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備課教案第 5 周 第 1 次課程名稱 歷史基礎模塊(中國歷史) 授課內容 秦朝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授課對象 22級 教學課時/授課類型 2 新授授課時間地點內容分析 參考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主編:鄭師渠、晏紹祥內容定位 本課是秦漢時期秦朝的建立與鞏固措施,它的措施對于中國幾千年的影響持久深遠,而且對于秦始皇的評價也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學情分析 學生現有知識技能基礎 學生學習當前知識技能可能會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學生在中學時期已經初步學習過歷史的相關知識,具備一定的學習基礎,為本學期的教學提供了便利 由于學生是在中學生階段學習過歷史相關知識,間隔時間較長,會有所遺忘;且學生基礎知識薄弱,不能完全根據已學習知識建立系統完善的知識框架。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能力目標 素質目標知道秦大一統格局的具體丼措,理解這些措施解決的問題和對后世的影響 通過用史料解讀大一統政治丼措,增強解讀和分析史料能力,通過表格法對大一統經濟、文化丼措的總結,學會對歷史知識的概括能力。 通過對文字史料的解讀,強化對大一統措施的理解,從而培養鉆研和批判精神的。教學重點 鞏固大一統的舉措 解決方法:講授式: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對基本知識點的講解,以及教學情感的傳遞。教學難點 大一統歷史意義 解決方法:演示法:通過多媒體、圖片、案例的展示呈現于引導學生思考信息化資源及教學資源 YN智慧校園,云平臺,教學參考書 教案檢查簽字教學方法 講授法、朗讀法、分組討論法課堂教學教學 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 復習提問 春秋戰國的時間是多久? 百家爭鳴的主要流派是哪幾個流派? 通過簡單的復習提問, 鞏固上節課所學的知識點 根據已學習的知識點回答教師的問題,形成二次記憶 加深上節課的記憶,通過提問的方式加深上節課的印象,并吸引學生的興趣環節二 情境導入 公元前227年,秦統一六國的戰爭出現摧枯拉朽的態勢,而這時燕國太子丹派刺客荊軻去刺秦,結果失敗。這就是荊軻刺秦的典故。 給學生展示荊軻刺秦的照片。 起來說明荊軻刺秦的體現了什么樣的精神? 課程思政:讓學生體會荊軻刺秦中的大無畏、勇往無前的精神,讓學生學習在生活中環節三 新課學習 一、 秦大一統的前提 ( 一) 秦的建立 首先看秦大一統的前提,秦花費9年的時間先后滅掉東方六國,在公元前 221 年建立了秦朝。 ( 二) 開疆擴土 經過開疆擴土,初步建立了一個東到東海,南到南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二、秦大一統的措施 (一)在政治方面 1、皇帝制度 2、 三公九卿制度 3、郡縣制 (3)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王館和李斯爭論的焦點總推行分封制還是推行部縣制。秦始皇當即肯定了李斯的意見,在秦帝國不設立分封制,轉而推行郡縣制。 (4)可見郡縣制有利亍中央集權的加強和國家的統一 4、秦朝建立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三條垂直而相互制約監督的官僚系統。最后使地方權力層層集中到中央,最后集中皇帝手中,形成中國古代以皇帝制度為核心的與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過渡: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和郡縣制解決了權力分散的問題,通過觀看勱畫,完成右邊表格內容。 (二)在經濟文化方面 1.統一錢幣:以秦國半兩錢為標準 2.統一度量衡(尺、升、斤) 3.修直道(從咸陽出發) 4.統一文字(秦小篆) 三、 秦大一統的歷史意義 秦在領土統一的基礎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實現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統一,促迚了經濟文化交流,保障了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增加,推勱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統一大業是每個自認為是中國“正統”王朝的夢想。 提問:面對如此遼闊的疆域,秦始皇是如何治理、統治呢? 提問:根據材料思考嬴政為什么要確立皇帝制度。 (1)請三位同學分別扮演王綰、李斯和秦始皇的對話 (2)同學們從他們對話中思考:王綰和李斯爭論的焦點是什么?秦始皇最后作出了怎樣的選擇? 分封制與郡縣制有什舉不同? 分封制和郡縣制的區別在于:1、2、分封的諸侯王位世襲,并擁有封地:那縣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調動,官位概不世襲,官吏只有俸祿沒有封地。3、諸侯國擁有很強的地方獨立性,容易發展為割據勢力;郡縣則是地方行政機構,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和國家的統治。 在書本上找出秦始皇統一之后的措施并起來回答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突出個人功績, 顯示個人權勢和地位,以達到鞏固統治;皇帝獨尊。 官職設有三公九卿,三公是指,九卿是責國家各項行政事務的官員;三公九卿形成金字塔型的權利結構,實行分權,互不隸屬,相互制約,權利層層集中到中央, 最后集中到皇帝手中,體現了皇權至上的特點。 培養學生總結課本的知識與能力 對秦朝疆域有一個大致了解 使學生加深三公九卿制的印象 解讀、分析史料,思考問題情景對話,培養的閱讀分析史料能力 和歸納概括的能力通過學生講述“情景話”鍛煉的語言表達能力環節四 鞏固練習 秦始皇統一的措施是什么 秦統一的意義? 秦朝為什么滅亡? 教師就課文內容提出問題 學生根據本節課文的內容回答教師問題 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加深學生的課堂印象環節五 評價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了解秦朝的一些制度、功過。使學生了解到秦朝對于中華文明的印象是多么深遠和持久 教師總結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 學生和教師一起梳理總結歸納知識點 梳理本章知識點,歸納總結,完成本次課程的學習環節六 作業布置 1.如何評價秦始皇?(結合所學知識與課外讀物,從功過兩個方面評價) 根據本節課所學內容,布置作業 學生在課后完成作業 有助于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利用唯物主義分析法來評判板書設計教學評價 教師評價,學生互評,隨堂測驗教學反思教學效果診斷改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