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時設計主題二 氣溫和降水(第1課時)教學內容分析 “氣溫與降水”第1課時,用簡明扼要的語言闡明了氣溫的基本含義,用多種類型的直觀圖像信息展示了氣溫的時空分布差異,旨在應對“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養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圖的習慣”這一課標要求。讓學生通過觀察、感知,然后再通過分析從而得出合理的推論,這樣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能力是非常有利的。學習者分析 氣溫每天都在接觸,學生不陌生,但是對于天氣預報如何得來的?預報氣溫感到很疑惑,介紹后很容易接受。氣溫均值容易理解,計算方法簡單。氣溫分布規律有了緯度知識的鋪墊,得出規律不難。學習目標確定 1.了解氣溫的含義及測定方法。 2.學會等溫線分布圖的判讀方法,能根據世界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歸納出世界氣溫分布特點。 3.結合實例,說明降水與人類生活、生產的關系學習評價設計 1.能夠說出氣溫是指什么溫度。2.世界年平均等溫線的判讀方法。3.能夠說出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學習活動設計任務一:氣溫的測定方法、日均溫、月均溫、年平均溫的計算方法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即時評價出示氣溫測量器 展示氣溫日變化圖 氣溫是指什么溫度? 氣溫是如何測定的? 氣溫的單位是什么? 氣溫測量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如何計算氣溫的日溫差、年溫差,日均溫、月均溫、年均溫。 一天中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出現在什么時間? 了解氣溫的基本數據是如何得來(滿分10分) 能夠說出氣溫在哪里測量,有什么注意事項?(2分) 說出測量的工具(1分) 能夠說出計算氣溫的日較差、年較差,日均溫、月均溫、年均溫的方法。(5分) 能夠說出一天中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出現在什么時間?(2分)任務二:世界年平均等溫線的判讀方法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即時評價出示世界年平均氣溫曲線圖 展示等高線的定義 等溫線的定義? 等高線有什么性質?等溫線有什么性質? ①同線等溫 ②同圖等距 ③等溫線越密集,溫差越大 ④等溫線呈封閉狀:中心氣溫低,表示這里是低溫中心;中心氣溫高,表示是高溫中心 (滿分10分)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1.能夠根據等高線定義,給等溫線下定義。(5分) 2.根據等高線的性質說出等溫線的性質?(5分)任務三: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即時評價展示世界年平均氣溫曲線圖 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有什么規律? 地形地勢對氣溫的影響如何? 培養綜合思維和歸納能力(滿分10) 1.看圖能夠說出世界年平均氣溫隨緯度的升高氣溫降低(2分) 2.能夠說出海拔是如何影響氣溫?(3分) 3.能夠歸納世界年破解氣溫的分布規律(5分)任務四:根據氣溫變化判斷半球位置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即時評價已知,同緯度的A為陸地,B為海洋,據此判斷下列各題: 1.此地區屬于哪個半球,判斷依據是什么? 2.A、B兩地的氣溫哪個高? 3.此圖表示的是哪個月份(1月或7月),為什么? 1.根據氣溫變化規律說出夏季、冬季,海洋、陸地氣溫的變化情況并能解釋其原因? 2.如何通過氣溫判斷半球和根據不同時間的氣溫判斷海陸位置?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滿分10分) 能夠根據氣溫變化規律說出夏季、冬季,海洋、陸地氣溫的變化情況并能解釋其原因(5分) 2.能夠根據氣溫曲線的形狀判斷某地位于南北半球(2分) 3.能夠根據不同時間和氣溫情況判斷某地的海陸位置。(3分)本節課評價等級 及格 良好 優秀累計總分(40分) 24——28 29——32 33——40板書設計拓展學習設計: 利用互聯網查詢,歷年來世界冬奧會召開的大致緯度范圍和地形有何特點?為何要這樣選擇? 知識拓展和綜合思維的培養。(滿分10分) 能夠較為清晰地匯報冬奧會召開的大致緯度范圍和地形選擇的有利條件。課時作業 附表后 作業評價量表附作業后教學反思與改進 采取小組合作方式,課堂活躍。等溫線與緯度大致平行方向,但圖上顯示的不太一致,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理解不容易。本節課的另一個難點是根據氣溫的變化,判斷海陸和南半球。方法是同緯度地區判斷兩地氣溫的差異來判斷海陸和半球位置。需要適當地練習,不斷加強。4.2氣溫和降水(第1課時) 課時作業一、選擇題。(每題1分,共8分)(2023上·河南平頂山·八年級統考期中)第3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于2023年7月28日在成都開幕,當天成都的氣溫23℃~31℃,而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的氣溫為3℃~9℃。世界的氣溫分布既有差異,又有一定的規律。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如圖),完成下面小題。1.據圖可知,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規律是( )A.從北半球向南半球遞增 B.從內陸地區向沿海遞減C.從低海拔向高海拔遞增 D.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2.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熱帶的年平均氣溫約20℃ B.南半球等溫線比北半球平直C.等溫線密集的地方年溫差小 D.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答案】1.D 2.C【解析】1.世界1月平均氣溫分布規律是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主要影響因素是緯度位置,緯度高的地區獲得的太陽光熱少,氣溫低,緯度低的地區獲得的太陽光熱多,氣溫高,D正確,ABC錯誤;故選D。2.由圖可知,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年平均氣溫約20℃,A正確;南半球的海洋面積大于北半球,南半球氣溫受陸地影響小,南半球等溫線比北半球平直,B正確;等溫線越密集的地方,單位距離年內平均氣溫差異大,C錯誤;從世界范圍看,等溫線大致與緯線相平行,D正確。故選C。【點睛】世界各地的氣候為什么會千差萬別?簡單地說,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地勢因素、洋流因素及人類活動等。也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2023上·山東泰安·八年級統考期中)朝鮮半島與我國陸地相連,半島北部是朝鮮,南部是韓國。下面左圖為朝鮮半島地形圖,右圖為朝鮮半島1月等溫線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朝鮮首都1月氣溫為()A.0~4℃ B.-4~-2℃ C.-8~-4℃ D.-8~-6℃4.甲地與平壤相比()A.甲地等溫線密集,溫差小 B.平壤等溫線稀疏,溫差大C.甲地等溫線密集,溫差大 D.平壤與甲地溫差相差不大5.朝鮮半島中東部等溫線向南彎曲,主要影響因素是()A.緯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陸因素 D.人類活動【答案】3.D 4.C 5.B【解析】3. 讀等溫線的分布可知,等溫距為2℃,平壤位于-8℃等溫線和-6℃等溫線之間,即平壤1月的氣溫在-8~-6℃,D正確,ABC錯誤。故選D。4. 由所學可知,等溫線密集,溫差大,等溫線稀疏,溫差小;讀圖可知,甲地與平壤相比,甲地的等溫線比密集,溫差大,C正確;A、B錯誤;甲地與平壤相比,兩地的等溫線疏密程度有明顯的差異,兩地溫差相差較大,D錯誤。故選C。5.讀圖可知,朝鮮半島中南部等溫線向南彎曲,且中部氣溫低于東西兩側,結合地形圖可知,朝鮮中南部地區為太白山脈,地勢高,即此處受地形因素的影響,氣溫低,使得等溫線向南彎曲,B正確;在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時,通常是受到緯度因素的影響,與題意不符,A錯誤;當等溫線大致與海岸線平行時,通常是受海陸因素的影響,與題意不符,C錯誤;通常來說,人類活動對等溫線的影響較小,不會造成大幅度的彎曲,D錯誤。故選B。【點睛】影響氣溫的主要因素有:緯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陸因素;在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時,受緯度因素的影響;在等溫線大致與海岸線平行時(或等溫線在海岸線處發生彎曲時),受海陸因素的影響;地形對氣溫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2023上·四川瀘州·九年級校聯考期中)生育期是指從播種到收獲所需的天數。讀世界某地區冬小麥生長發育期曲線圖,完成下面小題。6.如圖中大洋甲、乙依次是( )A.北冰洋太平洋 B.印度洋大西洋 C.大西洋印度洋 D.太平洋北冰洋7.下列關于圖中P地的說法正確的是( )A.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 B.位于北半球、中緯度地區C.位于南溫帶、東半球 D.位于南美洲南部地區8.關于圖中P、Q兩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P地生育期長于Q地②Q地生育期大于120天③緯度差異造成P、Q兩地生育期不同④P地生育期小于Q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6.C 7.C 8.A【解析】6.通過經緯度可以判斷出該地區為非洲南部地區。該地西臨甲大西洋,東臨乙印度洋。故選C。7.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赤道以南為南半球,赤道以北為北半球。20°W與160°E組成的經線圈作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東半球的范圍是20°W-0°-160°E,西半球的范圍是20°W-180°-160°E 。緯度劃分,0°~30°為低緯度地區,30°~60°為中緯度地區,60°~90°為高緯度地區。由圖可知,圖中P點的經度位于向東增大上,緯度是位于向南增大上,所以大致經緯度位置是(25°E,32°S)。 讀圖可知,P地位于南半球、東半球、中緯度地區。C正確,ABD錯誤。故選C。8.圖示地區冬小麥的生育規律大致是由南向北逐漸變短,這是由于緯度越低,氣溫越高,熱量越充足,冬小麥的生育期越短。①②③正確,④錯誤。故選A。【點睛】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地勢因素、洋流因素及人類活動等。二、解答題9.(2023上·天津薊州·七年級統考期中)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回答下面問題。(每空1分,共7分。) (1)據圖可知,等溫線大致與 (填經線或緯線)相平行,南北回歸線間年平均氣溫大體在 ℃以上。(2)C地的年平均氣溫比A地 ,體現了世界年平均氣溫大致“由低緯向高緯 ”的分布規律。(3)AB兩地大致都位于北回歸線附近,但B地的年平均氣溫比A地 ,由此可知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 (填相同或不同)。(4)DE兩地大致位于同一緯線附近,但D地的年平均氣溫比E地偏低,是因為D地海拔比E地 (填高或低)。【答案】(1) 緯線 20(2) 低 遞減(3) 高 不同(4)高【分析】本大題以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為材料,設置四道小題,涉及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影響氣溫的因素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詳解】(1)由圖可知,緯線是東西方向,等溫線也是東西方向延伸,所以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南、北回歸線之間,年平均氣溫大約在20℃以上。(2)由圖可知,A地比C地緯度低,所以,C地年平均氣溫比A地低。體現了世界年平均氣溫“從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的緯度分布規律。(3)AB兩地大致都位于北回歸線附近,A地氣溫約20℃,B地氣溫大于20℃,A是海洋,B是陸地,緯度相同,兩地年平均氣溫的比較,A地的年平均氣溫比B地低,說明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不同。(4)讀圖可知,亞洲中部的D地區是青藏高原,海拔高,和東部的E地區緯度相近,東部地區是平原,年平均氣溫D地區比E地區偏低,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所以是地勢對氣溫的影響。10.(2023上·陜西西安·八年級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學校聯考期中)【主題學習 世界氣溫】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帶來了光明和熱量,我們的地球才有如今的生機勃勃。結合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每空1分,共7分)城市 1月均溫 7月均溫① -9.3℃ 18.2℃② 3.5℃ 16.5℃③ 25.9℃ 28.3℃④ 26℃ 14℃探究一: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1)結合圖1和圖2分析,①~④四個城市,1月均溫最低的是 ,7月均溫最低的是 ,年溫差最小的是 。(2)夏季許多居民喜歡到海濱避暑,原因是同緯度夏季 。探究二: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3)甲區域分布有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 ,試分析夏季登山運動員仍然需要準備厚實的衣物的原因: 。探究三:世界上均溫最高的大陸(4)乙大洲被稱為“熱帶大陸”,從圖中可以獲取的依據是 。【答案】(1) ① ④ ③(2)海洋氣溫低,陸地氣溫高(3) 喜馬拉雅山脈 海拔高,氣溫低(4)大部分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熱帶面積廣大【分析】本題以東半球簡圖、四城市氣候資料圖為材料,涉及世界的氣溫的分布規律、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等知識點,考查學生讀圖識圖能力和區域認知核心素養。【詳解】(1)由材料可知,①~④四個城市,1月均溫最低的是①,為-9.3℃;7月均溫最低的是④,為14℃。年溫差最小的是③,為2.4℃。(2)同一緯度地區,夏季海洋升溫慢,氣溫較低;陸地升溫快,氣溫較高。所以夏季許多居民喜歡到海濱避暑。(3)甲區域位于亞洲南部,分布著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由于海拔高,氣溫低,夏季登山運動員仍然需要準備厚實的衣物。(4)乙大洲為非洲,北回歸線經過其北部,南回歸線經過其南部,非洲大部分地區地處南、北回歸線之間,熱帶面積廣布,被稱為“熱帶大陸”。附:作業評價量表等級 一般 良好 優秀要求 得14分 得18~20分 得21~2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