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三年級上冊《了解我國的民間故事》教案引言:民間故事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道德元素,具有深厚的教育價值。通過本次綜合實踐活動,我們將帶領學生一起了解我國的民間故事,讓他們在閱讀、講述和表演中感受民間故事的魅力,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和理解能力,但對于民間故事的了解可能還不夠深入。他們需要通過本次活動,學習并掌握民間故事的基本特點、類型和講述技巧,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簡單的創作和表演。另外,學生在活動中可能存在對故事內容理解不夠深入、講述技巧不夠熟練等問題,需要教師加強引導和教育。教學目標:1. 讓學生了解民間故事的基本特點、類型和講述技巧,提高他們的閱讀和理解能力。2. 通過閱讀、講述和表演民間故事,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創新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3. 引導學生關注民間故事中的道德元素,培養他們的道德情感和價值觀。4. 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教學重難點:1. 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民間故事的基本特點、類型和講述技巧,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簡單的創作和表演。2.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民間故事中的道德元素,并將它們內化為自己的道德情感和價值觀。另外,如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提升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教學準備:1. 收集各種民間故事的圖片、音頻和視頻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2. 準備必要的道具、服裝和音響設備,用于學生的表演活動。3. 設計活動評價表和記錄表,用于記錄學生的活動過程和成果。4. 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紀律教育,確保活動的安全進行。另外,需要營造溫馨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活動。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5分鐘)1. 通過播放一段關于民間故事的動畫或展示一些民間故事的圖片,引起學生對民間故事的關注和興趣。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你們知道這些故事是從哪里來的嗎?它們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2. 教師簡要介紹民間故事的定義、起源和特點讓學生初步了解民間故事的基本概念和知識。(3分鐘)具體可以這樣做:展示一些經典的民間故事標題和簡介讓學生了解它們的內容和主題。(2分鐘)邀請幾名學生分享自己熟悉的民間故事并給予反饋和指導。(3分鐘)3. 提出本次活動的主題:了解我國的民間故事并一起閱讀、講述和表演民間故事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今天我們要一起了解我國的民間故事通過閱讀、講述和表演來感受它們的魅力!”(2分鐘)二、知識講解(15分鐘)1. 教師詳細講解民間故事的基本特點包括情節生動、形象鮮明、語言樸實等并舉例說明。(5分鐘)具體可以這樣做:展示一些典型的民間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讓學生了解它們是如何體現這些特點的。(3分鐘)邀請學生分享自己對某個民間故事情節或人物的理解并給予指導和反饋。(2分鐘)2. 教師介紹民間故事的類型和講述技巧包括寓言、神話、傳說等并示范正確的講述方法。(5分鐘)具體可以這樣做:展示不同類型的民間故事讓學生了解它們的特點和差異。(2分鐘)邀請幾名學生嘗試講述一個簡單的民間故事并給予指導和反饋。(3分鐘)教師可以進行總結和歸納強調講述技巧的重要性和方法。(3分鐘)解答學生的問題和疑惑并進行互動討論。(2分鐘)教師可以邀請專業人士或家長志愿者參與課堂與學生分享他們的民間故事經驗和知識。(3分鐘)三、學生實踐操作(30分鐘)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實踐操作每個小組選擇一個民間故事進行閱讀、講述和表演教師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確保他們按照正確的方法進行實踐操作。(30分鐘)具體可以這樣做:每個小組到達操作臺后進行討論和分工教師可以提供相關的背景知識和操作指南。(5分鐘)每個小組開始進行實踐操作如閱讀故事、分配角色、準備道具等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角色分配和任務安排。(20分鐘)每個小組在實踐操作完成后進行展示和分享教師可以組織其他小組進行評價和反饋。(5分鐘)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踐操作進行評價和總結強調實踐中的問題和不足同時肯定他們在實踐中的努力和成果鼓勵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繼續積極參與相關活動和實踐不斷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四、課堂總結與延伸(5分鐘)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回顧本節課學習的重點知識和學生的實踐操作表現。(2分鐘)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如與家人分享民間故事、參與學校或社區的講故事比賽等。(2分鐘)預告下一節課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和思考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準備。(1分鐘)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課后的作業或任務如創作一個簡單的民間故事或寫一篇關于某個民間故事的讀后感等讓學生在課后繼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實踐進一步提升他們對民間故事的理解和掌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