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在實踐中提高認識能力教學設計授課時間:授課教師:授課對象:二年級學生授課課時:三課時理論基礎和依據高教版《哲學與人生》課標要求《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0年版)》要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為主導,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提高職業道德素質、法治素養和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培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三、學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課地位:第8課“在實踐中提高認識能力”是第三單元第二課內容,在本單元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本課在第7課的基礎上,進一步說明了在認識事物時,要透過現象認識本質,不斷提高認識能力,為第9課講解創新實踐問題奠定基礎。本課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為指導,幫助學生提高人生發展能力,做到客觀的認識自我以及身邊的人、事、各種社會現象。學習本課內容有助于學生培養科學精神,提高辯證思維能力。本課內容:第8課“在實踐中提高認識能力”,包括兩框4目內容。兩框分別是“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和“明辨是非,追求真理”。兩框的邏輯關系是:第一框講述現象與本質的辯證關系,懂得必須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第二框在第一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識別真相與假象、真理與謬誤,在明辨是非、追求真理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認識能力,提高人生境界。2.學生分析中職學校學生年齡尚小,思想尚不成熟,社會閱歷不足,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不能做到科學分析和把握。特對事物的認識僅停留在表面,難以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征,別是在交友問題和網絡信息面前無法正確的分辨和運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選取貼近中職生日常生活的案例,引導學生在社會生活中明辨是非,區分善惡,自覺抵制不良誘惑。通過學習革命先烈追求真理的事跡,增強勇擔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意識和能力。四、教學目標本課主要依據《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0年版)》基礎模塊“哲學與人生”3.2的內容要求及教學提示編寫。1. 知識目標:了解現象和本質的辯證關系;理解現象表現本質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理解真相與假象的區別和聯系;理解真理與謬誤的概念。2.能力目標:掌握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方法,運用該方法正確觀察和分析各類社會現象,識別真相與假象,在生活工作中明辨是非區分善惡自覺,抵制不良誘惑,遵紀守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懂得真理的作用,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仰,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在實踐中不斷認識和發展真理提升人生境界。五、教學重、難點重點:明確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方法;難點:理解真理與謬誤的區別,領悟追求真理對自身成長的意義,在追求真理中提升人生境界;六、教法、學法教法:講授法、案例教學法、問題探究教學法等學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探究結合。七、教學工具多媒體教學八、教學課時3課時九、教學過程(一)課程導入:分享故事:《兩小兒辯日》設問:你是否同意他們的觀點?為什么?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并講解:根據不同感覺來說明地面距離太陽的遠近,并不正確?!叭粘醭龃笕畿嚿w,及日中則如盤盂?”和“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都只看到了事物的現象,而沒有探究事物的本質。這節課,我們將學習現象與本質的辯證關系,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認識能力,提升人生境界。(二)新課講授1、展示課件:氣象、景象、人的表象教師講解:大千世界,各種現象豐富多彩。天氣的冷熱、刮風下雨,這是氣象;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這是自然界的景象;待人接物、舉止言表,這是人的表象。氣象、景象、表象等就是客觀世界呈現在人們面前的現象。這些現象背后都隱藏著事物的本質。氣象表現了天氣變化的本質和規律,自然界的景象是大自然本質規律的表現,人的表象反映了人的內在本質。現象和本質是事物普遍具有的兩個方面。設問:大家還能舉出哪些關于本質和現象的例子?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總結并歸納:世界豐富多彩的事物各不相同,事物都有自己的現象和本質,是現象和本質的統一體。2、展示課件:“我看到了蘋果落地,怎么沒看到萬有引力?設問:這個漫畫中什么是現象?什么是本質?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歸納并總結:“蘋果落地”是現象,可以通過我們的眼睛觀察到。“萬有引力”是本質,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維去把握。結論①現象與本質是相互區別的?,F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系和表面特征,是個別的、易變的東西,是事物本質的外在表現。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是同類現象中一般的、相對穩定的東西,是事物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結合課本p68頁“相關鏈接”,思考:事物的現象與本質是有區別的,認識的現象不等于認識了本質。但現象和本質完全無關嗎?學生思考后回答;3、展示課件:腸胃炎的癥狀設問:醫生看病時通過癥狀得出腸胃炎的本質說明什么?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歸納并總結:一方面,身體癥狀是現象,腸胃炎是本質,二者相互依存,本質決定現象,例如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他/她的行為舉止。另一方面,現象表現本質,例如“萬有引力”定律,既表現為“蘋果落地”,“水往低處流”,也表現為“神舟系列飛船升空”“抽水上灌”等形式。結論②現象和本質是相互依存的。本質決定現象,現象的存在與變化歸根到底依賴于本質。現象表現本質,本質總是通過一定的現象表現出來。不表現為現象的本質或不表現本質的現象都是不存在的本質的外部表現。總之現象與本質既相互區別,相互對立,又相互聯系,相互依存,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現象比本質豐富,生動本質比現象普遍深刻,本質決定現象,現象表現本質。4、分享故事:《國王與西塔》設問:國王為什么無法實現承諾?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總結并歸納:國王的錯誤就在于僅僅憑借感覺就作出了決定。在實際生活中,認識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現象,只有把握了事物的本質才能真正認識事物,本質深藏于事物內部,必須透過現象認識本質。5、設問:結合課本p68頁“閱讀與思考”,聯系生活實際,思考“如何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總結并歸納:①透過現象認識本質需要掌握大量的現象。第7課我們學習了實踐可以分為三大類,其中第三類“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正是依靠大量的現象,并對這些現象進行分析研究,探究其本質,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6、播放視頻:《屠呦呦:百折不撓濟世草》觀看視頻并思考: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的過程給我們什么啟示?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總結并歸納:②透過現象認識本質,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大量現象以及現象之間的關聯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教師分別講解: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小組活動:課本p69頁“啟思導行”;7、播放視頻:《海市蜃樓》觀看視頻并思考:人們對海市蜃樓現象的認識說明什么?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總結并歸納:現象表現本質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一方面,相同的現象表現著不同的本質。另一方面,同一本質可以表現為不同的現象。展示課件:真象與假象的區別與聯系;強調:現象包括真象和假象。真象是從正面直接表現本質的現象。假象是從反面歪曲地表現本質的現象。它們都是對事物本質的表現,都是客觀的。不能把真象當做正確的來認識,也不能把假象當做錯誤的來認識。小組活動:舉例生活中常見的真象與假象;小組討論后回答;教師歸納并舉例:皓月當空、水中筷子折射、學習的假象等;8、展示課件:禁毒科普——新型毒品播放視頻:《什么是新型毒品》學生觀看后分享感受;教師評價后總結:在社會生活中是非善惡,并沒有黑白分明的標簽,我們需要學會理性分析,判斷識別真相與假象,把握本質,明辨是非區分善惡,懂得自己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自覺抵制不良誘惑,遵紀守法,揚善抑惡。【設計思路】:對新型毒品進行科普,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從實際中厘清“現象與本質”、“真相與假象”的辯證關系;另一方面,處于青春期的學生辨別能力較弱,容易被其“外表”吸引誤入歧途,因此,教師在講解時應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善惡,真相假象,自覺抵制不良誘惑,遵紀守法。9、播放視頻:《信仰的味道》觀看視頻并思考:為什么說“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這個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示?學生思考后回答;展示課件并講解:真理是符合客觀事物的認識,是對客觀事物以及發展規律的正確反映;謬誤是背離客觀事物的認識,是對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歪曲反映。展示課件并提問:他們是誰?學生思考后回答:李大釗,夏明翰,方志敏設問:結合課前預習,他們三人有什么共同之處?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總結并歸納:堅持和發展真理必須同謬誤做斗爭,追求真理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候追求真理會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失去生命,我們要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在實踐中不斷認識和發展真理,做真理的追求者、捍衛者、踐行者。10、播放視頻:《屠呦呦:百折不撓濟世草》觀看視頻并思考: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的過程給我們什么啟示?學生思考后回答;播放視頻:《微電影——夏明翰的故事》學生分享感悟;教師總結并引導:真理指引人類社會前行,照亮人生發展道路。人類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不斷深化著對自然界、人類社會、人自身的認識,引領和推動著社會實踐的發展和進步。在人生的道路上,真理指引我們朝著正確方向不斷前行,追求真理的過程也是人生境界不斷提升的過程。我們要在對真理的不斷追求中,不斷完善自我,實現人生價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