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第15課 明朝的對外關系鄭和,原姓馬,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在云南的一個回族家庭。在明軍攻克云南后,鄭和被俘并被送進皇宮當了宦官,后來跟隨燕王朱棣。鄭和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才思敏捷,處事機智。后來,他隨朱棣起兵,出生入死,屢立戰功,朱棣特賜他姓鄭。朱棣稱帝后更加信任和重用鄭和,把出使海外的重任托付于他。此后,鄭和率領著龐大的船隊走出國門,開始了七下西洋的歷程。鄭和的船隊于1405年從劉家港出發,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1405年—1433年,鄭和先后7次遠航。今天的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印度、伊朗、沙特阿拉伯、索馬里、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國家,鄭和的船隊都曾訪問過。……1402年6月明成祖朱棣在南京登位,決意以富厚的國庫為后盾,積極開展官方貿易,以達到聯絡各國君主,取得海外貿易的主動權的目的。于是從1405年起便下令鄭和、王景弘組織龐大的寶船隊七下西洋的盛舉。——沈福偉《中西文化交流史》宋代我國航海已普遍應用羅盤針,這是航海史上的一項重大突破。到了元代,航海氣象知識與水文知識等航海應用技術都有很大提高,出現了專供舟師用的航海技術專書《海道經》。——謝方《鄭和》(成祖)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永樂三年六月,命(鄭)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明史·列傳·宦官一》成祖以雄才大略,承高帝之后,天下初定,國力大充,乃思揚威德于域外。——梁啟超《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在湖北省鐘祥市東南部瑜靈山的梁莊王墓出土文物中有大量來自西洋的珠寶,大多是鄭和下西洋帶回中國的瑰寶。——彭勇《明史》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有一些地名、廟宇是以“三寶”命名的,這些名稱印證了鄭和下西洋的史實。 當地人以“三寶”來命名是為了紀念鄭和,表明了人們對鄭和充滿愛戴和敬意,體現出鄭和的遠航增進了中國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鄭和下西洋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最早的、最大規模的海上活動,是人類征服海洋的壯舉,比近代歐洲大航海時代著名航海家哥倫布、達·伽馬和麥哲倫的航行要早一百年左右的時間,在世界海洋發展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摘編自彭勇《明史》《鄭和航海圖》……是我國最早的一份遠洋航海圖,為后世航行西洋提供了重要依據。鄭和率領的船隊規模之大、歷時之久、在造船工藝上的成就,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史無前例的。——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第9卷)鄭和下西洋 哥倫布到達美洲 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時間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次數 7次 4次 1次人數(每次) 約27000人 1000—1500人 約160人船數 共百余艘 17艘 4艘船只 大小 大寶船長約151.8米,寬約61.6米 旗艦100噸,長24.5米,寬6米 120噸、100噸、50噸鄭和下西洋比西方航海活動時間早、規模大、次數多、到達范圍廣。鄭和下西洋以和平交流為目的,為人類文明的傳播和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而西方航海活動帶有侵略和掠奪的性質。鄭和下西洋體現了中國睦鄰友好、和平交往的外交理念,為人類和諧相處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這與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相吻合。從成化三年(1467年)起,日本進入長達百余年的戰國時代,島內長期分裂、混戰。傳統的朝貢貿易無法滿足要求,他們便紛紛糾集武士、浪人和商人組成武裝團伙,到中國沿海燒殺劫掠,到正德時,“倭患”已相當嚴重。——彭勇《明史》從正統年間(1436—1449年)開始,全國各地就不斷爆發農民起義……政治的腐敗黑暗到明朝中葉進一步空前暴露……在政治和經濟危機的激蕩下,明朝沿海防務空前地廢弛。——謝承仁《戚繼光》海盜與倭寇合流使倭寇這支強盜隊伍前所未有地壯大,不僅人數動輒數千甚至數萬,而且倭寇劫掠往往能夠得逞,給明朝軍隊剿倭帶來極大的困難。——范中義、仝晰綱《明代倭寇史略》明代繪畫《倭寇圖卷》(局部)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組成海盜武裝集團,到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進行走私貿易和搶劫,被時人稱為“倭寇”。明朝中期,隨著日本國內社會動蕩加劇,特別是由于明朝國力減弱,海防松懈,倭寇與中國海盜、奸商等相互勾結,對中國沿海的武裝搶劫日益猖獗,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壞,時稱“倭患”。倭患戚繼光大力整頓軍隊,進行嚴格訓練,操練新陣法。他統領的軍隊,由于訓練有素,紀律嚴明,能征善戰,被人們譽為“戚家軍”。凱 歌萬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與義兮氣沖斗牛。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干犯軍法兮身不自由。號令明兮賞罰信,赴水火兮敢遲留?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戚繼光《止止堂集》這首軍歌說明戚家軍軍紀嚴明,訓練有素,能征善戰,上下團結,作戰能力強;表達了戚家軍同仇敵愾、不除倭患誓不罷休的決心。因此,這首軍歌表現了戚家軍面對侵略者誓死捍衛國家安全以及面對困難毫不退縮的堅強意志。1561年,戚繼光率軍作戰,在臺州九戰九捷,平定了浙東地區的倭患。此后,他又率軍進入福建、廣東地區,先后消滅了兩地的倭寇,使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他(戚繼光)一生在東南沿海抗倭十余年,掃平了為虐沿海多年的倭寇,保衛了國家的領土主權,保衛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范中義等《戚繼光傳》戚繼光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和杰出的軍事家,平定倭患,保衛海疆,為民族、為人民建立了巨大的功勛,當時的人民歌頌他,后世的人民紀念他。——王業猷《戚繼光》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寇對中國 沿海的武裝搶劫猖獗。所到之處,倭寇殺居民, 劫財貨,無惡不作,威脅到沿海地區民眾生命財 產和國家安全。因此,戚繼光等人領導的 抗倭斗爭,是正義的民族自衛戰爭,是一場 反侵略戰爭。這是一場反侵略的正義戰爭,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1戚家軍紀律嚴明,作戰英勇,與其他愛國軍民相互配合。23戚繼光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從16世紀開始,一些歐洲殖民者,相繼來到我國沿海地區,進行侵略活動。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明太祖時,積極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發展友好關系,“命使出疆,周于四維,歷邦國,足履其境者三十六”。明成祖時,除了派鄭和下西洋,還向各國派遣使臣50多次,加強了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往來。一些國家也紛紛遣使來中國,還有幾個國家的國王到中國訪問。其中,浡[bó]泥國(位于今加里曼丹島北部)、蘇祿國(位于今菲律賓群島)的國王來中國訪問時因病去世,就安葬在中國。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①明朝國力強盛,有雄厚的經濟基礎;②明朝造船業發達,為航海創造了條件;③指南針及航海圖的利用,為遠洋航海創造了條件;④鄭和不畏艱險、勇于進取的精神及出眾的個人能力;⑤統治者的支持。據記載,鄭和第三次返航時,古里(今印度地區)等十九國貢使來朝;第五次出航時,送木骨都束(今非洲地區)等十九國貢使返國。由此可見鄭和遠航( )A.目的是接送外國使臣B.到達了西歐的國家C.增加了明朝財政收入D.密切了與海外的聯系D明末學者黃道周曾這樣評價某歷史人物:“因練三軍,短長互紐。南北并驅,利于險走。陣名鴛鴦,可暫可久。分守浙東,島夷時吼。”該歷史人物應是( )A.岳飛 B.戚繼光 C.鄭和 D.張騫B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謊稱遇到風浪,請求暫時借地晾曬貨物,并擅自搭篷建房,進行貿易,后來獲得了這個地方的租借居住權。“這個地方”是( )A.澎湖 B.香港 C.澳門 D.臺灣C歷時長,次數多。 材料一 自永樂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宣德六年,即1431年)七次,所歷番國……大小凡三十余國,涉滄溟十萬余里。……由是海道清寧,番人仰賴者,皆神之賜也。明朝的對外關系 航程遠。到達國家多。 (1)根據材料一,概括鄭和下西洋的突出特點。鄭和下西洋體現了我國古代外交的什么傳統?突出特點:歷時長,次數多,到達國家多,航程遠。傳統:和平外交,友好往來。答案來源能力要求 作答范圍作答內容作答范圍作答內容 材料二 凱 歌萬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與義兮氣沖斗牛。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干犯軍法兮身不自由。號令明兮賞罰信,赴水火兮敢遲留?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戚繼光《止止堂集》反映了戚繼光不怕犧牲,救民于水火,抗擊侵略的愛國主義精神。 反映了戚繼光肅清倭寇、建功立業的愿望。(2)材料二中率軍“殺盡倭奴”的是誰?材料反映了他怎樣的精神?戚繼光。精神:反映了他不怕犧牲、抗擊侵略的愛國主義精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戚繼光.mp4 第15課 明朝的對外關系.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