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材版本 書法練習指導(人美版) 科目 書法年級冊課 三年級上冊第11課 課型 新授課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師課題 橫鉤教學目標任務目標 掌握橫鉤的寫法,練習兩次調整筆鋒的筆法。培養學生的書寫興趣,提高審美能力。教學重點 掌握觀察橫鉤形態的方法和分析橫鉤形態的方法。教學難點 把握好橫鉤出鉤時的力度和方向。教學準備 教材,投影儀、PPT、范字、字帖、摹卡,毛邊紙、毛筆、硯臺。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復備一、課程導入。 (1)朗讀課訓。 房室清,墻壁凈。 幾案潔,筆硯正。 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弟子規》 【設計意圖】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做好課前準備,遵守良好的課堂習慣。 (2)復習執筆姿勢與坐姿。 正確執筆-五指執筆法 (3)正確蘸墨-端安靜少輕 (4)我們上節課學習了豎鉤的寫法,大家還記得點的書寫要領嗎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九成宮醴泉銘》中的“可”字怎么寫 我們還學會了哪些有豎鉤的例字 二、探究新知,激活行為。 (一)介紹筆畫 本節課我們學習橫鉤的寫法。橫鉤是在橫的末尾向左下方出鉤。(板書:第9課 橫鉤) “寶蓋之鉤如鳥之視胸乃妙” 【設計意圖】現實中的生活物象感知書法筆畫,聯系生活實際,感受書法與自然的聯系。 觀察筆畫形態。 我們以《九成宮醴泉銘》中的“宮”字為例,來學習橫鉤的寫法。(打開ppt,展示原碑中的“宮”字和米字格中宮字。) 請同學們跟老師讀帖,“宮”字中的橫鉤都有哪些特點 總結:橫畫和一般楷書中的橫畫一樣,左低右高,粗細比較均勻,向左下出鉤,鉤的形狀如傾斜的三角形。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分析思考問題、讀原碑帖的能力。培養學生使用米字格觀察例字的能力和習慣。培養學生深入細致觀察字形的能力。 分析講解,激活方法: (一)分析筆畫寫法 接下來請同學們分析一下,我們應該怎樣書寫橫鉤 教師點名請幾位同學回答下列問題。并引導學生逐步思考和分析。 書寫“宮”字的點從哪兒起筆 如何起筆? 如何行筆 如何收筆? 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總結: 起行收筆:毛筆順鋒輕入紙,按筆調鋒后向右行筆寫橫。行至轉折處,略向上抬筆,斜切頓筆,向左下略微出鉤。 (二)講解示范 教師示范橫鉤的寫法,邊講解邊示范。學生書空練習,提醒學生注意橫鉤的起筆、行筆、收筆的運筆方法。 學生練習橫鉤。至少3遍。學生互評,教師講評。 容易出現的問題: 轉折:轉折處沒有抬筆,寫得太圓或沒有力量。 橫畫太平,鉤太長 (三)分析例字“宮”的寫法。 1.溯源例字。 2.分析例字的寫法。 引導學生觀察、讀帖并提問: (1)結構:上下結構 (2)五點定位: (3)主筆:橫鉤 (4)結構特點:上寬下窄、上下對正、多橫等距 3.教師示范 教師示范“宮”字的寫法,提醒學生注意橫鉤的位置及起筆、行筆和收筆的運筆方法,幫助學生了解字形特點。 學生書寫“宮”字,至少三遍。 學生互評,教師講評。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書寫實踐 指導學生打開課本第40頁,先觀察課本中的“宮”“官”“常”三個例字中橫鉤的形態,再分析它們的寫法,做到心中有數,最后再拿起毛筆,嘗試臨寫。 強調學生在書寫的過程中注意保持環境的整潔。學生規范書寫(學生邊寫邊播所寫字的書寫視頻,體會用筆、結構寫法) 個別輔導,糾錯示范。強調學生在書寫過程中要保持正確的執筆姿勢和坐姿。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在課本第69頁附錄部分繼續臨摹練習。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觀察書寫視頻,能夠在書寫過程中及時發現臨習要點。 學生齊聲誦讀課堂習慣,邊讀邊做,糾正自己的行為習慣。 學生聆聽,思考、描述。 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特點。并跟隨老師讀帖。 學生觀察、比較,了解橫鉤的特點。 學生思考,回答: 1.從米字格的左上方,貼近斜線的位置起筆。確定好起筆的位置,毛筆順鋒輕入紙。 2.起筆后按筆調鋒,向右行筆寫橫。至橫的末端向右下按筆。調鋒后順勢向左下出鈞。 調整兩次筆鋒。 3.筆畫的長短、傾斜,鉤的方向以及內外側弧度。 4.筆畫的長短和傾斜程度,以及起收筆的形態和角度。 學生觀察、比較,思考回答: 學生觀察老師示范,聆聽老師講解。 學生觀察、分析、描紅和臨習。 學生檢查自己的書寫習慣。五、展示評價 引導學生進行自評、互評,最后教師點評。評價自己是否學會了橫鉤的寫法。 以鼓勵性的語言指出學生有進步的地方,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對不好的地方指導學生改正。互評時多引導學生發現其他同學的長處。 【設計意圖】通過自評,培養學生的自我總結能力;通過互評,使學生以欣賞的眼光看待他人,發現他人的閃光點。 學生觀看比較同學作業,進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并改正。知識拓展。 集字練習:故宮博物院。并講解故宮博物院牌匾的歷史。學生嘗試書寫橫幅作品。 學生課下思考完成。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和興趣在班上營造良好的書法學習氛圍。板書設計 第11課 橫鉤 形態:橫畫: 左低右高 長 鉤:左下出鉤 短 似斜三角形 整體:寬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