕生;推動了社會轉型;推動了近代民族國家的產生。(答出任意兩點即可)(3)原因:受到17世紀自然科學,尤其是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影響;關系:啟蒙思想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理性,為法國大革命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論準備。(4)意義: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特點:科學與實踐相結合。(5)關系:思想變革推動社會發展,社會發展促進思想變革。【詳解】(1)思想及國家:根據材料一“市民在從事商品經濟的活動中,強烈地感受到獨立個人的價值,感到自由、平等的可貴,感到占有財富的愉快”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市民的感受”是受到了人文主義的影響。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主張一切以人為本,反對神的權威,把人從中世紀的神學枷鎖下解放出來;宣揚個性解放,追求現實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等。文藝復興最早興起于意大利,所以說該思想最早興起的國家的意大利。(2)影響:根據材料二“沒有文藝復興運動就不會有宗教改革運動的產生,也不會有后來的思想與學術的發展”可知,文藝復興的影響是推動了宗教改革;推動了思想藝術的發展繁榮和近代科學的誕生;根據材料二“從以封建制度為基礎的中世紀國家,過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為基礎的現代國家,如果沒有文藝復興運動,也同樣是不可想象的事”可知,文藝復興的影響是推動了社會轉型;推動了近代民族國家的產生。(3)原因:根據材料三“由于受到17世紀自然科學,尤其是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影響,啟蒙思想家們深信‘自然法則’。他們從自然法則出發,強調人的自然權利”可知,啟蒙思想家們深信“自然法則”的原因受到17世紀自然科學,尤其是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影響;關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啟蒙運動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理性,為法國大革命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論準備。(4)意義:根據材料四“《宣言》是極具實踐性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宣言》奠定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俄國實際相結合,產生了十月革命的偉大實踐”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宣言”指的是《共產黨宣言》。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特點:根據材料四“《宣言》奠定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俄國實際相結合,產生了十月革命的偉大實踐”可知,該綱領性文獻的特點是科學與實踐相結合。(5)關系:根據以上材料可知,思想變革推動社會發展,社會發展促進思想變革。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