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設 計 美 麗 服 裝——多 彩 的 黎 錦 服 飾一、教材內容欣賞·評述二、課時教學年級:初三年級三、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黎錦服飾與歷史、社會、文化之間的關系。能力目標:了解黎錦服飾的制作工藝、種類、圖案的多樣性,提高學生對黎錦藝術的欣賞能力。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黎錦悠久歷史文化,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及民族自豪感。四、教學重點、難點重點:了解美孚方言婦女服飾的圖案及服飾特點。難點:讓學生了解黎錦藝術在社會中的獨特價值,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五、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新課以一段黎族簡介視頻導入出示課題《多彩的黎錦服飾》(二)、講授新課1、在海南島上有個少數民族是島上最早的居民和開拓者,同學們你們知道是什么族嗎?2、課件播放了解黎族各方言婦女服飾的特點。(讓學生直觀感受,從而對本課產生興趣)簡介:海南的黎錦堪稱中國紡織史上的“活化石”,歷史已超過3000年,是中國最早的棉紡織品。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史書上就稱其為“吉貝布”,其紡織品技藝領先于中原1000多年,海南島因織綿而成為中國棉紡織業的發祥地……1、什么是黎錦設問:同學們你們見過黎錦嗎?什么是黎綿?生:思考、討論。(根據收集的材料給予回答)黎錦古稱“吉貝布”、“崖州被”、“棉布”,是黎族的一種特色花布。(1)、簡略講解各方言的服飾特點。(2)、視頻播放重點介紹東方美孚方言婦女服飾。2、黎錦的制作工藝課件播放黎錦制作的四大工藝設問:一件黎錦是如何制作出來的?黎錦制作的四大工藝有哪些?生:紡、織、染、繡設問:看看黎族婦女紡織的黎錦采用什么材料?有那幾種顏色?生:思考回答(其他同學補充)黎錦制作的四大工藝紡 織 染 繡黎錦成品小結:(給予肯定表揚)黎族婦女憑借著簡單的織機就能織造出絢麗華美的黎錦。可見,她們的紡織技術已經達到了很高水平。一件藝術珍品的完成,可以說是黎族婦女的心血和結晶,也是黎族婦女智慧的集中表現,小結:巧奪天工的黎錦,濃縮了黎族人民的歷史和文化及織女們的智慧。4、紛繁的圖案及紋樣人形紋動物紋織錦圖案 ③ 植動紋幾何紋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紋樣:二方連續紋樣,四方連續紋樣,單獨紋樣。(以 “潤”、“美孚”方言婦女服飾圖案為例講解)2)、潤方言婦女服飾圖片潤方言服飾主要分布白沙等地,主要以人形紋、動物紋為主,植物紋、幾何紋為輔。潤方言的織錦很特別,衣的背后,沿邊等均刺秀有精美的花紋圖案,下襟一般用坯布刺繡成雙面繡,在縫制上去,均有“雙面繡”著稱,可以與蘇州“雙面繡”相媲美。整個工藝制作特別精美,圖案內容清晰,可謂美侖美奐。設問:衣服有什么圖案?根據大力神圖案能否講一段故事(看圖分析)生:人形紋、動物紋…… 美孚方言支系的黎錦圖案,除了人形紋,還有鹿紋、鳥紋和漢字紋,且以波浪紋、曲線紋為最多。這些圖案主要集中在筒裙上的裙身上,整條筒裙除裙花外,全部都是絞纈染而成,使得圖案因浸染而相互滲透,形成深淺不一,并帶有無等級的色彩,斑斕奪目。(三)、思考與討論多媒體播放一段各方言的民族服飾圖案,讓學生欣賞并討論設問:黎錦在制作工藝、色彩和圖案上各有什么特點?生: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工藝:制作精巧,獨特……色彩:鮮艷、美侖美奐……圖案:有人形紋,植物紋,動物紋……(四)、如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談 一 談:由于社會的進步,時代的變遷,織綿技藝也即將瀕臨失傳,作為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之一,我們該怎么做?如何傳承歷史織錦文化?師生共同探討,學生回答。1、黎族傳統的紡、織、染、繡技藝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2、海南省多次舉辦織錦技藝比賽。3、視頻介紹我校黎錦班。(五)、課堂練習學習活動(一):嘗試以人物或動植物等畫一個具有具象到抽象的人紋或動物紋樣并以幾何紋作為裝飾性的圖案。學習活動(二):以黎族風情為題材運用所學的黎錦圖案及本地風土人情創作一款帶有民族特色的服裝作品。(可用傳統與現代圖案相結合進行設計)教師巡回指導,并對學生作品進行點評。(六)、總結(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際旅游島的建立,我省各大賓館,旅游景點等為了體現其地域和風情,室內、外的裝飾,服務人員穿戴都體現了傳統與現代的結合,那么,黎錦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我們應該更好的去保護、去傳承……。PAGE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