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單元課題2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材分析本課題從實驗入手來介紹中和反應。中和反應是酸和堿的重要性質,是貫穿酸、堿、鹽知識體系的一個重要紐帶,既建立了酸和堿之間的聯系,又為鹽與復分解反應奠定了基礎,同時還為高中學習中和滴定做準備,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有著廣泛應用。通過本課題內容的學習能使學生充分了解化學與生產生活的聯系。為了說明中和反應的產物,簡單介紹了鹽的概念。教材安排的活動與探究,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所以,教材沒有簡單將它作為酸或堿的性質來介紹,而是綜合起來專門編成一個課題來說明。學生已經學習了酸和堿的一些性質,教科書通過實驗來認識中和反應比較自然,所以,本課題從實驗入手來介紹中和反應。本節課安排在常見的酸和堿之后,學生們在有了酸、堿性質的基礎之上再來學習本節課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時為下一節鹽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這種安排有助于學生對新舊知識的重新構建。本課題內容與實際生活和生產有密切的聯系,教科書安排了一個【討論】、一個【探究】和一個【調查研究】,目的是通過學生的思考和親身體驗,增強對這部分知識的認識。學情分析對于“酸和堿的中和反應”,學生已有知識來自于課題1的學習。在課題1中學生已經比較系統地認識了兩種酸(鹽酸和硫酸)、兩種堿(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組成和性質,并能用指示劑對酸和堿進行區分,還從微觀粒子的角度分別對酸和堿的水溶液進行了初步分析,從而理解“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性質”“不同的堿也有相似的性質”的本質原因。學生在學習本課題時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很多中和反應看不到明顯現象,怎么用有明顯現象的實驗證明中和反應發生了呢?二是中和反應為什么很容易發生?通過本課題的學習,可以從離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應容易發生的原理,為高中化學中學習酸、酸性氧化物、酸式鹽與堿、堿性氧化物等物質的性質以及“離子反應”打下良好的基礎。第1課時 中和反應一、核心素養(一)化學觀念1.認識酸和堿之間發生的中和反應。2.知道中和反應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二)科學思維1.會用分析、歸納的方法對有關信息加工處理。2.會用觀察的方法來分析事物。科學探究與實踐會結合、酸、堿的化學性質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提高科學探究能力。(四)科學態度與責任1.培養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社會實際問題的意識。2.進一步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二、教學重點和難點(一)教學重點酸堿中和反應及其應用。(二)教學難點中和反應的探究。三、教學過程 【課程回顧】堿的化學性質有哪些?與酸堿指示劑反應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導入新課】想一想:為什么被蚊蟲叮咬過之后會覺得痛癢呢?有什么辦法消除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吧。中和反應【想一想】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的H+,表現出酸性;堿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的OH-;表現出堿性。那么酸與堿能否發生反應呢?【實驗10-8】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觀察實驗現象)無色酚酞→紅色 紅色逐漸消失→無色(這是為什么呢?)結論:鹽酸與堿反應,使溶液不再顯堿性。【探討】以下方案能代替上述實驗嗎?【微觀解釋】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示意圖化學方程式:HCl+NaOH == NaCl+H2O實質: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H++OH- == H2O其他的酸和堿也能發生類似反應:HCl + NaOH == NaCl +H2O2HCl + Ca(OH)2 == CaCl2 +2H2O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叫做鹽。總結: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思考與討論】有人說:凡是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就是中和反應,請問對不對?不正確,因為能生成鹽和水的反應有3種。酸+金屬氧化物==鹽+水,如:2HCl+CuO==CuCl2+H2O酸+堿==鹽+水,如:HCl+NaOH==NaCl+H2O堿+非金屬氧化物==鹽+水,如:2NaOH+CO2==Na2CO3+H2O中和反應的應用改良土壤的酸堿性(往田地里撒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處理工業廢水①用熟石灰處理硫酸廠的污水:H2SO4+Ca(OH)2=CaSO4+2H2O;②印染廠的廢水呈堿性,可加入硫酸進行中和。用于醫藥①中和胃酸過多(胃酸主要成分是鹽酸);②蚊蟲叮咬后可涂肥皂水,減輕痛癢(蚊蟲在人的皮膚內分泌出蟻酸,堿性物質可中和蟻酸。)【課堂小結】四、作業目標1.用不同方式表達中和反應中溶液的酸堿性變化,并描述現象2.從離子角度歸納中和反應的本質和概念,并書寫化學方程式3.使用中和反應的原理解決實際問題,解釋用途和現象五、板書設計課題2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第1課時 中和反應一、中和反應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中和反應。二、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1.改良土壤的酸堿性。2.處理工廠的廢水。3.用于醫藥。4.用于日常生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