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課程教案首頁上課班級 23電運二班 23高職計網 23智維二班 23智維一班日期(節次) 10.9(1、2) 10.17(1、2) 10.18(1、2) 10.19(3、4)上課班級 23機電三班日期(節次) 10.19(5、6)課題(教學章、節或主題): 第5課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教學目標(知識、能力、素質目標)知識目標:了解我國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新發展階段的內涵和重要意義。了解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和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涵,理解我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義和要求,理解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性和舉措。能力目標:引導學生明白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重要性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的意識和能力,提升學生積極應對未來的機遇和挑戰的信心與能力。素質目標:引導學生樹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的遠大志向,認同我國推動創新發展的戰略舉措,能夠向大國工匠學習,在實踐中勇于創新。教學重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教學難點: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意義。教法:講授法、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學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教學準備:教材、PPT、教案授課方式(請打√): 理論課(√) 實訓課( ) 習題課( ) 其他( )系部主任: 教研組長: 任課教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課程教案內頁教 學 流 程組織教學:師生問好教學 環節 (時間 安排) 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復習 提問 1.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由哪三個方面構成? 2.我國的所有制結構是什么? 3.我國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教師提問 學生思考回答導入 新課 閱讀教材P44頁導讀。 學生閱讀 教師引題新課 講授 第5課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導向 立足新發展階段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新發展階段是黨帶領全國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性跨越的新階段。 貫徹新發展理念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 構建新發展格局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推進,世界經濟復蘇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我沒有做好應對一系列新的風險挑戰的準備,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二、實現高質量發展 1.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舉例說明】什么是供給側和需求側? 【材料分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增長很快,但有段時間,一些有大量購買力支捷的消費需求在國內得不到有效供給,消費者將大把鈔票花費在境外購物上,購買的商品已從珠寶首飾、名包名表、名牌服飾、化妝品等奢侈品向電飯煲、馬桶蓋、奶粉、奶瓶等普通日用品延伸。 提問:為什么會出現上述現象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教師總結】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總的要求是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鞏固三區一降一步成果,推進制造強國建設,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壯大實體經濟,發展數字經濟,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暢通國民經濟循環。 2.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提問: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教師總結】 (1)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強國。 (2)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域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3.建設創新型國家 提問: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 【教師總結】 (1)建設創新型國家,要堅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2)建設創新型國家,要堅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 (3)建設創新型國家,要堅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閱讀與思考P44 相關鏈接P45 提出問題 學生思考 P46新發展理念圖片 學生朗讀 教師講解 P47相關鏈接 習近平經濟思想內容 習語金句 加深理解 德育滲透 教師總結 舉例說明 概念性問題 學生了解課堂 練習 習題練習 鞏固知識課堂 小結 【視頻】華為發布新機的意義。 通過學習本課,我們了解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指導原則、路徑選擇和戰略目標,理解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經濟社會發展站上新的起點,不斷實現新的躍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我國進入了新發展階段,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們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課堂總結提升布置 作業 閱讀教材P54頁啟思導行;結合自身實際談談對今后工作的啟示。 加深認識板書 設計 第5課 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導向 1.立足新發展階段 2.貫徹新發展理念 3.構建新發展格局 二、實現高質量發展 1.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3.建設創新型國家 理清思路 把握脈絡教學 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