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1課《冷戰后的世界格局》教學設計一、新課標標準知道人口、資源、環境、傳染病、社會治理等人類發展面臨的共同問題;通過了解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認識世界各國為解決全球性問題所作出的努力。內容分析冷戰結束后,世界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世界形勢的總趨勢是走向緩和,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但世界并不太平,地區沖突、民族矛盾、宗教紛爭、恐怖主義等威脅著世界安全。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三、教學目標史料實證、時空觀念:知道美國的霸權主義和地區沖突;美國轟炸南聯盟;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歷史解釋:知道現在的世界總趨勢是走向緩和,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但是霸權主義、地區沖突和恐怖主義等因素仍然威脅著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唯物史觀:掌握多極化的趨勢,不結盟運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中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貢獻。家國情懷:了解各國為建立國際新秩序作出的努力,通過了解其中中國所作的貢獻,培養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四、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二)講授新課1.霸權主義與地區沖突(1)教師活動閱讀課本,概況其主題的主要內容(2)學生活動(3)教師活動合作探究一:如何遏制霸權主義 (4)學生活動①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②大力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2.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1)教師活動(2)學生活動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特點: “一超多強”局面教師活動合作探究二:多極化局面的影響 目前的多極化趨勢將成為未來世界新秩序的基礎。多極化為各國提供了機會,使它們能夠在國際社會表達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過國家間持續的對話,交流觀點,才有可能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而國際關系的民主化,則是世界和平的基礎。——前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學生活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有利于遏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有利于促進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的協調平衡發展。3.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努力(1)教師活動1961 年,不結盟運動正式成立。1964 年,七十七國集團成立。五、課堂總結三部分內容之間是并列關系。冷戰結束后,世界仍不太平。霸權主義、地區沖突、民族矛盾、宗教紛爭、恐怖主義等時刻威脅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這一時期,世界朝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它試圖以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為后盾,鞏固和加強美國在全球的優勢地位,建立由美國領導的“單極世界”。但美國的企圖遭到日本、中國、俄羅斯等國和歐洲聯盟的挑戰。中國為構建一個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新秩序貢獻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板書設計七、教學反思本節課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不高。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學過程要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只是起引導者的作用。在整節課中,學生展示他們預習成果的機會較少,且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也較少。教師語言不夠精練且缺乏激情,課堂沒有親和力,不善于表揚學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