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羅斯福新政》教學設計一、新課標標準通過了解經濟大危機和羅斯?!靶抡?,初步理解國家干預政策對西方經濟的影響。內容分析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空前繁榮,但繁榮的表象下隱藏著巨大的危機。1929年,美國爆發經濟大危機,這場危機很快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美國總統羅斯福臨危受命,宣布實施新政,采用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羅斯福新政使美國逐漸走出了經濟大危機,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但是,羅斯福新政是美國政府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調整,它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無法解決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三、教學目標史料實證、時空觀念:了解1929—1933年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特點及其影響,從而認識羅斯福新政的背景。歷史解釋:比較列寧新經濟政策的羅斯福新政策的異同點。唯物史觀:掌握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認識羅斯福新政的影響。家國情懷:從羅斯福新政的影響中,理解改革是社會進步的推動力。四、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二)講授新課1.從繁榮到危機(1)教師活動羅斯福新政實施的背景——經濟危機材料一:20世紀20年代,收音機、電冰箱等新產品開始進入大眾家庭,美國生產的小汽車占全世界總量的85%,平均5人就擁有一輛汽車。1924年,美國的黃金占世界總量的1/2;1928年美國的經濟總量超過整個歐洲。材料二:美國經濟快速發展,但是社會矛盾日趨尖銳。一些美國作家對這些現象作出了尖銳的批評。1925年,德萊塞的長篇小說《美國的悲劇》出版,揭露了部分美國青年唯利是圖的心理狀態,美國社會追名逐利的不良現象。(2)學生活動背景:繁榮的表象下隱藏著巨大的危機。2.羅斯福新政(1)教師活動通過材料和教材,知道新政內容和影響材料一:美國的工業生產指數以1929年為125計算,1932年為58,1936年回升到121,工人失業人數比1932年減少了一半。國民總收入1937年為1 090億美元,比1929年危機前多46億美元 ……1933—1937年, 政府撥款120億美元進行公共工程建設,吸收了幾百萬失業大軍,新建了740萬英畝的國有林區,近20萬英畝的國有公園 ……一張建華主編 《也界現代史(1900- -2000)》材料二:他(羅斯福)說:“從來在 美國沒有另外一個人比我對資本主義制度的私人企業,私有財產和私人利潤有著更堅定的信 ……當這個私人利潤和自由企業的制度而臨沒滅邊沿的時候,是這個政府挽救了它?!?br/>——摘編自黃安年《美同社會經濟史論》、(2)學生活動影響:新政期間,美國經濟開始緩慢復蘇,工業生產有所恢復,就業人數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強了美國政府的災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新政是美國政府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調整,它沒有以變資本土義的本質,無法解決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教師活動合作探究一:比較列寧新經濟政策的羅斯福新政策的異同點。學生活動(3)教師活動有人說,20世紀出現了兩大改革家,一個挽救了現代資本主義,一個挽救了現代社會主義。如何理解 從中可以獲得什么啟示 (4)學生活動"挽救了現代資本主義"指羅斯福新政開創了國家干預、指導經濟的先例,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發展。"挽救了現代社會主義”指鄧小平通過改革開放使中國走上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建設取得顯著成就。啟示:1、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2、改革是推動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動力;3、改革要從國情出發,事實求是,勇于創新。五、課堂總結本課學習兩部分內容:從繁榮到危機、羅斯福新政。兩部分內容之間關系密切,經濟大危機是羅斯福實施新政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國際局勢相對穩定,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尤其是美國的經濟繁榮發展,但繁榮的表象下影藏著危機。20世紀20年代,美國勞動人民的實際消費能力較低,墳地付款、銀行信貸和股票投機刺激了市場的虛假繁榮,最終導致經濟大危機爆發,經濟大危機爆發后,胡佛總統依然奉行自由主義經濟政策,使得危機不斷加重。羅斯福上任后,宣布實施新政。羅斯福新政加強了美國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能力,使美國逐漸走出危機,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板書設計七、教學反思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性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合作交流,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采用對比的方法增加了學生討論的時間,加強了討論的力度,培養了學生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方法。本課不足之處:在引導學生探究問題時,問題設計的技巧不夠成熟,學生探討深度不夠,課堂的趣味性不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