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以致用 投身創新實踐展現時代新人的精神風貌教學設計授課時間:授課教師:授課對象:二年級學生授課課時:三課時理論基礎和依據高教版《哲學與人生》課標要求《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0年版)》要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為主導,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提高職業道德素質、法治素養和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培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學情分析職業學校學生道德素質不高,學科素質和理解能力較低,學習興趣不高,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的心里素質和解決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及其對人生的指導意義。人的認識水平與創新創造能力是促進人生發展、獲取人生成功的重要條件和保證,也為學生確立遠大的人生理想、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實現人生價值、走好人生道路提供了重要條件和保證。教學目標(一)核心素養培養目標1.政治認同理解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理解現象與本質的辯證關系,懂得真理的作用,領會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不斷追求真理,提升人生境界。認識創新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的重要意義,增強創新意識,自覺投身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2. 職業精神能夠在實踐中做到知行合一,不斷提升認識水平,掌握實踐方法,增長才干;在認識事物時注意識別真象假象,在揭示事物本質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積極投身創新實踐,展現新時代青年追求真理、積極進取的良好精神面貌。3. 法治意識理解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領會法治觀念的m重要作用。理解現象表現本質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學會識別真象與假象,明辨是非,自覺抵制不良誘惑,遵紀守法。通過理解創新不是盲目蠻干,更不是無法無天,學會在創新實踐中依法行使權利與義務。4. 健全人格理解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運動是一個循環往復、不斷深化的上升過程,培養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增強自信自強意識。學會透過現象認識本質,識別真象與假象,懂得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不斷提高認識能力,積極適應社會發展的變化。通過學習創新的作用和重要意義,培養自立自強、積極進取的心態,堅定創新自信,提高就業創造能力。5. 公共參與理解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領會深入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的重要性。做到知行合一,積極參加公益活動、公共服務。領會革命先烈追求真理的精神,理解真理的作用,做真理的追求者、捍衛者、踐行者。增強主人翁意識,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積極投身創新實踐。(二)學科能力目標通過學習,學生懂得“實踐出真知,創新增才干”主要講述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的基本原理及其對人生的指導意義,幫助學生理解認識與實踐的辯證正關系、現象與本質的辯證關系理解創新的重要意義,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學會識別真象與假象,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質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積極投身創新實踐。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理解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教學難點:堅持理論聯系實踐,不斷提高認識水平,積極投身創新實踐教學方法講授法、小組討論法,案例分析法教學流程第一課時 任務一(一)課堂導入本單元主題是“投身創新實踐,展現時代新人的精神風貌”。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實踐對認識有一定作用,應該在實踐中做到知行合一,不斷提升認識水平,掌握實踐方法,增長才干。課前大家進行了實踐體驗活動,下面我們來看看大家在認識上的收獲和感受。(二)講授新課環節一:任務一:以“人的正確意思是從哪里來的”為議題,探討實踐對認識決定作用勞動項目 勞動時間 勞動形式實踐前 實踐后我的原有認識: 我的行動打算: 我的勞動作為: 我的現有認識:從認識來源于實踐,實踐出真知的哲學視角談一談本次勞動體會:學生分四個小組,發放以上表格,學生寫出來實際前和實際后的認識變化。小組展示,小組選派1--2名代表,結合田間勞作講述自己的體會和感受。集體討論與總結。小組展示后,可讓學生自由發言,談自己的啟發的感受。老師總結: 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是一個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無限發展的過程。從實踐到認識,是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在這個過程中,人的認識活動主要表現為在實踐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也就是“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設計意圖: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是第7課的重點內容,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和基本的點本任務活動,通過勞動實踐體驗活動、辯論會等方式,幫助學生深入體會實踐與認識的關系。課堂總結:通過今天的復習鞏固,同學們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分析了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是一個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無限發展的過程。第二課時 任務一(一)課堂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還是繼續討論任務一的內容,我們都進行了理論學習,也參加過專業實訓。對此,有同學認為“應該先學后做,先理論學習后實操訓練”也有的同學認為“應該先做后學,先實操訓練后理論學習”,到底哪種說法對呢,今天我們來辯一辯。(二)講授新課環節一:唇槍舌劍、你來我往。兩支辯論隊伍按照開篇立論—攻辯—自由辯論—總結陳詞的環節展開辯論,時間控制在30分鐘內。集體討論、群策群力。辯論結束后,教師組織其他同學發言,談談自己的觀點。總結討論結束后,教師總結:實踐與認識是辯證統一的,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是一個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無限發展的過程。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運動,是一個循環往復、不斷深化的上升過程。實踐是永恒的、不斷發展的。在把認識付諸實踐的過程中,總會遇到新的情況,發現新的問題,形成新的認識。變革客觀現實的實踐一次又一次地向前,人們對于客觀現實的認識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深化。客觀現實世界的運動變化永遠沒有完結,人們在實踐中對于真理的認識也就永遠沒有完結。實操訓練和理論學習,在教學安排上有先后,但在我們專業能力的獲得上,二者是循環往復、不斷深化的。環節二:創新成果展示會創新對國家發展、個人進步有重要推動作用。同學們作為新時代青年,要堅定創新自信,積極投身創新實踐。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大家有哪些創新成果吧。成果展示、分享說明。請同學們積極走上講臺展示自己的創新成果,并對自己創新成果的優勢、用途、不足及如何改進等進行說明。集體討論、互動交流。生生互動,請同學們分別談談對哪位同學的創新成果印象最深刻,并闡述理由。總結歸納、激勵學生。展示結束后,老師更鼓勵學生的動手實踐與創新精神,并總結升華:創新有大有小,內容和形式各不相同,人人皆創客,事事可創新。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立足專業和崗位際,做勇于創新的實踐者。設計意圖:通過辯論方式,幫助學生深入體會到實踐與認識的關系。課堂總結:通過本節課的活動,同學們了解到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是一個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無限發展的過程。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運動,是一個循環往復、不斷深化的上升過程。實踐是永恒的、不斷發展的。在把認識付諸實踐的過程中,總會遇到新的情況,發現新的問題,形成新的認識。第三課時 任務二(一)課堂導入同學們,我門任務已學習了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同時認識的獲得又不是輕而易舉的需要我們在認識事物時注意識別真象與假象,在揭示事物本質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今天,我們就來場互動求證會主題是“是真是假”(二)講授新課環節一 : 任務二:以“為什么眼見不一定為實”為議題,探討現象與本質的辯證關系課前按班級人數將學生分組,布置學生日常生活中容易以假亂真的社會現象。小組展示:課前分組搜集了資料,現在請同學們上臺展示本組搜集的的資料。展示可以“現場真假實驗”。集體討論:每一組展示完后,教師組織全班集體討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以假亂真的情況 分享收獲:教師指導學生分析和分享,考怎樣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分享自己在活動中的收獲。環節二 : 公益助行課前按班級人數將學生分組,布置學生有關欺詐和反詐的手抄報。你曾經接到過詐騙電話嗎 你是如何處理的 生活中有一些欺詐行為,一不小心就會上當受騙,需要我們加以辨別。今天我們組織一場反詐公益宣傳活動,幫助大家增強反詐意識,掌握反詐方法。了解欺詐行為,自覺抑制詐騙。先請同學們上臺展示本組準備的手抄報。每-組展示完后,教師組織全班集體討論生活中的這些欺詐行為都有什么特征,學會辨別欺詐行為。開展反詐宣傳,提高反詐能力。各小組利用課前制準備的反詐宣手抄報,在班級進行反詐公益宣傳,進一步增強大家的反詐意識,提高辨別欺詐的能力。設計意圖:事物都有自己的現象和本質,現象與本質之間相互區別又相互依存。本任務活動通過求證類班會活動和反詐宣傳公益活動,幫助學生體會現象表現本質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要學會透過現象認識本質,不斷提高認識能力。課堂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希望同學們在實際生活中要學會透過現象認識本質,不斷提高認識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