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15 課第一框教案課題 著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授課類型 新授課 教學時數 1 課時教材 中等職業學校教科書《思想政治 基礎模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出 版社)教學目標 1.理解打贏藍天碧水保衛戰的原因和意義,明白打贏藍天碧水保衛戰的要求, 樹立保護藍天碧水的環保意識。 2.理解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的原因和意義,明白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的要求; 懂得土壤污染防治是一項長期工作,用實際行動為打贏藍天碧水保衛戰和打好凈土 保衛戰作貢獻。教學重難點 打贏藍天碧水保衛戰、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的意義和要求。學情分析 通過第 14 課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理念和方式,為本框 內容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初步感受到新時代以來空氣質量、水質 量的積極變化,但是對黨和國家為改善生態環境所做的努力了解不多,對目前打贏 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式并不清楚。通過本框內容的學習, 有助于學生明白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的意義和要求,樹立保護藍天碧水凈土的 環保意識,用實際行動為打贏藍天碧水保衛戰和打好凈土保衛戰作貢獻。教學方法 教法:議題式教學法、實踐調研法、案例教學法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調查法教學準備 1.文本資源:《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 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5 年)》。 2.視頻資源:2022 年 2 月 23 日央視《新聞聯播》節目《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 代:美麗中國鋪展新畫卷》、細顆粒物(PM2.5)的相關圖片或視頻、視頻《世界 海洋日|保護海洋生態系統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環節 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總議題: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課前 預學 【回歸生活 調研先行】 【發布任務,熱身導學】 1.課前查閱近一年來當地空氣質量和水質量的 相關資料,并用餅狀圖或柱狀圖呈現一年內的變化。 (必做:學業質量水平一) 2.通過網絡或實地調查所在地區有無土地污染 的狀況以及相關部門為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所采取 的舉措。(必做:學業質量水平一) 3. 查閱《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 (2021—2025 年)》,列出自己可以為打贏藍天碧 水和打好凈土保衛戰做出的努力。(選做:學業質量 水平二) 1.學生通過調研 家鄉空氣、水、土壤 治理情況,了解當地 政府為解決生態環 境問題所做 的積極 努力,為本課學習打 下基礎。 2.通過學習黨和 國家出臺 的相關文 件,明確打贏藍天碧 水保衛戰和打好凈 土保衛戰的要求。課中 研學 子議題 1:為什么要堅決打贏藍天碧水保衛戰?( 10 分鐘)【創境激趣 導出新知】 【情境創設】 播放 2022 年 2 月 23 日央視《新聞聯播》節目《奮 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美麗中國鋪展新畫卷》。 【議題描述】 你知道當前美麗中國建設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 的生態環境問題有哪些嗎?請舉例說明。 【小組討論】 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 通過觀看視頻、 小組討論,探討當前 美麗中國建設過程 中還需要解決的迫 切問題,導出本課課 題。【探究學習 建構新知】 1. 打 贏 藍 天 保衛戰 的 原 因和意 義 【教師展示】 展示教材第 139 頁“閱讀與思考”材料:2022 年我國的空氣質量和水質情況餅狀圖。 組織學生看圖討論,引導學生分析討論 2022 年 我國空氣質量和水質情況。 【調查展示】 學生分組展示課前任務中的當地空氣質量調查 結果,并將同年家鄉空氣質量與全國空氣質量進行對 比。 【議題描述】 結合材料及生活實際,談談你對家鄉空氣質量的 看法,思考:為什么要打贏藍天保衛戰? 【小組討論】 學生分小組,結合展示資料深入討論,談談自己 對家鄉空氣質量的看法以及對要打贏藍天保衛戰的 理解,在班級分享討論成果。 【總結建構】 空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因素。人類生存離不 開清潔的空氣。空氣質量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 康。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氣環境質量總體向好, 細顆粒物(PM2.5)濃度明顯降低,重污染天數明顯 減少,人民的藍天幸福感明顯增強,但與人民群眾對 空氣質量改善的期望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拓展補充】 播放視頻或展示圖片,補充細顆粒物(PM2.5) 的相關概念。 【議題描述】 什么是 PM2.5?為什么 2012 年新修訂的《環境 空氣質量標準》中增加了 PM2.5 監測指標? 【小組討論】 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 【知識講解】 PM2.5 是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 于等于 2.5 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細顆粒物或可入肺顆 粒物。雖然 PM2.5 只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 組成部分,但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 響。PM2.5 粒徑小,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 且 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 因而對人體健 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調查展示】 教師呈現當地地表水水質情況,以及我國目前的 江河湖海發展現狀資料;學生分組展示課前任務中的 當地水質情況調查結果,并將同年家鄉水質情況和全 國水質情況進行對比。 【議題描述】 結合材料及生活實際,談談你對家鄉水質情況的 看法,思考:為什么要打贏碧水保衛戰? 【小組討論】 學生分小組結合展示材料深入討論,談談自己對 通過材料展示, 幫助學生更加直觀 地了解我國 2022 年 藍天碧水 的整體狀 況。 引導學生 辯證 地看待目前我國空 氣質量和水質量現 狀,明白近些年藍天 碧水保衛 戰 已取得 巨大成效,但仍存在 一些問題,需要我們 繼續努力。 通過材料展示、 小組討論 、知識講 解,引導學生明白降 低 PM2.5 濃度對于 空氣環境質量提升 的意義。 通過展示材料、 小組討論,引導學生 明白打贏碧水保衛 戰的重要意義,增強 環保意識。2. 打 贏 碧 水 保護戰 的原因 家鄉水質情況的看法以及對打贏碧水保衛戰的理解, 在班級分享討論成果。 【總結建構】 教師結合材料及教材第 140 頁第二個“相關鏈 接”,總結講授打贏碧水保衛戰的原因:水是生存之 本、文明之源。近些年來, 在我國地表水中,水質整 體情況趨于好轉,但水資源分布不平衡,一些地區水 環境質量差、水生態受損重、環境隱患多等問題依然 突出。地下水是重要的戰略水資源, 部分污染存在呈 點狀向面狀擴散的風險。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和損 害群眾健康,不利于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子議題 2:怎樣打贏藍天碧水保衛戰?( 15 分鐘)【探究學習 建構新知】 1. 深 入 打好 藍天保 衛戰的要求 2. 深 入 打好 碧水保 衛戰的要求 【知行合一 素養提升】 【情境創設】 行進在美麗中國建設征程上的某市,生態環境 美,生產生活美。近些年, 該市從燃煤煙氣、工業廢 氣、汽車尾氣、城市揚塵、油煙廢氣 5 個方面發力治 理大氣污染,逐漸實現了多種大氣污染物融合管制、 區域間聯防聯控治理的新局面。 【議題描述】 怎樣打贏藍天保衛戰? 【小組討論】 學生分小組,結合材料深入討論議題,為家鄉打 贏藍天保衛戰貢獻錦囊妙計,在班級分享討論結果。 【總結建構】 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需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 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能源結構和交通運輸結構,加強揚塵和揮發性有機物 污染治理;著力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臭氧層 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管控。 【情境創設】 播放視頻《世界海洋日|保護海洋生態系統 人 與自然和諧共生》。 【議題描述】 為打贏碧水保衛戰,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小組討論】 學生分組討論,在班級分享討論結果。 【總結建構】 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要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 心,強化源頭治理、水陸統籌、河海兼顧, 對江河湖 海實施分流域、分區域、分階段科學治理, 系統推進 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要堅持精準 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 持續打好城市黑臭水體 治理、長江保護修復、黃河生態保護治理、重點海域 綜合治理等標志性戰役,推進美麗河湖、美麗海灣保 護與建設。要從源頭上有效控制陸源污染物入海排 放,加快建立海洋生態補償和生態損害賠償制度,開 展海洋修復工程,推進海洋自然保護區建設。 【議題描述】 打贏藍天碧水保衛戰,我們中職生能做些什么? 通過材料分析、 小組討論,引導學生 探討為打贏藍天保 衛戰需要努力的方 向。 觀看視頻,體悟 海洋魅力,以及我們 為保護海洋所做的 努力,加深學生理解 打贏碧水保衛戰的 意義和要求。 結合學生實際, 引導學生為打贏藍 天碧水保衛 戰作出【小組討論】 學生圍繞主題“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展開討論。 【分組展示】 學生為打贏藍天碧水保衛戰說一句心里話:“為 打贏藍天碧水保衛戰,我會這樣做: 。” 小結:人類生存離不開清潔的空氣,空氣質量直 接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 源。我國空氣和水的質量越來越好,而我們要通過努 力讓天更藍、水更綠。涓涓細流匯成大海, 點點星光 照亮銀河,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身 邊的小事做起,把綠色低碳理念轉化成日常生活中的 行為習慣,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建設天藍、地綠、水 清的生態環境空間作出應有的貢獻。 力所能及的努力,為 美麗中國建設奉獻 青春力量。子議題 3: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的原因和要求有哪些?( 20 分鐘)【探究學習 建構新知】 1. 深 入 打好 凈土保 衛戰的原因 2. 如 何 深入 打好凈 土保衛戰 【調查展示】 學生分享課前調查所在地區有無土地污染的狀 況以及相關部門為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的具體做法。 【議題描述】 結合材料以及教材第 141 頁“閱讀與思考”,談 談你對本地土質情況的看法,思考:我國為何要推進 凈土保衛戰? 【總結建構】 土壤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人類 生存、興國安邦的戰略資源。萬物土中生, 土壤污染 直接影響作物生長,關系著家家戶戶的“米袋子”“菜 籃子”“水缸子”,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關系美 麗中國建設。 【情景創設】 材料一:土壤污染,是指因人為因素導致某種 物質進入陸地表層土壤,引起土壤化學、物理、生物 等方面特性的改變,影響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 公眾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目前,我國耕地、 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土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在重污染企業或工業密集區、工礦開采及周邊地區、 部分城市和城郊地區,土壤污染問題較為突出。 材料二:教材第 142 頁“相關鏈接”材料。 【議題描述】 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需要我們做哪些方面的工 作? 【小組討論】 學生分組討論,在班級分享討論結果。 【知識建構】 打好凈土保衛戰,尊重土壤污染防治客觀規律, 要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 突出重點區 域、行業和污染物, 實施分類別、分用途、分階段治 理,嚴控新增污染,逐步減少存量。要深入推進農用 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有效管控建設用地土壤 污染風險,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穩步推進“無 廢城市”建設,加快補齊醫療廢物、危險廢物收集處 理設施方面短板,強化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 引導學生 辯證 分析當地土地治理 實際情況及政府所 做的努力,明白推進 凈土保衛戰的原因。 引導學生 完成 位于學生最近發展 區的探究任務。【知行合一 素養提升】 【探究思考】 閱讀教材“啟思導行”材料。 如何才能有效管控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風險 我們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來降低環境污染風險? 【小組討論】 學生分組討論,在班級分享討論結果。 通過學以 致用 的活動,以知導行, 以行促知,促進學生 素養提升。課后 踐學 【知識拓展 素養提升】 【布置作業 分層檢測】 1.基礎作業:課后練習。 2.實踐作業:制作環保宣傳單,深入社區、街道、 景點等,開展“環保小分隊”志愿者宣傳活動。 分層次作業,評 價學生知識運用水 平和素養提升情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