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齊白石》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課屬于欣賞*評述課型。通過介紹和分析齊白石的作品,使學生初步理解中國傳統美術的藝術特點。重點:欣賞齊白石的作品,討論評述其藝術表現形式和特點,認識齊白石的藝術成就;感受水墨畫蝦的樂趣與方法。思考齊白石在藝術上取得成功所具備的因素。難點:本校學生都為農村子弟,學習氛圍薄弱,藝術鑒賞面窄小,認識較短缺,國畫學習少,有些同學甚至連握筆都不會。教學目標:通過對齊白石先生生平的了解和認識,理解其作品的藝術特點、人文內涵和個人情懷;欣賞學習齊白石作品的畫法,同時通過畫蝦環節的水墨感受和畫蝦示范教學,,提高學生對中國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體會畫家的藝術成就,思考藝術家在以上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并思考對自己在學習中的啟迪。思路:用畫家的小故事組合成一代宗師的傳奇人生;欣賞他作品的同時,啟發學生思考。二、教學方法;用畫蝦作為導入和結束,通過課程中的賞析和學習,提高學生在水墨畫上的技巧和欣賞水平。三、教學過程:(一)、導入教學。1、觀察。出示幻燈片。引導學生觀察“蝦”這一素材,并分析蝦的結構。2、體驗。請學生用桌子上的工具材料體驗“畫蝦的墨趣”。3、評價。學生自評,教師評價總結。4、怎樣畫出生動的蝦?出示幻燈片。引出畫蝦大師——齊白石。(二)、展開教學。1、教師簡介齊白石的傳奇人生。出示幻燈片---八個階段。2、欣賞《墨蝦圖》。活動一:大家來找茬;找一找,白石老師筆下蝦的特點。活動二:考一考;哪位同學知道徐悲鴻與《墨蝦圖》的小故事?活動三:從筆墨、意象、情感三個方面賞析《墨蝦圖》。活動四:賞析《蛙聲十里出山泉》,為其命名,為圖配樂。3、延伸:《魯班門下》、《大匠之門》體現齊白石的什么情感?《不倒翁》、《螃蟹圖》體現了齊白石的什么情感?4、看視頻示范:如何畫蝦。5、再次嘗試畫蝦。6、學生自評、教師評價激勵。(三)、思考:齊白石從木匠——藝術大師所具備的因素。他的傳奇人生對你的學習有何啟迪?四、板書設計:走近藝術大師——齊白石齊 頭部透明家 腹部分五節樣 小腿剩五條 墨蝦 筆墨美 筆筆造型 墨分五色長臂鉗挺拔有力 意象美 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眼睛濃墨往外突 情感美 愛生活 《蛙聲十里出山泉》愛勞動人民《魯班門下》愛祖國《不倒翁》、《螃蟹圖》五、小資料《墨蝦圖》與徐悲鴻小故事:相傳有一次書畫展銷上,齊白石作為沒有受過正式美術教育的畫家名不經傳,他送過去的作品也無人問津。徐悲鴻當時是一位大家公認的大畫家,他走到齊白石的《墨蝦圖》前,仔細品味一番,認定確實是好作品,于是在作品簽上提了比自己的畫更多的價格,并在底下簽上自己的名字,提高了齊白石的公眾地位。《螃蟹圖》故事:抗日戰爭時期,北平偽警司令、大特務頭子宣鐵吾過生日,硬邀請國畫大師齊白石 (1863一1957年)赴宴作畫。 齊白石來到宴會上, 環顧了一下滿堂賓客,略為思索,鋪紙揮灑。 轉眼之間,一只水墨螃蟹躍然紙上。 眾人贊不絕口,宣鐵吾喜形于色。 不料,齊白石筆鋒輕輕一揮,在畫上題了一行字--“橫行到幾時”,后書“鐵吾將軍” , 然后仰頭拂袖而去。《不倒翁》一個漢奸求畫,齊白石畫了一個涂著白鼻子,頭戴烏紗帽的不倒翁,還題了一首詩: 烏紗白扇儼然官, 不倒原來泥半團, 將妝忽然來打破, 渾身何處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軍占領了北平。 齊白石為了不受敵人利用,堅持閉門不出,并在門口 貼出告示,上書:“中外官長要買白石之畫者,用代表人可矣, 不必親駕到門,從來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謹此告知,恕不接見。” 齊白石還嫌不夠,又畫了一幅畫來表明自己的心跡。 畫面很特殊,一般人畫悲翠時,都讓它站在石頭或荷徑上,窺伺著水面上的魚兒;齊白 石卻一反常態, 不去畫水面上的鱘魚,而畫深水中的蝦,并在畫上題字:“從來畫悲翠者必畫魚,余獨畫蝦,蝦不浮,悲翠奈何 ”齊白石閉門謝客,自喻為蝦,并把作官的 漢奸與日中人比作裴翠,意義深藏,發人深思。《魯班門下》:線條一面毛,一面光,布局大氣,強化線條疏密,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藝術性。不忘木匠出身,不輕看勞動人民。學習刻印的故事:木匠出身的齊白石,三十多歲時,已成為民間畫匠能以繪畫為業了。他愛好刻印,一次他看到著名篆刻家黎微刻印,就向他學習,他問黎的弟弟鐵安說:“我總刻不好,怎么辦呢?”鐵安對他戲說:“你呀,把南泉沖的楚石,挑一擔回去,隨刻隨磨,刻它三四大盒,都化成石漿,印就能刻得好了?!饼R白石一聽,就發憤努力,常常弄得東面屋里漿滿地,又搬到西面屋里去刻,正是這樣的刻苦努力,使他后在篆刻藝術方面達到很高的水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