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3秋八上歷史與社會12月月考模擬預測卷02(浙江卷 歷史八上第1~22課、人文地理下冊第4單元—第5單元第2課)(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3秋八上歷史與社會12月月考模擬預測卷02(浙江卷 歷史八上第1~22課、人文地理下冊第4單元—第5單元第2課)(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3-2024學年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卷 02
八年級 歷史與社會
(考試時間:9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測試范圍:歷史:八上1—22課;人文地理下冊:第四單元、第五單元第1—2課。
5.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小紅到某地旅游,看到當地傳統民居。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小紅旅游的地方最有可能在( )
A.青藏高原 B.黃土高原 C.云貴高原 D.內蒙古高原
2.下沉式窯洞成為當地傳統民居,是因為( )
①保溫隔熱,冬暖夏涼 ②屋頂平坦,易于蓄水
③墻體較厚,防潮通風 ④就地取材,造價低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以下對臺灣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認識錯誤的是( )
A.臺灣島動植物資源豐富,被譽為“天然植物園” B.臺灣西望祖國大陸,東臨太平洋
C.火燒寮是我國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D.臺灣地形以平原為主
4.下圖是我國兩大島嶼,下列關于它們的描述,正確的有( )
①A島大部分地區位于亞熱帶 ②B島為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
③A、B島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 ④A、B島都適合發展水產養殖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讀我國的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示意圖,下列關于季風的描述,正確的有( )
①非季風區主要包括西北地區和北方地區
②我國夏季風主要為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
③影響我國的冬季風主要來源于蒙古和西伯利亞
④影響我國的夏季風主要來源于太平洋和大西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自今以后,大皇帝恩準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且大英君主派設領事、管事等官住該五處城邑,專理商賈事宜,與各該地方官公文往來;令英人按照下條開敘之例,清楚交納貨稅、鈔餉等費。”由此判斷該條約( )
A.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 B.有利于英國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C.使清政府完全淪為洋人的朝廷 D.使列強的侵略深入中國腹地
7.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俄國趁清政府內外交迫之際,先以軍事非法侵占,繼以外交訛詐和武力恐嚇、脅迫等手段,攫取侵略權益,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這說明俄國( )
A.發動戰爭頻繁 B.主張外交平等 C.侵略手段多樣 D.割占領土最多
8.太平天國之后,勢力強大的巡撫和總督時時會擺脫中央政府自行其是,間接地促使地方政權相對于中央統治的自立傾向。該觀點旨在強調太平天國運動( )
A.推翻了清朝統治 B.打擊了外國侵略
C.加劇了階級矛盾 D.影響了晚清政局
9.洋務運動中,洋務派以“求富”為口號創辦的企業是( )
A.安慶內軍械所 B.江南制造總局
C.福州船政局 D.湖北織布局
10.聞一多先生在《七子之歌——臺灣》中寫道:“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你知道“我”是在哪一次不平等條約中被割占的(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11.晚清某告示寫道:“竊有天主教,由咸豐年間,串結外洋人,禍亂中華,耗費國帑……今以上天大帝垂恩,諸神下降,赴垣設立壇場,神傳教習子弟,‘扶清滅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國家而安于社稷。”該告示出自( )
A.太平軍 B.維新派 C.義和團 D.革命黨
12.孫中山(1866—1925)曾回憶說:“28歲那年,我就與20多個華僑,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團體,決心用流血斗爭推翻清王朝。”孫中山在“28歲那年”的主要革命活動是( )
A.香港、廣州學醫 B.成立興中會
C.發動廣州起義 D.成立香港興中會總會
13.20世紀初,武漢逐漸成為各省革命黨人聯系的樞紐。在湖北革命組織的努力下,傾向革命的士兵占湖北新軍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材料描述的是武昌起義的( )
A.革命力量 B.斗爭對象 C.爆發原因 D.革命性質
14.解讀下列內容,最合適的主題名稱應是( )
成立興中會,號召“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發動武裝起義,發展革命組織,宣傳革命思想成立中國同盟會,提出民主革命的綱領“三民主義”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制。
A.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B.戊戌變法的康有為
C.洋務運動的李鴻章 D.禁煙第一人林則徐
15.對聯是民族文化的結晶,蘊含著豐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時代氣息。以下對聯:紅心赤手締神州,玉斧銀鑲開世界。紀念的是( )
A.新文化運動興起 B.五四運動的爆發
C.中國共產黨成立 D.北伐戰爭的勝利
16.下列重大事件中發生在民國四年的是( )
A.宋教仁遇刺身亡 B.萍瀏醴起義
C.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 D.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
17.“這個偉大的事件,以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的英雄壯舉,以黨獨立領導新型人民軍隊開始的重要標志,載入中國革命史冊。”“這個偉大的事件”是( )
A.南昌起義 B.北伐戰爭 C.秋收起義 D.井岡山會師
18.“會議關于取消(最高)‘三人團’的這一項決定,不僅撤銷了博古對軍事的指揮,而且正式撤銷了李德的指揮權。這在中國共產黨同共產國際的關系史上是破天荒第一次。以此為起點,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該會議是( )
A.中共一大 B.遵義會議 C.中共七大 D.重慶談判
19.“八一”建軍節的由來,1933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決定八月一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下列歷史事件中與建軍節有關的是( )
A.井岡山會師 B.南昌起義 C.中共一大的召開 D.遵義會議
20.在革命戰爭年代,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創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二者的共同點是( )
A.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 B.實事求是從中國國情出發
C.以階級斗爭為綱 D.堅定不移走社會主義道路
21.下表是中共黨史的部分主題及其統攝概念,據此推斷③對應的應該是( )
主題 統攝概念
① 五四火炬、開天辟地、面貌革新
② 國民革命、星火燎原、走向成熱
③ 共御外侮、中流砥柱、楊威東方
④ 和平談判、轉守為攻、天翻地覆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B.國共第一次合作
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人民解放戰爭
22.如圖是某連環畫中的一頁,描繪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艱苦斗爭歲月。畫面描繪的革命故事發生于( )
A.國民革命時期 B.紅軍長征期間 C.抗日戰爭時期 D.三大戰役期間
23.使日本速戰速決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的軍事行動是( )
A.淞滬會戰 B.臺兒莊戰役
C.武漢會戰 D.第三次長沙會戰
24.抗戰時期,愛國華僑陳嘉庚曾對我黨有著諸多思想顧慮,但中共中央南方局通過外事努力,成功將陳嘉庚邀請到了延安,從此其思想發生了轉變,并將抗戰勝利的希望寄托在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身上。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這一做法( )
A.樹立了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的形象 B.奠定了國共合作的思想基礎
C.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D.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25.下圖是日本陸軍總兵力以及投入中國戰場兵力的統計表(單位:個師團)。數據表明( )
A.中國軍事、科技實力與日本相當
B.中國抗日戰爭已取得完全的勝利
C.二戰期間日本的軍事實力遠超歐美發達國家
D.中國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Ⅱ卷
二、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0分。
26.(8分)中國栽種柑橘歷史悠久,是柑橘重要原產地之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小鏈接 柑橘喜歡生長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中。紫色土、紅黃壤等土壤較適合柑橘生長,要求土壤質地疏松,排水良好。
材料:F省是我國柑橘主要出口省份,擁有永春蘆柑、順昌蘆柑等十五個品牌。其東南部土壤類型多樣,有黃壤、黃紅壤、紅壤等。早在2013年,F省政府就出臺了《關于推進現代果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導柑橘產業健康發展。近年來,F省充分利用“互聯網+柑橘出口”的,推動本省柑橘更好地“走出去”。
(1)中國柑橘主產區在 地區(填四大地理區域)。(2分)
(2)根據上述材料,從自然條件和人文條件兩個角度分析F省成為我國柑橘主要出口省份的有利條件。(4分)
(3)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柑橘主產區人們生產、生活還有哪些特色,請各舉一例。(2分)
27.(16分)近代中國飽受西方列強的侵略,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中國社會的性質發生了巨大變化。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清朝確認中英《天津條約》有效性;割讓廣東新安縣(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給英國;增開天津為商埠;增加中英《天津條約》的賠款至800萬兩……
材料三 清政府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
(1)材料一中圖1、圖2分別反映了哪一個不平等條約簽訂時的場景?這些條約分別對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產生了什么影響?(6分)
(2)材料二、三分別反映了什么不平等條約的內容?這兩個條約對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分別帶來怎樣的影響?(6分)
(3)哪一不平等條約開設通商口岸最多,使西方侵略勢力由中國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哪一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失權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2分)
(4)通過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請答出兩點。(2分)
28.(17分)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爭史,無數仁人志士不斷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結合所學知識,探究下列問題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歷史事件隨著時光流逝而意義日減。鴉片戰爭則不然,它是中國歷史的轉折,提出了中國必須近代化的歷史使命。中國的現代化一日未完成,鴉片戰爭的意義就一分不會減。
——摘編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
材料二 “這場持續了約三十五年的運動、是一種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嘗試;它只采用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實用價值的東西,而另一些更為可取……卻完全被忽視了。”
材料三 戊戌變法大事記
時間 史實
1895年4月 公車上書
1895年8月 強學會成立
1896年8月 《時務報》在上海創刊
1897年10月 《國聞報》在天津創刊
1898年4月 保國會成立
1898年6月 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
1898年9月 慈禧太后等發動戊戌政變
材料四 在辭去臨時大總統時,孫中山認為,三民主義中的兩個主義已經實見,接下來……最切實的舉措,就是發展實業,改善民生。
材料五 胡適說:北大因為三只兔子而成名,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陳獨秀,三是小兔子胡適本人。(三人年幼長序,但是都屬兔子)。
材料六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的各個領域都步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中國是當今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經濟良性發展,可以為國家其他領域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
(1)根據材料一,指出鴉片戰爭以后中國人的歷史使命。(2分)
(2)材料二中“直接實用價值的東西”,“更為可取的方面”分別指什么。結合所學知識,談談這場運動有何積極作用(答出一點即可)。(4分)
(3)根據材料三,概括維新派在思想和政治兩方面為救亡圖存做了哪些努力。(2分)
(4)材料四中的“兩個主義”指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為何當時孫中山認為“三民主義中的兩個主義已經實現”?(4分)
(5)北大成為哪次運動的重要陣地?該運動另一思想陣地是哪部雜志?材料中的“三只免子”在當時因高舉哪兩面旗幟而聞名?(3分)
(6)從國弱民辱到國富民強,你從中國的偉大巨變中得到哪些感悟?(2分)
29.(9分)習近平主席強調:“要認真學習黨史、國史,知史愛黨,知史愛國”。觀察下列圖示,回答問題。
(1)圖示中“開天辟地”指哪一重大會議?(1分)
(2)八月一日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請寫出與“八一”建軍節相關的重要歷史事件并寫出該歷史事件有何重大歷史意義。(2分)
(3)圖示中①代指黨史中的這一歷史事件勝利結束的標志是什么?圖示中“生死攸關”指哪一重大會議?(2分)
(4)1945年,中國共產黨召開的會議為黨和人民指明了抗日戰爭后的奮斗方向,這次會議是什么?在這次會議上哪一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2分)
(5)談談你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2分)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3-2024學年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卷 02
八年級 歷史與社會
(考試時間:9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測試范圍:歷史:八上1—22課;人文地理下冊:第四單元、第五單元第1—2課。
5.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小紅到某地旅游,看到當地傳統民居。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小紅旅游的地方最有可能在( )
A.青藏高原 B.黃土高原 C.云貴高原 D.內蒙古高原
2.下沉式窯洞成為當地傳統民居,是因為( )
①保溫隔熱,冬暖夏涼 ②屋頂平坦,易于蓄水
③墻體較厚,防潮通風 ④就地取材,造價低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B 2.B
【解析】1.由圖可知,圖中所示分別是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傳統民居窯洞以及兵馬俑,小明是來到了黃土高原,排除ACD,故選B。
2.該地區氣候干旱,土質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嚴重,當地的傳統民居是窯洞,這樣的民居可以起到保溫隔熱、冬暖夏涼的作用,也具有就地取材、造價低廉的特點,故①④正確,故選B。
【點睛】我國是一個地形復雜多樣、山地面積廣的國家,山地以及陡峭的高原、丘陵分布廣,其中有四大高原分布在我國第一、 第二階梯上。
3.以下對臺灣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認識錯誤的是( )
A.臺灣島動植物資源豐富,被譽為“天然植物園” B.臺灣西望祖國大陸,東臨太平洋
C.火燒寮是我國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D.臺灣地形以平原為主
【答案】D
【詳解】臺灣島動植物資源豐富,被譽為“天然植物園”,A正確;臺灣西望祖國大陸,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東臨太平洋,B正確;火燒寮是我國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C正確;臺灣島的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主要集中在西部沿海地區,D錯誤;故選D。
4.下圖是我國兩大島嶼,下列關于它們的描述,正確的有( )
①A島大部分地區位于亞熱帶 ②B島為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
③A、B島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 ④A、B島都適合發展水產養殖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詳解】讀圖分析,A是海南島,B是臺灣島。A島大部分地區位于熱帶,①錯誤;B島為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②正確;A、B島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③正確;A、B島都適合發展水產養殖業,④正確;②③④正確,故選D。
5.讀我國的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示意圖,下列關于季風的描述,正確的有( )
①非季風區主要包括西北地區和北方地區
②我國夏季風主要為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
③影響我國的冬季風主要來源于蒙古和西伯利亞
④影響我國的夏季風主要來源于太平洋和大西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詳解】由圖可知,非季風區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我國夏季風主要為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影響我國的冬季風主要來源于蒙古和西伯利亞,影響我國的夏季風主要來源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故②③正確,故選C。
6.“自今以后,大皇帝恩準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且大英君主派設領事、管事等官住該五處城邑,專理商賈事宜,與各該地方官公文往來;令英人按照下條開敘之例,清楚交納貨稅、鈔餉等費。”由此判斷該條約( )
A.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 B.有利于英國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C.使清政府完全淪為洋人的朝廷 D.使列強的侵略深入中國腹地
【答案】B
【詳解】根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準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且大英君主派設領事、管事等官住該五處城邑,專理商賈事宜,與各該地方官公文往來;令英人按照下條開敘之例,清楚交納貨稅、鈔餉等 費。”可知,題干條約是《南京條約》;《南京條約》規定五口通商和協定關稅,有利于英國對中國的經濟侵略,B項正確;《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排除A項;《辛丑條約》使清政府完全淪為洋人的朝廷,排除C項;《馬關條約》的簽訂,使列強的侵略深入中國腹地,排除D項。故選B項。
7.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俄國趁清政府內外交迫之際,先以軍事非法侵占,繼以外交訛詐和武力恐嚇、脅迫等手段,攫取侵略權益,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這說明俄國( )
A.發動戰爭頻繁 B.主張外交平等 C.侵略手段多樣 D.割占領土最多
【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俄國“先以軍事非法侵占,繼以外交訛詐和武力恐嚇、脅迫等手段,”可知,俄國以多種侵略手段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發動戰爭的次數,排除A項;俄國以多種手段侵占中國的領土,外交是不平等的,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對比,不能體現俄國割占的領土最多,排除D項。故選C項。
8.太平天國之后,勢力強大的巡撫和總督時時會擺脫中央政府自行其是,間接地促使地方政權相對于中央統治的自立傾向。該觀點旨在強調太平天國運動( )
A.推翻了清朝統治 B.打擊了外國侵略
C.加劇了階級矛盾 D.影響了晚清政局
【答案】D
【詳解】從材料和所學知識可以看出是強調太平天國運動對清朝中央和地方關系的影響,材料中明顯可以看出太平天國運動以后地方的獨立傾向比較大。反映出太平天國運動影響了晚清的政局,D項正確;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了,并沒有推翻清朝的統治,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太平天國運動對外國侵略者的打擊,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涉及出加劇階級矛盾,排除C項。故選D項。
9.洋務運動中,洋務派以“求富”為口號創辦的企業是( )
A.安慶內軍械所 B.江南制造總局
C.福州船政局 D.湖北織布局
【答案】D
【詳解】根據題干“洋務運動中,洋務派以‘求富’為口號創辦的企業”和所學知識可知,后期在發展軍事企業的同時,以“求富”口號,創辦輪船招商局、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民用企業,D項正確;洋務運動中創辦了一系列企業,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軍事企業,排除ABC項。故選D項。
10.聞一多先生在《七子之歌——臺灣》中寫道:“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你知道“我”是在哪一次不平等條約中被割占的(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答案】C
【詳解】根據題干“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和所學知識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戰敗后,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遼東半島、臺灣和澎湖列島給日本,C項正確;《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排除A項;《北京條約》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排除B項;《辛丑條約》沒有割地要求,排除D項。故選C項。
11.晚清某告示寫道:“竊有天主教,由咸豐年間,串結外洋人,禍亂中華,耗費國帑……今以上天大帝垂恩,諸神下降,赴垣設立壇場,神傳教習子弟,‘扶清滅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國家而安于社稷。”該告示出自( )
A.太平軍 B.維新派 C.義和團 D.革命黨
【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今以上天大帝垂恩,諸神下降赴垣設立壇場,神傳教習子弟,‘扶清滅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國家而安于社稷”,并結合所學可知,該告示出自義和團。甲午戰爭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為了反抗列強的侵略,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義和團運動興起,C項正確;太平軍的目標是推翻清政府,排除A項;維新派主張學習西方,實行君主立憲制度,發展資本主義,排除B項;革命黨主張用暴力推翻清朝統治,學習西方實行民主共和制度,排除D項。故選C項。
12.孫中山(1866—1925)曾回憶說:“28歲那年,我就與20多個華僑,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團體,決心用流血斗爭推翻清王朝。”孫中山在“28歲那年”的主要革命活動是( )
A.香港、廣州學醫 B.成立興中會
C.發動廣州起義 D.成立香港興中會總會
【答案】B
【詳解】根據“孫中山(1866-1925)”結合所學可知,從時間算起孫中山28歲時應該是1894年,結合所學1894年11月,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創立興中會,這是中國最早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B項正確;香港、廣州學醫是在1894年之前,排除A項;發動廣州起義與“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團體”不符,排除C項;成立香港興中會總會與“在海外”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13.20世紀初,武漢逐漸成為各省革命黨人聯系的樞紐。在湖北革命組織的努力下,傾向革命的士兵占湖北新軍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材料描述的是武昌起義的( )
A.革命力量 B.斗爭對象 C.爆發原因 D.革命性質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在湖北革命組織的努力下,傾向革命的士兵占湖北新軍總數的三分之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起義的主要力量是傾向革命的湖北新軍,以上材料描述的是武昌起義的革命力量,A項正確;武昌起義的斗爭對象是清政府,與材料“傾向革命的士兵占湖北新軍總數的三分之一”不符,排除B項;武昌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不斷壯大,材料沒有體現,排除C項;武昌起義的主要性質就是一場資產階級推翻封建專制壓迫統治的起義,材料沒有體現,排除D項。故選A項。
14.解讀下列內容,最合適的主題名稱應是( )
成立興中會,號召“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發動武裝起義,發展革命組織,宣傳革命思想成立中國同盟會,提出民主革命的綱領“三民主義”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制。
A.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B.戊戌變法的康有為
C.洋務運動的李鴻章 D.禁煙第一人林則徐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孫中山先生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先后建立興中會和中國同盟會,并提出三民主義,使民族民主革命成為波濤洶涌的時代潮流,A項正確;康有為等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的是變法,排除B項;洋務運動學習的是西方的技術,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林則徐領導虎門銷煙,材料沒有反映,排除D項。故選A項。
15.對聯是民族文化的結晶,蘊含著豐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時代氣息。以下對聯:紅心赤手締神州,玉斧銀鑲開世界。紀念的是( )
A.新文化運動興起 B.五四運動的爆發
C.中國共產黨成立 D.北伐戰爭的勝利
【答案】C
【詳解】根據題干“紅心赤手締神州,玉斧銀鑲開世界”的意思是用一顆紅心白手起家再造新神州,用玉斧和銀鐮開辟一個新世界!玉斧代表工人,銀鐮代表農民。結合所學,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的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是中國農民和工人的代表,帶領著中國人民開創了真正為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這與對聯主旨相吻合,C項正確;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與對聯主旨不符,排除A項;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與對聯主旨不符,排除B項;北伐戰爭打擊了北洋軍閥的統治,與對聯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16.下列重大事件中發生在民國四年的是( )
A.宋教仁遇刺身亡 B.萍瀏醴起義
C.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 D.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
【答案】D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民國四年是1915年,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掀起了新文化運動,D項正確;宋教仁遇刺身亡是在1913年,排除A項;萍瀏醴起義發生在1906年,排除B項;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是在1912年,排除C項。故選D項。
17.“這個偉大的事件,以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的英雄壯舉,以黨獨立領導新型人民軍隊開始的重要標志,載入中國革命史冊。”“這個偉大的事件”是( )
A.南昌起義 B.北伐戰爭 C.秋收起義 D.井岡山會師
【答案】A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開始認識到獨立掌握革命武裝力量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等人領導革命軍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黨獨立領導新型人民軍隊的開始,A項正確;北伐戰爭期間,國民黨與共產黨是合作的,排除B項;1927年9月,秋收起義后,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山區進軍,在井岡山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在南昌起義之后,排除C項;1928年4月,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和朱德、陳毅領導的部隊在井岡山勝利會師,在南昌起義之后,排除D項。故選A項。
18.“會議關于取消(最高)‘三人團’的這一項決定,不僅撤銷了博古對軍事的指揮,而且正式撤銷了李德的指揮權。這在中國共產黨同共產國際的關系史上是破天荒第一次。以此為起點,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該會議是( )
A.中共一大 B.遵義會議 C.中共七大 D.重慶談判
【答案】B
【詳解】由題干信息“‘不僅撤銷了博古對軍事的指揮,而且正式撤銷了李德的指揮權……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B項正確;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開,標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與題干“‘這在中國共產黨同共產國際的關系史上是破天荒第一次’”不符,排除A項;1945年,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與題干“‘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不符,排除C項;重慶談判,是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兩黨在重慶進行的一次歷史性會談,與題干“‘這在中國共產黨同共產國際的關系史上是破天荒第一次’”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19.“八一”建軍節的由來,1933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決定八月一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下列歷史事件中與建軍節有關的是( )
A.井岡山會師 B.南昌起義 C.中共一大的召開 D.遵義會議
【答案】B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領導革命軍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為了紀念南昌起義,1933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B項正確;井岡山會師發生在1928年4月,時間與題干不符,排除A項;中共一大在1921年召開,時間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遵義會議是1935年1月,時間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20.在革命戰爭年代,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創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二者的共同點是( )
A.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 B.實事求是從中國國情出發
C.以階級斗爭為綱 D.堅定不移走社會主義道路
【答案】B
【詳解】據材料可知,在革命戰爭年代,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創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二者的共同點是“中國特色”,即實事求是從中國國情出發,B項正確;A項強調是是“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排除A項;C項是文革時期的錯誤,排除C項;D項強調的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排除D項。故選B項。
21.下表是中共黨史的部分主題及其統攝概念,據此推斷③對應的應該是( )
主題 統攝概念
① 五四火炬、開天辟地、面貌革新
② 國民革命、星火燎原、走向成熱
③ 共御外侮、中流砥柱、楊威東方
④ 和平談判、轉守為攻、天翻地覆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B.國共第一次合作
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人民解放戰爭
【答案】C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37年,日本發動七七事變,全民族抗戰開始,隨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中華民族共御外侮,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C項正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體現的是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是國民革命,人民解放戰爭最終建立新中國,體現的是天翻地覆,排除ABD項。故選C項。
22.如圖是某連環畫中的一頁,描繪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艱苦斗爭歲月。畫面描繪的革命故事發生于( )
A.國民革命時期 B.紅軍長征期間 C.抗日戰爭時期 D.三大戰役期間
【答案】C
【詳解】依據材料連環畫中文字信息“偽軍”“學習毛主席《論持久戰》中的教導”“八路”等和所學可知,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敵后抗日根據地堅持抗日,故連環畫畫面描繪的革命故事發生于抗日戰爭時期,C項正確;國民革命時期軍隊稱為國民革命軍,排除A項;紅軍長征期間中共領導的軍隊稱為紅軍,排除B項;三大戰役期間中共領導的軍隊稱為解放軍,排除D項。故選C項。
23.使日本速戰速決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的軍事行動是( )
A.淞滬會戰 B.臺兒莊戰役
C.武漢會戰 D.第三次長沙會戰
【答案】C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8年6月至10月,抗日戰爭進入武漢會戰階段,1938年6月--1938年10月底的武漢會戰歷時四個半月,斃傷日軍近四萬人,使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武漢會戰是宣告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的標志,C項正確;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排除A項;臺兒莊戰役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排除B項;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
24.抗戰時期,愛國華僑陳嘉庚曾對我黨有著諸多思想顧慮,但中共中央南方局通過外事努力,成功將陳嘉庚邀請到了延安,從此其思想發生了轉變,并將抗戰勝利的希望寄托在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身上。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這一做法( )
A.樹立了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的形象 B.奠定了國共合作的思想基礎
C.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D.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答案】A
【詳解】根據題干“抗戰時期,思想顧慮、將抗戰勝利的希望寄托在了中國共產黨”和結合所學可知,通過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做法,扭轉了陳嘉庚的顧慮,使其看到了中共在延安條件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仍然堅持抗戰的決心,遂將抗戰勝利的希望寄托在了中國共產黨的身上,A項正確;題干沒有提到國共合作,排除B項;題干顯示扭轉了華僑的思想,沒有提到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排除C項;《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排除D項。故選A項。
25.下圖是日本陸軍總兵力以及投入中國戰場兵力的統計表(單位:個師團)。數據表明( )
A.中國軍事、科技實力與日本相當
B.中國抗日戰爭已取得完全的勝利
C.二戰期間日本的軍事實力遠超歐美發達國家
D.中國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答案】D
【詳解】從材料可以看出日本在中國的侵略兵力長期保持著絕對多數,說明中國的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D項正確;在二戰期間,中國比日本的科技軍事實力差,排除A項;中國抗日戰爭在1945年取得完全勝利,排除B項;材料沒有日本和歐美發達國家之間的對比,排除C項。故選D項。
第Ⅱ卷
二、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0分。
26.(8分)中國栽種柑橘歷史悠久,是柑橘重要原產地之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小鏈接 柑橘喜歡生長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中。紫色土、紅黃壤等土壤較適合柑橘生長,要求土壤質地疏松,排水良好。
材料:F省是我國柑橘主要出口省份,擁有永春蘆柑、順昌蘆柑等十五個品牌。其東南部土壤類型多樣,有黃壤、黃紅壤、紅壤等。早在2013年,F省政府就出臺了《關于推進現代果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導柑橘產業健康發展。近年來,F省充分利用“互聯網+柑橘出口”的,推動本省柑橘更好地“走出去”。
(1)中國柑橘主產區在 地區(填四大地理區域)。(2分)
(2)根據上述材料,從自然條件和人文條件兩個角度分析F省成為我國柑橘主要出口省份的有利條件。(4分)
(3)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柑橘主產區人們生產、生活還有哪些特色,請各舉一例。(2分)
【答案】(1)南方(2分)
(2)冬季溫暖濕潤,土壤類型多樣,排水性好,適宜柑橘生長。柑橘品牌多,有知名度;國家政策的保護與支持,充分利用網絡銷售。(4分)
(3)南方人往往會在飯后喝一碗熱茶或者熱水來幫助消化。南方水鄉的村莊、街道和商業文化,許多民間節慶以及風俗活動,比較講究,氛圍濃厚等。(2分)
【分析】本題以我國是柑橘重要原產地之一及相關的圖文資料為材料,涉及南方地區的位置、地形、氣候和農業發展等知識點,考察學生的地方區域文化的掌握和應用的能力。
【詳解】(1)由圖分析可知,中國柑橘主產區主要位于秦嶺-淮河一線以南,位于南方地區。
(2)由圖和材料分析可知,F省是福建省,位于南方地區,冬季溫暖濕潤,東南部土壤類型多樣,有黃壤、黃紅壤、紅壤等。柑橘性喜溫暖濕潤氣候,溫度過低會使其受凍;土壤質地疏松,排水性好的地方。擁有柑橘品牌多,有知名度;國家政策的保護與支持,充分利用網絡銷售。
(3)柑橘主產區主要位于南方地區,南方主要位于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南方人往往會在飯后喝一碗熱茶或者熱水來幫助消化。南方水鄉的村莊、街道和商業文化,許多民間節慶以及風俗活動,都是由地方人民的生活和工作產生的,反映了當地文化的發展現狀。
27.(16分)近代中國飽受西方列強的侵略,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中國社會的性質發生了巨大變化。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清朝確認中英《天津條約》有效性;割讓廣東新安縣(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給英國;增開天津為商埠;增加中英《天津條約》的賠款至800萬兩……
材料三 清政府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
(1)材料一中圖1、圖2分別反映了哪一個不平等條約簽訂時的場景?這些條約分別對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產生了什么影響?(6分)
(2)材料二、三分別反映了什么不平等條約的內容?這兩個條約對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分別帶來怎樣的影響?(6分)
(3)哪一不平等條約開設通商口岸最多,使西方侵略勢力由中國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哪一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失權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2分)
(4)通過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請答出兩點。(2分)
【答案】(1)圖1:《南京條約》(1分);影響: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分)。
圖2:《辛丑條約》(1分);影響: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2分)。
(2)材料二內容:《北京條約》(1分);影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2分)。
材料三內容:《馬關條約》(1分);影響: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分)。
(3)開設通商口岸最多條約:《天津條約》(1分);中國近代史上失權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1分)。
(4)啟示:落后就要挨打;閉關必然落后;一個民族要想強大,卓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對外開放積極進取才能不斷進步;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改革創新,努力提高綜合國力。(2分)
【詳解】(1)場景與影響:根據材料一“圖11842年8月簽訂條約時的場景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可知圖1反映了《南京條約》簽訂時的場景,對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產生的影響是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場景與影響:根據材料一“圖2 1901年9月簽訂條約時的場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等11國簽訂《辛丑條約》。可知圖2,反映了《辛丑條約》簽訂時的場景;對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產生的影響,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2)內容與影響:根據材料二“增開天津為商埠;增加中英《天津條約》的賠款至800萬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0年中英、中法簽訂《北京條約》。在條約中,清政府除承認《天津條約》繼續有效外,又增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賠款額也大幅增加。因此材料反映了《北京條約》的內容;這個條約對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帶來的影響,是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內容與影響:根據材料三“政府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1895年簽訂中日《馬關條約》,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可知材料反映了《馬關條約》的內容,這個條約對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帶來的影響,是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條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58年,清政府與俄、美、英、法簽訂《天津條約》,規定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可知《天津條約》開設通商口岸最多,使西方侵略勢力由中國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
條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
(4)啟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能給我們帶來的啟示,落后就要挨打;閉關必然落后;一個民族要想強大,卓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對外開放積極進取才能不斷進步;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改革創新,努力提高綜合國力。
28.(17分)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爭史,無數仁人志士不斷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結合所學知識,探究下列問題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歷史事件隨著時光流逝而意義日減。鴉片戰爭則不然,它是中國歷史的轉折,提出了中國必須近代化的歷史使命。中國的現代化一日未完成,鴉片戰爭的意義就一分不會減。
——摘編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
材料二 “這場持續了約三十五年的運動、是一種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嘗試;它只采用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實用價值的東西,而另一些更為可取……卻完全被忽視了。”
材料三 戊戌變法大事記
時間 史實
1895年4月 公車上書
1895年8月 強學會成立
1896年8月 《時務報》在上海創刊
1897年10月 《國聞報》在天津創刊
1898年4月 保國會成立
1898年6月 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
1898年9月 慈禧太后等發動戊戌政變
材料四 在辭去臨時大總統時,孫中山認為,三民主義中的兩個主義已經實見,接下來……最切實的舉措,就是發展實業,改善民生。
材料五 胡適說:北大因為三只兔子而成名,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陳獨秀,三是小兔子胡適本人。(三人年幼長序,但是都屬兔子)。
材料六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的各個領域都步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中國是當今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經濟良性發展,可以為國家其他領域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
(1)根據材料一,指出鴉片戰爭以后中國人的歷史使命。(2分)
(2)材料二中“直接實用價值的東西”,“更為可取的方面”分別指什么。結合所學知識,談談這場運動有何積極作用(答出一點即可)。(4分)
(3)根據材料三,概括維新派在思想和政治兩方面為救亡圖存做了哪些努力。(2分)
(4)材料四中的“兩個主義”指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為何當時孫中山認為“三民主義中的兩個主義已經實現”?(4分)
(5)北大成為哪次運動的重要陣地?該運動另一思想陣地是哪部雜志?材料中的“三只免子”在當時因高舉哪兩面旗幟而聞名?(3分)
(6)從國弱民辱到國富民強,你從中國的偉大巨變中得到哪些感悟?(2分)
【答案】(1)中國必須完成近代化。(2分)
西方先進的軍事、科技等實用技術先進的政治制度(2分),作用積極作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洋務運動的積極作用是對外國經濟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2分)
(3)思想上:組織學會、創辦報刊,宣傳思想,推動了維新變法思想的廣泛傳播;政治上: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可知維新派在政治上實行維新變法(2分)
(4)民族,民權(2分);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統治,結束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2分)。
(5)新文化運動(1分);《新青年》(1分);民主,科學(1分)。
(6)落后就要挨打,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人民英勇奮斗堅持不懈的精神,積極學習外國先進科技和管理經驗,大力發展科技,培養人才,增強綜合國力等。(2分)
【詳解】(1)歷史使命:根據“鴉片戰爭則不然,它是中國歷史的轉折,提出了中國必須近代化的歷史使命。中國的現代化一日未完成,鴉片戰爭的意義就一分不會減。”可知鴉片戰爭以后中國人的歷史使命是中國必須完成近代化。
(2)“直接實用價值的東西”、“更為可取的方面”:根據“這場持續了約三十五年的運動、是一種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嘗試;它只采用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實用價值的東西,而另一些更為可取……卻完全被忽視了”可知材料指的是洋務運動,“直接實用價值的東西”指的是西方先進的軍事、科技等實用技術;“更為可取的方面”指的是先進的政治制度。積極作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洋務運動的積極作用是對外國經濟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3)努力:根據“強學會成立、保國會成立、《時務報》在上海創刊、《國聞報》在天津創刊”等可知維新派在思想上組織學會、創辦報刊,宣傳思想,推動了維新變法思想的廣泛傳播;根據“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可知維新派在政治上實行維新變法。
(4)“兩個主義”:根據“孫中山認為,三民主義中的兩個主義已經實見,接下來……最切實的舉措,就是發展實業,改善民生。”可知“兩個主義”指民族,民權;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可知,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統治,結束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由此可知,當時孫中山認為“三民主義中的兩個主義已經實現”
(5)陣地、雜志及兩面大旗: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新文化運動的陣地除了北京大學,還有雜志《新青年》;結合所學可知,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促進了思想的解放。
(6)感悟: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國弱民辱到國富民強,從中國的偉大巨變中得到的感悟有,落后就要挨打,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人民英勇奮斗堅持不懈的精神,積極學習外國先進科技和管理經驗,大力發展科技,培養人才,增強綜合國力等。
29.(9分)習近平主席強調:“要認真學習黨史、國史,知史愛黨,知史愛國”。觀察下列圖示,回答問題。
(1)圖示中“開天辟地”指哪一重大會議?(1分)
(2)八月一日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請寫出與“八一”建軍節相關的重要歷史事件并寫出該歷史事件有何重大歷史意義。(2分)
(3)圖示中①代指黨史中的這一歷史事件勝利結束的標志是什么?圖示中“生死攸關”指哪一重大會議?(2分)
(4)1945年,中國共產黨召開的會議為黨和人民指明了抗日戰爭后的奮斗方向,這次會議是什么?在這次會議上哪一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2分)
(5)談談你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2分)
【答案】(1)中共一大。(1分)
(2)南昌起義(1分)。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1分)。
(3)紅軍三大主力會師(1分)。遵義會議(1分)。
(4)中共七大(1分)。毛澤東思想(1分)。
(5)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偉大的黨,是一個知錯改錯的黨;中國共產黨代表中華民族的利益,能夠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符合題意即可)(2分)
【詳解】(1)會議:根據圖示可知“開天辟地”的事件發生在1921年。結合所學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之后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游船上。中共一大,宣告中國共產黨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2)事件及意義:結合所學可知,與“八一”建軍節相關的事件是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
(3)標志:根據圖示可知,①事件的時間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結合所學可知,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發生的事件是紅軍長征。1936年10月,紅二、紅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
會議:結合所學可知,長征中生死攸關的事件是遵義會議。1935年1月在遵義召開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4)會議:結合所學可知,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大會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民主革命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選舉產生了中央領導機關,毛澤東在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大會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人黨章。中共七大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后的奮斗方向。
思想:結合所學可知,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人黨章。
(5)認識: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可從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及中國人民的貢獻方面簡要說明,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偉大的黨,是一個知錯改錯的黨;中國共產黨代表中華民族的利益,能夠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苗栗市| 唐海县| 自治县| 宜兰县| 广元市| 荃湾区| 宁安市| 平谷区| 独山县| 大余县| 怀远县| 闽清县| 丰顺县| 贡山| 余江县| 周口市| 陆丰市| 万宁市| 海原县| 吉隆县| 红桥区| 南投县| 贡嘎县| 丹江口市| 丰顺县| 柳河县| 青龙| 驻马店市| 五常市| 浦县| 新疆| 七台河市| 云和县| 青神县| 新和县| 肥乡县| 务川| 班戈县| 桓仁| 万州区| 崇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