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3秋七上歷史與社會12月月考模擬預測卷02(浙江卷 歷史七上全、人文地理上冊第1單元~第2單元第1課)(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3秋七上歷史與社會12月月考模擬預測卷02(浙江卷 歷史七上全、人文地理上冊第1單元~第2單元第1課)(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3-2024學年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卷 02
七年級 歷史與社會
(考試時間:9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測試范圍:歷史:七上全冊;人文地理上冊:第一單元、第二單元第1課。
5.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從地圖的要素上來看,下圖缺少的是( )
A.方向 B.比例尺 C.注記 D.圖例
【答案】B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圖不可缺少的三大要素,即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不論是政區圖、地形圖還是各種各樣的交通圖、旅游圖等都離不開以上三個要素,從地圖的要素上來看,圖中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原則確定方向,A不符合題意;有注記和圖例,CD不符合題意;圖中缺少的是比例尺,B符合題意;故選B。
2.讀等高線地形圖(見下),圖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 )
A.東南向西北 B.西北向東南
C.東北向西南 D.西南向東北
【答案】B
【詳解】由圖可知,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確定方向,圖中河流多條支流匯入干流,干流流向為西北向東南。B正確,故選B。
3.在圖幅相同的兩幅圖中,地理事物最詳細的一幅是( )
A.1:50000 B.1/500000
C.圖上一厘米代表實地5000米 D.圖上一厘米代表實地50千米
【答案】A
【詳解】比例尺等于圖上距離除以實際距離,相同圖幅的情況下,實際范圍越小的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詳細,C、D選項比例尺換成數字式分別是1:500000、1:5000000,比例尺最大的是A,表示的內容最詳細,故A正確,排除BCD,故選A。
4.下列關于大洲和大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陸地是人類繁衍生息的地方,生命最早出現在陸地,逐漸才出現在海洋
B.陸地可以分為大陸和島嶼,大陸地域遼闊,為人類生存提供了多樣的環境
C.從太空看地球,藍色海洋約占地球表面的29%,陸地約占地球表面的71%
D.洲與洲之間的分界線都是借助高大的山脈、河流湖泊、海峽運河自然形成
【答案】B
【詳解】陸地是人類繁衍生息的地方,生命最早出現在海洋,逐漸才出現在陸地,A錯誤;陸地可以分為大陸和島嶼,大陸地域遼闊,為人類生存提供了多樣的環境,B正確;從太空看地球,藍色海洋約占地球表面的71%,陸地約占地球表面的29%,C錯誤;洲與洲之間的分界線大多是借助高大的山脈、河流湖泊、海峽運河自然形成,D錯誤;故選B。
5.海峽往往是海上交通要道,其中溝通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天然水道是( )
A.白令海峽 B.馬六甲海峽 C.麥哲倫海峽 D.直布羅陀海峽
【答案】D
【詳解】世界各海峽中,溝通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天然水道是直布羅陀海峽,故D正確。白令海峽溝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馬六甲海峽溝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麥哲倫海峽溝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排除ABC,故選D。
6.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我國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是( )
A.元謀人遺址 B.北京人遺址 C.山頂洞人遺址 D.半坡遺址
【答案】B
【詳解】結合所學可知,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之一,B項正確;題干信息與北京人遺址有關,與元謀人遺址、山頂洞人遺址、半坡遺址不符,排除ACD項。故選B項。
7.堯、舜、禹三人王位的傳承是通過( )
A.父死子繼 B.兄終弟及 C.退位讓賢 D.謀朝篡位
【答案】C
【詳解】結合所學可知,堯、舜、禹三人王位的傳承是通過禪讓制,即將部落首領位子傳給賢德之人,C項正確;兄終弟及、父死子繼都不是禪讓制,排除AB項;謀朝篡位不符合當時的史實,排除D項。故選C項。
8.下列選項中,歷史史實與歷史解釋對應錯誤的一項是( )
A.北京人的發現——對于研究古人類進化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B.河姆渡遺址中發現大量人工栽培水稻——表明黃河是亞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C.原始社會晚期文物的出土——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晚期的社會發展水平
D.農作物種植——是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
【答案】B
【詳解】本題是逆向型選擇題。據所學可知,河姆渡遺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屬于長江流域,河姆人種植水稻,表明長江(而不是黃河)是亞洲稻的起源地之一,B項符合題意,選擇B項;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它的發現對于研究古人類進化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A項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原始社會晚期文物的出土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晚期的社會發展水平,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有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聚落、磨制石器的發展,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
9.“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材料中的“神農”是( )
A.炎帝 B.黃帝 C.堯 D.舜
【答案】A
【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神農氏本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領,后發明農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穡飼養、制陶紡織及使用火,以功績顯赫,以火德稱氏,故為炎帝,尊號神農,并被后世尊為中國農業之神,A項正確;黃帝是軒轅氏,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車,發明了弓箭和指南車,排除B項;堯舜是原始社會后期的部落首領,排除CD項。故選A項。
10.北京出土的西周青銅器“克盂”記載:(周成王)命克(召公長子)做匽(燕,即北京)的諸侯,管理羌族……馭族、微族之地??诉M駐匽(燕)地,接收了土地,平息了動亂。此記載印證的分封制的內容是( )
A.諸侯被授予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利
B.諸侯服從周王調兵
C.諸侯向周天子進獻貢物
D.諸侯定期覲見周天子
【答案】A
【詳解】根據“管理和使用羌族……馭族、微族??诉M駐匽(燕)地,接收了土地,平息了動亂”可知這段記載的內容是周天子授予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A項正確;BCD都是周朝時期諸侯的義務,但在題意中沒有體現,排除BCD項。故選A項。
11.春秋戰國時期,中華民族迎來了第一次精神覺醒。有學者認為,孔子是中國歷史上較早自覺地、直接地思考政治秩序和社會秩序問題的人,能夠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
A.無為而治 B.為政以德
C.兼愛非攻 D.以法治國
【答案】B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魯國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愛人”,即要有愛心和同情心,將“仁”作為處理人與人關系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面對當時社會的動蕩,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張以德治國,要求統治者愛惜民力,體察民意。他反對苛政,認為統治者只有實行德政,使人民心悅誠服,社會才會穩定。B項正確;無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觀點,排除A項;墨家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排除C項;法家主張以法治國,排除D項。故選B項。
12.王明同學在了解“夏、商、西周的興亡”這段歷史時,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整理出下面的知識點,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夏建立,標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
B.商湯戰勝夏朝的啟,夏朝滅亡,商朝建立
C.商紂用炮烙等酷刑鎮壓人民,最后被滅
D.周武王建周朝,定都鎬京,叫西周
【答案】B
【詳解】本題為逆向選擇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1600年,商湯戰勝夏朝的桀,夏朝滅亡,商朝建立,B項符合題意,選擇B項;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商紂是商朝的最后一個國王,他用炮烙等酷刑鎮壓人民,最后商朝被西周所滅,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
13.電視劇《封神演義》中有關“炮烙之刑”“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的鏡頭,反映了統治者的極度暴虐腐朽。這與哪位統治者有關( )
A.夏王禹 B.商王紂 C.周厲王 D.周幽王
【答案】B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紂王是商朝最后一位君主,是個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華的宮殿園林,盡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鎮壓人民;紂還在殷都“以酒為池”“懸肉為林”,和后妃大臣嬉戲游樂;建造巨橋糧倉和高大的鹿臺,用來堆集從全國掠奪來的糧食和財寶。這些都是紂王暴虐腐朽的表現,B項正確;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排除A項;周厲王由于壓制國民引發“國民暴動”,排除C項;周幽王由于“烽火戲諸侯”喪失民心,最終被犬戎所滅,排除D項。故選B項。
14.如表為孔子所收部分弟子的家庭情況,這體現了孔子在教育上主張( )
孔子部分弟子家庭情況
學生 孟懿子 南宮敬叔 端木賜 顏回 冉雍
家庭情況 魯國貴族 魯國貴族 富商 “居陋巷” “賤人之子”
A.因材施教 B.有教無類 C.啟發誘導 D.學思結合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表格信息可知,孔子的弟子的來源包括貴族、富商、“居陋巷”、“賤人之子”等,這說明孔子主張各個階層均有受教育的權利,體現有教無類的思想,B項正確;表格無法體現因材施教、學思結合、啟發誘導,排除ACD項。故選B項。
15.歷史事實是指對歷史事件的客觀描述,歷史觀點是指人們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的評價。下列各項中屬于歷史觀點的是( )
A.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
B.戰國時期,今北京地區屬于燕國
C.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70萬-20萬年
D.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答案】D
【詳解】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歷史觀點是指人們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的評價,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屬于歷史觀點,D項正確;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是歷史史實,排除A項;戰國時期今北京地區屬于燕國,是歷史史實,排除B項;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70萬-20萬年是歷史史實,排除C項。故選D項。
16.中國象棋的棋盤中間有“楚河漢界”是楚、漢兩方曾在滎陽展開長達四年的爭奪戰的一個歷史典故。這場戰爭( )
A.仍屬于農民起義的性質 B.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
C.是為爭奪帝位而展開的 D.項羽“破釜沉舟”大敗劉邦
【答案】C
【詳解】結合所學可知,秦朝滅亡后,劉邦和項羽為爭奪帝位,展開歷時四年的戰爭,史稱“楚漢之爭”。 項羽雖勢力強大,卻剛愎自用,一味依賴武力;劉邦注重收攬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漸由弱變強。最終,劉邦軍隊將項羽及部下包圍在垓下,項羽兵敗自刎,劉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C項正確;“楚漢之爭”的性質是爭奪封建最高統治權的戰爭,排除A項;楚漢之爭出現在秦朝滅亡后,排除B項;項羽“破釜沉舟”大敗秦軍主力,排除D項。故選C項。
17.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中寫道:秦統一后,原六國舊貴族仍忠于他們的王室,精英知識分子也對禁錮諸子學說的政策不滿,平民百姓不堪遠征和大興土木的負擔,秦王朝便分崩離析了。由此看來,秦朝滅亡的原因有哪些( )
①缺少國家認同 ②賦稅徭役繁重 ③土地兼并嚴重 ④思想禁錮嚴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詳解】根據題干“秦統一后,原六國舊貴族仍忠于他們的王室”可知,秦統一后缺少國家認同;根據題干“精英知識分子也對禁錮諸子學說的政策不滿”可知,思想禁錮嚴苛;根據題干“平民百姓不堪遠征和大興土木的負擔”可知,賦稅徭役繁重。①②④符合題意,C項正確;土地兼并嚴重與秦朝無關,排除含③的ABD項。故選C項。
18.如圖為“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圖,該圖可以用來研究漢武帝實施“推恩令”( )
A.背景 B.措施 C.結果 D.影響
【答案】A
【詳解】根據題干“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圖可知,封國在人口規模以及所轄郡的數量都遠遠超過了中央,對中央造成了巨大的威脅,結合所學知識可以知道這正是推恩令實施的背景,A項正確;“推恩令”的措施是漢武帝下詔允許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他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排除B項;實施“推恩令”后,大大削弱了王國勢力,排除C項;實施“推恩令”,較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排除D項。故選A項。
19.如果你是隨從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使者之一,你需要準備的東西包括( )
①萬頭牛羊 ②金幣 ③絲綢 ④大量的武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帶著萬頭牛羊,以及金幣、絲綢等財物,走訪了烏孫等西域許多國家,促進了漢朝與西域各國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故需要準備的東西包括①②③,B項正確;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促進西漢與西域各國的友好往來,故不需要準備④大量的武器,排除ACD項。故選B項。
20.“30歲以上的鮮卑官員要逐步改說漢語,30歲以下的要立即改說漢語,故意說鮮卑語的,要丟官降爵 很多鮮卑王子娶中原大姓女子為王妃?!币陨鲜穼嵜枋龅氖牵? )
A.西周分封制 B.秦國商鞅變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變法
【答案】C
【詳解】根據題干“30歲以上的鮮卑官員要逐步改說漢語,30歲以下的要立即改說漢語,故意說鮮卑語的,要丟官降爵 很多鮮卑王子娶中原大姓女子為王妃。”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實行說漢語的措施,C項正確;西周分封制秦國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均與題干“鮮卑官員”不符,排除ABD項。故選C項。
21.2023年暑假出圈的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反映了對流失海外文物早日回家的期盼。“以形寫神”的珍貴畫卷摹本《女史箴圖》(下圖),現藏于大英博物館。其原作可追溯至( )
A.東漢 B.西晉 C.東晉 D.隋朝
【答案】C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創作于東晉,體現了“以形寫神”的特色,C項符合題意;東漢出現了較多的反映人生現實生活的繪畫作品,題材包括車馬、獵物、宴樂、侍從、出行等方面,表現了漢人對縱情、享樂生活的追求,描繪了他們較為現實的私人生活,使繪畫呈現出更多的現實與世俗色彩,排除A項;在晉朝以前,繪畫比較樸實笨拙,線條勾勒簡單,更注重的是形態, 到了晉朝,佛教藝術已經傳播開來,這影響了當時的繪畫風格,在原先粗線條的基礎上,繪畫又增加了西描,不但是形態,神韻和表情也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排除C項;隋代的繪畫風格,承前啟后,有“細密精致而臻麗”的特點,排除D項。故選C項。
22.東漢末年,隨著形勢的發展,東漢政府實行州牧制度,客觀上導致了群雄割據的混亂局面形成。由此,三國鼎立局面形成。下列評價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選項是( )
A.局部統一,為大一統創造了條件 B.戰亂頻繁,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
C.政權割據,形成了國家分裂局面 D.破壞了民族關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答案】A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相對于東漢末年的軍閥割據來說,三國鼎立局面的出現,實現了地區的局部統一,為全國統一局面的出現創造了條件,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A項正確;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以后,三國都實行了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措施,與東漢末年相比,三國的經濟都有所發展,排除B項;三國鼎立是一種“政權割據,國家分裂的局面”,但是這不是歷史發展的趨勢,排除C項;三國時,局部的統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同時,民族關系的破壞不是歷史發展的趨勢,排除D項。故選A項。
23.下面兩幅圖片是出土于魏晉時期的畫像磚。這些畫像磚反映的社會現象是( )

少數民族牛耕畫像磚(甘肅出土) 漢人胡食畫像磚(甘肅出土)
A.尚武之風盛行 B.國家實現統一
C.胡漢相互交融 D.軍閥混戰不休
【答案】C
【詳解】依據題干中“少數民族牛耕畫像磚”以及“漢人胡食圖”和所學知識可知,說明當時少數民族受到漢人農耕方式的影響,而漢人也接受了少數民族的食物,由此可見反映的歷史現象是當時民族交融加強,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尚武的社會風氣,排除A項;魏晉南北朝時期國家長期處于分裂狀態,題干也無從得出國家統一的信息,排除B項;題干是通過畫像磚反映民族交融加強的現象,并不是說明軍閥混戰不休,排除D項。故選C項。
24.“齊民”就是平民百姓的意思,“要術”指的是謀生的重要方法。簡單地說,《齊民要術》這本書就是他為百姓的生存總結出來的一些生產和生活的技術、經驗。文中“他”是指( )
A.宋應星 B.賈思勰 C.徐光啟 D.酈道元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齊民要術》大約成書于北魏末年,是中國杰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的農學著作,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B項正確;宋應星代表作是《天工開物》,排除A項;徐光啟代表作是《農政全書》,排除C項;酈道元代表作是《水經注》,排除D項。故選B項。
25.《宋書》記載“江南……三十有九載,兵車勿用,民不外勞,……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糧棲畝,戶不夜扃(門上環鈕),蓋東西之極盛也?!辈牧戏从沉私系貐^得到開發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社會相對安定 B.南方賦役負擔繁重
C.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 D.北方戰亂相對頻繁
【答案】A
【詳解】由題干材料“兵車勿用,民不外勞”“至余糧棲畝,戶不夜扃”可知,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區社會安定,人民生活富足,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主要原因是南方社會相對安定,A項正確;南方賦役負擔繁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項;題干沒有涉及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排除C項;題干沒有涉及北方戰亂,排除D項。故選A項。
第Ⅱ卷
二、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0分。
26.(10分)讀“東西半球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寫出字母和數字所表示的大洲與大洋的名稱:B( )洲,C( )洲,①( )洋,②( )洋。(4分)
(2)D、E大洲之間的地理分界線是( )。從地理位置看,中國位于北半球A大洲的( )部。(2分)
(3)A大洲和B大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 )山脈—土耳其海峽。(1分)
(4)全部位于北半球且地跨寒、溫、熱三帶的大洲是( )(填字母)。(1分)
(5)全部位于東半球的大洋是( )(填數字)??缃浂茸顝V的大洲是( )。(2分)
【答案】(1)歐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4分)
(2)巴拿馬運河,東。(2分)
(3)大高加索山脈。(1分)
(4)D(1分)
(5)③;南極洲。(2分)
【詳解】(1)根據“東西半球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B是歐洲、C是非洲、①是太平洋、②是大西洋。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D是北美洲、E是南美洲,兩個大洲之間的地理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A大洲是亞洲,從地理位置看,中國位于北半球亞洲的東部。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A是亞洲、B是歐洲,兩個大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
(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全部位于北半球且地跨寒、溫、熱三帶的大洲是北美洲,即圖中的D大洲。
(5)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全部位于東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即圖中數字③;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
27.(11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距今約六七千年,有兩種原始居民分別住在長江流域和③,他們已經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時候人們已經懂得種植②、粟和蔬菜,飼養家畜和家禽,有穩定的食物來源,人們再也不必像過去那樣四處奔波,開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連環畫歷史】
材料二:

圖1 圖2
材料三: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
(1)構建學科思維導圖,有助于形成“關聯化知識”“理解性記憶”“結構化思考”“可視化思維”的歷史學習能力。下面是某同學所做的有關中國古代史“早期農業部落居民”的結構示意圖。請你幫助他完成未填寫①②③的內容。(3分)
(2)分析兩處原始居民房屋結構不同的主要原因(從地理環境方面考慮)(4分)
(3)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圖1中的“堯皇”把位置讓給了誰?這種“讓賢”的制度在歷史上被稱為什么制度?說說圖2大禹治水的故事(4分)
(4)從材料三中可以看出華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點?(2分)
【答案】(1)①干欄式房屋;②水稻;③黃河流域(3分)
(2)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不同,南方氣候溫潤,北方氣候干燥。(4分)
(3)舜(1分);禪讓制(1分);禹采用疏導的辦法,開鑿河渠疏導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10多年的努力,終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眾的愛戴,被尊稱為“大禹”(2分)。
(4)華夏族的形成是眾多部落相互交融的結果(2分)。
【詳解】(1)填寫:分析材料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河姆渡居民距今約7000年,生活于長江流域,他們會建造干欄式房屋,懂得種植水稻。半坡居民距今約6000年,生活于黃河流域,他們會建造半地穴式圓形房屋,懂得種植粟。因此,示意圖中①②③應分別填寫:干欄式房屋;水稻;黃河流域。
(2)主要原因: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房屋結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所生活地區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不同。河姆渡居民生活在南方,氣候溫潤,雨量充沛,干欄式房屋有利于防潮防濕。半坡居民生活在北方,冬季氣候寒冷干燥,半地穴式圓形房屋有利于防寒保暖。
(3)人物: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堯年老的時候,將位置讓給了舜。
制度: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種“讓賢”的制度在歷史上被稱為“禪讓制”,即將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傳給賢德之人的制度。
故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禹采用疏導的辦法,開鑿河渠疏導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10多年的努力,終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眾的愛戴,被尊稱為“大禹”。
(4)特點:從“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可知,華夏族并非由單一的民族形成,而是眾多部落相互交融的結果。
28.(16分)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引發了巨大的社會變革。改革推動了社會發展和進步。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觀察下列春秋戰國時期的兩幅圖
圖一 鐵制農具 圖二 穿有鼻環的牛尊
(1)依據材料一中的兩幅圖,指出春秋戰國時期的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分別是什么?(4分)
材料二:公孫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各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禮、法以時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
——《商君書 更法》
(2)材料二中支持“公孫鞅”變法時的國君是誰?變法的目的是什么?(4分)
材料三: “漢祖起豐沛,乘運以躍麟。手奮三尺劍,西滅無道秦。”
——唐朝詩人王珪所作《詠漢高祖》
(3)材料三中的“漢祖”吸取了秦朝因暴政速亡的教訓,采取了什么政策鞏固了政權并穩定了社會局勢?(2分)
材料四:西漢王朝到了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他們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 求各級官吏關心農?!?。他們還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了一些嚴刑苛法,如斷殘肢體的肉刑。他們還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文景時期,國力有了很大的增強,出現了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盛世。
——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4)依據材料四指出,文帝和景帝“提倡以農為本,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保f明他們注重哪一行業的生產?依據材料二指出,文帝和景帝“廢除了一些嚴刑苛法”、“反對奢侈浮華”說明他們還重視和提倡什么?(6分)
【答案】(1)鐵制農具;牛耕。(4分)
(2)秦孝公;實現富國強兵。(4分)
(3)采取了休養生息政策(2分)
(4)農業;重視“以德化民”;提倡“勤儉治國”。(6分)
【詳解】(1)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根據所學分析材料一可知,圖一中的鐵制農具表明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鐵制農具,圖二中穿有鼻環的牛尊反映出當時出現了牛耕技術。
(2)國君:根據所學可知,公孫鞅便是商鞅,支持商鞅變法的國君是秦孝公。目的:根據所學可知,商鞅變法的目的是實現富國強兵。
(3)政策:根據所學可知,詩歌中的漢祖指的是漢高祖劉邦,他建立西漢后,采取了休養生息政策的政策,鞏固了政權并穩定了社會局勢。
(4)行業:從材料四中的“提倡以農為本,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笨芍?,漢文帝和漢景帝重視農業生處,提倡以農為本。
提倡:根據材料四中的“廢除了一些嚴刑苛法”可知,他們提倡以德化民;從“反對奢侈浮華”可知,他們提倡“勤儉治國”。
29.(13分)我國是統一多民族國家,在不同時期民族關系呈現出不同特點。請圍繞“民族關系”這一話題,完成下面的學習任務。
任務一【解讀歷史地圖】
(1)判斷題(對的請用“正確”表示,錯的請用“錯誤”表示)(6分)
①圖中A地在當時稱為西域,漢武帝時派張春兩次出使那里。( )
②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了西域都護,新疆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
③東漢明帝時,班固為漢與西域重新建立聯系作出了重要貢獻。( )
任務二【了解歷史事件】民族政權之間的戰爭客觀上促進了民族交融
材料一 及至始皇……振長策而御宇內……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2)材料一描述了秦朝為鞏固邊疆而采取的哪兩項措施?(2分)
任務三【闡述歷史觀點】
材料二 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中寫道:“孝文明知鮮卑游牧故習,萬不足統治中華,又兼自身深受漢化熏染,實對漢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將一個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氣呵熟,使其整體的漢化。”
(3)請結合具體史實,說明孝文帝是如何使鮮卑族“整體的漢化”的?(3分)
任務四【感悟歷史規律】
(4)談談你對我國古代民族關系的看法。(2分)
【答案】(1) 錯誤,張春改為張騫。(2分) 正確。(2分) 錯誤,班固改為班超。(2分)
(2)措施:北擊匈奴;修筑長城。(2分)
(3)措施:說漢話、穿漢服、寫漢字,在語言、服飾、文化上漢化。(3分)
(4)看法:民族交融是趨勢;有戰有和以和為主。(2分)
【詳解】(1)判斷:(1)根據所學和材料一圖片可知,圖中A地在當時稱為西域,漢武帝時派張騫兩次出使那里,促進了絲綢之路的開通。錯誤,張春改為張騫。
(2)根據所學和材料一圖片可知,絲綢之路開通后,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了西域都護,新疆正式歸屬中央政權。正確。
(3)根據所學和材料一圖片可知,東漢明帝時,班超為漢與西域重新建立聯系作出了重要貢獻。錯誤,班固改為班超。
(2)措施:根據所學和材料一“及至始皇……振長策而御宇內……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可知,這此,一方面北擊匈奴,其次修筑長城。
(3)措施:根據所學和材料二“孝文明知鮮卑游牧故習,萬不足統治中華,又兼自身深受漢化熏染,實對漢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將一個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氣呵熟,使其整體的漢化”可知,這表現在,說漢話、穿漢服、寫漢字,在語言、服飾、文化上漢化。
(4)看法:此問相對開放,回答符合下列要點即可,如,民族交融是趨勢;有戰有和以和為主。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3-2024學年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卷 02
七年級 歷史與社會
(考試時間:9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測試范圍:歷史:七上全冊;人文地理上冊:第一單元、第二單元第1課。
5.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從地圖的要素上來看,下圖缺少的是( )
A.方向 B.比例尺 C.注記 D.圖例
2.讀等高線地形圖(見下),圖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 )
A.東南向西北 B.西北向東南
C.東北向西南 D.西南向東北
3.在圖幅相同的兩幅圖中,地理事物最詳細的一幅是( )
A.1:50000 B.1/500000
C.圖上一厘米代表實地5000米 D.圖上一厘米代表實地50千米
4.下列關于大洲和大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陸地是人類繁衍生息的地方,生命最早出現在陸地,逐漸才出現在海洋
B.陸地可以分為大陸和島嶼,大陸地域遼闊,為人類生存提供了多樣的環境
C.從太空看地球,藍色海洋約占地球表面的29%,陸地約占地球表面的71%
D.洲與洲之間的分界線都是借助高大的山脈、河流湖泊、海峽運河自然形成
5.海峽往往是海上交通要道,其中溝通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天然水道是( )
A.白令海峽 B.馬六甲海峽 C.麥哲倫海峽 D.直布羅陀海峽
6.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我國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是( )
A.元謀人遺址 B.北京人遺址 C.山頂洞人遺址 D.半坡遺址
7.堯、舜、禹三人王位的傳承是通過( )
A.父死子繼 B.兄終弟及 C.退位讓賢 D.謀朝篡位
8.下列選項中,歷史史實與歷史解釋對應錯誤的一項是( )
A.北京人的發現——對于研究古人類進化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B.河姆渡遺址中發現大量人工栽培水稻——表明黃河是亞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C.原始社會晚期文物的出土——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晚期的社會發展水平
D.農作物種植——是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
9.“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辈牧现械摹吧褶r”是( )
A.炎帝 B.黃帝 C.堯 D.舜
10.北京出土的西周青銅器“克盂”記載:(周成王)命克(召公長子)做匽(燕,即北京)的諸侯,管理羌族……馭族、微族之地。克進駐匽(燕)地,接收了土地,平息了動亂。此記載印證的分封制的內容是( )
A.諸侯被授予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利
B.諸侯服從周王調兵
C.諸侯向周天子進獻貢物
D.諸侯定期覲見周天子
11.春秋戰國時期,中華民族迎來了第一次精神覺醒。有學者認為,孔子是中國歷史上較早自覺地、直接地思考政治秩序和社會秩序問題的人,能夠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
A.無為而治 B.為政以德
C.兼愛非攻 D.以法治國
12.王明同學在了解“夏、商、西周的興亡”這段歷史時,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整理出下面的知識點,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夏建立,標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
B.商湯戰勝夏朝的啟,夏朝滅亡,商朝建立
C.商紂用炮烙等酷刑鎮壓人民,最后被滅
D.周武王建周朝,定都鎬京,叫西周
13.電視劇《封神演義》中有關“炮烙之刑”“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的鏡頭,反映了統治者的極度暴虐腐朽。這與哪位統治者有關( )
A.夏王禹 B.商王紂 C.周厲王 D.周幽王
14.如表為孔子所收部分弟子的家庭情況,這體現了孔子在教育上主張( )
孔子部分弟子家庭情況
學生 孟懿子 南宮敬叔 端木賜 顏回 冉雍
家庭情況 魯國貴族 魯國貴族 富商 “居陋巷” “賤人之子”
A.因材施教 B.有教無類 C.啟發誘導 D.學思結合
15.歷史事實是指對歷史事件的客觀描述,歷史觀點是指人們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的評價。下列各項中屬于歷史觀點的是( )
A.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
B.戰國時期,今北京地區屬于燕國
C.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70萬-20萬年
D.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16.中國象棋的棋盤中間有“楚河漢界”是楚、漢兩方曾在滎陽展開長達四年的爭奪戰的一個歷史典故。這場戰爭( )
A.仍屬于農民起義的性質 B.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
C.是為爭奪帝位而展開的 D.項羽“破釜沉舟”大敗劉邦
17.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中寫道:秦統一后,原六國舊貴族仍忠于他們的王室,精英知識分子也對禁錮諸子學說的政策不滿,平民百姓不堪遠征和大興土木的負擔,秦王朝便分崩離析了。由此看來,秦朝滅亡的原因有哪些( )
①缺少國家認同 ②賦稅徭役繁重 ③土地兼并嚴重 ④思想禁錮嚴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如圖為“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圖,該圖可以用來研究漢武帝實施“推恩令”( )
A.背景 B.措施 C.結果 D.影響
19.如果你是隨從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使者之一,你需要準備的東西包括( )
①萬頭牛羊 ②金幣 ③絲綢 ④大量的武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30歲以上的鮮卑官員要逐步改說漢語,30歲以下的要立即改說漢語,故意說鮮卑語的,要丟官降爵 很多鮮卑王子娶中原大姓女子為王妃?!币陨鲜穼嵜枋龅氖牵? )
A.西周分封制 B.秦國商鞅變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變法
21.2023年暑假出圈的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反映了對流失海外文物早日回家的期盼?!耙孕螌懮瘛钡恼滟F畫卷摹本《女史箴圖》(下圖),現藏于大英博物館。其原作可追溯至( )
A.東漢 B.西晉 C.東晉 D.隋朝
22.東漢末年,隨著形勢的發展,東漢政府實行州牧制度,客觀上導致了群雄割據的混亂局面形成。由此,三國鼎立局面形成。下列評價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選項是( )
A.局部統一,為大一統創造了條件 B.戰亂頻繁,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
C.政權割據,形成了國家分裂局面 D.破壞了民族關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23.下面兩幅圖片是出土于魏晉時期的畫像磚。這些畫像磚反映的社會現象是( )

少數民族牛耕畫像磚(甘肅出土) 漢人胡食畫像磚(甘肅出土)
A.尚武之風盛行 B.國家實現統一
C.胡漢相互交融 D.軍閥混戰不休
24.“齊民”就是平民百姓的意思,“要術”指的是謀生的重要方法。簡單地說,《齊民要術》這本書就是他為百姓的生存總結出來的一些生產和生活的技術、經驗。文中“他”是指( )
A.宋應星 B.賈思勰 C.徐光啟 D.酈道元
25.《宋書》記載“江南……三十有九載,兵車勿用,民不外勞,……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糧棲畝,戶不夜扃(門上環鈕),蓋東西之極盛也?!辈牧戏从沉私系貐^得到開發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社會相對安定 B.南方賦役負擔繁重
C.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 D.北方戰亂相對頻繁
第Ⅱ卷
二、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0分。
26.(10分)讀“東西半球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寫出字母和數字所表示的大洲與大洋的名稱:B( )洲,C( )洲,①( )洋,②( )洋。(4分)
(2)D、E大洲之間的地理分界線是( )。從地理位置看,中國位于北半球A大洲的( )部。(2分)
(3)A大洲和B大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 )山脈—土耳其海峽。(1分)
(4)全部位于北半球且地跨寒、溫、熱三帶的大洲是( )(填字母)。(1分)
(5)全部位于東半球的大洋是( )(填數字)??缃浂茸顝V的大洲是( )。(2分)
27.(11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距今約六七千年,有兩種原始居民分別住在長江流域和③,他們已經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時候人們已經懂得種植②、粟和蔬菜,飼養家畜和家禽,有穩定的食物來源,人們再也不必像過去那樣四處奔波,開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連環畫歷史】
材料二:

圖1 圖2
材料三: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
(1)構建學科思維導圖,有助于形成“關聯化知識”“理解性記憶”“結構化思考”“可視化思維”的歷史學習能力。下面是某同學所做的有關中國古代史“早期農業部落居民”的結構示意圖。請你幫助他完成未填寫①②③的內容。(3分)
(2)分析兩處原始居民房屋結構不同的主要原因(從地理環境方面考慮)(4分)
(3)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圖1中的“堯皇”把位置讓給了誰?這種“讓賢”的制度在歷史上被稱為什么制度?說說圖2大禹治水的故事(4分)
(4)從材料三中可以看出華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點?(2分)
28.(16分)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引發了巨大的社會變革。改革推動了社會發展和進步。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觀察下列春秋戰國時期的兩幅圖
圖一 鐵制農具 圖二 穿有鼻環的牛尊
(1)依據材料一中的兩幅圖,指出春秋戰國時期的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分別是什么?(4分)
材料二:公孫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各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禮、法以時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
——《商君書 更法》
(2)材料二中支持“公孫鞅”變法時的國君是誰?變法的目的是什么?(4分)
材料三: “漢祖起豐沛,乘運以躍麟。手奮三尺劍,西滅無道秦?!?br/>——唐朝詩人王珪所作《詠漢高祖》
(3)材料三中的“漢祖”吸取了秦朝因暴政速亡的教訓,采取了什么政策鞏固了政權并穩定了社會局勢?(2分)
材料四:西漢王朝到了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他們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 求各級官吏關心農?!?。他們還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了一些嚴刑苛法,如斷殘肢體的肉刑。他們還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文景時期,國力有了很大的增強,出現了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盛世。
——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4)依據材料四指出,文帝和景帝“提倡以農為本,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說明他們注重哪一行業的生產?依據材料二指出,文帝和景帝“廢除了一些嚴刑苛法”、“反對奢侈浮華”說明他們還重視和提倡什么?(6分)
29.(13分)我國是統一多民族國家,在不同時期民族關系呈現出不同特點。請圍繞“民族關系”這一話題,完成下面的學習任務。
任務一【解讀歷史地圖】
(1)判斷題(對的請用“正確”表示,錯的請用“錯誤”表示)(6分)
①圖中A地在當時稱為西域,漢武帝時派張春兩次出使那里。( )
②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了西域都護,新疆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
③東漢明帝時,班固為漢與西域重新建立聯系作出了重要貢獻。( )
任務二【了解歷史事件】民族政權之間的戰爭客觀上促進了民族交融
材料一 及至始皇……振長策而御宇內……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2)材料一描述了秦朝為鞏固邊疆而采取的哪兩項措施?(2分)
任務三【闡述歷史觀點】
材料二 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中寫道:“孝文明知鮮卑游牧故習,萬不足統治中華,又兼自身深受漢化熏染,實對漢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將一個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氣呵熟,使其整體的漢化。”
(3)請結合具體史實,說明孝文帝是如何使鮮卑族“整體的漢化”的?(3分)
任務四【感悟歷史規律】
(4)談談你對我國古代民族關系的看法。(2分)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邑县| 通渭县| 峨山| 木里| 勃利县| 曲阳县| 巴林右旗| 丰镇市| 宁陕县| 平阴县| 密山市| 自治县| 会同县| 蒙城县| 子洲县| 泊头市| 南康市| 康马县| 洛浦县| 彰化市| 达拉特旗| 怀宁县| 牡丹江市| 厦门市| 阜平县| 桃园县| 蓬溪县| 安庆市| 武邑县| 台东市| 浮梁县| 台中县| 上林县| 河北省| 内江市| 三原县| 华池县| 叶城县| 龙井市| 汾阳市| 肃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