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2課時 生物的變異一、基因重組及其意義1.實質(zhì):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 。 2.類型(1)自由組合型: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 自由組合。 (2)(交叉)互換型: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的 。 (3)人工重組型: 技術,即基因工程。 3.結果:產(chǎn)生 ,導致 出現(xiàn)。 4.意義:形成生物 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基因突變的特征和原因1.基因突變的概念、原因、特征(1)概念: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對)的 ,而引起的 的改變。 (2)時間:主要發(fā)生在 或 。 (3)誘發(fā)因素: 、 和生物因素。亞硝酸、堿基類似物屬于 。 (4)突變特點① :一切生物都可以發(fā)生。 ②隨機性:生物個體發(fā)育的 。 ③ :自然狀態(tài)下,突變頻率很低。 ④ :一個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發(fā)生突變。 ⑤多害少利性:有些基因突變可使生物獲得新性狀,適應改變的環(huán)境。2.基因突變的意義(1) 產(chǎn)生的途徑。 (2)生物變異的 。 (3)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3.癌細胞的主要特征和惡性腫瘤的防治(1)主要特征①無限增殖。②細胞(質(zhì))膜上 減少,導致癌細胞容易在體內(nèi) 。 ③癌細胞之間無 現(xiàn)象。 (2)與癌變相關的正常基因① 基因表達的蛋白質(zhì)調(diào)控細胞周期,控制細胞分裂和生長。 ② 基因表達的蛋白質(zhì)能夠抑制細胞的生長和增殖。 三、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數(shù)目變異1.染色體結構變異:主要有 、 、 和 等。 2.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一類是細胞內(nèi) 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一類是細胞內(nèi)染色體數(shù)目以 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成套地減少。 (1)染色體組(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體)①從染色體來源看,一個染色體組中 。 ②從形態(tài)、大小和功能看,一個染色體組中所含的染色體 。 ③從所含的基因看,一個染色體組中含有控制本物種生物性狀的 ,但不能重復。 (2)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的判斷①二倍體或多倍體:如果生物體由 發(fā)育而成,其體細胞中含有幾個染色體組,該生物就稱為幾倍體。 ②如果生物體是由 直接發(fā)育而成,則無論體細胞中含有幾個染色體組,都稱為單倍體。 【例1】(2023屆江蘇省合格考)在人為因素的影響下,染色體可能會發(fā)生如下圖所示的變異,該變異稱為( )A.染色體數(shù)目增加 B.染色體片段缺失 C.染色體數(shù)目減少 D.染色體片段倒位【例2】(2023屆江蘇省合格考)為滿足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需要,可通過不同的育種方法培育出優(yōu)良品種。下圖所示的育種方法稱為( )父本×母本F1F2穩(wěn)定遺傳的優(yōu)良品種A.雜交育種 B.誘變育種 C.單倍體育種 D.多倍體育種一、選擇題1.(2023屆鹽城市合格考)吖啶橙是一種誘變劑,能夠使DNA分子的某一位置上增加或減少一對或幾對堿基。則使用吖啶橙誘變,可能產(chǎn)生的結果是( )A.基因重組 B.染色體重復 C.基因突變 D.染色體缺失2.(2023屆江蘇省合格考)基因突變能夠為生物進化提供原始材料。自然條件下,基因突變不具有的特點是( )A.低頻性 B.定向性 C.普遍性 D.隨機性3.(2023屆徐州市合格考)將四倍體水稻的花粉進行離體培養(yǎng),得到的植株是( )A.單倍體;含1個染色體組 B.單倍體;含2個染色體組C.二倍體;含1個染色體組 D.二倍體;含2個染色體組4.(2023屆徐州市合格考)在某些外界條件作用下,圖a中某對同源染色體發(fā)生了變異(如圖b),則該種變異屬于( )圖a 圖bA.染色體缺失 B.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 C.基因突變 D.染色體重復5.(2024屆鹽城市合格考)下圖所示為人類某遺傳病的發(fā)病機理,據(jù)圖判斷產(chǎn)生該病的變異類型是( )A.基因突變 B.基因重組 C.染色體結構變異 D.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6.(2024屆東海高級中學合格考)下圖是野生型果蠅的正常眼變異成棒眼和超棒眼的染色體片段示意圖(a、b、c表示不同片段)。該種變異類型屬于染色體變異中的( )A.缺失 B.重復 C.易位 D.倒位7.(2024屆東海高級中學合格考)能產(chǎn)生新基因的變異是( )A.基因重組 B.基因突變 C.染色結構變異 D.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8.(2024屆江蘇合格考調(diào)研)抑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zhì)所具有的作用主要是( )A.是細胞生長和增殖所必需的 B.抑制細胞的生長和增殖C.抑制細胞的凋亡 D.抑制原癌基因發(fā)生突變9.(2024屆南京六校合格考)癌細胞容易發(fā)生分散和轉(zhuǎn)移的原因是( )A.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質(zhì)減少 B.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質(zhì)增多C.細胞之間的黏著性增強 D.是生物體控制的結果10.(2024屆東海高級中學合格考)曼陀羅是四倍體野生草本植物,用曼陀羅的花粉培育成的植株是( )A多倍體 B.二倍體 C.四倍體 D.單倍體11.(2023屆徐州市合格考)利用基因型為YYrr和yyRR的個體培育出基因型為YYRR的個體,最快速的育種方法是( )A.誘變育種 B.雜交育種 C.單倍體育種 D.多倍體育種12.(2024屆常州三中合格考)下列關于無子西瓜的敘述,錯誤的是( )A.無子西瓜培育的原理是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 B.無子西瓜的發(fā)育離不開生長素的作用C.無子西瓜無性繁殖的后代仍結無子西瓜 D.無子西瓜不能產(chǎn)生配子,屬于單倍體13.(2024屆鹽城市合格考)下列育種方法中,能明顯縮短育種年限的是( )A.雜交育種 B.誘變育種 C.單倍體育種 D.多倍體育種14.(2023屆連云港市合格考)玉米的花藥離體培養(yǎng)得到的幼苗,用秋水仙素處理后再選擇,這種育種方式屬于( )A.誘變育種 B.雜交育種 C.單倍體育種 D.多倍體育種二、非選擇題15.請據(jù)圖回答下列關于生物變異的問題:(1)圖甲表示鐮狀細胞貧血的發(fā)病機理。從蛋白質(zhì)的角度分析,血紅蛋白異常的原因是 ,但其根本原因是發(fā)生了 。 (2)基因突變除了圖甲所示的類型外,還有堿基對的 。圖乙中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上含基因B和b,其原因可能是發(fā)生了 或染色體互換。 (3)圖丙中的①發(fā)生的生物變異類型是 (填“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或“染色體變異”),②發(fā)生的生物變異類型通常是 ,這兩種變異類型中,可以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的是 (填序號)。第22課時 生物的變異【考點填空】一、1.重新組合2.(1)非等位基因 (2)(交叉)互換 (3)轉(zhuǎn)基因3.新的基因型 重組性狀4.多樣性二、1.(1)替換、增添或缺失 基因堿基序列(2)有絲分裂的間期 減數(shù)分裂前的間期 (3)物理因素 化學因素 化學因素 (4)①普遍性 ②任何時期和部位 ③低頻性 ④不定向性2.(1)新基因 (2)根本來源3.(1)②糖蛋白 分散和轉(zhuǎn)移 ③接觸抑制 (2)①原癌 ②抑癌三、1.缺失 重復 倒位 易位2.個別 染色體組 (1)①不含同源染色體 ②各不相同 ③一整套基因 (2)①受精卵(或合子) ②生殖細胞——卵細胞或花粉【典題精練】【例1】D 【解析】圖中變異是染色體上bcde所在的染色體片段發(fā)生了倒位。【例2】A 【解析】連續(xù)自交是雜交育種的典型操作。【過關訓練】1.C2.B 【解析】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3.B 【解析】花藥離體培養(yǎng)得到的個體是單倍體,花藥是減數(shù)分裂得到的,含有2個染色體組。4.A5.C 【解析】22號染色體的一部分易位到14號染色體上,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6.B7.B8.B 【解析】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因此抑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zhì)所具有的作用主要是抑制細胞的生長和增殖。9.A 【解析】癌細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質(zhì)減少,使細胞間的黏著性降低,導致癌細胞易擴散轉(zhuǎn)移。10.D11.C 【解析】利用基因型為YYrr和yyRR的個體培育出基因型為YYRR的個體有兩條途徑,分別是雜交育種、單倍體育種,最快速的是單倍體育種。12.D 【解析】無子西瓜屬于三倍體,D錯誤。13.C14.C15.(1)一個谷氨酸被纈氨酸替換 基因突變(2)增添和缺失 基因突變 (3)基因重組 染色體(結構)變異(或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 ②【解析】(1)圖甲表示鐮狀細胞貧血的發(fā)病機理。從蛋白質(zhì)的角度分析,血紅蛋白異常的原因是一個谷氨酸被纈氨酸替換,根本原因是DNA中的一個堿基對T-A被A-T替換,發(fā)生了基因突變。(2)基因突變除了圖甲所示的類型外,還有堿基對的增添和缺失,從而引起基因結構的改變。圖乙中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上含基因B和b,其原因可能是發(fā)生了基因突變(有絲分裂間期或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或染色體互換(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前期)。(3)圖丙中的①所示的變異發(fā)生在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屬于交叉互換,屬于基因重組,②發(fā)生在非同源染色體之間,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其中②可以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