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備課教案第 周 第 次課程名稱 歷 史 授課內容 11.宋元時期的經濟、科技與文化授課對象 22級酒店、康養、軌道 教學課時/授課類型 2 新授課授課時間地點內容分析 參考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歷 史》基礎模塊 中國歷史主編:李帆 孟憲實內容定位 本課是《歷史(基礎模塊)》(中國歷史)教材的的第 11 課,包括三個子目,宋元時期經濟的繁榮,經濟重心的南移,科技文化,這三個子目緊密聯系,全方位的展示了宋元時期的經濟特點。學情分析 學生現有知識技能基礎 學生學習當前知識技能可能會遇到的困難與問題中職學生初中歷史基礎比較薄弱,對歷史的認知能力有待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 中職學生自制力較弱對歷史的認知能力有待提高分析史料的能力和對課文的理解較少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能力目標 素質目標掌握宋元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的具體情況。 能夠分析宋代科技發展對世界發展的影響,理解科技進步對于民族復習的重要意義。 (2)認識對外貿易的發展為傳播中國古代文明、促進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點 兩宋經濟繁榮的表現 解決方法:小 組 討 論 法教學難點 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 解決方法:講 授 法信息化資源及教學資源 信息化資源:依能平臺教學資源:高等教育出版社《歷 史》教科書 教案檢查簽字教學方法 情景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引導發現法課堂教學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復習提問 元朝是什么時候建立的?元朝鞏固政權的措施是? 通過復習提問的方式,鞏固并復習上節課的知識點。 回答教師的問題,并且在課堂上準備好所用的書本。 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能更好的參與課堂環節二情境導入 給學生展示《清明上河圖》,并讓學生說出這個圖是什么朝代? 教師展示地圖,并向學生提出相應問題,引導學生回答 根據地圖及所學知識,說出這個朝代是? 選取最具有宋代經濟特征的清明上河圖,能夠加強學生學好的信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環節三新課學習 一、經濟的繁榮(一)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1.農業新變化:①耕作制度:稻麥復種制的普及,糧食產量提高;②經濟結構:出現了固定種植某種經濟作物的農戶;③棉花種植:宋開始,元推廣;④邊疆開發:邊疆農業獲得發展。2.手工業的新變化(1)制瓷業:宋五大名窯、元青花瓷和釉里紅,瓷器大量出口,成為中華文明新的物質象征(2)礦冶業:使用煤作燃料,提高金屬冶煉的產量和質量(3)造船業:造船技術先進。(4)印刷業:發展迅速。(二)商業和城市的繁榮1.邊境貿易:官方設榷場進行貿易,民間貿易活躍。2.貨幣需求量激增,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北宋交子。3.城市興盛,坊市制被打破,經濟功能增強。4.對外:海外貿易非常繁榮。二、經濟重心的南移1.南移的過程魏晉南北朝奠定基礎 唐安史之亂后開始南移 南宋完成南移。2.南移的影響經濟重心的南移帶動了文化重心的南移。三、科學文化(一)宋元時期科技成就1.三大發明及其應用(1)活字印刷術宋元時期北宋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元朝王禎創制了木活字。(2)指南針(北宋)(到了南宋時,出現了有方位盤的精度更高的羅盤針,這樣無論白晝還是黑夜,有無太陽星月的情況下,都憑借羅盤針可以辨別方向,安全準確航行)。(3)火藥2.天文歷法的成就沈括(北宋)(寫《夢溪筆談》,創制“十二氣歷”)郭守敬(元朝)(二)(二)儒學變遷程朱理學是理學以“理”(或“天理”)為核心,既貫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運,又繼承孔孟正宗,并能維護封建統治的新儒學。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顥、程頤和南宋的朱熹。 (三)文學藝術1.史學成就2.文學和藝術(1)宋詞(2)詩歌和散文(3)元曲(4)繪畫和書法的成就 提問:宋代經濟發展的原因?原因:政治因素:南方戰亂較少,社會相對安定。(2)經濟因素:北方人口大批南遷,帶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3)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條件優越。(4)政策傾向:統治者的支持。(5)南北方人民共同勞動。教師認真給學生講解其中的知識,給學生提及重難點。教師提問:為什么在北宋時期出現紙幣,請同學們起來說一說。原因: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教師補充:經濟南移的過程:1.東晉時期,南北趨向平衡;2.隋唐五代時期,南移開始;3.兩宋時期,南移最終完成。影響:1.由于經濟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發展,海上交通和運輸也有了很大的改善。2.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脹,我國南部、東南部人口在全國總人口中的比重不斷增長。3.經濟重心的南移,導致了人才教育的相應變化。4。經濟重心的南移,使我國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北方人民的南遷,使游牧民族和漢族有了更深更廣泛的交流和合作,促進了民族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的發展。提問: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給世界帶來什么影響?1、造紙術: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2、印刷術: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3、指南針:為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提供了條件;4、火藥武:火藥武器的使用,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學生進行思考,舉手回答問題。學生認真聽教師講解,并在書本上做好筆記。學生認真聽講,并在書本上做好筆記。學生在一起討論后,派出學生代表起來回答。學生認真聽講,在書本上做好筆記,并在下課后牢記住。學生小組討論,然后派出代表回答。 聯系前文,使學生形成一個習慣,在以后的學習時間里習慣性的去聯系上下文,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這部分的知識點并不復雜和困難,只需要學生在書本上進行勾畫,在牢記住教師的重點就行。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使學生了解到任何事物都是當時政治經濟的映射,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通過補充知識點,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經濟重心南移對于我國后世以及現在的影響,使學生體會到這不是一日之功,是經歷了長期的過程。課程思政:通過學習經濟重心南移,使學生認識到民族融合的重要性,使學生產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過學習四大發明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使學生了解和認識到我國古代的能工巧匠對世界的作用,使學生產生濃厚的民族自信。環節四鞏固練習 兩宋時期,我國經濟重心已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以下諺語能反映這種轉移完成的是( 蘇湖足,天下熟 ) 教師提出問題,跟隨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 學生根據課文的學習回答問題 通過提問的方式,對本節知識點進行梳理和鞏固,加深學習印象環節五評價總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講解了宋朝的經濟和文化科學,其中最大的特點就是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 教師總結本課內容,總體把握宋元時期的經濟、科技與文化的發展。 學生通過教師的總結,更進一步的鞏固知識。 整體把握宋元時期的經濟、科技及文化特點。環節六作業布置 在作業本上寫出宋元的科技成就。 教師布置作業,使學生自行 學生課下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并回答 鞏固所學知識,并加深對內容的理解板書設教學評價 教師評價,學生互評,隨堂測驗教學反思教學效果診斷改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