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單元設計單元名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單元教學設計說明: 本冊教材的核心內容可以概括為:重點介紹人類社會形態發展的歷程,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以及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闡釋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單元目標與重難點: 1、◆通過了解原始社會的生產力發展狀況,理解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懂得原始社會民族管理方式的歷史必然性。 ◆能夠列舉封建社會末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表現,正確認識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對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促進作用。 ◆能夠闡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表現和實質,理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無法克服的疝疾,了解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懂得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闡明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飛躍,明確《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結合所學的歷史知識,闡明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懂得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價值。 2、◆ 知道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理解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 ◆ 知道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意義。 ◆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28年浴血奮戰的歷史,明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以及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者之間的關系。結合歷史知識和現實思考,能夠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重大意義。 ◆明確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理解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了解生產資料私有制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過程,懂得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知道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意義。 ◆能夠列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各族人民投身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能夠結合所學的歷史知識,懂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嶄新的歷史課題,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3、◆ 通過查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巨大成就的資料,理解改革開放對中華民族的意義,了解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系。 ◆ 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研究問題、不斷解決問題、不斷推動理論創新的結果,明確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梳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堅定“四個自信”。 ◆ 懂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是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理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形成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覺性,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4、◆ 通過對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變與不變,明確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理解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都是從這個基本國情和最大實際出發,貫徹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 ◆通過回顧歷史,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并明確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理解中國夢的本質,以及為實現偉大夢想要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通過回顧歷史和觀照現實,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和步驟,明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通過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黨和國家治國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完善,以嶄新的思想內容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通過學習,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感,理解當前社會變革和實踐創新中的新挑戰、新問題、新機遇,學會用歷史的眼光、辯證的眼光、國情的眼光和國際的眼光等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理解馬克思主義是需要發展的,提高學習和貫徹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覺性,明確青年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為共產主義而奮斗的遠大理想。單元整體教學思路: 全書共分為“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四課。教材編寫的基本思路是:從生活、實踐、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以“探究與分享”活動為平臺和手段,提出具有辨析性、價值引導性的問題和任務,引導學生閱讀材料、辨析問題、獨立思考、交流分享,導入教材的觀點、理論,再以“相關鏈接”“專家點評”等輔助正文,完整呈現教材內容。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4.2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學內容分析: 第二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講述了中國夢的本質、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以及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而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斗;學情分析:學生學習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的過程,理解了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主題。 學生生活在新時代,對中國夢有豐富的體驗與具體的感受,但是思考與理解問題的高度、深度不夠。目標確定: 1、通過小組展示中華民族的百年奮斗偉大成就,探尋中國夢的本質,明確我們比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2、通過對2050中國夢的暢想,認識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通過視頻展示和未來的職業規劃,讓學生感悟自己在新時代如何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學習重難點: 重點:1.中國夢的本質和特點 2.如何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教學活動設計導入新課:喜迎二十大 貫徹二十大精神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總議題:一脈相承、與時俱進的中國夢分議題一:落實會議精神,逐夢新時代分議題二:落實會議精神,逐夢新征程分議題一:落實會議精神,逐夢新時代議學情景一回顧歷史,觀看視頻小組活動:結合史實資料分析,革命先輩的夢想實現了嗎?請你向革命先輩匯報我們追夢歷程中所取得的成就。要求:小組展示,整理要點。表述清楚,邏輯合理。第一組:開天辟地第二組:改天換地第三組:翻天覆地第四組:驚天動地議學資料; 結合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歷程中取得的成就。紅船精神1921年夏,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因遭到法租界巡捕襲擾,被迫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小船上繼續進行,在這里完成了大會議程,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這條小船因而獲得了一個永載中國革命史冊的名字———紅船,而中國共產黨建黨偉業所蘊含的偉大革命精神,因此被稱之為紅船精神。 2005年6月,習近平同志首次概括了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和歷史地位,指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2、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央廣網推出《黨史聲音日歷》,用聲音帶你穿越百年時光。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接著,毛澤東按動電鈕,在《義勇軍進行曲》的雄壯旋律中,第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廣場上,54門禮炮齊鳴28響,象征著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艱苦奮斗的28年歷程。3、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歷史重大事件回顧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臺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云同志主持制定了第一個五年計劃,1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迎接1953年的偉大任務》的社論,指出,“1953年將是我國進入大規模建設的第一年”,將“開始執行國家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制定與實施標志著我國系統建設社會主義的開始1963年3月5日,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1964年10月16日,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代表了中國科學技術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1966年2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和社論《向毛澤東同志的好學生——焦裕祿同志學習》。2月8日至15日,中共中央農村政治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各中央局、省、市、縣委先后發出《向焦裕祿學習》的通知。全國掀起了向焦裕祿學習的熱潮。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由此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制并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1971年10月25日,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沖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重新確立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作為一個偉大轉折點而載入光輝史冊。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齊聲)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黨的十八大肩負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期待,凝聚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開啟了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進軍,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繼往開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展現出更加廣闊的前景,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更加壯麗的前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展現出更加燦爛的前景。6、黨的十九大10月18日-24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大會正式代表2280人,特邀代表74人,代表全國8900多萬黨員。習近平作《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黨的十九大的主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這是黨的十九大的主題,明確回答了我們黨在新時代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么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么樣的奮斗目標的重大問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在未來的征程上,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到2020年必須完成的奮斗目標,要舉全黨全國之力,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而奮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個階段性目標,這個目標實現后,我們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議學活動1:中國夢已成為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大同心圓,請你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感受到的中國夢是什么樣子的。議學資料:議學活動2:觀看視頻,思考:祖國為什么能做到讓海外的游子“萬里歸途”?議學活動3:某外國記者提問:中國實力增強后會對其他國家施加影響,我們擔心“中國夢”實質是“霸權夢”是其他國家的“噩夢”。思考: 假如你是外交部發言人:請有理有據地答記者問。議學資料:1、中國現代化對世界的貢獻到21世紀中葉,中國不僅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成為世界最大的發達的現代化國家,而且必將對世界發展、對人類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其中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一是經濟貢獻,中國是世界經濟最大的發動機,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市場,具有越來越強的正外部性和積極的外溢效應,為世界做出越來越大的市場貢獻、貿易貢獻、就業貢獻、投資貢獻。二是創新貢獻,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創新之國,全面建成創新型國家。中國將成為全球創新領導者,引領人類科學技術進步。三是綠色貢獻,成為世界綠色發展的引領者,中國在保護地球環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節能減排、促進綠色工業革命方面做出積極的貢獻。四是文化貢獻,中華文明、中國理念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中國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21世紀的中國和合思想主張“和而不同”的世界觀,當代“和合思想”主張維護世界的多樣性,提倡國際關系民主化和發展模式多樣化,中國“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協和萬邦”、“天人合一”等思想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五是對全球治理貢獻。中國堅持國家平等原則,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積極推動建立更加公平、更加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政治秩序。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積極推動南南國際合作、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積極推動全球范圍內的南北公平發展、平衡發展。2、1月17日 習近平出席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并發表《堅定信心,勇毅前行,共創后疫情時代美好世界》的演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的意識貫穿了中國外交理念的方方面面: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超越民族國家和意識形態的“全球觀”,表達了中國追求和平發展的愿望,體現了中國與各國合作共贏的理念。2、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為全人類共同抗疫提供的中國理念。人類命運共同體追求的是人類的共同責任、共同價值觀與共同利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下的全球抗疫需要世界各國、國際組織和中國通力合作,提升全球治理的能力。在新冠疫情下,中國要講好全球抗疫的中國故事;分享好全球抗疫的中國經驗;貢獻好全球抗疫的中國智慧。3、核廢水排放4月13日,日本政府宣布將福島核電站核廢水排放入海的決定滿一周年。這些核廢水中殘存的放射性污染物,一旦流入海域、蔓延擴散,或造成全球水資源污染,或大幅毒害海洋生物,或通過食物鏈效應損傷人類DNA,進而危及各國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和全球生態環境。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曾多次表明立場強調,“我們對日本政府單方面決定向海洋排放福島核事故污染水表示嚴重關切和堅決反對,希望日方不要極力找借口為核污水排海的錯誤決定粉飾,而應正視國際社會的合理關切”必須指出的是,太平洋是世界的太平洋,不是日本的“下水道”。核廢水排污入海,不是日本一國之“私事”,而是可能造成全球重大環境危害的大事。日本政府單方面一意孤行,堅持將核廢水排污入海,如此“行徑”勢必要遭受全世界各國的道德審判和更為嚴厲的譴責。反之,我們更樂見日本政府將解決核廢水事件搬到“桌面上”,與世界各國從長計議,尋求正確可行、合乎大體的解決路徑和實施辦法,也更期待日本政府能積極面對現實,調轉方向來回應全球全人類的共同關切之聲。4、佩洛西訪臺臺灣的蔡英文之流抱著美國的“粗腿”不放,背棄民族大義,這些倒行逆施根本改變不了一個中國的國際共識,也根本改變不了臺灣必將回歸祖國的歷史大勢。玩火者絕對沒有好下場,犯我中華者必將受到懲處。分議題二 落實會議精神,筑夢新征程議學情景二:請大家暢想,在本世紀中葉2050年,中國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將會是怎樣的面貌?以及國家如何實現這樣的目標?要求:小組合作完成魚骨圖,代表發言。3分鐘議學資料:2050中國: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全面現代化到2050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綠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總目標的實現路徑,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實現以人民全面發展為中心的六位一體的現代化。通過經濟現代化能夠實現富強的目標,通過政治建設現代化能夠實現民主的目標,通過社會現代化能夠實現和諧的目標,通過文化建設現代化實現文明的目標,通過生態文明建設現代化能夠實現綠色的目標,通過國防和軍隊建設現代化能夠實現國家安全的目標。六位一體的現代化本質上都是以人的現代化為中心,是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經濟、社會、政治、安全與自然的前提和保障。(一)經濟建設從傳統的經濟發展到現代的經濟發展,形成現代產業體系;從農業主導到工業主導,再到一、二、三產業協調的現代產業體系,中國將從工業為主的經濟體轉變為服務業為主,特別是現代服務為主的經濟體。從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到投資驅動,再到創新驅動,人力資源、人才和科技創新將成為推動中國實現大發展、大繁榮的共同富裕社會的關鍵要素。中國到2050年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已有明確的目標和指標,關鍵是怎樣預測,又怎樣確定追趕目標。按照中方案、高方案預測,到2050年,我國GDP(PPP,2011年國際美元,下同)占世界總量比重達到29%~34%;我國人均GDP將達到6.1萬~7.7萬美元,相當于美國人均水平的70%~80%。可以視為達到中等發達水平。從產業結構看,中國將走向后工業化時代或服務業時代,到2050年,中國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將提高至70%左右;從就業結構看,服務業比就業比重持續上升,將超過70%。從需求結構看,消費占GDP的比重持續上升,提高至70%左右,投資占GDP比重持續下降,在30%左右,我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制造業比重將達到近40%。這意味著,中國不僅是世界制造業強國,更是高技術產業強國。從支撐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各類資本存量來看,中國資本存量均處于加速積累過程。相對美國,2013年中國固定資本存量已超過美國,2025年中國研發資本存量超過美國,2030年中國教育資本存量超過美國,2045年中國公共衛生資本存量超過美國。這也表明,中國硬件物質資本投資過硬,軟件人力資本投資仍然明顯不足,不僅總量不足,而且人均水平也明顯低于美國。從長期現代化發展戰略看,就是要大力投資人力資本,尤其是研發、教育、健康三大資本,這會大大改善并提高物質資本的效益與效率。(二)政治建設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2]人民也是中國偉大復興的主體。政治建設的目標,就是要將人民與國家的目標相結合,將人民與國家的利益相結合。把人民群眾和各地方、各部門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上來,從而實現理念相容、目標相容、動機相容、行動相容。政治現代化也是國家制度的現代化。國家制度的現代化要求制度和法律作為現代政治要素,不斷地、連續地由低級到高級實現突破性變革。一是國家制度體系更加完備、成熟、定型,這包括一整套“六位一體”的制度;二是制度執行能夠更加有效、透明、公平。制度體系和執行能力相互促進和完善。中國人民民主這條政治道路,是中華民族從衰落到崛起的人間正道,是從崛起到復興的光明正道。中國共產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人民,最大政治風險是脫離人民,保證人民主體性核心是人民民主,確保黨與群眾的密切聯系、魚水關系。正如毛澤東說的:“我們應當相信群眾,我們應當相信黨,這是兩條根本的原理,如果懷疑這兩條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3]我們只要堅持這兩條基本原理,堅持人民民主,堅持共產黨領導,必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此外,提高國家制度效率就是不斷降低治理費用、減少治理成本。國家制度現代化本質上是降低治理成本,提高現代化收益。國家治理競爭本質上是治理制度和治理能力的競爭。因此必須促進并實現政府與市場之手、國家與社會之手、黨與人民之手的合力,使各項事務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的治理方式,不斷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三)文化建設中國的文明復興將是前所未有的文明復興,是一個新的現代文明體的崛起。它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核心組成部分,是中國全面復興、創新復興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動力。將對中國歷史、世界歷史產生不可估量的巨大影響,將創造世界文明史上一座新的高峰!偉大復興的中國文化是獨一無二、浴火重生的新文化。它具有五千年中華傳統文化底色,經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洗禮,吸收世界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它的獨特性表現為三項基本特征:民族性、人民性和社會主義性。“民族性”傳承于歷史和傳統,是中國文化之根源;“人民性”創新于當代,是體現著中國文化當代特征之主體;“社會主義性”指引未來,指出了中國文化的未來道路的核心價值觀。有了人民性和社會主義性的民族性才能歷久彌新,永葆先進性,永不衰敗。三項基本特征一體三面,共同構建出獨一無二的中國文化。中國獨一無二的文化首先是民族的文化。民族性是中國文化得以歷久彌新、永葆活力的源泉所在。當代中國文化傳承五千年中華文明,是歷史上中國人集體智慧的結晶在當代的再創新、再發展,既摒棄了封建迷信的文化糟粕,又發揚了優秀的文化精髓。中華民族的文化也是56個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各民族燦爛多彩的文化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各民族文化的和諧共處,“相尊、相交、相容、相競、相生”,才使中國文化能綿延五千年之久而不斷重獲新生,歷久彌新。中國獨一無二的文化其次是人民的文化。當代中國的文化由人民共創、共享。這樣的文化是草根的文化而非貴族的文化,是大眾的文化而非精英的文化,是14億全體人民的文化而不只是幾億甚至幾千萬部分國民的文化。它由14億人民所共創、共享又集體共有。中國文化強健創造力和生命力的智力基礎和社會支撐正是其獨一無二的人民性。中國文化是人民共創、共享的文化,是大眾的文化、雅俗共賞的文化、低成本享受的文化,是全體人民集體享有共同享受中國文化的應然權利和實質權益。中國獨一無二的文化還是社會主義的文化。社會主義的文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核心價值觀。它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也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中國文化的社會主義性體現在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四)社會建設中國發展的根本目標是提高十幾億人民的福祉,這不但包括全體人民共同享有富裕、體面的生活,也包括更高程度的受教育水平,同時活得更健康、更長壽。共同發展創造了共同繁榮,共同繁榮帶動了共同富裕。中國將不斷縮小三大差距,即縮小城鄉差距、區域差距和人群差距,包括收入、教育、健康、公共服務供給水平等多維指標在內的發展差距。預計到2050年,我國人類發展指標(HDI)從2015年的高人類發展水平(HDI為0.738)提高至2050年的極高人類發展水平(HDI為0.912)。屆時人均預期壽命將突破80歲,我國國民主要健康指標位居世界前列。到2050年,我國將全面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現代化,重要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人類教育事業發展做出開拓性貢獻。中國不僅培養世界最大規模的各類優秀人才,還可以為世界培養吸引數千名世界一流科學家、數萬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家、數千萬科技工作者、數以億計的人才隊伍,不僅對中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做出更大的貢獻,而且對人類發展與世界和平做出引領性、創新性貢獻。(五)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現代化也是中國21世紀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更是人類發展的創新之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體系性的目標和措施: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發展綠色經濟,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綠色產業,投資綠色能源、促進綠色消費。這不僅促進中國長期經濟增長,還會實現經濟增長高質量、擴大社會福利,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生態安全、適應氣候變化的“多贏”。我國在21世紀率先通過創新綠色發展模式,使經濟與溫室氣體排放的關聯度下降乃至脫鉤。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繼續大幅度下降;中國農業比重將只有2%~3%,工業比重下降至不足20%,服務業比重接近80%;城市人口比重在78%以上;可再生能源比重超過55%,煤炭實現全部清潔利用,且消費比例降至25%~30%;森林覆蓋率和蓄積量持續增長;基本實現綠色現代化,真正對人類做出了綠色貢獻,全面建成美麗中國、生態文明社會。議學活動1:小組活動:結合中國夢的時間軸和自己的職業規劃,談談2050年你的職業理想,怎樣與祖國一共成長。要求:組內交流自己的人生規劃,做好記錄并發言。議學活動2: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吾母中華,慈愛無雙;力排外患,護佑兒郎;蕩敵魍魎,多難興邦;羊知跪乳,母興國旺;寸草春暉,發奮圖強;振興中華,吾之擔當;四海同宗,列祖在上;認祖歸宗,歸姓炎黃;膚色各異,熱血滾燙;我以我血,忠孝傳揚;煌煌中華,兒孫滿堂;日出東方,雄雞高吭;天佑華夏,萬古恒常;生死于斯,桑梓情長;我擎右手,立誓為章;祝我中華,萬壽無疆。板書設計:作業布置:請以《中國夢和我的夢》為題寫一篇政治小論文,字數在200字左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