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課 創新增才干教學設計授課時間:授課教師:授課對象:二年級學生授課課時:三課時一、理論基礎和依據高教版《哲學與人生》二、課標要求《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0年版)》要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為主導,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提高職業道德素質、法治素養和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培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三、學情分析學生對《哲學與人生》這門課程的學習已過半,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建立了對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及辯證法的基本認知。學生對創新的認識不足,體會不深,覺得創新離自己的學習生活比較遠,尤其是對創新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認識不夠深刻。學生喜歡形象生動的課堂,樂于交流互動,喜歡了解時事政治,不喜歡空洞乏味的理論講授。四、教學目標(一)核心素養培養目標1.政治認同:掌握創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依據,運用馬克思主義創新觀點正確觀察分析社會現象和人生問題,作出正確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理解習近平的創新觀,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增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自覺性;理解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舉措,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增強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感悟中華民族是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族,增強愛國情感、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自覺投身創新實踐,創造精彩人生,奉獻社會,報效祖國。2.職業精神:領會創新精神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稟賦,強化一切都要靠勞動創造的思想;了解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樹立正確職業理想;關注和認清國際競爭形勢、“卡脖子”問題,增強批判質疑、勇于探究的科學精神;分析創客成功事例、技術技能人才創新的案例,確立通過創造性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觀念,在專業發展中實現職業理想,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創新思維能力。3.法治意識:理解創新要打破思想禁錮,突破傳統觀念,但任何創新實踐都應當在法律規定或許可的范圍內進行,絕不能打著創新的旗號違背法律、踐踏法律;自覺將法治意識貫徹于整個創新過程中,既要嚴格遵守法律,又要學會運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創新成果。4.健全人格:學習創新的作用,培養自立自強、積極進取的心態;明白增強創新本領要堅定創新自信、敢于突破常規、夯實知識基礎,正確認識自我,學會有效學習,提高適應社會、應對挫折的能力;學習創新人物事跡,確立符合社會需要和自身實際的積極生活目標,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就業創業能力。5.公共參與:掌握矛盾分析法,理解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正確認識和處理公共參與中的矛盾問題,在解決矛盾過程中提高公共參與能力。(二)學科能力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理解創新的重要性,學會立足實踐進行創新活動,在創新實踐中增長才干,激勵學生積極投身創新實踐,提高創新能力,勇于擔當社會責任。五、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創新精神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稟賦2.創新是新時代的迫切要求3.樹立創新意識教學難點:1.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積極投身創新實踐六、教學方法講授法、小組討論法,案例分析法七、教學流程課前導學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學生準備 設計意圖布置課前線上作業: (1)中華民族是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族, 請你列舉三項以上你了解的我國從古至今的創新成果,制作成PPT上交至智能學習平臺,并做好在班級交流展示的準備。 (2) 查閱“阿喀琉斯之踵”的有關材料。 2.教師批閱學生提交的作業,選出優秀作 業,準備課堂展示。 學生完成前置作業并上交 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為課堂教學奠定基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中研學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導入本 課主題“創 新”。 【說文解字】 什么是創新 創一刀:大刀 新一斧: 闊斧 說明: 創新要大刀闊斧地改革舊制,開創新 境界; 創新要有工匠精神, 精雕細刻。 創一倉:知識儲備 新一親:親近人民 說明: 創新要儲備學識、涵養品德,豐富知識與 閱歷,親近人民, 真情投入。 【情境創設】 播放視頻《創新中國一分鐘》,了解中國最新科 技成就和創新精神。 學習思考: 1.哲學上所說的創新是什么 2.為什么在新時代,國家更加高度重視創新 本 環 節通 過 說 文解字 和視頻 播放 , 激 發 學生學習興 趣, 導入本節課的內容。創新的含義及哲學依據。 【教師解析】 1.我們從“創新”二字的說文解字可以看出,創新的主體是人,創新不僅需要扎實的學識,還需要工匠精神,這些都充分說明創新需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2.從哲學層面,我們還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創新: (1) 從唯物論來說,物質決定意識, 意識有能動作用,人具有主觀能動性。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創新,從變化的實際出發,堅持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統一,做到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 (2)從辯證法來說,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不斷變化發展的,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創新, 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積極支持新事物,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規和安于現狀的舊觀念。 (3) 從認識論來說, 實踐決定認識, 認識對實踐有反作用,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是一個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無限發展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創新,立足實踐進行創新活動,在創新實踐中增長才干,實踐永無止境,創新永無止境。 【總結】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形式,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要求。 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課程標準對此沒有明確要求, 教材也沒有突出體現,通過結合已學習哲學原理分析創新的哲學依據,有助于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創新是馬克 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要求,創新具有堅實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基礎,從而為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增強創新本領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學生準備 設計意圖布置課前作業:班級分為三個小組,每個小組完成一項作業。 小組一:介紹一位創客成功案例或者成功人物的創新案例。 小組二:查找近年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的獲獎作品。 小組三:查找故宮博物院打造過哪些文創產品,舉行過哪些別出心裁的展覽活動。 通過完成課前作業,讓學生對創新活動有感性認識,為課堂學習做鋪墊。課中研學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導入本課主題“如何創新”。 【情境創設】播放杭州亞運會有關視頻《科技與文化!開幕式導演揭秘點火創意》。 【教師引導】在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上,我們看到了美輪美奐、精彩紛呈的表演,充滿創意的點火儀式,感受到了中國的科技創新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完美融合。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了創新對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那么我們青年學生如何樹立創新意識、增強創新本領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今天的課程。 以學生關心、關注的杭州亞運會開幕式導入課題,通過觀看視頻激發學習興趣,導入新課學習。1.樹立創新意識 (1)創新意識的基本內涵。 【閱讀分享】閱讀教材第76頁的“閱讀與思考”,請課前搜集創客成功案例或成功人物創新案例的小組代表展示成果。思考討論: 1.“創客”何以成為“創客” 何為創客精神 2.“創客”與我有關系嗎 3.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創客” 【教師解析】要成為一名成功的創客,需要具備的品質很多,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扎實的專業技能、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狀態等,但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必不可少。勇于創新冒險、忠于興趣愛好、執著探索實踐、樂于分享互助等成為“創客”最為顯著的精神特質。 【教師總結】創新意識是創新主體創造新事物或提出新觀念的動機或意愿,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表現,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內在動力。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會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 通過有關“創客”的材料分享,幫助學生領悟和感受樹立創新意識的重要性。(2) 堅 定創新自信。 【小組活動】 出門不用帶錢包,只需要帶手機;外賣、快遞非常便利;高鐵出行快捷高效,乘坐更加舒適,而且可以在旅途中用網絡學習、辦公、娛樂;共享單車解決了城市居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移動支付、網購、高鐵、共享單車等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 小組合作: 從創新的角度思考,這些事物是否有改進之處 提出你的改進設想。 【教師解析】 生活處處有創新,創新是一種生活方式, 讓生活更美好。創新來源于生活實踐,實踐是創新的源泉。我們要強化創新意識,善于并主動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教師總結】 樹立創新意識,要堅定創新自信。創新并不神秘,不是只有科學家、發明家等少數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創新有大有小,內容和形式各不相同,人人皆創客,事事可創新。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立足專業和崗位實際,做勇于創新的實踐者。 從 學生 熟悉的移動支 付、網購、高鐵、共享單車等事物入手,開展頭腦風暴式的創新設想,讓學生在體驗中認識到要堅定創新自信。(3)增強問題意識。 【閱讀體會】 閱讀教材第77頁“相關鏈接”,對文中提到的古語進行翻譯,同時再列舉類似體現質疑精神重要性的語句。 孔子:疑是思之始,學之端。 愛因斯坦: 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亞里士多德:思維從疑問和驚奇開始。 【教師解析】 學習要有問題意識和敢于質疑的精神,創新更是如此。我們要對事物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善于觀察和思考,增強問題意識, 才能提高創新能力。 【教師總結】 樹立創新意識,要增強問題意識。 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創新就是一個不斷發現新問題、提出新方法、找到新途徑的過程。每個人都是在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中成長進步的。我們要不斷增強問題意識,對事物抱有強烈的好奇心, 善于觀察、深入思考、勇于探索。 以名言警句強調質疑精神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問題意識,同時對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人文教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