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備課教案第 8 周 第 1 次課程名稱 歷史基礎模塊(中國歷史) 授課內容 秦漢時期的經濟、科技與文化授課對象 22級 教學課時/授課類型 2 新授授課時間地點內容分析 參考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主編:鄭師渠、晏紹祥內容定位 本課是第二單元的第二課,全書的第 5 課,上承兩漢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學情分析 學生現有知識技能基礎 學生學習當前知識技能可能會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學生尚處于由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發展的認知層次,且邏輯思辨能力參差不齊,秦漢時期的經濟、科技與 化對他們來說,具有難度 中職學生已經學習了秦的統一措施以及兩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對秦漢時期的社會環境游樂一些知識儲備,為本課學習了知識上的一些準備。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能力目標 素質目標通過了解秦漢時期精耕細作式的農業耕作技術,水利工程建設成就以及秦漢手工業、商業的發展和特點的基本史實,使學生理解秦漢時期經濟發展的狀況。 通過探究秦漢時期經濟、科技、文化領域的成就和影響,增強學生分析歷史事物和表達歷史觀點的能力。 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及史料,培養學生提取有效的信息的能力,能夠調動歷史知識和史料來對歷史問題進行說明,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教學重點 秦漢經濟、科技與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 解決方法:講授式: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對基本知識點的講解,以及教學情感的傳遞。教學難點 秦漢經濟、科技與文化成就取得的原因和意義。 解決方法:演示法:通過多媒體、圖片、案例的展示呈現于引導學生思考信息化資源及教學資源 信息化資源:YN智慧校園教學資源:PPT,題材視頻、歷史教科書 教案檢查簽字教學方法 講授法、朗讀法、分組討論法課堂教學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復習提問 兩漢存在的時間?漢武帝為鞏固統治,采取了什么措施 通過提問的方式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并鞏固知識點 根據已學習的知識點回答教師的問題,形成二次記憶 加深上節課的知識記憶,并通過提問的方式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為本節課的教授提供基礎環節二情境導入 展示圖片: 磨鋤銅俑提問:這個銅像正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工具是什么? 提問學生,這個銅俑在干什么?(銅像單腿跪坐,身體前伸,正在打磨一件工具。這件工具應該是一件形似鎬的刨土農具,叫做“钁”(jue)。) 學生起來回答問題,這具工具是什么 通過介紹西漢文物“磨鋤銅俑”,培養學生從歷史文物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生探索秦漢時期文物的欲望,從而進入本課的學習。環節三新課學習 秦漢經濟 農業發展秦漢時期的鐵質耕種工具(翻耕農具、播種農具、中耕農具、整地農具以及收割農具)和牛耕技術。(2)手工業發展官營手工業:特點:規模大、分工細、工藝精湛經營范圍:紡織業、冶鑄業、制漆業、煮鹽業、造船業等積極影響:資金雄厚、規模化經營、促進了手工業技藝的提高弊端:加重了政府的財政負擔政府壟斷生產,技術發明不能服務于社會行業間相互隔絕,新技術難以推廣技術傳承有封閉性,容易導致失傳2.秦漢科技醫藥學:《黃帝內經》-現存最早的醫書,中醫學奠基之作《神農本草經》-古代第一部完整的藥物學著作《傷寒雜病論》-奠定了我國中醫治療學基礎,被醫家譽為“萬世寶典”華佗-麻沸散、五禽戲 對后世麻醉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數學: 《周髀算經》-中國最古老的天文學和數學著作,介紹并證明了勾股定理《九章算術》-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著作,體現了中國古代數學以計算為中 的特點天文學:《太初歷》-我國第 部較完整的歷書,開始以正月為歲首3.秦漢文化董仲舒為解決漢初以來榮黃老思想,放松政治、經濟控制而山現的秦漢文化種社會矛盾, 主張尊崇儒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內容:1.加強中央集權;2.加強君權(君權神授、天人感應天人合一)3.維護統治秩序 影響:逐漸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佛教:創立于古印度 西漢末年傳入中國(白馬寺)主張眾生平等 給學生講解 西漢鐵鏵、鐵犁壁,耬車模型。提問:請用表格形式,寫出官營手工業的特點、影響等。教師引導學生借助教材和已有的知識儲備完成表格內容,教師梳理總結。官營手工業最初的目的是專門負責制造官府專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這類產品不進入市場,工匠世襲,工人數量多,生產規模大,制作技藝也代表著當時最高水平,到了漢代,官營手工業將煮鹽、冶鐵、鑄錢、煉銅等最有利可圖的行業,都收歸官辦,由政府壟斷。在黑板上畫上表格,要求學生在黑板上進行完善。給學生講解世界三大宗教,給學生拓展知識。給學生講解中國本土宗教--道教。 學生借助教材和已有的知識儲備,解讀材料,教師梳理總結學生自行梳理總結,并派代表起來總結學生自己看書,并且完成表格課程思政:通過政府官營手工業,讓學生認識到政府對于現代行業的一種扶持,并且對于我們學生的深遠影響,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和對祖國的感激之情。學生自行組隊討論,并且上臺填空學生認真聽講,并且在筆記本上做筆記。 以農業經濟為主的秦漢經濟初步發展,背后反映的是秦漢時期國家統一、社會穩定以及重農政策。秦漢時期水利建設也有了極大發展。秦朝和兩漢時期分別開通了許多運河及水渠,對于農業和水利行業是巨大的進步學生在閱讀中職教材中的內容后,對秦漢時期的經濟發展成就有了大致的了解,通過解析圖片和史料,使學生更清楚的認識秦漢經濟發展的特點、具體表現以及社會背景。通過填寫表格歸納秦漢時期的主要科技成就,使同學們能夠快速梳理科技成就的基本知識。給學生拓展世界的宗教,在拓展的過程中使學生認識到世界的精彩,樹立認真學習的觀點,向往外面的世界,走出去多看看精彩的世界。環節四鞏固練習 文化上的表現是什么?秦漢時期的科技表現是? 教師就課文內容提出問題 學生根據本節課文的內容回答教師問題 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加深學生的課堂印象環節五評價總結 秦漢時期產生了一批千古流傳的作品,一些影響后世的創造,一群偉大的作者。他們反映秦漢時期時代靈魂的聲音,通過學習本課程對古人的智慧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希通過此課,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文化的傳承者。 教師總結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 學生和教師一起梳理總結歸納知識點 梳理本章知識點,歸納總結,完成本次課程的學習環節六作業布置 請設計 個表格,從領域、表現、影響等方面對這 時期的科技、 化成就進 梳理。 根據本節課所學內容,布置作業 學生在課后完成作業 有助于學生加深學生對于本節課的內容,使其理解并記憶。板書設計教學評價 教師評價,學生互評,隨堂測驗教學反思教學效果診斷改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