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時設計主題三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第1課時)課型 新授課 √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他課教學內容分析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第1課時,教材從地球形狀、地球運動方面介紹了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使學生對氣候的形成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并為下一節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學習打好基礎,能對具體區域的氣候特點的形成做出科學的解釋。學習者分析 在第二章第一節 認識地球中學生已對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特點有了基本了解。緯度的基本性質和氣溫隨著緯度變化而逐漸變化的特點也已經有了認識,所以在本課時太陽高度與緯度和氣溫的高低學生還是容易理解的。學習目標確定 1.知道太陽直射與斜射下太陽輻射強弱的差異,能分析地球形狀對氣候的影響。 2.了解地球運動造成地球表面太陽輻射的時間和空間分布差異,能舉例說明地球運動對天氣、氣候的影響學習評價設計 太陽高度角的大小與氣溫的高低有什么關系? 太陽高度角與影子的長短有何關系? 一天中,早、中、晚氣溫的變化與太陽高度角的有何關系? 地球自轉的特點是什么?產生的地理現象有哪些? 地球公轉的特點是什么?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與地球運動之間的有什么關系? 兩分兩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哪里?極圈以內有無極晝、極夜現象? 7.地球的五帶是如何劃分的?各帶之間的分界線分別是什么?學習活動設計任務一:地球形狀與氣候——探究太陽高度角與氣溫的關系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即時評價1.瀝青一組概念。 太陽高度(角)正午太陽高度(角) 太陽直射點 2.陽光斜射和直射,地面受熱面積如何?太陽輻射強弱?氣溫高低? 3.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在擺放集熱板時,你認為哪種擺法更合理?你的理由是什么? 1.看課本,自學或討論什么是太陽高度(角)?(太陽光線與地面的夾角) 正午太陽高度(角)?(中午12點的太陽高度角)太陽直射點?(太陽光垂直照射的地點,太陽高度角=90°) 2.討論:太陽高度角的大小與氣溫的高低有什么關系? (陽光斜射(太陽高度角小),受熱面積大,光束分散,太陽輻射弱,氣溫低;) 3.學生討論。B 歸納總結能力。(10分) 1.能夠歸納概括太陽高度角的大小與氣溫的高低的關系。(5分) 2.能夠結合生活實際,正確選擇太陽能安裝裝置。(5分)任務二:地球形狀與氣候——探究太陽高度角與影子的關系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即時評價1.太陽高度角與影子有何關系? 2.夏季溫度高,冬季溫度低,這與太陽高度有什么關系? 討論:1.太陽高度角與影子的長短的關系。 (太陽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長;太陽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 2.北半球夏季熱、冬季冷與太陽高度角的關系。(夏季正午太陽高度大,太陽輻射強,氣溫高;冬季正午太陽高度小,太陽輻射弱,氣溫低。) 太陽高度與日常現象影子的關系。(滿分10分) 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能夠正確回答太陽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長;太陽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5分) 通過討論,能夠正確表述北半球夏、冬季節氣溫的高低與太陽高度角的關系。(5分)任務三:地球運動與氣候——一天中,早、中、晚氣溫的變化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即時評價一天中,從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我們感受到的氣溫有何變化?為什么? 一天中,早、中、晚氣溫的變化與太陽高度角有何關系?(早晨和晚上冷,中午熱) (地球運動,早晚太陽高度角小,中午太陽高度角大) 生活中的地理(10分) 聯系生活體驗,能夠正確說出早、中、晚氣溫的變化情況以及能夠用地球運動解釋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而影響氣溫(10分)任務四:地球運動與氣候——地球自轉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即時評價地球自轉特點? 產生的地理現象? 1.地球自轉的特點是什么?周期:一天。方向:自西向東。 2.討論:產生的地理現象有哪些?晝夜交替、太陽東升西落、時間差異。 基礎知識的掌握。(滿分10)1.能夠說出地球自轉的周期和方向(5分) 2.結合生活實際能夠說出自轉產生的現象。(5分)任務五:地球運動與氣候——地球公轉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即時評價地球公轉的特點? 地球公轉使得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各地太陽高度會發生哪些變化呢?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點:北回歸線。 北半球晝長夜短。 北極圈內有極晝現象。 教師展示下圖 說出地球上五帶劃分的界線。 5.你知道春、夏、秋、冬是哪幾個月嗎? 1.地球公轉的特點是什么?周期:一年。方向:自西向東。 討論: 1.通過看圖。參照夏至日方法描述其他節氣現象。(二分二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2.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與地球運動之間的有什么關系? (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變化,四季變化。) 五帶劃分的界線和五帶名稱。 4.一年四節各是哪些月份? 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綜合思維能力。(滿分60) 1.仿照老師的描述方法分別說出參照夏至日方法描述其他節氣現象。 (二分二至日:春分日、秋分日、冬至日)(每個節氣20分) 2.通過讀圖,歸納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與地球運動之間的關系(10分) 3.能夠根據五大劃分圖說出地球各帶之間的分界線(10分) 4.能夠根據已學知識說出五帶各地熱量情況(10分) 5.能夠說出春夏秋冬各是哪些月份(10分)本節課評價等級 及格 良好 優秀累計總分(100分) 60——70 71——80 81——100拓展學習設計 測量近幾天的竿子影子變化情況 準備工具:米尺。測量三天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早、中、晚竿子影子的長度。每一次做好記錄。總結早、中、晚影子的長度變化和三天影子早中晚的長度是否變化?(30分)板書設計課時作業 附課后作業 課后作業附評價量表教學反思與改進 本節課地球的運動比較抽象,需要通過演示實驗,并結合生活實際解釋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氣溫的變化——四季和晝夜長短的變化。4.3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第1課時) 課時作業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16分)1.(2022上·湖北黃石·八年級校考期中)“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該詩句體現出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是( )A.地形因素 B.緯度因素 C.海陸因素 D.人類活動【答案】A【詳解】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由于海拔較高,“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故該詩句體現出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是地形因素,A正確。跟緯度因素、海陸因素、人類活動無關,BCD錯誤。故選A。2.(2023上·河北廊坊·八年級校考期中)喜馬拉雅山南坡降水較豐富,原因是( )A.位于赤道附近 B.位于內陸 C.位于迎風坡 D.人類活動影響【答案】C【詳解】喜馬拉雅山位于亞洲,跨越印度、尼泊爾、不丹、中國和巴基斯坦。它遠離赤道,所以不是因為它位于赤道附近才導致南坡降水豐富。故A錯誤。喜馬拉雅山雖然遠離海洋,但其南坡之所以降水豐富,并非僅僅因為它的內陸位置。內陸通常降水較少,這個選項并不解釋喜馬拉雅山南坡降水豐富的原因。故B錯誤。喜馬拉雅山南坡面對印度洋,處于季風氣候的影響下。夏季時,來自印度洋的濕潤季風在喜馬拉雅山脈上升,帶來大量降水,形成了迎風坡的特征。這是喜馬拉雅山南坡降水豐富的主要原因。故C正確。雖然人類活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局部氣候,但它并不是喜馬拉雅山南坡降水豐富的主要原因。故D錯誤。綜上所述,故選:C。(2023上·山東濟南·六年級統考期中)讀下列氣溫變化曲線圖,完成下面小題。3.從氣溫變化規律來看,三地均位于(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西半球 D.東半球4.關于A、B、C三地的介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A是熱帶,有太陽直射現象 B.B是北溫帶,氣溫年較差小C.C是北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 D.三地平均氣溫最高月都是七月5.造成三地氣溫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因素 B.海陸因素 C.地形因素 D.無法確定【答案】3.B 4.B 5.A【解析】3.讀圖分析,三地氣溫變化曲線圖中,最高溫均出現在7月,說明三地均位于北半球,故選B。4.讀圖分析,A地全年高溫,屬于熱帶,有太陽直射現象,A正確;B地夏季高溫,冬季寒冷,氣溫年較差大,B錯誤;C是北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C正確;三地平均氣溫最高月都是七月,位于北半球,D正確;結合題意,故選B。5.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從圖中三地氣溫可以看出造成三地氣溫差異的主要因素是緯度因素,A地緯度最低,C地緯度最高,A正確,故選A。【點睛】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緯度因素是形成氣候的基本因素。(2023上·重慶忠縣·九年級重慶市忠縣忠州中學校考期中)杭州第19屆亞運會,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舉辦,是亞洲最高規格的國際綜合性體育賽事。請結合地球公轉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6.杭州亞運會期間地球將位于公轉軌道的(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7.下列現象由地球公轉產生的是( )A.白晝黑夜交替 B.地方時間不同 C.太陽東升西落 D.春夏秋冬四季8.“杭州9月23這一天后,杭州的晝夜長短情況及該日之后的變化是( )A.晝長夜短,晝變長 B.晝長夜短,晝變短C.晝短夜長,晝變長 D.晝短夜長,晝變短【答案】6.D 7.D 8.D【解析】6.杭州亞運會于2022年9月23日至10月8日舉行,此時地球公轉到圖中A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和D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間,即圖中的④段。故選D。7.白晝黑夜交替、地方時的不同、太陽的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轉產生的,A、B、C不符合題意。四季的更替是地球公轉產生的,D符合題意。故選D。8.每年的9月23日這一天后,也就是秋分日后,太陽直射在南半球上,且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位于北溫帶的杭州晝短夜長,晝變短夜變長。D正確,故選D。【點睛】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有晝夜交替、時差、地轉偏向力等;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意義包括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帶的劃分。二、解答題9.(2023上·陜西西安·八年級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學校聯考期中)【金磚合作 走進南非】當地時間2023年8月23日上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在南非約翰內斯堡杉藤會議中心舉行。習近平發表題為《團結協作謀發展勇于擔當促和平》的重要講話。結合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每空2分,12分)(1)圖2是非洲南部地區,非洲東側瀕臨的大洋是 。(2)金磚國家領導人會議期間,地球公轉到圖1中 位置,該段時間約翰內斯堡的晝夜狀況是 。(3)4個月后,我們的家鄉大約會迎來 (節氣),此時南極圈以內將會出現 現象。(4)圖2中甲島嶼東西兩側氣候差異很大,試分析其原因:【答案】(1)印度洋(2) ② 晝短夜長(3) 冬至 極晝(4)島嶼中部為山地,東側為盛行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形成熱帶雨林氣候;西側屬于背風坡,降水少,形成熱帶草原氣候【分析】本題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在南非約翰內斯堡杉藤會議中心舉行為材料,涉及非洲的地理位置、氣候類型、地球公轉示意圖的判讀,二分二至日的劃分及特點、地形對氣候的影響等知識,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讀圖分析能力。【詳解】(1)由所學知識可知,非洲東側瀕臨的海洋是印度洋,該大洋全部位于東半球。(2)2023年8月23日金磚國家領導人會議期間,地球公轉到圖1中的②位置,即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至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之間,太陽直射在赤道與北回歸線之間的北半球,位于南半球的約翰內斯堡晝短夜長。(3)會議結束的4個月后,即大約在12月22日前后,我們的家鄉會迎來冬至日,這一天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此時南極圈將出現極晝現象。(4)由圖2可知,甲島的東西兩側氣候差異大,這是由于島嶼中部為山地,東側為盛行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全年高溫多雨,形成熱帶雨林氣候;西側屬于背風坡,降水少,形成了熱帶草原氣候。10.(2023上·湖北隨州·七年級統考期中)讀下面三幅圖,完成下列各題。(每空2分,共20分)(1)寫出圖甲中B點的地理坐標: 、 。(2)圖甲中陰影區域①、②、③實際面積最大的是 。(3)圖丙所示的這一天,地球位于公轉軌道上的 處,此時隨州的晝夜長短情況是 ,北極圈內會出現 現象。(4)當地球位于圖乙中公轉軌道上的C處時,北京正處在 季,澳大利亞正處在 季。(5)地球由公轉軌道上的D處向A處運動的過程中,北京市的白晝將變 。(6)當地球公轉至D處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湖北晝長夜短 B.同學們穿著短袖上學C.正值水稻生長期 D.我國北方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答案】(1) 45°N 0°(2)①(3) D 晝短夜長 極夜(4) 秋 春(5)長(6)D【分析】本大題以三幅地圖為材料,設置六道小題,涉及經緯網定位、經緯線的特點、地球公轉圖的判讀、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的劃分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讀圖分析能力。【詳解】(1)圖中B點位于本初子午線,經度為0°,緯度位于赤道以北,為45°N。(2)相鄰的兩條經線和兩條緯線圍成的網格面積,經緯度間隔相同,緯度越低,面積越大。陰影區域①、②、③中①緯度最低,實際面積最大。(3)地球的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的,當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冬至日,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夜現象;當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夏至日,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晝現象;當太陽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時,這一天稱為春分日,為3月21日前后,全球晝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秋分日,為9月23日前后,全球晝夜平分。讀圖可知,圖丙所示的這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地球位于公轉軌道上的D處,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的隨州晝短夜長,北極圈內會出現極夜。(4)當地球位于圖乙中公轉軌道上的C處時,是北半球的秋分日,為9月23日前后,此時北半球的北京正處在秋季,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正處在春季。(5)地球由公轉軌道的D處向A處即由冬至日向春分日運動過程中,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位于北半球的北京白晝將逐漸變長。(6)當地球公轉至D處時,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為冬季,湖北省晝短夜長,A錯誤;冬季氣溫較低,同學們不可能穿著短袖上學,B錯誤;冬季水稻不能正常生長,C錯誤;冬季我國北方千里冰封,萬里雪飄,D正確。故選D。11.(2022上·黑龍江齊齊哈爾·七年級統考期末)讀“地球五帶圖”,回答下列問題。(每空2分,共12分)(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五帶的名稱:A 帶,B 帶。(2)A、B兩帶的分界線②緯線名稱 。(3)有極晝和極夜現象的溫度帶是 。(填字母)(4)太陽直射地區最北、最南的界線分別是 、 。(填緯度)【答案】(1) 熱 北溫(2)北回歸線(3)DE(4) 23.5°N 23.5°S【分析】本大題以地球五帶圖為材料,涉及地球五帶的劃分、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極晝極夜等相關內容,旨在考查讀圖分析能力、運用和調動知識的能力。【詳解】(1)人們根據太陽熱量在地表的分布狀況,把地球表面劃分為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和南寒帶五個溫度帶。依據位置,圖中字母代表五帶的名稱為A熱帶,B北溫帶。(2)由圖可知,A為熱帶,B為北溫帶,A、B兩帶的分界線②緯線名稱為北回歸線。(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五帶中,有極晝和極夜現象的溫度帶是D北寒帶和E南寒帶。(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太陽直射地區最北界線為北回歸線,緯度為23.5°N;最南界線為南回歸線,緯度為23.5°S。附:作業評價量表等級 一般 良好 優秀要求(滿分60分) 36~42分 43~48 49~6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