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活中的紋樣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紋樣》選自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七年級上冊第四課,屬于“設計·運用”學習領域。本課從日常生活切入,列舉生活中的衣服、車子、建筑、風景等物品上的圖案,引導學生去關注周邊生活物品的紋樣,進一步思考紋樣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領會紋樣的設計方法。從實物—簡化—變形—夸張—添加等一系列步驟,為學生獨立創作紋樣提供思路。本課時主要是引導學生欣賞生活中的紋樣,理解紋樣的設計方法,運用設計方法創作并繪制一個單獨紋樣。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在小學階段學過簡單的紋樣設計,已經具有一定的紋樣知識,但對紋樣的設計認識還不夠深入。在教學中,從學生實際出發,用多媒體課件貫穿課堂,以欣賞,演示,小組創作作品,作品展示、介紹,自評互評等流程完成本課內容,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教師的教法,了解紋樣的設計方法,設計并繪制一個單獨紋樣。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生活和圖片中紋樣的收集、欣賞和分析,了解紋樣的設計方法,感受紋樣的魅力。2.過程與方法:學習簡化、變形、夸張、添加等紋樣的設計方法,設計并繪制一個單獨紋樣。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能用紋樣來裝點自己的生活,美化環境。教學重難點1.重點:學習簡化、變形、夸張、添加等紋樣設計的方法,設計并繪制一個單獨紋樣。2.難點:掌握簡化、變形、夸張、添加等紋樣設計的方法來設計紋樣。教學準備學生:鉛筆、橡皮擦、彩色筆、白色紙扇子、帽子等。教師:課件、教師作品。教學過程一、欣賞導入:1.學生欣賞教師帶來的帽子、扇子、傘等生活用品上的圖案。2.教師提問:這些圖案叫什么?3.揭示課題:《生活中的紋樣》設計意圖:從老師帶來的生活用品帽子、扇子、傘上的紋樣進入,貼近學生生活,促進學生興趣的發生,自然導出課題。二、新課講解1.欣賞家鄉生活中的紋樣圖片,請學生找出民族服飾、建筑、風景、包裝等物品上的紋樣,了解紋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對比有紋樣的物品和沒紋樣的物品,感受紋樣在生活中的魅力。3.提問:什么是紋樣? 明確:紋樣也稱花紋、紋飾。4.紋樣從形式上可分為:單獨紋樣和連續紋樣。(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單獨紋樣)5.什么是單獨紋樣? 明確:一般是獨立成章,不與其他紋樣發生結構上的關系,也是一種自由紋樣。6.紋樣的題材有那些? 明確:動物紋樣、植物紋樣、人物紋樣、風景紋樣等。7.紋樣的靈感來源于哪里?(生活和大自然)設計意圖:通過生活中紋樣圖片的欣賞、觀察、發散學生思維、引導、歸納、理解紋樣的基本概念,形式、題材,來源等。三、深入探究1.以向日葵為例,向日葵的單獨紋樣是通過什么方法來改變的(簡化、變形、夸張、添加)。2.教師演示并講解紋樣的設計方法教師演示四個紋樣:鶴的簡化、企鵝的變形、豬的夸張、樹葉的添加。3.請學生在黑板上用紋樣的設計方法設計一個單獨紋樣,讓學生說出用什么方法設計的。4.范作欣賞,教師提問并講解范作。設計意圖:從圖片到紋樣的轉變過程是個較難說清楚的問題。用圖解圖構的方法,能夠較為清晰地將實物分解、重組、創意,深入淺出地解決這一難題,并具有發散性。四、學生創作1.學生運用設計方法自行創作設計一個單獨紋樣。2.教師巡視指導。設計意圖:學生自行選擇題材,自由運用紋樣的設計方法,創作一個單獨紋樣,將理論轉化為實踐。五、作品展示1.將學生作品裝飾在教室內,并自己介紹創作內容、題材、方法等。2.生生互評,教師建議。六、總結(學生參與總結)1.紋樣也稱花紋、紋飾。2.紋樣的題材:動物紋樣、植物紋樣、人物紋樣、風景紋樣。3.紋樣的設計方法:簡化、變形、夸張、添加。七、拓展1.生活中的紋樣運用。(愛護環境、美化生活、熱愛生活)2.布置下節課的任務板書設計:生活中的紋樣紋樣的題材:動物、植物、人物、風景紋樣的設計方法:簡化、變形、夸張、添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