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四章 歐姆定律一、電阻1、如右圖所示,改變燈泡的亮度,需要改變電路中電流的大小,一可以更換電池(改變電源電壓),二可以更換導體,不同的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不同——即電阻不同2、電阻(R):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那么電阻就越大,而通過導體的電流就越小)。3、電阻(R)的單位:國際單位:歐姆(Ω);常用的單位有:兆歐(MΩ)、千歐(KΩ)。4、單位換算:1MΩ=103KΩ;1KΩ=103Ω。5、決定因素: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于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電阻與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無關)6、種類:定值電阻、可變電阻(滑動變阻器、電阻箱。。。。。)7、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影響因素猜想:導體橫截面積、導體長度、導體材料導體A/B分別接入電路,長度、橫截面積相同,比較導體材料對電阻影響導體B/C分別接入電路,長度、材料相同,比較導體橫截面積對電阻影響導體B/D分別接入電路,材料、橫截面積相同,比較導體長度對電阻影響導體的電阻大小與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材料的種類有關,對于同種材料的導體而言,其長度越短,橫截面積越大,電阻越小(類比水管對水流的阻力)電阻的大小還與導體溫度有關(了解: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導電性能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叫半導體;超低溫情況下電阻突然減小為零的叫超導體)二、變阻器1、原理:改變電阻絲在電路中的長度來改變電阻(材料與橫截面積都不變)。2、作用: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3、銘牌:滑動變阻器標有“50Ω2A”表示的意義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2A。4、滑動變阻器示意圖 結構簡圖 電路元件符號說明:涂有絕緣漆的電阻絲緊密纏繞在瓷管上,與劃片接觸部分的絕緣漆被刮掉,電阻絲通過滑片與金屬桿連接使用:同上小同下大,一上一下有變化,靠近變小遠離變大(指滑片距離下方接入電路的接線柱遠近)其他變阻器: 電阻箱:是能夠表示出電阻值的變阻器電位器:通過旋鈕的旋轉來調節電阻的大小三:歐姆定律實驗: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導體電阻的關系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不用小燈泡原因:小燈泡電阻隨溫度變化而變化)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不改變電阻R,調整滑動變阻器滑片P的位置,改變電阻R兩端的電壓,讀取電壓表和電留表的示數結論:當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改變電阻R,調整滑動變阻器滑片P的位置,使每次實驗時電阻R兩端的電壓相同,讀取電壓表和電路表的示數結論:當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電阻成反比. R=U/I綜上得出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I=U/R 變形 U=IR注意:歐姆定律針對同一導體,公式中單位均使用國際單位,電流I單位A,電壓U單位V,電阻R單位Ω公式的理解:I、U和R中已知任意的兩個量就可求另一個量;同一電阻,阻值不變,與電流和電壓無關四、歐姆定律的應用1、實驗:伏安法測電阻實驗中滑動變阻器作用:改變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以減小誤差伏安法測小燈泡電阻不需要求平均值,因為小燈泡兩端電壓變大,小燈泡變亮,燈絲溫度變高,燈絲電阻會隨溫度變化而變化加在電阻兩端的電壓增大時,通過的電流也增大。(R=U/I)當電壓不變時,電阻越大,則通過的電流就越小。(I=U/R)當電流一定時,電阻越大,則電阻兩端的電壓就越大。(U=IR)對于滑動變阻器接線:上方兩個接線柱對滑動變阻器無影響,下方兩個接線柱決定滑動變阻器的使用若上方兩個接入電路,相當于導線若下方兩個接入電路,相當于全部接入若只有電流表 、定值電阻R0如何測電阻Rx A、S閉合測出R0的電流為I0U=I0R0B、再測出Rx的電流為IxU=IxRx則I0R0=IxRx解得:Rx=I0R0/Ix若只有電壓表 、定值電阻R0如何測電阻Rx A、S閉合測出R0的電壓為U0B、再測出Rx的電壓為Ux由A由B聯立解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