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9課《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教學設計一、新課標標準通過萬隆會議、“非洲年”、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等史事,知道戰后殖民體系的崩潰和亞非拉國家為捍衛國家主權、發展經濟所進行的斗爭。內容分析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世紀90年代,亞非拉地區的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捍衛國家主權、發展民族經濟進行了一系列斗爭。從萬隆會議開始,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它們團結合作,友好相處,共同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爭取和鞏固民族獨立,為世界和平作出了貢獻。同一時期,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也隨著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而土崩瓦解。古巴和巴拿馬人民反對美國控制、維護民族獨立、爭取國家主權的斗爭也取得巨大勝利。三、教學目標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掌握萬隆會議召開的背景、時間、地點、內容和意義;唯物史觀、歷史解釋:知道二戰后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基本史實;了解拉丁美洲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家國情懷:認識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運動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四、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二)講授新課1.萬隆會議(1)教師活動閱讀課本,概括萬隆會議召開的背景、內容、影響?(2)學生活動影響:提高了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亞非拉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中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逐漸推行開來。2.“非洲年”(1)教師活動(2)學生活動知道非洲民族獨立運動有哪些國家。3.拉美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1)教師活動解讀教材內容,概括古巴、巴拿馬維護主權的背景及過程、結果。合作探究一:世界資本主義殖民體系雖然崩潰了,但亞非拉國家的發展道路仍不平坦,為什么?要改變它們的命運應采取哪些措施?(2)學生活動歷史根源:長期的殖民侵略和掠奪,措施:努力發展經濟,提高綜合國力;改變不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舊秩序,建立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加強同亞非拉國家的團結與合作等。五、課堂總結這三部分內容之間是并列關系。“萬隆會議”介紹了萬隆會議召開的背景、會議的內容和影響。“非洲年”一目介紹了20世紀50—90年代非洲人民反對殖民主義、爭取民族獨立的過程。“拉美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一目,介紹了古巴和巴拿馬兩國人民反對美國控制、維護國家主權的曲折過程。這三個目從不同側面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世界殖民體系崩潰的過程,證明了民族解放潮流不可阻擋。板書設計七、教學反思本節課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增強直觀性,一方面是把歷史拉近現實,另一方面就是充分利用課本中的插圖和形勢圖。歷史的形勢圖,是歷史空間直觀而又客觀的反映,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生動直觀地理解歷史事件的發展過程,而且可以達到時間和空間的緊密結合。例如:結合《非洲獨立進程圖(截至1990年)》來學習非洲民族獨立浪潮時,不僅能清晰地了解二戰后非洲獨立運動進展的情況,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一些國家的地理位置,從而形成較好的時間、空間概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