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杭州市保俶塔教育集團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質量檢測歷史與社會試題卷考生須知:1.本科目為閉卷考試。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29題。3.答題前請把姓名、考號等填寫在答題卷指定位置。4.一定要仔細審題哦,相信你會取得滿意的成績!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請選出各題中最符合題意的一個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距今約20萬年,直立人經過演化發展到更高一級的人類,即早期智人。下列哪處遺址能為研究這一演化進程提供“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第一手史料 A.元謀人遺址 B.半坡遺址 C.北京人遺址 D.河姆渡遺址2.下方是《公元前7000—公元前5000年中國兩大農業區圖》,其中②區域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是 A.粟 B.水稻 C.小麥 D.玉米3.相傳,炎帝教民開墾耕種,種植五谷和蔬菜。這一傳說反映了A.商業的發展 B.城市的出現 C.手工業的興起 D.農業的起源4.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戰國5.《中國古代衣食住行》一書中收錄了一組商周時期青銅器的名稱及其功能(圖)據此可知,當時青銅器背銅胄(防護器具) 銅簋(盛放糧食器具) 銅卣(盛酒器) 銅刀(切割工具)A.種類豐富 B.功能單一 C.工藝簡單 D.象征皇權6.“凡努力耕織、生產糧食多的免除徭役。凡從事末業(工商業)及因懶惰而貧窮的,全家沒入官府,罰為奴婢。”材料反映商鞅變法 A. 獎勵耕織,發展農業 B. 統一度量,發展經濟 C. 嚴明法度,令行禁止 D. 廢除井田,土地私有7.下列四部《國學經典叢書》,如果你想了解法家的主要思想,應該選擇下列哪一本A B C D8.下圖是有關戰國時期歷史發展的思維導圖。圖中①處應填寫的正確內容是 A. 周平王遷都洛邑 B. 社會生產力發展 C. 齊桓公稱霸中原 D.百家爭鳴的出現9.“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與材料中“天府”美譽出現有關的人物是 A.李冰 B.商鞅 C.墨子 D.甘英10.某位優秀的歷史教師在教學中巧妙的穿插成語典故,活躍課堂氛圍,同時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很受學生歡迎。在講授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時,教師最可能用到 A.紙上談兵、完璧歸趙 B.臥薪嘗膽、退避三舍 C.東施效顰、破釜沉舟 D.揭竿而起、王侯將相寧有種乎11.公元前127年,漢武帝下了一道詔令,規定嫡長子只可繼承(諸侯)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給其他子弟。該措施 A.使世襲制開始代替禪讓制 B.為“文景之治”奠定一定基礎 C.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D.導致了吳、楚等七國舉兵叛亂12.漢武帝設立五經博士,并以研習儒家經典和禮儀作為升官和補官的條件,有利于實現 A. 地方穩定 B. 財政增收 C. 思想統一 D. 民族團結13.漢高祖時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每年還要送給匈奴大量的糧食和布匹;漢武帝時則多次組建強大的騎兵隊伍,大舉進攻匈奴。產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是西漢政府 A. 增強了國家實力 B. 改變了軍事戰術 C. 重用了衛青、霍去病 D. 瓦解了匈奴政權14.在某張歷史學習卡片上看到了“公元25年”“劉秀”“洛陽”的字樣。這張卡片所學習的內容是( ) A.平王遷都 B.劉邦建漢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興15.史料實證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下列史料能證實絲綢之路存在的是 A.河南安陽出土的司母戊鼎 B. 長安出土的“漢并天下”瓦當 C. 東漢彩繪陶擊鼓說唱俑 D. 新疆出土的東漢絲襪16.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下列關于我國兩漢時期科技文化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 B.華佗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被后世稱為“醫圣” C.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早期佛教的不同派別,受到下層民眾的信奉 D.張騫通西域后,佛教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豐富了中國文化17.《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在這部書上不可能閱覽到的是( ) A. 長平之戰 B. 秦始皇建立秦朝 C. 班超出使西域 D. 漢武帝泰山封禪18.下圖所示戰爭帶來的影響是 A. 為曹操統一北方打下基礎 B. 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礎 C. 形成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人口遷徙高潮 D.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的狀態19.走向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大勢。如下圖,下面四個選項中標記正確的 A.西漢 B.西晉 C.前秦 D.成漢20.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寫道:“公元383年,這流亡政府的弱勢軍隊出人意外地打敗了前秦領袖苻堅所統率的絕對優勢的北方聯軍。”這個流亡政府與這場戰爭分別是 A. 東漢、官渡之戰 B. 西晉、淝水之戰 C. 東晉、淝水之戰 D.東晉、官渡之戰21.南北朝時期,南方農業基本上改變了原來“火耕水耨”的耕作方法,推行中原地區精耕細作的經驗,使“民勤本業”的江南“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這變化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 江南地區優越的自然條件 B. 新的農作物在江南地區引種 C. 經濟重心逐漸轉移到南方 D. 北民南遷推動生產技術傳播22.北魏政權對新都選擇地點有二,一是洛陽,二是鄴城。根據下表,可推斷出北魏最后定都洛陽的原因是 地點 優勢洛陽 是漢族政治文化中心,是所謂的“中夏正音”所在之地鄴城 是中原最富庶的地區,集中了北方財富 A.安定社會秩序 B.學習漢族文化 C.打擊鮮卑貴族 D.大力發展經濟23.據西晉的史料記載,內遷的少數民族主動認同中原地區的歷史和文化,如鮮卑族說自己是黃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鐵佛部自稱是大禹的后代。少數民族認為自己與漢族同祖同宗說明( ) A.江南開發 B.經濟重心南移 C.政權并立 D.民族交融24.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的佛教造型藝術現存有魏晉南北朝的外國人、外族人造像,在石窟雕刻中也有反映西方文化的裝飾紋樣或圖案。這主要反映了 A. 雕塑藝術,源遠流長 B. 佛教藝術,絢麗多彩 C. 中外交往,交流互鑒 D. 民族融合,古老悠久25.《如果國寶會說話》曾向我們展示了相傳由唐代內府栩書官馮承素所摹的《蘭亭序神龍本——神往》(如下圖所示),此作品真跡出自 A. 鐘繇 B. 顏真卿 C. 顧愷之 D. 王羲之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有4小題,按序號為12分、13分、12分、13分,共50分)26.(12分)夏、商、西周時期是我國奴隸社會的形成和發展時期,研究這段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禮記·禮運》材料二: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農之后(后代)于焦,黃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鮮于管,弟叔度于蔡。 ——《史記·周本紀》材料三:(1)材料一中“天下為家”的局面是從何人開始的?“公天下”變成“家天下”說明政治制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4分)(2)根據材料二說出西周與夏商時期相比創新的政治制度?你認為該制度實施有何作用?(4分)(3)材料三中三幅圖片揭示了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我們得到的最主要的啟示是什么?(4分)27.(13分)農業是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舊石器時代,人類只能依靠采集和漁獵獲取生活資料,這種攫取性經濟……已很難滿足人們對基本生活資料的需求。到了新石器時代,人們在長期的采集活動中,逐漸認識到一些植物的生長規律,并最終發明了農業。農業使人類開始定居生活……在黃河、長江流域等適合農業的地區,母系氏族公社迅速地發展和繁榮起來。——摘編自朱紹侯等主編《中國古代史》材料二: 文獻記載: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銑,若其事立。 ——《管子·海王》 釋義:每一耕者必須有一把犁、一個鏵和一把大鋤,然后才能夠做他的事。 文獻記載:宗廟之犧,為畎畝之勤。 ——《國語·晉語》 釋義:原來在宗廟中用于祭祀的牲口,現在已經成為田里工作的主要力量。材料三:(1)根據材料一概括農業產生的原因,并列舉新石器時代黃河、長江流域典型人類文明遺址(各一例)。(4分)(2)材料二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農業領域的什么現象?并說明該現象產生了什么影響?(4分)(3)根據材料三,分析漢文帝和漢景帝采取的主要措施。綜合三則材料,談談你對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認識。(5分)28.(12分)在中國歷史上,大一統思想始終貫穿整個社會的發展進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三代時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個以華夏為中心的政治共同體。春秋時期,華夏大地上出現了多個政治實體并存的格局。身處亂象時代的諸子,特別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并未動搖“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規劃并指點著中國歷史如何重新邁向大一統。 ——摘編自閭小波《共識依賴:中華政治共識之傳承與更張》 材料二:材料三:贏政大帝是這個空前偉大事業的總工程師,幾乎就在征服六國的同時,他立即就把軍事上蓬勃的破壞動力,轉變為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上的建設動力,成為中華大黃金時代的高峰。 ——柏楊《中國人史綱》(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身處亂世的孔子提出了什么政治主張?其政治夢想又是什么?(2分)(2)根據材料二分析從圖1到圖2的歷史發展趨勢,并說明形成圖2所示形勢的主要原因。(4分)(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闡述贏政如何把“軍事上蓬勃的破壞動力轉變為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上的建設動力”?(6分)29.(13分)某校七年級(1)班歷史興趣小組擬開展歷史學習方法探究活動,請你參與。活動一【歸納筆記——構建知識框架】 (1)第一組的同學對主題單元知識進行了整理,以下是他們的學習筆記。請參考筆記一,填寫筆記二中的時代特征,并從下圖右側學習內容中選取三項完成內容的填充。(5分)活動二【辨析觀點——強化歷史解釋】第二組同學在查找文獻史料時,發現了史學界對孝文帝改革的評價存在不同觀點。觀點 出處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使鮮卑等民族融入了漢族之中。正由于鮮卑等民族的不斷加入,才為漢民族不斷注入了新鮮血液,也使漢民族的人口數量日益增加,今天漢族能成為中國的主體民族和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民族,離不開鮮卑等民族的貢獻。 葛劍雄《蓋世英雄還是千古罪人》二 北魏孝文帝這些移風易俗的決策與措施,使鮮卑沒有了自己的語言,沒有了自己的姓氏,沒有了服飾,沒有了自己純粹的血統,鮮卑徹底喪失作為一個民族的獨立性、主體性。 黃樸民《北魏孝文帝“全盤漢化”的不歸之路》 (2)請簡要概括表格中的兩種觀點,并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響。(4分)活動三【解圖說明——提高歷史認識】壁畫作為一種實物史料,能夠生動反映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以下是第三組同學在網上查找到的三幅來自敦煌莫高窟和甘肅嘉峪關魏晉墓磚的壁畫圖片。 (3)請為生產狀況、道路交通、生活用品三個主題選擇對應的一幅壁畫,并闡述選擇的理由。(仿照示例作答,不可抄寫示例)(4分)【示例】主題:生產工具材料:②牧馬圖理由:圖②中體現了北方游牧民族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可以了解魏晉時期北方游牧民族畜牧業發展的生產狀況。杭州市保俶塔教育集團 2023 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質量檢測歷史與社會試題卷考生須知:1.本科目為閉卷考試。滿分 100分,考試時間 60分鐘。2.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 29題。3.答題前請把姓名、考號等填寫在答題卷指定位置。4.一定要仔細審題哦,相信你會取得滿意的成績!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25小題,每小題2分,共 50分。請選出各題中最符合題意的一個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距今約 20 萬年,直立人經過演化發展到更高一級的人類,即早期智人。下列哪處遺址能為研究這一演化進程提供“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第一手史料A.元謀人遺址 B.半坡遺址 C.北京人遺址 D.河姆渡遺址2.下方是《公元前 7000—公元前 5000 年中國兩大農業區圖》,其中②區域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是A.粟 B.水稻 C.小麥 D.玉米第 2題圖3.相傳,炎帝教民開墾耕種,種植五谷和蔬菜。這一傳說反映了A.商業的發展 B.城市的出現 C.手工業的興起 D.農業的起源4.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戰國5.《中國古代衣食住行》一書中收錄了一組商周時期青銅器的名稱及其功能(圖)據此可知,當時青銅器背銅胄(防護器具) 銅簋(盛放糧食器具) 銅卣(盛酒器) 銅刀(切割工具)A.種類豐富 B.功能單一 C.工藝簡單 D.象征皇權1{#{QQABLY6AgggAAABAAAgCAwXgCAOQkAECCIoOQBAAsAAAgQFABCA=}#}6.“凡努力耕織、生產糧食多的免除徭役。凡從事末業(工商業)及因懶惰而貧窮的,全家沒入官府,罰為奴婢。”材料反映商鞅變法A. 獎勵耕織,發展農業 B. 統一度量,發展經濟C. 嚴明法度,令行禁止 D. 廢除井田,土地私有7.下列四部《國學經典叢書》,如果你想了解法家的主要思想,應該選擇下列哪一本A B C D8.下圖是有關戰國時期歷史發展的思維導圖。圖中①處應填寫的正確內容是A. 周平王遷都洛邑 B. 社會生產力發展 C. 齊桓公稱霸中原 D.百家爭鳴的出現9.“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與材料中“天府”美譽出現有關的人物是A.李冰 B.商鞅 C.墨子 D.甘英10.某位優秀的歷史教師在教學中巧妙的穿插成語典故,活躍課堂氛圍,同時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很受學生歡迎。在講授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時,教師最可能用到A.紙上談兵、完璧歸趙 B.臥薪嘗膽、退避三舍C.東施效顰、破釜沉舟 D.揭竿而起、王侯將相寧有種乎11.公元前 127 年,漢武帝下了一道詔令,規定嫡長子只可繼承(諸侯)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給其他子弟。該措施A.使世襲制開始代替禪讓制 B.為“文景之治”奠定一定基礎C.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D.導致了吳、楚等七國舉兵叛亂12.漢武帝設立五經博士,并以研習儒家經典和禮儀作為升官和補官的條件,有利于實現A. 地方穩定 B. 財政增收 C. 思想統一 D. 民族團結13.漢高祖時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每年還要送給匈奴大量的糧食和布匹;漢武帝時則多次組建強大的騎兵隊伍,大舉進攻匈奴。產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是西漢政府A. 增強了國家實力 B. 改變了軍事戰術C. 重用了衛青、霍去病 D. 瓦解了匈奴政權14.在某張歷史學習卡片上看到了“公元 25年”“劉秀”“洛陽”的字樣。這張卡片所學習的內容是( )A.平王遷都 B.劉邦建漢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興2{#{QQABLY6AgggAAABAAAgCAwXgCAOQkAECCIoOQBAAsAAAgQFABCA=}#}15.史料實證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下列史料能證實絲綢之路存在的是A.河南安陽出土的司母戊鼎 B. 長安出土的“漢并天下”瓦當C. 東漢彩繪陶擊鼓說唱俑 D. 新疆出土的東漢絲襪16.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下列關于我國兩漢時期科技文化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A.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B.華佗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被后世稱為“醫圣”C.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早期佛教的不同派別,受到下層民眾的信奉D.張騫通西域后,佛教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豐富了中國文化17.《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在這部書上不可能閱覽到的是( )A. 長平之戰 B. 秦始皇建立秦朝 C. 班超出使西域 D. 漢武帝泰山封禪18.下圖所示戰爭帶來的影響是第 18題圖A. 為曹操統一北方打下基礎 B. 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礎C. 形成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人口遷徙高潮 D.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的狀態19.走向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大勢。如下圖,下面四個選項中標記正確的A.西漢 B.西晉 C.前秦 D.成漢20.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寫道:“公元 383年,這流亡政府的弱勢軍隊出人意外地打敗了前秦領袖苻堅所統率的絕對優勢的北方聯軍。”這個流亡政府與這場戰爭分別是A. 東漢、官渡之戰 B. 西晉、淝水之戰 C. 東晉、淝水之戰 D.東晉、官渡之戰3{#{QQABLY6AgggAAABAAAgCAwXgCAOQkAECCIoOQBAAsAAAgQFABCA=}#}21.南北朝時期,南方農業基本上改變了原來“火耕水耨”的耕作方法,推行中原地區精耕細作的經驗,使“民勤本業”的江南“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這變化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 江南地區優越的自然條件 B. 新的農作物在江南地區引種C. 經濟重心逐漸轉移到南方 D. 北民南遷推動生產技術傳播22.北魏政權對新都選擇地點有二,一是洛陽,二是鄴城。根據下表,可推斷出北魏最后定都洛陽的原因是地點 優勢洛陽 是漢族政治文化中心,是所謂的“中夏正音”所在之地鄴城 是中原最富庶的地區,集中了北方財富A.安定社會秩序 B.學習漢族文化 C.打擊鮮卑貴族 D.大力發展經濟23.據西晉的史料記載,內遷的少數民族主動認同中原地區的歷史和文化,如鮮卑族說自己是黃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鐵佛部自稱是大禹的后代。少數民族認為自己與漢族同祖同宗說明( )A.江南開發 B.經濟重心南移 C.政權并立 D.民族交融24.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的佛教造型藝術現存有魏晉南北朝的外國人、外族人造像,在石窟雕刻中也有反映西方文化的裝飾紋樣或圖案。這主要反映了A. 雕塑藝術,源遠流長 B. 佛教藝術,絢麗多彩C. 中外交往,交流互鑒 D. 民族融合,古老悠久25.《如果國寶會說話》曾向我們展示了相傳由唐代內府栩書官馮承素所摹的《蘭亭序神龍本——神往》(如下圖所示),此作品真跡出自第 25題圖A. 鐘繇 B. 顏真卿 C. 顧愷之 D. 王羲之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有4小題,按序號為 12 分、13分、12分、13分,共 50分)26.(12分)夏、商、西周時期是我國奴隸社會的形成和發展時期,研究這段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禮記·禮運》材料二: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農之后(后代)于焦,黃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鮮于管,弟叔度于蔡。——《史記·周本紀》4{#{QQABLY6AgggAAABAAAgCAwXgCAOQkAECCIoOQBAAsAAAgQFABCA=}#}材料三:桀駕人車 商紂王施炮烙之刑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1)材料一中“天下為家”的局面是從何人開始的?“公天下”變成“家天下”說明政治制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4分)(2)根據材料二說出西周與夏商時期相比創新的政治制度?你認為該制度實施有何作用?(4分)(3)材料三中三幅圖片揭示了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我們得到的最主要的啟示是什么?(4分)27.(13分)農業是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舊石器時代,人類只能依靠采集和漁獵獲取生活資料,這種攫取性經濟……已很難滿足人們對基本生活資料的需求。到了新石器時代,人們在長期的采集活動中,逐漸認識到一些植物的生長規律,并最終發明了農業。農業使人類開始定居生活……在黃河、長江流域等適合農業的地區,母系氏族公社迅速地發展和繁榮起來。——摘編自朱紹侯等主編《中國古代史》材料二:文獻記載: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銑,若其事立。——《管子·海王》釋義:每一耕者必須有一把犁、一個鏵和一把大鋤,然后才能夠做他的事。文獻記載:宗廟之犧,為畎畝之勤。——《國語·晉語》釋義:原來在宗廟中用于祭祀的牲口,現在已經成為田里工作的主要力量。材料三:文帝二年詔曰:“農,天下之本也, “……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務本而事末,故 可衣,以為幣用,不識其終始。……其生不遂。……其賜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令郡國務勸農桑,益種樹,可得衣食物。”——《中國全史》 ——《漢書·景帝紀》5{#{QQABLY6AgggAAABAAAgCAwXgCAOQkAECCIoOQBAAsAAAgQFABCA=}#}(1)根據材料一概括農業產生的原因,并列舉新石器時代黃河、長江流域典型人類文明遺址(各一例)。(4分)(2)材料二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農業領域的什么現象?并說明該現象產生了什么影響?(4分)(3)根據材料三,分析漢文帝和漢景帝采取的主要措施。綜合三則材料,談談你對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認識。(5分)28.(12分)在中國歷史上,大一統思想始終貫穿整個社會的發展進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三代時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個以華夏為中心的政治共同體。春秋時期,華夏大地上出現了多個政治實體并存的格局。身處亂象時代的諸子,特別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并未動搖“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規劃并指點著中國歷史如何重新邁向大一統。 ——摘編自閭小波《共識依賴:中華政治共識之傳承與更張》材料二:圖 1《戰國形勢圖》 圖 2《秦朝形勢圖》材料三:贏政大帝是這個空前偉大事業的總工程師,幾乎就在征服六國的同時,他立即就把軍事上蓬勃的破壞動力,轉變為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上的建設動力,成為中華大黃金時代的高峰。 ——柏楊《中國人史綱》(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身處亂世的孔子提出了什么政治主張?其政治夢想又是什么?(2 分)(2)根據材料二分析從圖 1 到圖 2 的歷史發展趨勢,并說明形成圖 2 所示形勢的主要原因。(4 分)(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闡述贏政如何把“軍事上蓬勃的破壞動力轉變為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上的建設動力”?(6 分)6{#{QQABLY6AgggAAABAAAgCAwXgCAOQkAECCIoOQBAAsAAAgQFABCA=}#}29.(13分)某校七年級(1)班歷史興趣小組擬開展歷史學習方法探究活動,請你參與。活動一【歸納筆記——構建知識框架】(1)第一組的同學對主題單元知識進行了整理,以下是他們的學習筆記。請參考筆記一,填寫筆記二中的時代特征,并從下圖右側學習內容中選取三項完成內容的填充。(5分)筆記一 筆記二時期:史前時期 時期:三國兩晉兩北朝時期 學習內容時代特征:中國境內早期人 時代特征: 百家爭鳴、赤壁之戰、類與文明的起源牧野之戰、國人暴動、黃巾起義、光武中興、江南內容: 內容:地區的開發、宋齊梁陳1. 北京人 1.的更替、道教產生2. 原始農業的出現 2.3. 炎黃傳說 3.4.活動二【辨析觀點——強化歷史解釋】5.第二組同學在查找文獻史料時,發現了史學界對孝文帝改革的評價存在不同觀點。觀點 出處北魏孝文帝改革,使鮮卑等民族融入了漢族之中。正由于鮮卑等民族的不斷加入,才為漢民族不斷注入了新鮮葛劍雄《蓋世英雄還是千一 血液,也使漢民族的人口數量日益增加,今天漢族能成古罪人》為中國的主體民族和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民族,離不開鮮卑等民族的貢獻。北魏孝文帝這些移風易俗的決策與措施,使鮮卑沒有了自己的語言,沒有了自己的姓氏,沒有了服飾,沒有了 黃樸民《北魏孝文帝“全二自己純粹的血統,鮮卑徹底喪失作為一個民族的獨立 盤漢化”的不歸之路》性、主體性。(2)請簡要概括表格中的兩種觀點,并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響。(4分)活動三【解圖說明——提高歷史認識】壁畫作為一種實物史料,能夠生動反映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以下是第三組同學在網上查找到的三幅來自敦煌莫高窟和甘肅嘉峪關魏晉墓磚的壁畫圖片。①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圖(出自敦煌莫高窟)7{#{QQABLY6AgggAAABAAAgCAwXgCAOQkAECCIoOQBAAsAAAgQFABCA=}#}②牧馬圖(出自甘肅嘉峪關魏晉墓磚) ③北魏壁畫中的胡床(出自敦煌莫高窟)(3)請為生產狀況、道路交通、生活用品三個主題選擇對應的一幅壁畫,并闡述選擇的理由。(仿照示例作答,不可抄寫示例)(4分)【示例】主題:生產工具材料:②牧馬圖理由:圖②中體現了北方游牧民族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可以了解魏晉時期北方游牧民族畜牧業發展的生產狀況。8{#{QQABLY6AgggAAABAAAgCAwXgCAOQkAECCIoOQBAAsAAAgQFABCA=}#}1 北京人2 原始農耕生活3 遠古的傳說4 甲骨文5 青銅器6 商鞅變法的措施7 百家爭鳴8 戰國時期社會生產力發展9 都江堰10 秦末農民大起義11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推恩令)12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思想文化措施)13 漢武帝時期北擊匈奴14 光武中興15 絲綢之路16 兩漢時期科技文化17 兩漢時期科技文化(《史記》)18 赤壁之戰19 年代尺20 淝水之戰21 江南地區的開發22 北魏孝文帝改革23 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24 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宗教)25 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王羲之)杭州市保俶塔教育集團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質量檢測歷史與社會雙向細目表一、選擇題二、非選擇題26(1) 世襲制、禪讓制26(2) 分封制及作用26(3) 王朝滅亡的原因及啟示27(1) 原始農業的發展27(2) 鐵犁牛耕的發展27(3) 文景之治;對農業的認識28(1) 孔子思想28(2) 歷史發展趨勢、秦統一六國的原因28(3) 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29(1)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時代特征及內容29(2) 北魏孝文帝改革29(3) 張騫出使西域、民族交融杭州市保俶塔教育集團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質量檢測歷史與社會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請選出各題中最符合題意的一個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B D B A C D B A D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C C A D D A C B B C21 22 23 24 25D B D C 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有4小題,按序號為12分、13分、12分、13分,共50分)26. (1)啟(夏啟)(2分);世襲制代替禪讓制(2分)(2)分封制(2分);作用: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或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2分)(3)共同原因:(末代)君主昏庸無道(或生活統治腐敗)。(2分) 啟示:暴政會導致亡國: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實行仁政,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任答1點得2分)27.(1)原因:采集、漁獵無法滿足生活的需求(或舊的生產方式不能滿足現實需求);人們對自然的認識不斷加深。(每點1分,共2分)列舉:黃河流域的半坡遺址;長江流域的河姆渡遺址。(每點1分,共2分)(2)現象:鐵農具和牛耕的出現(或鐵犁牛耕的出現)。(2分)影響: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或推動農業生產的發展);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條件,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或促進了生產力的提高)(任答1點得2分) (3)措施:以農為本;減免賦稅;鼓勵發展農業生產;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桑。(每點2分,任答2點4分)認識:農業是社會經濟的基礎;技術發展是農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政府在農業發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統治者要重視農業發展,減輕農民負擔等。(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 任意1點得1分)28.(1)政治主張:“仁”;以德治國;要求統治者要愛惜民力。(任答1點1分)政治夢想:追求“天下共主”,重新建立大一統的局面。(1分)(2)趨勢:從分裂走向統一。(2分)原因:人民渴望結束戰亂;戰國時期經濟的發展;商鞅變法為秦國統一奠定了基礎;秦王嬴政雄才偉略等。(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每點1分,任兩點得2分)(3)政治上: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地方推行郡縣制,奠定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經濟上:統一貨幣、度量衡,有利于加強經濟管理,促進經濟的交流和發展。文化上:統一文字,有利于政令推行,促進不同區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每一方面闡述合理可得2分,共6分)29.(1)時代特征: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2分)內容:赤壁之戰、江南地區的開發、宋齊梁陳的更替。(3分)(2)觀點一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對中華民族發展作出的貢獻。觀點二指出改革使鮮卑民族喪失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性。(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每點1分,共2分)影響: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交融;增強了北魏的實力(或改變了北方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促進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有利于北方少數民族的封建化進程。)(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每點1分,任兩點得2分)(3)【參考示例1】選擇主題:道路交通選擇材料:①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圖(主題和材料相對應可得2分,不對應則不得分)理由:圖①中的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開辟了漢朝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通過絲綢之路這條商道,可以了解漢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交通。(說明壁畫內容、史料價值各1分,共2分)【參考示例2】選擇主題:生活用品(1分)選擇材料:③北魏壁畫中的胡床(1分)(主題和材料相對應可得2分,不對應則不得分)理由:圖③中魏晉南北朝時期引進內地的胡床改變了中原漢人的生活方式。通過胡床這種生活用品,可以了解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狀況。(說明壁畫內容、史料價值各1分,共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杭州市保俶塔教育集團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質量檢測歷史與社會(參考答案).docx 杭州市保俶塔教育集團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質量檢測歷史與社會(雙向細目表).docx 杭州市保俶塔教育集團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質量檢測歷史與社會(試題卷).docx 杭州市保俶塔教育集團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質量檢測歷史與社會(試題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